趙無極:把抽象藝術帶回中國
法國巴黎 五月
杭州風景羊城晚報記者朱紹傑著名法籍華裔畫家趙無極於4月9日因病辭世,享年92歲。出生於江蘇南通書香世家的趙無極師從林風眠,上世紀50年代開始在巴黎畫壇嶄露頭角,此後蜚聲國際,被譽為「西方現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趙無極先後成為法蘭西畫廊終身畫家、巴黎國立裝飾藝術高等學校教授,並獲法國騎士勳章。曾在世界各地舉辦160餘次個人畫展。在即將5月出版的《20世紀中國藝術與藝術家》一書中,牛津大學藝術史教授蘇立文認為:「他在自己的創造性的想像中,把東西方調和在了一起。」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王璜生表示,趙無極的藝術成就是在其特定身份、特定歷史年代與特定西方文化背景的綜合影響下,他自身不斷推進、探索而得到的。「顯示出不同尋常的創新精神」趙無極曾以「人們都服從於一種傳統,我卻服從於兩種傳統」一語總結自己。1921年生於北京的趙無極,在一個自由、寬容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童年在南通讀書,並學習繪畫,14歲考入杭州國立藝專。當時,由林風眠主持的杭州國立藝專人才濟濟:西畫主任吳大羽、國畫主任潘天壽、蔡元培的女兒油畫家蔡威廉、雕塑家劉開渠以及李苦禪、雷奎元、李超士、王悅之都是當時領風氣之先的人物。在杭州求學期間,趙無極十分排斥國畫。「傳統不能讓我暢所欲言。」在他看來,當時的中國畫已經淪為對技巧的崇拜和模仿,陷入重複傳統的泥淖之中。「美和技巧被混為一談,章法用筆都有了模式,再沒有想像和意外發明的餘地。」杭州美專的學習既讓他有了對繪畫最初的認知和基本技法,也讓他愈加反感和叛逆。他常與人談起年少求學時的一段故事。在潘天壽主持的國畫考試上,他紙上畫了一墨團,署上「趙無極畫石」了事,氣得潘天壽要開除這個「張狂少年」。最後是校長林風眠將他「保」了下來。1941年他在重慶畢業,被林風眠聘為教師。對於恩師,他始終未忘。近年,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楊樺林曾到他家中拜訪,期間拿出一本《林風眠畫冊》。封面是林風眠的頭像,上面寫滿了林風眠弟子的簽名:朱德群、席德進、蘇天賜、吳冠中,唯獨缺趙無極的簽名。飽受阿爾茲海默症折磨的趙無極一直望著林風眠的頭像,不敢在上面簽字。惟有口裡念念有詞:「這個人很偉大!他很偉大!」在林風眠與吳大羽的栽培下,深受馬蒂斯和畢加索影響的趙無極顯示出不同尋常的創新精神。1942年,他在中蘇文化協會布置了一個包括林風眠、吳大羽、關良、丁衍鏞以及他個人的作品展。被視為當時中國現代主義領軍人物的首次群體展。蘇立文認為,趙無極在1940年代中期開始形成自己的藝術語言。「他的繪畫並不像他的老師,既沒有吳大羽抽象畫的大膽,也沒有林風眠的熟練靈巧,然而,他的風景、肖像和靜物畫似乎標誌著他由最初遲疑試探的步伐,向創造出一種新的繪畫語言邁出了一步。這種語言的辭彙雖不多,但卻是屬於他自己的」。順應抽象藝術的趨勢1948年2月,趙無極乘坐的「安德烈·勒龐」號郵輪停泊法國馬賽港。28年前,他的老師林風眠也曾踏足同一片海岸。臨別時,林風眠警告年輕的趙無極,留學兩年然後回國,不要對在世界藝術之都——巴黎立足抱任何幻想。抵達巴黎後,趙無極在賈科梅蒂家附近定居下來,再也沒有離開這片區域。他一邊學習法語,一邊就讀於大茅舍美術學院。期間,他結識了一批巴黎藝術圈的朋友,如有「詩壇怪傑」之稱的亨利·米修、發現了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畫家米羅的畫廊主皮埃爾·洛布、法裔美籍作曲家、指揮家埃德加·華萊斯,等等。後來,他把自己這段初到法國的經歷和心得授以晚輩。1990年,廣東當代藝術家楊詰蒼初到法國,趙無極告訴他:第一,學好法語;第二,不要跟中國人來往,融入法國。雖然一幅素描作品在1949年為趙無極贏得抵法後的第一個藝術獎項,但他的畫風很快就轉向抽象探索。當時,正是歐洲的抽象繪畫和美國的抽象表現主義繪畫群雄並起之際。身處世界藝術中心的趙無極順應了這個藝術趨勢。漸漸地,他的畫作脫離敘事性因素,藉助抽象符號表現物象之外純粹的象徵意義。1951年,趙無極在日內瓦注意到了瑞士畫家保羅·克利的畫,並從中得到了極大的啟示。受中國藝術影響的克利,讓趙無極在異鄉發現了一個與自己相近的內在世界。於是他回過頭來在漢磚、青銅器、甲骨文、鐘鼎文中發掘符號元素。但是,他很快就發現自己變成一個「二流的克利」。經過兩年的痛苦摸索,他意識到自己必須在走進克利的世界之後走出來,建立獨特的藝術語言。