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童年期的特點(7

童年期的特點(7--12歲) 2012-08-21 15:52閱讀:2,245 一、幾個發展的關鍵時期:0-2歲 親子依戀關鍵期 1-3歲 口語學習關鍵期 5-15歲 書語學習關鍵期0-4歲 形象視覺發展的關鍵期 5歲左右 掌握數概念的關鍵期 5歲以前 音樂學習的關鍵期 10歲以前外語學習的關鍵期、動作機能掌握的關鍵期二、皮亞傑兒童心理發展的四大階段①感知運算階段(出生後至1.5歲、2歲):這一階段嬰兒只有動作的智慧,而沒有表象與運算的智慧。他們依靠感知運動的手段來適應外部環境。這個階段的兒童行為發展經過三個層次:本能時期、習慣時期和智慧活動萌芽時期。兒童出生的第一個月只是遺傳性反射格式,通過第二分階段的習慣形成,使一些單一的反射動作加以整合、聯結,如尋找聲源,用眼隨著運動的物體等,大約在9個月到1歲左右開始出現了最初的感知運動智慧。②前運算階段(2-6、7歲):此期兒童的思維特點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很難從別人的觀點(角度)看事物。例如在這一階段後期可以說出自身的左右,但對對方的左右常常弄錯,受自旁左右的影響。這一階段兒童思維的另一個特點是思維的直覺性以及思維的集中性。他們的判斷仍受直覺調節的限制。③具體運算階段(6、7歲-11、12歲):這階段的基本特點是開始進行心理運算,能在頭腦中依靠動作的格式對事物的關係系統進行逆反、互反、傳遞等可逆運算。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雖然在推理上、問題解決和邏輯方面已經超過了前運算階段的兒童,但其思維還具有局限性,抽象的語言推理還不能進行,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④形式運算階段(11、12歲-15歲):這階段已經達到了成人的成熟思維,是認知發展的最高階段,能在頭腦中將形式和內容分開,能根據假設來進行邏輯推理。三、艾里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說明:此理論摘自電腦與有些教材的分類有所出入,特別是年齡上的分類,但大體意思總體相似,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針對不同年齡階段掌握他們的特徵,進行引導)①0-1歲的乳兒期。本時期的發展任務是「形成信任」。如果孩子的家長能在物質上提供無微不至的關懷,並給予充分的情感上的交流,那麼孩子將會對周圍世界形成「信賴感」,產生「安全感」。反之,將會「懷疑」周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圍世界,導致今後與人交往的焦慮不安。②2-3歲的嬰兒期。本時期的發展任務是「變成自主的人」。如果家長能順應孩子「讓我來做」的要求,滿足孩子渴望自己獨立衣食住行和探索外部世界的願望,孩子將會擺脫依賴狀態,產生「自主」的慾望與信心。反之,將會自我懷疑,行動上畏首畏尾。③3-6歲的幼兒期。本時期的發展任務是「發展主動性」。如果家長能支持與讚許孩子好奇、好問、好探索的欲求,發展他們的動腦與動手技巧,孩子就會形成大膽、主動、獨立進取的人格特徵。反之,就會膽怯退縮,無自我價值感。④6-12歲的童年期。本時期的發展任務是「變得勤奮」。孩子第一次被賦予了「讀書學習」的社會義務。如果家長與教師能幫助孩子成功地完成學習任務,孩子將會形成勤奮的學習態度,產生「勤奮感」。反之,學習上的失敗與被斥責,將會讓孩子形成自暴自棄的「自卑感」。⑤12-18歲的青春期。本時期的發展任務是「建立個人的同一性」。如果家長和教師能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深信自己在達到個人的目標時所採取的行動與手段是社會允許與讚許的,深信自己所做的一切必將得到社會的承認,那麼他就有了健康的自我觀念與肯定的追尋方向,形成了「自我同一性」。