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博物館完全參觀攻略:石頭記
第一集:石頭記
只要來埃及,沒有人不想去開羅的埃及博物館看看。埃博是世界上收藏古埃及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裡面陳列了許多無價的法老寶藏。
不過大家可能沒有意識到,埃博建築本身就是一件不可移動的大文物,1902年就正式開放了,算起來已經是百年老店了。不僅古老,埃博的設計也很有心思,光一個大門就濃縮了埃及文明的四個主要階段,按照時間順序是:法老時期、希臘-羅馬時期、科普特基督教時期和伊斯蘭時期。
首先,博物館正面形似法老時期的神廟塔門——兩側是方形立面,中間是大門;其次,外門口上方是希臘語銘文和希臘-羅馬風格的雕塑;另外,入口兩側的兩根柱子,以及上方的檐口,設計靈感源自科普特藝術和基督教歐洲傳統;最後,34米高的大穹頂是明顯的伊斯蘭風格。
當然了,埃博主要收藏的是法老時期的文物,這也是為什麼有人直接稱它為法老博物館。埃博有100多個展廳,展品共有15萬件,另外還有幾萬件在庫房,埃博文物展出比例之高,可能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
像中國的故宮,文物收藏總量是180萬件,但絕大部分都放在庫房裡,長期展出的只有1萬多件。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總量是120萬件,常設展的文物也只有1萬件左右。
所以,來埃博,絕對一次讓你看個過癮。下面我們就從埃博裡面挑一些最不容錯過的展品,帶大家走進法老的奇妙世界。
我們第一集將選取20多件文物介紹古埃及法老通史,其中大部分為石頭材質,因此取名為石頭記。
我們這裡講的古埃及法老時期,時間跨度是從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進入大一統王朝,一直到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以及後來建立的托勒密王朝。這3000年時間被埃及學家分為30個王朝,幾個大階段,例如大家經常聽到的古王國、中王國、新王國,下面我們就來走一遍這3000年的歷史。
前王朝和早王朝(史前-公元前2686年)
所謂前王朝,就是指埃及出現第一位法老之前的部落原始社會。前王朝時期是古埃及文明的孕育期。在這段時間,埃及許多重要遺址,例如赫勒萬、法尤姆和涅伽達,逐漸發展起來。
1.原始神頭像
我們介紹的第一件展品就是一件前王朝時期的文物,它是在埃及北部三角洲一個遺址發現的。據考證是古埃及原始神的頭像,但跟後世埃及神的形象有很大區別,而且比較粗糙,但它在考古學上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因為它代表了古埃及人第一次嘗試塑造頭像,堪稱古埃及藝術的啟蒙作品。
2.燧石刀
這種刀很明顯不是日常使用的工具,而是用於原始宗教儀式,也就是中國考古學中說的禮器。非常有趣的是,這種古埃及禮器跟中國古代用於祭祀活動的牙璋非常像,例如三星堆出土的牙璋,這是巧合還是有某種聯繫,還有待研究。
前王朝末期,埃及形成了兩個主要權力中心,北邊扇形的三角洲地區,即下埃及;南邊狹長的尼羅河河谷地區,即上埃及。上下埃及本來各自有相對獨特的文化,例如下埃及以紙草和眼鏡蛇為象徵和保護神,而上埃及則是蓮花和禿鷲。當然,最突出的區別是,下埃及君主戴紅冠,上埃及君主戴白冠,而且形狀也不同。
公元前3000年左右,上埃及統治者開始了往北的征服行動,夢想著把紅白王冠全都戴在頭上。根據古代文獻記載,統一上下埃及的開國君主名叫美尼斯,他也是古埃及第一王朝的第一位法老。
現代埃及學家普遍認為,在美尼斯之前,已經有幾位上埃及君主在對下埃及的戰鬥中取得了重大勝利,甚至已經迫不及待宣稱自己是上下埃及之王,同時戴上了紅白兩個王冠,但事實上當時局勢可能尚未安定下來,因此現在約定俗成地稱他們為零王朝法老。
3.納爾邁調色板
說了這麼多,我們就要介紹埃博一件鎮館之寶了——納爾邁調色板。
納爾邁調色板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軍事檔案。在這件文物出現的年代,埃及還是南北兩個王國對峙的狀態。
這塊調色板兩邊都有浮雕圖案,一面我們看到一個大人物戴著上埃及王冠,右手舉起權杖,左手揪住敵人的頭髮,做擊打狀。這種展示法老威嚴的畫面一直被後世法老沿用,比如在盧克索很多神廟裡都能看到類似的浮雕。
