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版教材方劑學方歌(下)
7.補益劑
7.1 補氣
1.四君子湯 ㈠ 益氣健脾 脾胃氣虛證
四君子湯中和義,參苓白朮甘草比,益氣健脾基礎劑,脾胃氣虛治相宜。
2.參苓白朮散 ㈡ 益氣健脾 滲濕止瀉 脾虛濕勱證(脾胃虛弱)
參苓白朮扁豆珍,蓮草山藥砂苡仁,積梗上浮兼保肺,棗湯調服益脾神。
——(培土生金)
3.補中益氣湯 ㈡ 補中益氣 昇陽舉陷
1.脾虛氣陷證(氣虛下陷)2.氣虛發熱(脾胃氣虛)
補中益氣芪參術,炙草升柴歸陳助,清陽下陷能升舉,氣虛發熱甘溫除。
4.生脈散 ㈡ 益氣生津,斂陰止汗
1暑熱,溫熱,耗氣傷陰證2.久咳肺虛,氣陰兩虛
生脈麥味與人蔘,保肺清心治暑淫,氣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脈絕急煎斟。
5.玉屏風散 ㈡ 益氣固表止汗 表虛自汗(易感風邪)
玉屏組合少而精,芪術防風鼎足形。表虛汗多易感冒,固衛斂汗效特靈。
——(補中寓散)
6.完帶湯 ㈡ 補脾疏肝 化濕止帶 脾虛肝鬱 濕濁帶下
完帶湯中二術(白蒼)陳,人蔘甘草車前仁,柴芍懷山黑芥穗,化濕止帶此方神。
7.2補血
1.四物湯 ㈠ 補血調血 營血虛滯
四物熟地歸芍芎,補血調血此方宗,營血虛滯諸多症,加減運用貴變通。
2.當歸補血湯 ㈡ 補氣生血 血虛陽浮發熱證
當歸補血君黃芪,芪歸用量五比一,補氣生血代表劑,血虛發熱此方宜。
—— 血虛發熱「甘溫除熱」李杲
3.歸脾湯 ㈡ 益氣補血 健脾養心 心脾氣血兩虛讓,脾不統血
歸脾湯用術參芪,歸草茯神遠志齊,酸棗木香龍眼肉,煎加姜棗益心脾。
7.3氣血雙補
1.八珍湯 ㈠ 益氣補血 氣血兩虛
四君四物加棗姜,八珍雙補氣血方,再加黃芪與肉桂,十全大補效增強。
更加橘味志去芎,養榮補心安神良。
2.炙甘草湯 ㈡ 益氣滋陰 通陽(養血)復脈 氣虛血弱 虛勞肺痿
炙甘草參棗地膠,麻仁麥桂煎酒熬,益氣養血溫通脈,結代心悸肺痿療。
加芍去參棗桂姜,加減復脈滋陰饒。 ——生地重用(50g)為君
3.泰山磐石散
方歌:泰山磐石八珍全,去苓加芪芩斷聯,再益砂仁及糯米,婦人胎動可安全。
7.4補陰
1.六味地黃丸 ㈠滋補肝腎 肝腎陰虛
六味地黃山藥萸,澤瀉苓丹「三瀉」侶,三陰並補重滋腎,腎陰不足效可居,
滋陰降火知柏需,養肝明目加杞菊,都氣五味納腎氣,滋補肺腎麥味續。
2.左歸丸 ㈣ 滋陰補腎 益精填髓 真陰不足
左歸丸內山藥地,萸肉枸杞與牛膝,菟絲龜鹿二膠合,壯水之主方第一。
——(陽中求陰)
3.大補陰丸 ㈡ 滋陰降火 陰虛火旺
大補陰丸知柏黃,龜板脊髓蜜丸方,咳嗽咯血骨蒸熱,陰虛火旺制亢陽。
4.一貫煎 ㈡ 滋陰疏肝 肝腎陰虛