他試圖打破象形文字的結構限制。「我的畫變得含混難辨,靜物和花卉不復存在。我轉向一種想像的和不可讀的書寫。」趙無極坦言,自己的畫風發生了重要轉變。趙無極一度向東方藝術汲取養分。在1961年的一次旅法僑民調查中,趙無極這樣談東西方對他的影響:「如果是巴黎的影響在我作為藝術家的整個成長過程中是無可否認的,我必須說,隨著我思想的深入,我逐漸重新發現了中國。我最近的畫作自然而然地反映中國。或許悖謬的是,這種向深遠本原的歸復,應該歸功於巴黎。」這時,他的作品已經無法通過畫面形象進行推測和定義。故此,他的作品愈少見敘述性的標題,而多用編號或者作畫日期命名。這也讓觀眾不受任何畫面以外因素影響,直接體驗繪畫意境。對藝術向來挑剔的法國人最終接納了這位中國人。1964年,在定居巴黎16年後,趙無極加入了法國籍。他不僅打破了老師林風眠的說法,並已經在歐洲畫壇佔有一席之地。2002年,趙無極當選法蘭西藝術院終身院士,成為繼朱德群之後當選的第二位華人畫家。他和貝聿銘一道,成為法國人心目中最重要的兩位中國人。對當代中國藝術的影響當趙無極在巴黎「重新發現中國」之時,他的故土上正失去自身藝術中的某些傳統。1999年4月21日,「趙無極繪畫六十年回顧展」在廣州開幕。展覽展出趙無極早期的素描、肖像畫到後期純抽象畫,約100餘幅作品。「當時,抽象藝術在國內公眾的認知度還比較低」,時任廣東美術館副館長王璜生說,當時,他負責為展覽場冊撰寫介紹趙無極與抽象藝術的普及文章。事實上,對抽象藝術的陌生有其歷史背景。1949年後,中國大陸的美術教育全盤因襲蘇聯模式,強調寫實、具象風格。從蘇聯引入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理論和以徐悲鴻學派為代表的寫實主義美術教育融結為一,構成了新階段美術的根基。無論在業界,還是公眾美育,法國現代繪畫中的抽象主義受到歧視。林風眠、吳大羽在此期間生活遇到極大困難,只能在私下堅持具有現代風格的創作。1972年,享譽西方的趙無極回到暌違24年的故土,卻是滿目瘡痍。他前後4次想去探望關押中的恩師林風眠而不得。這舉動驚動了周恩來總理,並在其過問下,林風眠才得自由。9年後,當他聯繫上昔日同窗吳冠中,並約定上門拜訪時,吳冠中說:「最好先上過廁所再來,少喝水。」到了一看,大雜院連衛生間都沒有。上世紀80年代,趙無極應邀為貝聿銘設計的香山飯店作畫,並在中國美術館和杭州美術學院舉辦畫展。展覽觀者寥寥。其友郁風因在香港的《美術家》發表一篇「為抽象畫辯護」的文章,而受到組織的批評。1985年初夏,趙無極偕夫人抵達杭州,在母校舉辦為期一個月的講學。共有來自全國8所美術院校的20餘人參加,包括孫建平、許江等。雖然這次學期比較短,但不少參加過講習班的人後來成了中國繪畫界的佼佼者。從此次講學留下的《筆錄》中可見,國內藝壇受束縛太久,保守、僵硬、程式化相當普遍,令趙無極十分失望。當時,趙無極真誠地告訴同胞後輩:畫畫要用心靈,要有個性,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說到底,繪畫是個人才情的表達。多年後,當趙無極看到當年學員的近作時,說:「你們現在都沒有蘇聯(畫法)的影子了,你們進步我很高興。」「相比起一個從事抽象藝術的外國人而言,他的影響更具體也更直接」,在王璜生看來,趙無極對一代中國藝術從業者的影響,在於他的華人身份,也在於他「對藝術的理解,以及開放的文化精神,這恰恰應合了那個中國需要面向世界的時代」。1998年,趙無極再次回到中國。是年,「趙無極繪畫六十年回顧展」先後在上海博物館、北京中國美術館和廣東美術館展出,成為中國藝壇的一大盛事。這十餘年間,中國藝術已經發生巨大的變化。對西方近現代藝術的引入,對傳統文化的深刻性反思,構成新時期美術思潮的嶄新背景。「在當時的中國藝術界,已經有不少人在進行抽象藝術的工作」,王璜生指出,「只是在官方主流的美術平台上,還沒有得到更多的認可和支持。」1997年11月,廣東美術館落成啟用。作為第一個引入的大型境外藝術家展覽,「趙無極繪畫六十年回顧展」讓美術館打響了一定的世界知名度。如今,回顧展的畫冊被收藏在廣東美術館的人文圖書館。在書架上,還擺放著後來美術館舉辦的一系列知名當代藝術展覽的畫冊,包括歷屆廣州三年展、攝影雙年展,等等。似乎昭示著藝術精神的某種傳承。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張濤加入抽象工作室?
※李猛:論抽象社會
※康定斯基-現代抽象藝術的奠基人-藝術世界
※黃河:遊走在具象與抽象的邊界
※每個孩子都應該鍛煉抽象思維(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