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攻城戰 李如松大破未嘗一敗的豐臣秀吉精銳

原標題:大明虎師揚威異域的光榮 平壤會戰

說平壤會戰,估計朝鮮網友八成不幹,對於這個在平壤市旅遊局宣傳手冊上被稱為擁有「五千年歷史和四大發明」(別笑,這是筆者去北朝鮮旅遊的時候當地官員親手發給我的)的朝鮮王國來說,這一仗想給自己民族找出點光彩來,那真是比二萬五千里長征還困難。

可我還是列出來了,原因很簡單,這場歷時三天的城池爭奪戰,中日雙方參戰部隊共計六萬人,彷彿一台嚴格按照三一律模式演出的舞台劇,濃縮了幾乎所有戰爭小說中應有的精彩元素,從文戲到武戲,皆連貫有秩,高潮迭起,即使在時間過去四百多年後的今天,依舊足夠讓關注中世紀歷史的軍事迷們回味無窮。

報一下戲單:中方:明朝遼東提督李如松,所部明軍四萬人。日方:侵朝日軍第一軍軍長小西行長,所部日軍兩萬人。地點:平壤城。

大戲開場,完成日本一統的「戰國英雄」豐臣秀吉惦記上了中華的萬里河山,揮兵朝鮮,企圖以朝鮮為跳板侵略中國,朝鮮人一潰千里,朝鮮人的靠山--中國大明王朝出場了。

1593年正月,由中國各地抽調的四萬精兵,在提督李如松的率領下跨過鴨綠江,與此同時,明朝依舊頻繁派遣使節與日方溝通,糊弄日本說此行是來「封貢」的。於是,毫無戒備的日本20萬軍隊放心的分散到各處,鎮壓朝鮮本地起義軍的反抗。抓住這寶貴的機會,明朝在日本幾路重兵的縫隙下連夜急行軍,終於兵臨朝鮮北方重鎮---平壤城下。他們的對面,是日本第一軍小西行長的兩萬大軍,這是侵朝日軍中的王牌精銳。至此,明朝的初步戰略計劃已經完成,在總兵力不及侵朝日軍五分之一的情況下,身為主帥的李如松充分發揮了「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的謀略,率軍大膽穿插,兵臨平壤城下。若能順利吃掉平壤的日本第一軍主力,朝鮮戰爭這盤死棋,就將滿盤皆活。

饒是如此,明軍也已將自己推到一個危險的境地下,直明軍實際已經處於數路日軍的包圍之下,看似四萬明軍打兩萬日軍不是難事,可敵人有堅城固守,外圍的日軍部隊也會拚命增援,平壤之戰,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遊戲,若不能在最短時間內打垮敵人,等待明軍的將是圍殲和死亡,而從目前的情況下,時間,似乎依然還是日本人的朋友。

日軍的對面,是當時中國最優秀的進攻戰天才---李如松。他是明朝大將李成梁的長子,多少年來南征北戰掃蕩明帝國周邊敵人,是明朝的老對手蒙古人心頭不折不扣的噩夢,這一次,噩夢的擁有者里,又要加上無數日本人的姓名。

自詡為日本最精銳的第一軍將士並不知道,他們面前的對手,是一支雲集了中國軍事天才的豪華陣容,具體的成員包括曾在東南沿海掃蕩倭寇的戚家軍,在塞北荒漠痛打蒙古黃金家族的宣大精騎,在印度支那修理過緬甸東吁王朝的廣西狼兵,在遼東黑土地上追殺蒙古土蠻人的遼東精騎,都是在沙場上百戰百勝的勁旅,說他們是天兵天將,那是相當的不過分。

日本人只知道,他們是跟隨豐臣秀吉統一日本的老底軍隊,數十年中未嘗一敗,他們擁有當時世界上技術最精良的火槍部隊,他們還佔有著朝鮮最堅固的城池,他們還為平壤設計了最佳的立體防禦體系,平壤北城的牡丹台與平壤城頭的防線連成一個近乎完美的陣線,他們驕傲的相信,打破這樣的城池,憑天兵天將?就是天皇來了也辦不到!