一貫煎中生地黃,沙參歸杞麥冬藏,少佐川楝瀉肝氣,陰虛脅痛此方良。
7.5 補陽
1.腎氣丸 ㈠ 補腎助陽(溫補腎陽) 腎陽不足
腎氣丸主腎陽虛,乾地山藥與山萸,少量桂附澤苓丹,水中生火在溫煦,
濟生加入車牛膝,溫腎利水消腫需,十補丸有鹿茸味,主治腎陽精血虛。
2.右歸丸 ㈣ 溫補腎陽,填精益髓(補血) 腎陽不足 命門火衰
右歸丸中地附桂,山藥茱萸菟絲歸,杜仲鹿膠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陰中求陽)
7.6 陰陽雙補
1.地黃飲子 ㈡ 滋腎陰,補腎陽 開竅化痰 下元虛衰,痰濁上泛這喑痱
地黃飲萸麥味斛,蓯戟附桂陰陽補,化痰開竅菖遠茯,加薄姜棗喑痱服。
2.龜鹿二仙膠 ㈡
醫便龜鹿二仙膠,人蔘枸杞熬成膏,滋陰益腎填精髓,精極用此療效高。
3.七寶美髯丹 ㈣ 補益肝腎 烏髮壯骨 肝腎不足證
七寶美髯何首烏,故紙茯苓芝麻乳,杞絲歸膝皆浸酒,蜜丸姜酒鹽湯服,
黑豆九蒸忌鐵器,陰陽並補肝腎足。
8.固澀劑
8.1固表止汗
牡蠣散 ㈡ 斂陰止汗 益氣固表 體虛自汗(諸虛不足)
牡蠣散內用黃芪,麻黃根與小麥齊,益氣固表又斂陰,體虛自汗盜汗宜。
8.2斂肺止咳
九仙散 ㈢ 斂肺止咳 益氣養陰 久咳肺虛證
九仙罌粟烏梅味,參膠桑皮款桔貝,斂肺止咳益氣陰,久咳肺虛效堪謂。
8.3澀腸固脫
1.真人養臟湯 ㈡ 澀腸固脫 溫補脾腎 久瀉久痢 脾腎虛寒證
真人養臟木香坷,當歸肉寇與粟殼,術芍參桂甘草共,脫肛久痢服之瘥。
2.四神丸 ㈡ 溫腎暖脾(溫補脾腎) 固腸止瀉 脾腎陽虛之腎瀉
四神故紙與吳萸,肉寇五味四般齊,大棗生薑同煎合,五更腎瀉最相宜。
8.4澀精止遺
1.金鎖固精丸 ㈣ 澀精補腎 腎虛不固之遺精(腎虛精虧)(加蓮肉)
金鎖固精芡蓮須,龍骨牡蠣與蒺藜,蓮粉糊丸鹽湯下,補腎澀精止滑遺。
2.桑螵硝散 ㈡ 調補心腎 澀精止遺 心腎兩虛
桑螵硝散龍龜甲,參歸茯神菖遠加,調補心腎又澀精,心腎兩虛尿頻佳。
——參量獨大用:益氣安神,補元氣
3.縮泉丸㈡ 溫腎祛寒 縮尿止遺,下元虛冷 小便頻數 小兒遺尿 膀胱虛寒(加茴香)
縮泉丸治兒尿頻,脬氣虛寒約失靈,山藥台烏加益智,糊丸多服效顯明。
8.5固崩止帶
1.固沖湯 ㈢ 固沖攝血 益氣健脾 脾腎虧虛
固沖芪術山萸芍,龍牡倍櫚茜海硝,益氣健脾固摂血,脾虛沖脈不固療。
9.安神劑
9.1重鎮安神
硃砂安神丸 ㈡ 鎮心安神 清熱養血(瀉火養陰) 心火亢盛,陰血不足
硃砂安神東垣方,歸連甘草合地黃,怔忡不寐心煩亂,養陰清熱可復康。
9.2滋養安神
1.天王補心丹 ㈡ 滋陰清熱,養血安神(補心)陰虛血少,神志不安證(心腎兩虧)
補心地歸二冬仁,遠茯味砂桔三參,陰虧血少生內熱,滋陰養血安心神。
(柏子酸棗二仁,天地二冬仁,人蔘玄參丹參三參)
