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位的慈善:富人不願捐與「慈善秀」泛濫
慈善業瓶頸未破,富人捐出大額財產的法律和社會環境未成熟,「慈善秀」泛濫之時,希望在民間。
《新世紀》周刊 總第419期封面
倒計時開始,鎂光燈再度對準中國的富豪。
素有「股神」之名的著名投資家沃倫·巴菲特,和今年再獲世界首富之名的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本月末將聯袂來華。這一次,他們的身份是慈善家,是已然承諾將絕大部分身家捐給慈善事業的富豪,也是世界最大的私人基金會——蓋茨基金會的兩位理事。9月29日,50位中國的富豪將受邀與之共進晚餐,請柬已經分發。
這不是一個普通的富豪聚會。在過去的一年裡,巴菲特和蓋茨夫婦已經與美國的富人們舉行了一系列這樣的餐會。他們在宴會上向富人們遊說,鼓勵其做出慈善承諾。這一行動被其稱之為「慈善誓言」(the giving pledge)。截至2010年8月4日,美國已有40位富豪及其家庭承諾:將把他們的絕大部分財產捐贈給慈善事業。
「我們與富翁討論他們的財產及財產的分配。」巴菲特在「慈善誓言」的官方網站上表示,「我們很高興地看到,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不僅參與到誓言活動中,並承諾將捐贈過半的財產。」
兩位超級富翁把中國作為其慈善晚宴的第二站,有著強烈的戲劇效果。
這種選擇也並非不合情理。根據胡潤富豪榜數據,中國至少有87.5萬名身家上百萬美元的富豪,其中130名億萬富豪,數量僅次於美國,居全球第二。
但和美國所不同的是,這些中國富豪產生於中國改革開放後短短的30年中,財富積累對應著社會從一個分配曾經極度平均、迅速轉化為極度不均的過程。迄今,在中國,象徵著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基尼係數屢攀新高,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仇富」情緒空前高漲。
這正是中國社會面對的現實。因而,這場具有強烈勸捐預期的慈善晚宴,自然受到輿論的密切關注。
晚宴馬上啟幕,伴隨富豪們的各色表態,中國公眾對於慈善的大討論,已熱鬧非凡。
尷尬富豪
富豪首先是企業家,他們要做的,「第一是生產合格的產品,第二是對員工的仁慈,第三是考慮投資人的利益,第四是對環境有利,第五是合法納稅」
對於這樣一場盛宴,中國的富豪們似乎並沒有做好準備。儘管兩位來自大洋彼岸的超級富豪一再解釋,他們此行重在交流,並非勸募,但中國富豪們在面對本刊記者的一一詢問時,不約而同地「低調」。
大多數人選擇了沉默甚至迴避,不願透露是否將去赴宴。
也有收到邀請而明確表示不會赴宴者。如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博客)稱,因時間衝突無法出席;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也表示分身乏術。
在某種程度上,公眾的輿論將其推向了兩難的境地:一旦赴宴承諾捐贈,則可能被指為作秀,且傳說中高達50%的捐贈額度亦讓人望而卻步;但若拒絕或承諾較少,又會被稱作為富不仁。
只有少數人不願錯過鎂光燈的聚焦。如自稱「中國首善」的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游標,公開表示赴宴之後即發布「裸捐」宣言,表示死後將向慈善機構捐出自己的全部財產;華旗資訊總裁馮軍儘管未受邀請,也緊隨其後承諾「裸捐」,表示生前將逐步捐出全部財產,並希望在離開這個世界時身鋪「最愛的五星紅旗」。
事實上,即便不惜高調宣布「裸捐」,中國富人的慈善表現,也始終遠遠不能讓輿論滿意。2010年,在胡潤的富豪榜單上,排名前十名的富豪(共有12位),只有5人走進了前50名慈善榜的榜單。中國社會科學院今年初的一份報告顯示,去年中國奢侈品消費總額為94億美元,全球佔有率為27.5%;而2009年,中國民間善款的個人捐贈,總共不過68.27億美元。
「中國的民營企業家,是很沒有安全感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前所長資中筠強調,相比社會經濟地位穩固且私人財產受到良好保護的美國富豪,要讓中國富人承諾巨額捐贈,「是很天真的想法」。對於中國富豪們的表現,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學者鄧國勝認為,「完全可以理解」。他表示,客觀說,中國富人的慈善意識這些年進步快,但總體還不很強。其原因,據南都公益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永光分析,根本就在於慈善意識的培養建立,需要很長時間。
徐永光說,對於社會對富豪們集體慷慨解囊的普遍預期,首先應該釐清一個基礎性的問題:這些富人首先要做的是企業家還是慈善家? 在他看來,這些富豪,首先是企業家,他們要做的事情,「第一是生產合格的產品,第二是對員工的仁慈,第三是考慮投資人的利益,第四是對環境有利,第五是合法納稅。這麼幾條,現在的『慈善家』們,有幾個做到了?只要把上面這幾點都做到了,不捐錢,不做慈善,也是一個讓人尊重的企業家。」
他表示,如果法律所要求的強制性社會責任,都沒有做到,反而來強調慈善捐贈,甚至集中討論要不要「裸捐」,無異於還沒「學會走路,就提出萬米長跑的問題」。
在另一方面,儘管中國的富人們財富積累的時間與數量,難以與西方富豪相比,但中國富人並非因此而缺乏慈善之心。在胡潤的百名慈善排行榜上,從2005年開始,富豪們的累積捐贈,多則62億元,少亦在3000萬元以上。
「中國富人捐贈並不少。」北京大學法學院非營利組織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錦萍強調,「一般捐贈並沒有統計出來。一些富人捐贈後也不願公眾知曉。但絕不能說中國富人就不為善。」
只不過,在學者們看來,慈善捐贈應該是一種完全自願的行為。2008年汶川大地震,在為災區捐款200萬元之後,萬科董事長王石表示,「萬科捐出200萬是合適的」,並提到「不要讓慈善成為負擔」。頓時質疑、不滿、嘲諷、謾罵遍布各大論壇,「捐款門」事件愈演愈烈,王石甚至不得不公開道歉,並重新提出捐助1億元重建災區的方案。
鄧國勝並不認可此種社會心態。 他表示:「慈善應該是個人發自內心的捐贈行為。社會應該積極引導,而不是步步緊逼。」
(本文來源:《新世紀》-財新網 作者:張艷玲 戴廉)
推薦閱讀:
※掌控十大「富人思維」,早日打入精英圈丨功夫十條
※垃圾很臟,但錢不臟!揭秘窮人如何成為富人
※中國富人的B計劃:移民歐美
※如何從窮人思維過渡到富人思維?
※中國富人九大變異生活潮流:喝人奶拜大師高調徵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