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歐陽修在其《醉翁亭記》中有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在充滿雜訊的都市叢林里,你幾乎快樂不起來。那就不妨學一下古代智者,寄情于山水之間。抽空到鄉間山野走一遭,呼吸一下新鮮空氣,聞聞泥土的芳香,看看翠綠的大地,聽聽大自然的奏鳴曲——蟬聲、鳥聲、溪水聲……或許你將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孔子說:「智慧的人喜歡水,仁德的人喜歡山;智慧的人好動,仁德的人好靜;智慧的人快樂,仁德的人長壽。」

在孔子眼裡,聰明的人喜歡水,有仁德的人喜歡山;聰明的人性格就像水一樣活潑,有仁德的人就像山一樣安靜;聰明的人生活會很快樂,有仁德的人會長壽。

「為什麼仁者樂於見到山呢?」

孔子說:「山,高大巍峨。山上草木繁茂,鳥獸成群,人們所需的一切東西山上都出產,並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是它自己卻不從人們那裡索取任何東西,四面八方的人來到山上各取所需,山都慷慨給予。山還通過風雷雲雨來貫通天地,使陰陽二氣調和,降下甘露以惠澤萬物,萬物因之得以生長,人民因之得以飽暖。這就是仁者之所以樂於見到山的原因啊。」

「為什麼智者樂於見到水呢?」

孔子回答說:「水,它滋潤萬物的生命而出乎自然,就像是人的美德,它流向低處,蜿蜒曲折卻有一定的方向;就像正義一樣,它洶湧澎湃沒有止境,即使跌進萬丈深淵,也毫不畏懼,奮勇向前。它柔弱,卻又無所不達,萬物出入於它而變得新鮮潔凈,就像在進行教化一般,這不就是智者的品格嗎?」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是儒家的經典論述。孔子用山的給予和不求回報,象徵有仁德的人的品德;用水的柔弱但卻無所不達,象徵智者的品格。

山留給人的印象是高大的,是難以撼動的。颶風過崗,它不曾動搖過;雷電霹靂之中,它絲毫不減自己的巍峨身姿。山,它讓雨水來為自己洗塵,它讓冰霜白雪來充當自己最美的盛裝。人若能夠像山一樣去面對萬事萬物,自然不會再浮躁。

水給人的印象是柔弱無骨的,但恰恰是看似柔弱的水,卻有著水滴石穿的韌性。而且它沒有自己的固定形狀,能夠被包容於萬物之中。因此,人若能夠擁有水的特點,生活能不自然愜意嗎?

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人抱怨活得太累,一直快樂不起來。他們的理由看似充分而又多樣化,因為在這個世界上,讓人不快樂的事情簡直太多了,在他們眼裡這個世界太不完美了:家人不完美,總是過於限制自己;老闆不完美,總是讓人不停地加班,又不給加薪;同事不完美,他們冷漠自私,在工作中體會不到真情;朋友不完美,有福不能同享,有難也不能同當;女友不完美,相處的時間越長,愛情的甜蜜就越來越淡;丈夫(妻子)不完美,不僅不理解自己,還總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和自己鬧矛盾……是啊,這個世界處處存在著缺陷,看起來我們有充分的理由不快樂。然而,你是否想過——你自己不也是一樣的不完美嗎?不完美的世界,不完美的我們,現實既已如此,那麼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去吹毛求疵、鑽牛角尖、讓自己不快樂呢?

或許我們無法達到聖人為智者和仁者所界定的標準,但我們可以學習借鑒一下他們的生活態度——像山一樣多情,像水一樣無憂。多角度地去看問題,勇於去發現生活中的美與善,多一分瀟洒坦然,少一些刻薄計較。這樣才能體會到快樂,享受到生活的本源之美。

要享受快樂,首先要學會樂觀豁達。生活的壓力,常常讓我們承受過多的重負;複雜多變的社會現狀,又給我們帶來種種挫折和磨難。要想立足生存、長足發展,就必須具備樂觀的心態,否則就很容易消沉下去;若少了豁達,則會自縛手腳、自我囚禁,難得片刻閑暇,並為自己所累。所以,積極向上、虛懷若谷的心態實為生存的上上之道。

享受快樂,還要有快樂的心境。面對任何困難和挫折,只需付之一笑,這樣工作的壓力和學習的煩惱就都會隨著心情舒暢而煙消雲散。晨起跑跑步、打打拳、踢踢腿,不時邀約三五好友或互敘心聲,或下棋看戲,或游泳釣魚,或跋山涉水。放鬆心情,放飛心靈,學會調解,何憂之有?

享受快樂,更要學會欣賞。王永彬在《圍爐夜話》中寫道:「觀朱霞,悟其明麗;觀白雲,悟其卷舒;觀山嶽,悟其靈奇;觀河海,悟其浩瀚。」所以,保持一種欣賞的態度去看待世間萬物,你會發覺生活異常美好。小則草芥微蟲,大到宇宙蒼穹,皆有其靈妙之處,皆有其清新可言。不論是詩詞歌賦,還是影視小說,各有韻味,各有所長。

享受快樂,人生會更樂觀瀟洒;笑對人生,人生會更絢麗精彩;豁達恬然,人生會更自由豪邁。

為了尋找快樂,你踏遍了千山萬水,始終見不到它的蹤影。其實你只要擁有一顆知足的心,快樂就在你身上。

(凱之鵬博新浪博客)


推薦閱讀:

五方便念佛門 智者大師著
月下聽禪:智者的心靈交融
智者賤志:姑娘你這能抱的動嗎那你一會起不來的時候可以交給我的
2011最新搞笑語句 愚者坐以待斃,智者坐以待幣
諸葛亮殺魏延,看懂前面幾點已是智者,參悟最後一點受用無窮

TAG:智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