2.酸棗仁湯 ㈡ 養血安神,清熱除煩 肝血不足,虛熱同擾(虛勞虛煩不得眠)
酸棗仁湯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養血除煩清虛熱,安然入睡夢香甜。
3.甘麥大棗湯 ㈣ 養心安神 和中緩急 亦補脾氣 臟躁(心虛,肝鬱)
金匱甘麥大棗湯,婦人臟躁喜悲傷, 精神恍惚常欲哭,養心安神效力彰
10.開竅劑
10.1 涼開
1.安宮牛黃丸 ㈣ 清熱解毒 (豁痰)開竅醒神 濕熱痰邪熱內陷心包證,
亦能治中風昏迷,小兒驚厥,屬邪熱內閉者 蜜制 為佐
安宮牛黃開竅方,芩連梔郁朱雄黃,犀角真珠冰麝箔,熱閉心包功用良。
2.紫雪 ㈣ 清熱開竅 熄風止痙(安神 溫熱病,熱陷心包及熱盛動風
紫雪犀羚朱朴硝,硝石金寒滑磁膏,丁沉木麝升玄草,熱陷痙厥服之消。
3.至寶丹 ㈣ 化濁開竅 清熱解毒(溫病)痰熱內閉心包證,中風、中暑、小兒驚厥屬此證者
至寶朱珀麝息香,雄玳犀角與牛黃,金銀兩箔兼龍腦,開竅清熱解毒良。
10.2溫開
蘇合香丸 ㈡ 芳香開竅,行氣止痛 寒閉證(中風、中氣或感受時行瘴癘之氣)
蘇合香丸麝息香,木丁熏陸蓽檀襄,犀砂術沉訶香附,再加龍腦(即冰片)溫開方。
——又名吃力伽(白朮)丸
11.理氣劑
11.1行氣
1越鞠丸 ㈡ 行氣解郁 六郁證
行氣解郁越鞠丸,香附芎蒼梔曲研,氣血痰火濕食郁,隨證易君並加減。
2.枳實薤白桂枝湯 ㈡ 通陽散結 祛痰下氣 胸陽不振 痰氣互結之胸痹
枳實薤白桂枝湯,厚蔞合治胸痹方,胸陽不振痰氣結,通陽散結下氣強。
3.半夏厚朴湯 ㈡ 行氣散結 降逆化痰 梅核氣
半夏厚朴與紫蘇,茯苓生薑共煎服,痰凝氣聚成梅核,降逆開鬱氣自舒。
4.金鈴子散 ㈢ 疏肝泄熱 活血止痛 肝鬱化火證
金鈴延胡等分研,黃酒調服或水煎,疏肝瀉熱行氣血,肝鬱化火諸痛蠲。
5.厚朴溫中湯 ㈢ 行氣除滿 溫中燥濕 脾胃寒濕氣滯證
厚朴溫中苓陳草,乾薑生薑一起熬,行氣躁濕寇木香,脘腹脹痛服之消。
6.天台烏葯散 ㈢ 行氣疏肝,散寒止痛 肝經寒凝氣滯
天台烏葯木茴香,青姜巴豆制楝榔,行氣疏肝散寒痛,寒滯疝痛酒調嘗。
7.暖肝煎 ㈢ 溫補肝腎 行氣止痛 肝腎不足,寒滯肝脈證
暖肝煎中桂茴香,歸杞烏沉茯加姜,溫補肝腎散寒滯,肝腎虛寒疝痛康。
8.柴胡疏肝散 行氣劑
柴胡疏肝芍川芎,枳殼陳皮草香附,疏肝行氣兼活血,脅肋疼痛皆能除。
9.四磨湯
四磨飲子七情侵,人蔘烏葯及檳沉,濃磨煎服調滯氣,實者枳殼易人蔘。
(五磨飲子加木香,六磨湯加木香、大黃)
10.瓜蔞薤白白酒湯
瓜蔞薤白白酒湯,胸痹胸悶痛難當,喘息短氣時咳唾,難卧仍加半夏良。
11.加味烏葯湯
加味烏葯湯砂仁,香附木香烏草倫,配入玄胡共六味,經前脹痛效堪珍。
11.2 降氣
1.蘇子降氣湯 ㈡ 降氣平喘 祛痰止咳 上實下虛喘咳證
