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天地』瓷片收藏學問深

近幾年來,瓷器收藏愛好者中,"瓷片族"大行其道,在整器贗品泛濫、真偽難辨的今天,收藏瓷片別有一番風景。眼下"瓷片族"大體可分為三類:一是收藏以瓷片釉色取勝,專收一些高古名釉瓷片,如唐越窯、宋汝、官、鈞、定瓷片,以及龍泉、耀州窯瓷片等,以陝西、浙江為代表。其中陝西有位專集瓷片的老先生,各類耀州窯瓷片已有數百片之多,釉色溫潤,秀色可餐。二是收藏以明清民間青花繪畫研究為主,以南京為中心。據說南京有一大批這類"瓷片族"。三是被稱為"御瓷片族",北京、南昌的一批瓷片藏家,專事集藏景德鎮御窯瓷片,上至永宣青花、成化鬥彩,下至清代官窯殘瓷片,尤其重視有官窯底款之瓷片收藏。 【北京淘瓷片首選圓明園】 近幾年來,隨著城市的建築施工作業,很多深埋地下的瓷片被挖土機從地里挖出,被一些瓷器行中的有心人發現,使得瓷片收藏似乎開始成為古瓷收藏的又一個熱點,古瓷收藏者中,"瓷片一族"的人數多了起來,不少大中城市還開設了專門鑒賞、研究瓷片的沙龍。江河之畔、工地上下,乃至遺址周圍,處處可見"瓷片一族"們忙碌的身影。瓷片是鑒賞、研習古瓷的輔助之物,亦屬於"標本"學範疇。 全國收藏瓷片比較有規模的大致有三個地區,第一個地方是北京,北京作為六朝古都,其繁榮不言而喻,因此地下埋著了許許多多的殘瓷碎片:牛街是金中都,出土了大量的宋朝的定窯、鈞窯、耀州窯殘片;東華門、西華門出土明清歷代官窯殘片;北京四中出土洪武官窯殘片;鼓樓出土元青花及明嘉靖萬曆官窯殘片,至於民窯瓷片,北京二環以內低頭就有。第二個地方是南京,南京亦是六朝古都,經歷過無數次的興衰,歷史的輝煌都埋藏於地下了,地上幾乎沒有保留,出土殘片品種亦十分豐富。第三個地方是景德鎮,景德鎮是明清兩朝的瓷都、御窯場所在地,地下埋藏了無數的官民窯瓷片,其中不乏傳世整器所不見的珍稀品種。 我的許多朋友家裡收藏了不少好的瓷片標本,大部分很低調,從不拿來炫耀,所以很多人不知道,北京出瓷片最好的地方是圓明園。圓明園是過去皇家的博物館,裡面的高檔瓷器應有盡有,就連當時園子里的人吃飯的碗都是一等一的官窯,這些瓷片在市面上根本看不到。 許多專家學者也以收藏古瓷片為樂,乃至以古瓷片作為自己齋室之名。南京博物院研究員、中國古陶瓷研究會副會長張浦生先生的書房,名為"片瓷山房",房內除專業書外,便是大箱小盒的古瓷片。牆上掛的、桌上擺的,無不是精美瓷片。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李廣寧先生,樂瓷不疲,其櫥內、床下所藏之物,多為從各古窯址和工地採集來的古瓷片標本。有人不理解,說他把垃圾當寶貝,他乾脆將書房命名為"百圾齋"。大俗之中可見大雅。 【工地淘瓷片需略施小賄】 我們一般獲得瓷片的地方有三個,一個是工地,在北京二環以內所有施工的工地都會瓷片出土,只要你不怕臟不怕苦,去撿就可以了,如果興趣大一些的帶把鏟子去挖一挖,但是要注意安全,不要靠近施工機械,再有就是工地工人挖好的槽,不要去給人家搞破壞。去工地撿瓷片雖然不難,就是進到施工現場有些難度,因為保安常會把你擋在門外,你可以去買包煙,或買瓶水賄賂一下,興許管用。如果懶一點,就和工地的師傅們聊聊,叫他們留意,然後花些錢買就可以了。但是隨著跑工地收藏瓷片的人越來越多,現在工地的工人們也多少懂了,我認識的幾個過去工地的工人都改行,轉到市場上賣瓷片為生了。第二個地方是古玩市場,在北京東邊的潘家園市場里有幾個瓷片攤位,但現在東西越來越不行了,我建議大家去趕報國寺文物市場每周四的大集,在大殿台上有規模頗大的瓷片區域,那裡人頭攢動,非常熱鬧。 【瓷片是學習鑒定的捷徑】 學習瓷器鑒定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上手,從書本上學到理論,同時必須以實物為依據,相互結合來進行觀摩學習,從而總結出自己的一套鑒定方法。但是新手到哪裡去上手可靠的瓷器?