反之,會缺乏生活目標,徬徨迷失,產生「同一性混亂」⑥18-30歲的青年期。本時期的發展任務是「建立正常的人與人關係」。周圍環境與人群應該幫助個體與別人多接觸、多了解,建立友誼、愛情和互尊互敬、互學互幫的關係。反之,個體會孤獨寂寞,無法與人親密相處。⑦30-60歲。本時期的發展任務是「創造價值、貢獻社會與家庭」。環境應有利於個體事業成功、家庭幸福。反之,個體會頹廢遲滯,或追求個人私利。⑧60歲以後。本時期的發展任務是力求對一生的回顧有滿意之感。這取決於終身的努力奮鬥。反之,會悲觀絕望,認為人生走錯了路。四、童年期的心理發展:童年期的年齡範圍大約是7—12歲,屬於小學階段。童年期兒童的生活從以遊戲為主導轉為以學習為主導,其主要任務是通過學校教學系統地掌握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學會學習。(一)童年期學習1、一般特點:⑴以學習間接經驗為主:學生學習可以直接從前人已經總結好的經驗、理論、結論開始。⑵須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學生的學習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並達到社會的要求,因此,必須在有計劃、有目的和有組織的情況下進行。⑶具有一定的被動性和強制性:一是因為學生的學習大綱是由國家教育部門制定的,二是因為學生的學習不是為了適應當前的環境,而是為了適應將來的環境。2、學習興趣的發展特點:⑴從外部活動逐步過渡到學習內容⑵逐漸產生對不同學科內容有不同的興趣⑶遊戲因素作用降低。(二)童年期的認知發展1、記憶的發展(1)記憶發展特點:容量增加,記憶廣度與成人水平接近、有意識記憶成為主要方式、意義記憶逐漸佔主導地位、詞的抽象記憶發展速度逐漸超過形象記憶。(2)記憶策略發展特點:主要是複述(背誦)(10歲兒童85%有複述行為)和組織。組織是把要識記的材料中所包含的項目,按其間的意義聯繫歸類成系統以幫助記憶,分為歸類和系列化(從三年級開始,這種能力隨年級增長而提高)。2、思維的發展(1)邏輯思維迅速發展,以形象邏輯思維為主,在發展過程中完成從形象邏輯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幼兒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導),10歲左右是轉折期。(2)思維形式指思維的邏輯形式——①概括能力的發展:分三個階段a.直觀形象水平,指所概括的事物特徵或屬性是事物外表的直觀形象特徵(7、8歲)b.形象抽象水平,指所概括的事物屬性或特徵既有外部直觀形象特徵,又有內部本質特徵(8—10歲)c.初步本質抽象水平,是指所概括的特徵或屬性是以事物的本質特徵和內在聯繫為主,初步地接近科學概括。②推理能力的發展 ——演繹推理、歸納推理、類比推理能力在小學高年級分別達到81%、80%、60%③新的思維結構形成 ——a.掌握守恆:各類概念守恆數概念和長度守恆在6—8歲,液體和物質守恆在7—9歲,面積和重量守恆在8、9—10歲,容積守恆在11—12歲。b.思維具有可逆性:一種是反演可逆性,如橡皮泥;另一種是互反可逆性,如A大於B,則B小於A。C.補償關係認知:(三)童年期的社會性發展1、自我意識的發展(1)自我概念:是個人心目中對自己的形象,包括對自己存在的認識,以及對個人身體、能力、性格、興趣、思想等方面的認識。童年期自我描述是從較具體的外部特徵逐步轉向較抽象的內部心理特徵,小學高年級兒童開始試圖根據品質、人際關係以及動機方面的特點來描述自己,但即使到小學高年級,兒童對自己的認識仍帶有很大的具體性和絕對性。(2)自我評價 批判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自我評價內容從身體的自我、活動的自我向社會的自我和心裡的自我發展。