蘇子降氣祛痰方,夏朴前蘇甘棗姜,肉桂納氣歸調血,上實下虛痰喘康。
2.定喘湯 ㈡ 宣降肺氣,清熱化痰 風寒外束,痰熱內蘊
定喘白果與麻黃,款冬半夏白皮桑,蘇子黃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3.小半夏湯 ㈢ 化痰散飲 和骨降逆 痰飲嘔吐
小半夏湯有生薑,化痰降逆基礎方,主治痰飲嘔吐證,若加茯苓效力彰。
4.旋復代赭湯 ㈡ 降逆化痰 益氣和胃 胃虛痰陰氣逆證
旋復代赭重用姜,半夏人蔘甘棗嘗,降逆化痰益胃氣,胃虛痰阻痞噯康。
5.橘皮竹茹湯 ㈢ 降逆止呃,益氣清熱 胃虛有熱之呃逆
橘皮竹茹重姜棗,參草益氣共煎熬,降逆止呃有清熱,胃虛有熱呃逆療。
6.丁香柿蒂湯 ㈢ 溫中益氣 降逆止呃 胃氣虛寒證
丁香柿蒂參與姜,溫中降逆止呃良,胃氣虛寒服之康,呃逆胸痞脈遲方。
12理血劑
12.1活血祛淤
1.桃核承氣 ㈡ (破血)逐瘀瀉熱 下焦畜血證
桃核承氣硝黃草,少佐桂枝溫通妙,下焦蓄血小腹脹,瀉熱破淤微利效。
2 血府逐淤湯 ㈡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胸中血瘀證
血府當歸生地桃,紅花枳殼草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勞。
3. 通竅活血湯 ㈢ 活血通竅 瘀阻頭面證
通竅全憑好麝香,桃紅大棗與蔥姜,歸芎黃酒赤芍藥,表裡通經第一方。
4. 膈下逐瘀湯 ㈢ 活血祛瘀 行氣止痛 瘀血阻滯膈下證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烏葯玄胡甘,歸芎靈脂紅花殼,香附開竅血亦安。
5.少腹逐瘀湯 ㈢ 活血祛瘀 溫經止痛 寒凝血瘀證
少腹逐瘀小茴香,玄胡沒藥芎歸姜,官桂赤芍蒲黃脂,經暗腹痛快煎嘗。
6. 身通逐瘀湯 ㈢ 活血行氣 祛風除濕 通痹止痛 瘀血痹陰經絡證
身通逐瘀桃歸芎,脂艽附羌與地龍,牛膝紅花沒藥草,通絡止痛力量雄。
7.補陽還五湯 ㈡ 補氣活血,通絡 中風之氣血瘀證
補陽還五赤芍芎,歸尾通經佐地龍,四兩黃芪為主葯,血中淤滯用桃紅。
8.復元活血湯 ㈡ 活血祛瘀 疏肝通絡 跌打損傷,瘀血阻滯證
復元活血酒軍柴,桃紅歸甲蔞根甘,祛淤疏肝又通絡,損傷淤痛加酒煎。
9.溫經湯 ㈡ 溫經散寒,養血祛瘀 沖任虛寒,瘀血阻滯證
溫經湯用萸桂芎,歸芍丹皮煎夏冬,參草益脾膠養血,調經重在暖胞宮。
10.生化湯 ㈡ 養血祛瘀, 溫經止痛 血虛寒凝 瘀血阻滯
生化湯是產後方,歸芎桃草酒炮姜,消淤活血功偏擅,止痛溫經效亦彰,
11.失笑散 ㈣ 活血祛瘀,散結止痛 瘀血停滯
失笑靈脂蒲黃同,等量為散釅醋沖,淤滯心腹時作痛,祛淤止痛有奇功。