博物館裡有很多珍品,一般的收藏者只能在有限的燈光下,隔著玻璃看,不可能上手。到市場上去上手,那裡95%以上都是贗品,不如不去。 面對這種情況,大家可以買一些瓷片標本來進行觀摩學習,研究瓷片是學習瓷器鑒定的捷徑,如果悟性不錯,大約兩年基本可以入門。古瓷片,可清供,可雅玩,可研究,可收藏。如今正是千載難逢的機遇,不可辜負了古人留下的這筆豐厚遺產。 【如何開始收藏瓷片】 開始收藏瓷片,我不建議大家上來就買很貴的官窯標本,因為現在隨著標本市場的繁榮,出現了大批的新仿瓷片,我們通常稱其為"假片",如果拿假瓷片學習,很容易走上誤區。報國寺有的攤上有賣一元一片,或兩元一片的,這些也就是通常說的"垃圾片",但我覺得一點都不垃圾,都是難得的標本,我曾經一麻袋一麻袋的往家背,回家一片一片的清洗、篩選,將各時期的瓷片歸類裝箱,偶爾還能挑出幾片好片,興奮感不言而喻。 建議大家買瓷片學習,盡量買大塊一些的,至少要帶底足,因為這樣的瓷片信息豐富一些,便於學習。瓷片買回家後,有不懂的,去找有真知的老師問年代,回來研究為什麼老師這樣斷代。經過一段時間,你感受得多了,一看瓷片斷面就可以看出是不是北京出土的瓷片。北京出土的瓷片有特殊的土沁,呈黑色,有時可看到黃綠色土斑,報國寺有幾家攤主賣的瓷片很可靠,你可以從他們那買些官窯標本來學習。至於那些據說直接來自景德鎮、寶豐汝窯等窯口的瓷片,因為近年窯口造假太多,不建議大家買。 【衡量瓷片的價值須知】 衡量瓷片的價值主要要從瓷片的窯口、品種、品相、紋飾、款識等方面綜合來確定。 窯口,就是古代燒窯的地方。中國古代生產瓷器的窯址很多。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全國發現的古窯址已在數千座以上。但在歷史上真正著名的窯址卻只有幾十座。窯口有名,主要是當時生產出了好的瓷器。因此,我們今天評估古代瓷片的價值,首先應該遵循名窯瓷片優於一般窯口瓷片的原則。 品種,就是按照瓷器製作方式取的名稱。歷史上的名窯之所以有名,主要是在燒造過程中產品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每個名窯或每個時期總有其代表性的產品,這就是名品。如越窯中的秘色、宣德青花、成化鬥彩、萬曆五彩,雍正琺琅彩等。另外還有些稀有品種,在傳世品種少見或不見的品種,因此,這類產品的瓷片更有價值。 品相,就是瓷片的外觀。首先瓷片胎釉保存要好,不能磨損、土沁或者被火燒過。單色釉的釉色要純正、青花發色應清晰地呈現出本朝青花發色特徵、釉上彩料保存要盡量完好,不能大面積剝落或土吃。另外,瓷片應占原器比例盡量多,至少要帶底足,因為這樣的瓷片信息豐富一些,便於學習。 紋飾,就是瓷器上的圖案。瓷片上的紋飾盡量保留完整,而且繪畫書法要精美,不能潦草,紋飾以人物圖案最好,山水次之,花鳥再次之。歷朝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紋飾更為珍貴,如永樂、宣德朝官窯人物、萬曆嬰戲紋等。 款識,在瓷器的底部或其它部位,往往有表明年代,窯名,人名,堂名,或者表示讚頌,祝願等內容的文字,也有的器底或器里有某種識別性的圖案,這些統稱為"款識"。有準確紀年銘文者價值高於有一般銘文者。官窯年號款價值高於有民窯年號款者,有完整官窯年號款者價值更高。有本款者價值高於有寄託款者。如康熙瓷片中,底款書"大清康熙年制"本朝款者價值高於書寄託款(一般有"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等)。另外還有許多珍稀款,如定窯的"尚食局"、"尚藥局"款、南明"福藩製造"款等。 【怎樣通過瓷片學習瓷器鑒定】 瓷片學習主要是看其胎、釉、彩、紋飾、工藝、款識等等。當然,每種瓷器對其學習的重點是不同的。但各種瓷器的鑒定又有其相通性。 