另一面,我們看到一個人頭戴下埃及王冠,走在儀仗隊伍里,隊伍前方是兩排被斬首的敵人,明顯也是描繪戰爭勝利的場景。
接下來劃重點了。調色板兩面最上方中間有個法老專屬的框框,裡面寫的是同一個名字:納爾邁。兩邊戴不同王冠的都是納爾邁,說明他是上下埃及共主,也就是考古學上零王朝法老,是古埃及歷史從史前轉向王朝時期的關鍵人物。納爾邁之後,埃及就正式進入法老時代了。
這件文物歷史意義重大,有一個小細節卻很有趣,用直觀的方式表現出當時古埃及王室的一種重要職位:提鞋官,專門給法老提涼鞋的。
納爾邁之後的古埃及早王朝包括第一和第二王朝,這段時間是古埃及文明的逐漸成型期,我們看這件文物:
4.第二王朝末代法老雕像
這件雕像是古埃及人在堅硬的石頭上雕刻藝術作品的開端。我們可以看到這位法老端坐在王座上,戴著上埃及的王冠,穿著緊身長袍,神情莊嚴自信,顯露出王者風範,雖然頭部殘缺了一半,但雕刻工藝的精湛是顯而易見的。
古王國(公元前2686年-公元前2160年)
古王國又被稱為金字塔時期,包括第三到第六王朝,大概五百年時間,這一時期埃及建築出現了跨越式發展,特別是第三王朝左賽王在薩卡拉建的階梯金字塔,是埃及第一座金字塔,為後來第四王朝的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等宏大建築打下了基礎。
古王國時期,建金字塔是國家級重點工程,勞力、工匠、建築師、藝術家等不同社會階層被組織在一起,他們不僅建造了金字塔,也在某種程度上創造了古埃及文明。
在政治上,古埃及政府官員基本上全被統治家族成員壟斷,法老自然是最高領導人,而像宰相和大將軍等要職都是王子擔任,高度中央集權,法老家族具有絕對的權威。
到第五王朝,金字塔的規模明顯縮小,但更重視綜合建築和裝飾,特別是從第五王朝末,金字塔墓室內壁出現了特別有美感的金字塔銘文,最早的金字塔銘文在薩卡拉的烏納斯金字塔里,之前出於保護,關閉了大概二十年,目前已經對外開放,但也每天只開放上午半天時間。
隨著時間流逝,地方勢力開始崛起,掌控的權力越來越大,法老的權威一點一點被侵蝕,最終導致中央政府崩潰,埃及進入地方割據的混亂時期,正是應了中國一句古話:合久必分。
下面我們就來介紹古王國時期的文物。
5.左賽王雕像
左賽王是古埃及最偉大的法老之一,正是在他統治時期,埃及人第一次開始使用石頭建造紀念建築,並造出了第一座金字塔,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階梯金字塔。這座雕像表現的是左塞王坐在王座上,頭上戴的這種款式的頭巾是法老專屬的。他的坐姿是典型的法老style,後世有許多類似的雕像。
在雕像底座上,可以看到左賽王的尊號:上下埃及之王,以及保護神禿鷲和眼鏡蛇的形象,分別是上下埃及的象徵。
這座石雕是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近似真人大小的古埃及法老雕像。雕像面部表情嚴肅,體現了法老的威嚴,但眼眶凹陷的厲害,原本應該是有鑲嵌的寶石當眼睛,但可惜沒有保存下來。
6.孟卡拉雕像
這件保存非常好的雕像是美國一個考古學家在孟卡拉金字塔附近的神廟遺址出土的。
中間身材健美的肌肉男就是吉薩孟卡拉金字塔的主人,他左腿在前,彷彿大步邁進,動感十足,這個姿勢在古埃及文物中也十分常見。
孟卡拉右手邊是古埃及神話中地位很高的哈托爾女神。古埃及人信奉多神教,大大小小各種神有幾千個,而象徵母性的哈托爾女神估計能排到前幾名。
哈托爾女神的特徵是頭上頂的太陽圓盤和牛角,孟卡拉和她手牽手,表明法老和神的關係很親近。
孟卡拉左手邊也是一位女性形象,但她不是神,也不是人,而是擬人化的埃及一個省,象徵著法老控制的國土。
7.釀啤酒的女人
這件文物表現的是一個正在釀啤酒的女人,面部表情很豐富,彷彿正在和面前的人說話。
類似這種僕人雕像,常見於貴族墓,墓主人希望死後進入另一個世界也能享受生前的榮華富貴,所以會隨葬這些僕人雕像,這一點跟中國傳統的風俗很像。
8.哈夫拉雕像
哈夫拉是吉薩第二大金字塔的主人,這件雕像就是在哈夫拉金字塔附近的神廟遺址出土的。
我們可以看到法老坐在獅子腿形狀的王座上,頭戴法老頭巾,額頭上有一個眼鏡蛇,威嚴盡顯。在王座兩側,可以看到打成結的百合花和紙草,象徵著上下埃及的統一和團結。
這座雕像最迷人的地方是法老頭後面有一隻鷹,張著翅膀,像是在保護法老,也像是要帶著法老飛向天空,想像一下,是不是很有畫面感?