12.桂枝茯苓丸 ㈣ 活血化瘀,緩消徵塊 瘀阻胞宮證
金匱桂枝茯苓丸,桃仁芍藥與牡丹,等分為末蜜丸服,緩消徽塊胎可安。
13.七厘散 ㈡活血散瘀,止血止痛 跌打損傷,筋斷骨折之瘀血腫瘤,或刀傷出血
七厘散治跌打傷,血竭紅花冰(片)麝香;乳沒兒茶朱共末,外敷內服均見長。
錢(3g)分厘
14. 鱉甲煎丸 ㈣ 行氣活血 祛濕化痰,軟堅消癥 瘧母、癥瘕
12.2 止血
1.十灰散 ㈣ 涼血止血 血熱妄行之上部出血
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櫚煨,二薊梔黃各炒黑,上部出血勢能摧。
2.咳血方 ㈡ 清肝寧肺,涼血止血(清火化痰,斂肺止咳)肺火犯肺之咳血
咳血方中坷子收,瓜蔞海粉山梔投,青黛蜜丸口噙化,咳嗽痰血服之瘳。
3.小薊飲子 ㈡ 涼血止血,利水通淋 熱結下焦之血淋,尿血
小薊生地藕蒲黃,通梔滑竹歸草襄,涼血止血利通淋,下焦淤熱血淋康。
4.槐花散 ㈡ 清腸止血,疏風行(下)氣 風熱濕毒,壅遏腸道,損傷血絡證
槐花側柏荊枳殼,等分為末米飲調,清腸止血又疏風,血熱腸風臟毒療。
——(腸風臟毒下血)
5.黃土湯 ㈡ 溫陽健脾 養血止血 脾陽不足,脾不統血
黃土湯中芩地黃,術附阿膠甘棗嘗,溫陽健脾能摂血,便血崩漏服之康。
——灶心黃土:又名伏龍肝,可以赤石脂代
13.治風劑
13.1疏散外風
1.川芎茶調散 ㈡ 疏風止痛 外感風邪頭痛
川芎茶調有荊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風攻上,偏正頭痛悉能康。
——重用薄荷用:制風葯溫燥,清頭目,疏風止痛
2.大秦艽湯 ㈢ 疏風清熱 養血活血 風邪初中經絡
大秦艽湯羌獨防,辛芷芎芍二地當,苓術黃芩草石膏,風邪初中經絡康。
3.小活絡丹 ㈣ 祛風除濕 化痰通絡 活血止痛 風寒濕痹
小活絡祛風寒濕,化痰活血三者煎,二烏南星乳沒龍,寒濕痰淤痹痛蠲。
4.牽正散 ㈢ 祛風化痰 通絡止痙 風中頭面經絡
牽正散治口眼斜,白附僵蠶合全蠍,等分為末熱酒下,祛風化痰痙能解。
5.玉真散 ㈢ 祛風化痰 定搐止痙 破傷風
玉真散治破傷風,牙關緊閉體張弓,星麻白附羌防芷,外敷內服一方通。
6.消風散 ㈡ 疏風除濕 清熱養血 風疹 濕疹
消風散中有荊防,蟬蛻胡麻苦參蒼,知膏蒡通歸地草,風疹濕疹服之康。
13.2 平熄內風
1.羚角鉤藤湯 ㈡ 涼肝熄風 增液舒筋 (肝經)熱盛動風證
羚角鉤藤菊花桑,地芍貝茹茯草襄,涼肝熄風又養陰,肝熱生風急煎嘗。
2.鎮肝熄風湯 ㈡ 鎮肝熄風 滋陰潛陽 類中風(肝腎陰虧,肝陽上亢,氣血逆亂)
鎮肝熄風芍天冬,玄參龜板赭茵從,龍牡麥芽膝草楝,肝陽上亢能奏功。
3.天麻鉤藤湯 ㈡ 平肝熄風 清熱活血 補益肝腎 肝陽偏亢 肝風上擾