公元1593年正月初八清晨,決定整個朝鮮戰爭命運的平壤攻防戰,終於打響了。

數百門明朝大炮噴射出憤怒的火焰,佛朗機,將軍炮,虎尊炮一字排開,雨點般的炮彈砸向平壤城牆,組成了當時世界上最猛烈的炮火打擊網,日軍的一線陣地陷入一片火海中,從未見識過如此強度炮火打擊的日軍陷入了短暫的混亂中,持續的火力打擊後,四萬明軍向平壤的四個城門同時發起了進攻,慘烈的搏殺開始了。

小西行長卻平靜的很,明軍的火力打擊固然要他吃驚,可他明白,僅靠這個是贏不了戰爭勝利的,果然,在短暫的慌亂後,日軍重新恢復了秩序,憑藉著堅固的城牆和精良的火槍,不斷射殺著衝鋒的明軍,日本長矛兵更是以玩命的架勢和明軍肉搏,傷痕纍纍的平壤城牆登時成了一片攪肉機,明軍前仆後繼,日本死戰不退,雙方的傷亡都在直線上升,在經過慘烈的爭奪後,明軍在幾個城門的衝鋒都被打退,深愛中國典籍的小西行長輕輕鬆了一口氣:李如松,你就這點三扳斧嗎?

可是,李如松並不是程咬金。

果然,小西行長很快聽到了他最不願意聽到的消息:牡丹峰陣地被明軍纏住了。

作為優秀的指揮官,李如松一眼就切中了日軍防線的要害:易守難攻的平壤北門牡丹峰與其他三城門是遙相呼應的點,要破城,就要先將他們隔斷。

吳惟忠的三千戚家軍將士受命出動了,牡丹峰上卻有日軍5000精銳,地勢險要己方兵力又不如人,這沒法打的仗卻被戚家軍打得有聲有色,訓練有素的戚家軍輪番爬牆攻擊,用最小的傷亡和不間斷的進攻死死的拖住了敵人。一句話,打不下你就纏住你。牡丹峰的爭奪戰從清晨開始持續了整整一天,雙方皆傷亡慘重,甚至吳惟忠本人也胸部中彈,他們成功的拖住了敵人,為主力部隊的破城贏得了時機。

至此,所謂遙相呼應的平壤防線,已經被明軍切割成了兩個點,勝利的天平,終於開始傾斜了。

在救援牡丹鋒無望的情況下,小西行長以一個老將的經驗很快做出了應對,他重新調配了防禦的兵力,收縮防守,利用火槍的優勢繼續抵擋明軍的進攻,明朝的衝鋒部隊傷亡慘重,攻擊再度受挫,甚至李如松本人的戰馬也中彈倒斃,戰鬥,再次陷入了膠著!

然而小西行長卻沒有意識到,他正犯下一個致命的錯誤,雖然看似微不足道。

戰鬥已經整整打了半天,明軍在平壤北門,西門,東門三處的攻勢毫不停歇,明軍猛攻不止,日軍死戰不退,雙方之間犬牙交錯,攻守都已白熱化,可平壤的南城,卻仍舊是一片平靜,

可覆滅,恰是從此刻開始。

平壤南城下,一支身著朝鮮軍服的部隊已經悄悄的摸到了城根,守衛南城的是由朝鮮人組成的日本「偽軍」部隊,這些「二鬼子」們顯然把眼前的敵人當做了自己的同胞,於是紛紛興高采烈的拿起武器準備招呼,及至對方攻上城頭,把身上的外套隨手一脫,二鬼子們登時驚了,他們剎那間撕心裂肺的齊嚎了一句:戚家軍!

不錯,偷襲南城的,正是李如松特意安排的戚家軍一部和遼東精騎一部,他們都是明軍精銳中的翹楚,此刻,他們給朝鮮二鬼子們輕鬆的上了一堂軍事教育課,於轉瞬間登上城頭解決敵人。正在苦苦支撐的小西行長聽到了這個青天霹靂一般的消息:南城!淪陷了!

平壤南城門告破,攻擊的明軍如洪水一般蜂擁,在雙方僵持不下的局面下,李如松抽出一隻握匕首的手,輕易的扎在了日本人的腰眼了,日軍,象一個中了黑刀的武術一樣,終於吐血了。

登城,夾擊,合圍,在炮火與打擊中苦苦支撐的日軍終於崩潰了,平壤防線,彷彿一坐堅固的堤壩,在被洪水沖開缺口後登時坍塌。在這場鬥力的較量中,明軍贏了,在斗腦子的比拼里,日本智將小西行長更輸得一塌糊塗。

南城破了,東城破了,西城破了,明軍全線破城,日軍節節抵抗,一點一點的收縮著防禦陣線,明朝全線破城,不死心的小西行長將兵力收縮到平壤城裡的幾處高處據點裡,企圖進行最後的頑抗,支撐日軍殘部的是個非常簡單的信念:等待援兵,反敗為勝。

李如松卻突然說:停止進攻!