2、親子關係的發展:第一交往時間發生變化;第二處理問題的類型發生了變化。到小學,父母更多處理諸如學習、做家務、同伴交往等問題。第三,父母對兒童的控制力量也在變化。有研究表明:第一階段,父母控制(6歲以前),大部分重要決定由父母做出。第二階段,共同控制(6-12),父母在一定距離內監督和引導兒童的行為,加強兒童的自我監督行為,教兒童知道何時尋求父母的指導。第三階段,兒童控制(12歲以後),兒童自己做出更多的重要決定。3、同伴關係的發展:同伴交往是兒童社會性發展的重要途徑。正常的同伴交往不僅可以滿足兒童歸屬感的心理需要,還可以促進他們的人格和社會認知的發展。(1)同伴交往中兒童的人氣特點①受歡迎的兒童一般是學習成績好;有主見、獨立活動能力強;熱情、樂於助人;善於交往並易於合作。②不受歡迎的兒童通常具有攻擊性,不友好;不尊重同伴,缺乏合作精神;常出些不良主意和惡作劇。③受忽視的兒童多表現為退縮、安靜;有依賴性或順從性;既不被同伴喜歡,也不被同伴討厭。影響兒童是否受歡迎的因素有多種,基本的還是兒童本人的社會交往能力,因此,教育者要培養兒童的社會交往技能,掌握同伴交往策略,指導兒童改變影響同伴接納的缺點,改善人氣特點。(2)兒童夥伴集團的形成①依從性集合關係期(小學一年級)人際連結關係首先是教師。②平行性集合關係期(二年級開始)開始按照接近關係、外在因素相似性以及個人需求的類同行等組成團伙並經常在一起活動,於是出現與夥伴協同的社會交往趨勢。③整合性集合關係期(小學五六年級)夥伴關係依從期的高峰期。他們對父母和教師的依從關係明顯下降,更注重的是朋友之間共有的價值觀,更關注自己在同伴中的威信和地位,更重視同伴對自己的評價。這個時期,各夥伴集團均以班集體為中心形成大的團體,兒童的班級團體意識更強,共同遵守班級行為規範,維護班集體的榮譽。4、友誼的發展(1)兒童對友誼認識的發展第一階段:3~5歲,短期遊戲夥伴階段。認為和自己一起玩的就是好朋友。第二階段:6~9歲,單向幫助階段,要求朋友能服從自己的願望或對自己有幫助,如在遊戲中,把能順從自己的人當成朋友,否則就不是朋友。第三階段:9~12歲,雙向幫助階段,能做到合作和互惠,具明顯的功利性特點。第四階段:12歲以後,親密而又持久的共享階段,可以做到在心理上互相信任和支持。同時還表現出一定的獨立性和排他性(2)影響兒童選擇朋友的因素a.相互接近。如鄰座、近鄰、雙方家長是朋友等。b.行為、品質、學習成績和興趣相近。二、三年級最多c.人格尊重並相互敬慕。擇友中注重學習、行為特點以及品質特徵和心理協調。d.人際交往中的協同關係。(四)童年期的心理衛生1、學會學習(1)學習態度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並逐漸形成負責態度)(2)學習習慣入學後的常規迅雷非常重要,如帶齊學慣用品,遵守秩序,完成作業。教師應當有預見性,力爭主動,絕不能放任自流,等發生問題以後再來處理和補救。(3)學習方法包括書寫技能、識字和閱讀方法、解數學應用題的方法、記憶方法、預習方法、複習方法、考試方法等,需要教師的指導和督促。2、培養良好的品行低年級側重常規訓練,中年級側重愛集體、愛學習和守紀律的教育,高年級應側重社會公德、意志品質和愛國意識的教育,培養文明待人的習慣。習慣的形成主要依靠簡單重複和有意識的聯繫,可通過角色扮演、榜樣模仿、小組討論等正確引導,多表揚,少批評,逐步培養良好的辦法,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養成良好的品行。

分享

  • 我的博客
  • 微博
  • 微信
  • 朋友圈
  •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

    天真爛漫的童年回憶
    兒童攝影---(金色童年)
    一生的源點
    爺爺奶奶家的童年(二)

    TAG: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