胎,未塗釉的瓷骨稱為胎,因為地域的不同,每個地方拉坯所用的瓷土都不一樣,每個窯口瓷器的胎土顏色都不同,由於受當時工藝所限,瓷器的胎質自然形成了一個由粗到細的演變過程,以景德鎮窯為例,清代以前的胎質乾澀、有空隙,胎色不十分潔白,清代早期胎質堅硬、泛油光,俗稱糯米胎。 釉,釉是附著在瓷胎上的一層玻璃質的物質。釉分很多種,按燒成溫度可分高溫釉、低溫釉;按外表特徵可分透明釉、乳濁釉、顏色釉、有光釉、無光釉、裂紋釉(開片)、結晶釉等;按釉料組成可分為石灰釉、長石釉、鉛釉、無鉛釉、硼釉、鉛硼釉等。每個窯口生產的瓷器都有自己的獨特的釉色,同一窯口不同的時期配釉工藝也會有變化,以景德鎮窯為例,明成化時期,以釉的肥美著稱,其釉色微微閃青,釉質肥腴,潤如凝脂,上手撫之如同嬰兒的肌膚一樣,為成化官窯器所特有風格。 彩,彩分為釉上彩與釉下彩,釉上彩在釉上進行彩繪,再入窯經攝氏600度至900度溫度二次燒成,五彩,粉彩、琺琅彩都是釉上彩;釉下彩是陶瓷器的一種主要裝飾手段,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乾的素坯上繪製紋飾,然後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淺色面釉,入窯高溫(1200-1400℃)一次燒成,釉下彩包括青花、釉里紅、釉下三彩等。每個時期由於所用彩料的不同,顏色會呈現出每個時代的特徵。以明清景德鎮窯為例,明永樂、宣德時期官窯青花瓷由於採用含低錳高鐵的進口料"蘇麻離青",一定條件下可燒制出寶石藍的色澤,在色澤濃深處,形成黑色結晶斑點、並深陷胎骨中,在陽光下看,泛雪青色;明嘉靖時期官窯青花瓷,由於採用西域的回青料,青花色澤濃翠艷麗,發色藍中泛紫。 紋飾,瓷器的紋飾是指描繪燒制在瓷器表面的各種裝飾,包括花紋、圖案等。瓷器的紋飾與造型一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由於不同時期形成的不同審美觀,繪瓷原料與技術不斷地豐富改進,無論在題材內容及表現手法方面,不同時期的瓷器紋飾均有不同的風格和特點。以明清景德鎮窯為例,明永樂、宣德時期官窯,青花瓷器紋飾用軟筆勾勒,線條流暢,多用沒骨畫法,即不用勾線填色,一筆點畫而成。有些紋飾填色使用小筆填繪(即不用大筆渲染),形成深淡的筆觸;龍紋很雄壯,龍頭有豎發的處理。嘉靖時期紋飾採用雙線勾勒填色法,明嘉靖時期官窯輪廓線條較硬,如用硬筆所繪,這一時期器物紋飾畫風稚拙,如孩童所繪一般,紋飾已趨繁縟,畫面缺乏層次,人物、動物、植物常常比例失調,嬰戲紋中的孩童頭大如斗,麒麟瑞獸老態龍鍾。 工藝,由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制瓷工藝不斷發生變化,不同時期器物的製作方法都有區別。以明清景德鎮窯為例,明弘治時期瓷器由於胚質較軟,且底薄,盤子多有塌底現象;明崇禎時期瓷器盤碗類器物底足足牆較窄,圈足較淺,器物底足修胎不十分規整,並常見粘砂和放射狀跳刀痕現象現象,足跟做成尖峰狀。 款識,瓷器的款識也叫"年款",寫在器物的底中央,器皿里心、口緣或器身都有。專為宮廷燒造的款識叫"官窯款",民間燒造的稱為"民窯款"。各代款識千差萬別,體會各代款識的不同風格,總結各時代常見款識的字體結構,排列形式,落款位置,以及款字色澤的深淺濃淡等。以明清景德鎮窯為例,明成化時期官窯款特點是字體深沉,無漂浮感,筆法蒼勁有力,中鋒運筆,筆道粗,字體肥,故有"成化款肥"的說法。字體並不嚴謹規範,似為兒童所書,透著稚拙之氣。
推薦閱讀:

琺琅彩上億 康雍乾瓷器拍場走紅(組圖)
wedgwood在中國是哪家代工廠代工的?
敦煌飛天,如果畫在你的白瓷蓋碗上,將會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精美瓷器006
走進上海博物館之六  -- 官窯和定窯瓷器

TAG:收藏 | 瓷器 | 學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