小西行長懵了,仗打到這個地步,明知自己堅守待援,卻自己突然放棄了進攻,他腦子進水了么。

事實證明李如松腦袋沒進水,他不過是愛惜士兵的生命而已。不但愛惜自己士兵的生命,還非常關心在嚴寒中作戰的日軍士兵的冷暖,很快明軍士兵熱情的抱來了大捆柴火堆在日軍據點下,燒!

整個平壤陷入了一片火海,日軍藉以頑抗的各個高台據點登時成了鍋爐,慘叫聲不絕於耳,被熏得滿臉黑的小西行長終於忍不住了,他再次判斷局勢,卻終於捕捉到明軍合圍的缺口,於是當機立斷的小西行長立刻整頓殘兵---突圍。

小西行長的判斷沒錯,平壤的東面確實沒有明朝設防,於是日軍歡天喜地的沖了出去,衝到近前卻傻眼了:面前是一條大河。於是朝鮮歷史書上留下了一個災難式的記載---溺死者萬人。

先挨炮,又被火燒,最後被冷水凍,可憐的日本人在平壤算是倒霉到家了,每每讀史到此,我總會想起中學語文課本里老舍先生的那篇課文《在烈日和暴風雨下》,裡面的駱駝祥子先是被烈日烤,又被大雨淋,最後老舍先生同情的說:「他哆嗦的,彷彿風雨中的樹葉。」

而此時的日本人,卻狼狽得,如走投無路的瘋狗!

事實證明瘋狗還是有用的,饒是如此倒霉,憑著所謂「瘋狗精神」,小西行長終於還是率日軍殘部成功逃生。至此,平壤之戰勝利結束,明軍佔領平壤,贏得了朝鮮戰爭的主動權,這以後的日子裡,明軍高歌猛進,相繼收復朝鮮多個重鎮。終於使日本第一次侵朝戰爭以失敗告終。說這是一場鼎定朝鮮戰局的大會戰,那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這場堪稱16世紀最精彩的城市攻防戰,幾乎集結了一切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以其參戰雙方堅韌的精神,雙方指揮官奇招迭出鬥智斗勇的精彩過程,還有其奠定朝鮮戰爭大局的重要意義,永遠留在歷史戰爭大戲的卷冊中,可關於它的爭論,似乎到今天還沒完。

比如雙方的確切傷亡數,中國在此戰中付出了七百多人的傷亡,斬獲日軍首級1000個,倒不是說日本人死的少,實在是因為日本人的死法花樣太多,不是燒死就是淹死,砍頭,只算是小兒科了。唯一可以查證的是日軍自己的記錄:敗逃的小西行長跑回了首爾,手下只剩幾千殘兵,僅他的第一軍傷亡就有數萬人,加上參與防守的第二軍也減員八千人,按照日本人自己最保守的估計,此戰傷亡當在兩萬人以上,一句話,死慘了。

更慘的是李如松,演繹了戰爭史經典的他卻在之後被潑了無數髒水,文官們罵他,言官們罵他,甚至四百年以後,那位紅樓夢的主演陳曉旭,臨去世前還不忘拍個電視劇《了凡》罵他,實在是因為李大將軍太不會做人,活脫脫亮劍里李雲龍的翻版。加上清朝的史官出於政治考慮,對此戰大肆抹黑,似乎也有情可原了。頗具諷刺意味的是,三百年後,一直詆毀平壤之戰的滿清也在相同的地方與相同的對手展開了一場相同的戰爭---甲午戰爭,日本人驚訝的發現,那些曾經給他們帶來無數戰敗噩夢的中國人,那些傳說中勇猛頑強的鬥士,居然全是一群拖著大辮子一聽槍響就嚇尿褲子的懦夫。實在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三個字---墮落了!

50多年前,在離平壤不遠的長津湖上,新中國的軍隊與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也經歷了一場慘烈的戰役。中國軍隊在付出巨大的傷亡代價後終於給了驕橫的美軍以沉重的打擊。戰後,指揮這場戰役的宋時輪將軍,望著長津湖洶湧的波濤淚如雨下,他突然蹦出了這樣一句話,那句話,我想,這或許是我們,對於四百年前那場戰爭最好的評價了,從過程到結果,都是最好的了,我們曾經擁有這樣的軍隊,這樣的智慧,這樣的精神與信念,我們曾經擁有的,我們之後一定會重新擁有,只要我們明白宋將軍的那句話。

那句話是:記住歷史,那是我們的光榮


推薦閱讀:

如果李如松沒死,努爾哈赤會不會被他滅掉?

TAG:豐臣秀吉 | 秀吉 | 李如松 | 平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