天麻鉤藤石決明,梔牡寄生膝與芩,夜藤茯神益母草,主治眩暈與耳鳴。
4.大定風 ㈡ 滋陰熄風 陰虛動風證(溫病熱邪久羈,熱灼真陰,誤汗,下傷陰液)
大定風珠雞子黃,麥地膠芍草麻嘗,三甲並同五味子,滋陰熄風是妙方。
14.治燥劑
14.1 輕宣外燥
1.杏蘇散 ㈡ 輕宣涼燥 理肺化痰 外感涼燥
杏蘇散內夏陳前,枳桔苓草姜棗研,輕宣溫潤治涼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2.桑杏湯 ㈢ 清宣溫燥 潤肺止咳 外感溫燥
桑杏湯中浙貝宜,沙參梔豉與梨皮,乾咳鼻涸又身熱,清宣涼潤溫燥醫。
3.清燥救肺湯 ㈡ 清燥潤肺 養陰益氣 溫燥傷肺 氣陰兩傷證
清燥救肺桑麥膏,參膠胡麻杏杷草,清宣潤肺養氣陰,溫燥傷肺氣陰耗。
14.2 滋陰潤燥
1.增液湯 ㈢ 增液潤燥 陽明溫病,津虧便秘證
增液玄參與地冬,熱病津枯便不通,補藥之體作瀉劑,若非重用不為功。
2.麥門冬湯 ㈡ 清養肺胃,降逆下氣1.虛熱肺痿(肺陰不足)2.胃陰不足
麥門冬湯用人蔘,草棗粳米半夏存,肺痿咳逆因虛火,清養肺胃此方珍
——培土生金 麥冬:半夏=7:1 粳米用:益氣養胃。
3.益胃湯 ㈢ 養陰益胃 胃陰損傷證
溫病條辨益胃湯,沙參麥地合成方,玉竹冰糖同煎服,溫病續慮把津傷。
4.養陰清肺湯 ㈢養陰清肺 解毒利咽 白喉這陰虛燥熱
養陰清肺是妙方,玄參草芍冬地黃,薄荷貝母丹皮入,時疫白喉急煎嘗。
——生地重用,為君
5.百合固金湯 ㈡ 滋養肺腎 止咳化痰 肺腎陰虧 虛火上炎(肺癆)
百合固金二地黃,玄參貝母積草藏,麥冬芍藥當歸配,喘咳痰血肺家傷。
15.祛濕劑
15.1 燥濕和胃
1.平胃散 ㈡ 燥濕運脾 行氣和胃 濕滯脾胃證
平胃散內君蒼朮,厚朴陳草姜棗煮,燥濕運脾又和胃,濕滯腸胃脹滿除。
2.藿香正氣散 ㈡ 解表化濕 理氣和中 外感風寒 內傷濕滯
藿香正氣腹皮蘇,甘積陳苓朴白朮,白芷夏曲加姜棗,風寒暑濕並能除。
15.2 清熱祛濕
1.茵陳蒿湯 ㈡ 清熱,利濕,退黃 濕熱黃疸
茵陳蒿湯大黃梔,淤熱陽黃此方濕,便難尿赤腹脹滿,功在清熱與利濕。
2.八正散 ㈢ 清熱瀉火,利水通淋 濕熱淋證
八正木通與車前,扁蓄大黃梔滑研,草稍瞿麥燈心草,濕熱諸淋宜服煎。
3.三仁湯 ㈡ 宣暢氣機,清利濕熱 濕溫初起及暑溫夾溫之濕重於熱證
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通草滑竹存,宣暢氣機清濕熱,濕重熱輕在氣分。
4.甘露消毒丹 ㈢ 利濕化濁 清熱解毒 濕溫時疫,邪在氣分,濕熱並重證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陳滑石木通菖,芩翹貝母射干薄,濕熱時疫是主方。
5.連朴飲 ㈢ 清熱化濕 理氣和中 濕熱霍亂