9.書記員坐像
書記員是古埃及少數掌握文字的人,高級知識分子,社會地位很高,所以許多貴族都喜歡把自己塑造成書記員形象。
我們看到的這座書記員雕像是所有同類雕像中保存最好、最精美的一尊,尤其是眼睛栩栩如生,十分傳神,彷佛正在等待指令,隨時準備記錄。
說到這裡,拿出兩百元大鈔,上面印的就是它。埃鎊最高面值的紙幣上印的是這尊無名雕像,而不是法老或者金字塔,可能也體現了現代埃及人對知識的尊重,所謂知識就是財富嘛。
10.王子夫婦雕像
這兩座雕像栩栩如生,特別是眼睛,乍一看跟真人似的。當年發掘的時候,考古隊員拿著火把走進漆黑的墓室,突然看到雕像眼睛的反光,嚇得落荒而逃,大家可以想像一下。
左手邊這個男的雖然穿著很樸素,但身份不簡單,他是一位王子,胡夫法老的兄弟,擔任太陽神祭司和大將軍。
旁邊是他的王妃,頭銜只有一個:法老的熟人,推測這位王妃可能是平民出生。
這兩座雕像接近真人大小,保存狀況極佳,難以想像已經是四千五百年前的文物。
11.胡夫雕像
這個看起來很不起眼的象牙迷你雕像的主人是埃及最大金字塔的建造者——胡夫法老,它也是保存下來的唯一胡夫形象,其大小和雄偉的金字塔形成鮮明對比,令人感慨。
雖然體積很小,但雕像刻畫的人物氣度不凡,象徵法老權力的王冠、連枷、王座,都體現出胡夫的帝王風範。
說到這裡,吉薩三座金字塔的主人形象,我們就都看到了,埃博古王國時期的文物簡介也就告一段落了。
中王國(公元前2055年-公元前1650年)
古王國末期,中央的權力衰落,地方割據勢力做大,整個埃及陷入分裂混亂狀態,亂世出英雄,到公元前2055年左右,從底比斯(現代盧克索)起家的孟圖霍特普最終統一上下埃及,重新建立中央最高權力,埃及重新進入大一統時期,延續大約400年,包括第11和12王朝,這段時間被稱為中王國時期。
12.孟圖霍特普雕像
這位就是中王國開國法老孟圖霍特普,他頭戴紅色王冠,身體塗成黑色,象徵著尼羅河沃土。腿部顯得過於粗壯,一種說法是體現他的力量和威嚴,另一種說法是經過漫長的混亂時期,埃及工匠的水平下降,導致雕像身材比例不協調。
古王國時期法老雕像面部表情往往是威嚴神聖的,而中王國時期法老臉上經常是有點焦慮,憂心忡忡的樣子。有人認為,這跟大環境的改變有關,中王國時期,法老的權威已經不如古王國時期,地方上的勢力很大,所以法老的統治並不輕鬆,所以雕像都是這種苦瓜臉為主。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在孟圖霍特普執政期間,底比斯逐漸成為埃及新的宗教和王權中心,今日盧克索的許多神廟古迹,都始建於中王國。
13.尼羅河神雕像
前面說到,中王國是在混亂中起來的,打江山不易,坐江山更難,最重要的是發展經濟,有錢了才好辦事。在古埃及農業社會,只有尼羅河水充足,魚多,農產品大豐收,才是最大的財富,尼羅河對埃及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被神化,受萬人供奉。
這件雙人對稱的組合雕像,就是中王國一位法老與尼羅河神結合的形象,看看雕像上刻的一條條肥魚,就知道中王國的法老多麼渴望豐收了。
14.獅身人面像
