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入門的基礎知識,不懂這些就別寫詩了

整理 | 書蟲子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寫詩。作品好壞不便評價,自己喜歡就好。

水滴秉承一種做事態度,要麼不做,做就做好,做到專業,我想寫詩也是這個道理。

寫詩的圈子裡,寫得人多,琢磨的人少,學習專業知識的人,恐怕更少了……

今天說幾個詩詞有關的詞,權當班門弄斧,目的無非是拋磚引玉。

【古風】

詩體名。即「古詩」、「古體詩」。李白有古風五十九首,明胡震亨謂其內容「非指言時事,即感傷己遭」,其中有不少名篇。

【古體詩】

亦稱「古詩」、「古風」。詩體名,和近體詩相對。產生較早。每篇句數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諸體。後世使用五言和七言較多。不求對仗,平仄和用韻也比較自由。

【四言詩】

詩體名。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為主。是我國古代詩歌中最早形成的詩體。春秋以前的詩歌,如《詩經》,大都為四言。漢代以後,格調稍變。自南朝宋齊以後,漸少。

【五言詩】

詩體名。每句五個字為主的詩篇。起於漢代,魏晉以後,歷六朝隋唐,大為發展,成為古典詩歌主要形式之一。有五言古詩、五言律詩、五言絕句。

【六言詩】

詩體名。全篇每句六字。相傳始於西漢谷永,也有說東方朔已有「六言」。當今所見到的以漢末孔融的六言詩為最早。有古體近體之分,但均不甚流行。

【七言詩】

詩體名。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為主,起源於漢代民間歌謠。魏曹丕的《燕歌行》,為現存較早的純粹七言詩。到了唐代,大為發展。有七言古詩、七言律詩、七言絕句。與五言詩同為古典詩歌的主要形式。

【雜言詩】

詩體名。古體詩的一種,最初出於樂府。詩中句子字數長短間雜,沒有一定標準,最短的僅僅一個字,長的句子有九、十個字以上的,以三、四、五、七個字為主。

【樂府】

本指古代音樂官署。「樂府」一名,始於西漢,惠帝時已有「樂府令」。到了武帝開始建立樂府,掌管朝會宴饗、道路遊行時所用的音樂,兼采民間詩歌和樂曲。樂府作為一種詩體,最初是指樂府官署所採集、創作的樂歌,後來用以稱魏晉至唐代可以入樂的詩歌和後人仿效樂府古題的作品。宋元以後的詞、散曲和劇曲,因配合音樂,有時也稱樂府。

【絕句】

即「絕詩」。亦稱「截句」、「斷句」。詩體名。以五言、七言為主,簡稱五絕、七絕。也有六言絕句。唐代通行者為近體,平仄和押韻都有一定的要求。有人說絕詩是截取律詩的一半而成。但在唐代律詩形成以前,已有絕句,如《玉台新詠》中即有《古絕句》,後人即用「古絕句」以別於近體絕句。

【律詩】

詩體名。近體詩的一種。格律嚴密,故名。起源於南北朝,成熟於唐初。八句,四韻或五韻。中間兩聯必須對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聲。分五言、七言兩體,簡稱五律、七律,偶有六律。也有每首十句以上的,則為排律。律詩中,凡兩句相配,稱為一「聯」。五律、七律的第一聯(一、二句)稱「首聯」,第二聯(三、四句)稱「頷聯」,第三聯(五、六句)稱「頸聯」,第四聯(七、八句)稱「尾聯」。每聯的上句稱"出句",下句稱"對句"。

【應制詩】

封建時代臣僚奉皇帝所作、所和的詩。唐以後大都為五言六韻或八韻的排律。內容多為歌功頌德,少數也陳述一些對皇帝的期望。

【試帖詩】

詩體名。也稱「賦得體」。起源於唐代,由「帖經」、「試帖」影響而產生,科舉考試所用。大都為五言六韻或八韻的排律,以古人詩句或成語為題,冠以「賦得」二字,並限韻腳,內容必須切題。清代限制尤其嚴格。

【排律】

詩體名。律詩的一種。就律詩定格加以鋪排延長,故名。每首至少十句,多的有上百句的。除首、末兩聯外,上下句都需要對仗。也有隔句相對的,稱為「扇對」。

【歌行】

古代詩歌的一種。漢魏以下的樂府詩,題名為「歌」和「行」的頗多,二者雖名稱不同,其實並沒有嚴格的區別。後遂有「歌行」一體。其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採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於變化。「行」是樂曲的意思,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司馬貞《索隱》。

【舊體詩、近體詩、今體詩】

都是指「格律詩」而言,主要分五絕、七絕、五律、七律、排律等。千萬不能將「今體詩」跟現在所說的「新詩」混為一談。

●●●

@投稿、商務合作 | 加微信:ifengshuidi


推薦閱讀:

黃元御中醫學術思想入門(37,38,39) 臟腑生成2
相術辭典,相學名詞術語(看相入門基礎)
【精彩回放】以一首詩為例,原來國學還可以這樣入門 (第82期總裁讀書會在線沙龍實錄)
對聯創作入門(第三章)
詩法入門

TAG:知識 | 詩詞 | 基礎知識 | 基礎 | 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