連朴飲用香豆豉,菖蒲半夏焦山梔,蘆根厚朴黃連入,濕熱霍亂此方施,
6.當歸拈痛湯 ㈣ 利濕清熱 疏風止痛 濕熱相搏,外受風邪證
當歸拈痛澤豬苓,二術茵芩苦羌根,升麻防風知草參,濕重熱輕兼風邪。
7.二妙散 ㈣ 清熱燥濕 濕熱下注證
二妙散中蒼柏煎,若雲三妙牛膝添,四妙再加薏苡仁,濕熱下注痿痹痊。
15.3 利水滲濕
1.五苓散 ㈡ 利水滲濕 溫陽化氣 膀胱氣化不利之蓄水證
五苓散治太陽腑,白朮澤瀉豬苓茯,桂枝化氣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飲逐。
2.豬苓湯 ㈡ 利水,養陰,清熱 水熱互結證
豬苓湯內有茯苓,澤瀉阿膠滑石並,小便不利兼煩渴,滋陰利水症自平。
3.防己黃芪湯 ㈡ 益氣祛風 健脾利水 表虛不固之風水或風濕證
金匱防已黃芪湯,白朮甘草加棗姜,益氣祛風行水良,表虛風水風濕康。
4.五皮散 ㈢ 利水消腫 理氣健脾 脾虛濕盛,氣滯水泛之皮水證
五皮散用五種皮,苓腹陳姜桑白齊,利水消腫理健脾,脾虛濕滯皮水醫。
15.4 溫化寒痰
1.苓桂術甘湯 ㈡ 溫陽化飲 健脾利濕 中陽不足之痰飲
苓桂術甘仲景劑,溫陽化飲又健脾,中陽不足飲停胃,胸脅支滿悸眩施。
2.真武湯 ㈡ 溫陽利水 陽虛水泛證
真武附苓術芍姜,溫陽利水壯腎陽,脾腎陽虛水氣停,腹痛悸眩膶惕恙。
3.實脾散 ㈡ 溫補脾陽 行氣利水 脾腎陽虛 水氣內停之陰水
實脾溫陽行利水,乾薑附苓術草隨,木瓜香檳朴草果,陽虛水腫腹痛祟。
——(加姜棗)
4.萆解分清散 ㈢ 溫腎利濕 分清化濁 下焦虛寒之膏淋 白濁
萆解分清益智仁,菖蒲烏葯鹽煎成,下焦虛寒得溫利,分清化濁效如神。
5.甘草乾薑茯苓白朮湯
腎著湯內用乾薑,茯苓甘草白朮襄,傷濕身重與腰冷,亦名甘姜苓術湯。
15.5 祛風勝濕
1.羌活勝濕湯 ㈢ 祛風,勝濕,止痛 風濕在表之痹證
羌活勝濕獨防風,蔓荊蒿本草川芎,祛風勝濕止痛良,善治周身風濕痛。
2.獨活寄生湯 ㈢ 祛風濕 止痹痛,益肝腎 補氣血 痹證日久 肝腎兩虛 氣血不足證
獨活寄生艽防辛,歸芎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蔘草,頑痹風寒濕是因。
16 祛痰劑
16.1 燥濕化痰
1.二陳湯 ㈠ 燥濕化痰 理氣和中 濕痰證
二陳湯用半夏陳,苓草梅姜一併存,理氣祛痰兼躁濕,濕痰為患此方珍。
2.溫膽湯 ㈢ 理氣化痰 和胃利膽 膽郁痰擾
溫膽夏茹枳陳助,佐以茯草姜棗煮,理氣化痰利膽胃,膽郁痰擾諸證除。
3.茯苓丸 ㈢ 燥濕行氣 軟堅化痰 痰伏中脘,流注經絡證
指迷茯苓君半夏,風硝枳殼薑湯下,中脘伏痰臂酸痛,氣行痰消痛自罷。
16.2 清熱化痰
1.清氣化痰湯 ㈢ 清熱化痰,理氣止咳 痰熱咳嗽
清氣化痰膽星蔞,夏芩杏陳枳實投,茯苓薑汁糊丸服,氣順火清痰熱瘳。
2.小陷胸湯 ㈢ 清熱化痰 寬胸散結 痰熱互結這結胸證
小陷胸湯連半蔞,寬胸開結滌痰優,膈上熱痰痞滿痛,舌苔黃膩服之休。
3.滾痰丸 ㈣ 瀉火逐痰 實熱老痰證
礞石硝煅滾痰丸,大黃黃芩沉香添,瀉火逐淤臨睡服,實火頑痰怪證蠲。
16.3 潤燥化痰
貝母瓜蔞散 ㈡ 潤肺清熱 理氣化痰 燥痰咳嗽 咳嗽危急
貝母瓜蔞臣花粉,橘紅茯苓加桔梗,肺燥有痰咳難出,溫肺化痰此方珍。
16.4 溫化寒痰
1.苓甘五味姜辛湯 ㈣ 溫肺化飲 寒飲咳嗽
苓甘五味姜辛湯,溫肺化飲常用方,半夏杏仁均可加,寒痰水飲咳嗽康。
2.三子養親湯 ㈣ 溫肺化痰 降氣消食 痰壅氣逆食滯證
三子養親祛痰方,蘇芥萊菔共煎嘗,大便實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薑。
16.5 化痰熄風
1.半夏白朮天麻湯 ㈡ 化痰熄風 健脾祛濕 風痰上擾
半夏白朮天麻湯,苓草橘紅棗生薑,眩暈頭痛風痰盛,痰化風熄復正常。
2.定癇丸 ㈣ 滌痰熄風 開竅安神
定癇二茯貝天麻,丹麥陳遠蒲姜夏,膽星全蠍蠶琥珀,竹瀝薑湯草硃砂。
17 消食劑
17.1 消食化滯
1.保和丸 ㈡ 消食和胃 食滯胃脘證(一切食積)
保和山楂萊菔曲,夏陳茯苓連翹取,炊餅為丸白湯下,消食和胃食積去。
2.枳實導滯丸 ㈢ 消導化積 清熱利濕 濕熱食積證(內阻腸胃)
枳實導滯曲連芩,大黃術澤與茯苓,食濕兩滯生鬱熱,胸痞便秘效堪靈。
3.木香檳榔丸 ㈢ 行氣導滯 攻積泄熱 積滯內停 濕蘊生熱
木香檳榔青陳皮,黃柏黃連莪術齊, 大黃黑丑兼香附,瀉痢後重熱滯宜。(薑湯送服)
17.2 健脾消食
1.健脾丸 ㈡ 健脾和胃 消食止瀉 脾虛食積證
健脾參苓術草陳,肉寇香連和砂仁,楂肉山藥曲麥炒,消補煎施不傷正。
2.枳實消痞丸 ㈢ 消痞除滿 健脾各胃 脾虛氣滯,寒熱互結證
枳實消痞四君先,麥芽夏曲朴姜連,脾虛痞滿結心下,痞消健脾樂天年。
——(又名失笑丸)
3.葛花解酲湯 ㈣ 分消酒濕,理氣健脾 酒積傷脾證
葛花解酲澤二苓,砂蔻青陳木香並,姜曲參術溫健脾,分消寒化酒濕靈。
18 驅蟲劑
1.烏梅丸 ㈠ 溫臟安蛔 臟寒蛔厥證
烏梅丸用細辛桂,黃連黃柏及當歸,人蔘椒姜加附子,溫腸清熱又安蛔。
19.涌吐劑
瓜蒂散 ㈢ 涌吐痰涎宿食 痰涎宿食,壅滯胸脘證
瓜蒂赤豆等分研,豆豉汁調溫服驗,涌吐治法之首方,胸脘痰涎宿食蠲。
推薦閱讀:
※方劑學 54講 理氣葯 越鞠丸 枳實薤白桂枝湯
※方劑學19講銀翹散(二)、桑菊飲、麻杏石甘湯[概述]
※方劑學 17講 小青龍湯、射干麻黃湯、止嗽散
※實用方劑學10
※方劑學 54 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