獅身人面像是埃及文明的標誌之一,最大、最有名的在吉薩哈夫拉金字塔前面。獅子的身體,代表力量,人的腦袋,代表智慧。力量和智慧的結合,是每一位法老的夢想。
這幾個獅身人面像最初的主人是中王國時期一位法老,後來又被其他王朝的法老看中,刻上自己的名字,據為己有了,所以大家可以在雕像上看到很多法老的王名圈。
新王國(公元前1550年-公元前1069年)
中王國末期,埃及北部出現入侵者,被稱為「喜克索斯人」,這些從西亞來的彪悍戰士打敗了虛弱的埃及本土王朝,使得埃及再次陷入分裂。
然而,也正是這些入侵者,帶來了馬拉戰車、弓箭等當時最先進的武器,給埃及人好好上了一課。公元前1550年左右,以底比斯為根據地的埃及本土力量終於打敗了入侵者,重新統一了埃及,建立了古埃及歷史上的黃金時期——新王國,包括18-20王朝。
新王國被稱為帝國時期,歷代法老熱衷於御駕親征、開疆擴土,許多著名的法老,例如圖特摩斯三世、拉美西斯二世、哈特謝普蘇特女王、圖坦卡蒙都出自新王國。
15.哈特謝普蘇特女王頭像
哈特謝普蘇特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女法老,被稱為古埃及的武則天。她統治期間,埃及處於帝國盛世,無安全威脅,因此對外攫取資源,對內大興土木,建造神廟和陵墓。哈特謝普蘇特女王本人在帝王谷的祭葬廟,依山而建,氣勢宏偉,是所有去盧克索的遊客都會參觀的景點。
這個頭像正是從她在盧克索的祭葬廟轉移到埃博的,可以看出明顯雕像的臉部比較清秀,顯露出一定的女性特徵。前面說到,古王國法老的表情是威嚴,中王國是憂鬱,而新王國法老大都跟這位女王一樣,帶著自信的微笑。
16. 圖特摩斯三世神堂
這座神堂是圖特摩斯三世為女神哈托爾所建,保存狀況極佳。我們可以看到拱頂上布滿星星,後牆上是圖特摩斯三世供奉新王國時期的主神——阿蒙神的場景,兩側是他和哈托爾女神在一起。
圖特摩斯三世是古埃及歷史上戰功最顯赫的法老,他一直打到幼發拉底河西岸,現在的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伊拉克等等都在埃及控制之下。
埃赫那吞時期(公元前1352年-公元前1323年)·獨一無二的另類法老
新王國中期,隨著埃及全國大建神廟,神職人員,特別是阿蒙神祭司的勢力不斷膨脹,甚至有威脅法老王權的跡象。
一位名叫阿蒙霍特普四世的法老實在忍無可忍,於是決定搞宗教改革,廢除埃及多神崇拜,只允許崇拜太陽神阿吞,並把自己的名字改為埃赫那吞。
在宗教改革大背景下,埃赫那吞還廢棄首都底比斯,另外建了一個新首都。他還嘗試搞文化改革,刻意標新立異,儘管最終改革以失敗告終,阿蒙神祭司保住了他們的財富和權力,埃及也恢復了多神崇拜,但埃赫那吞執政時期留下的文物風格在整個古埃及歷史中都是獨一無二的,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
17.阿吞神浮雕
這件浮雕是在埃赫那吞新建的首都皇室陵墓里發現的,描繪的是埃赫那吞法老和王后奈菲爾提提供奉阿吞神的場景。那個散發光芒的圓盤就是阿吞神,光芒的盡頭可以看到人的手,賜給法老生命和財富。
這裡的人物形象是典型的埃赫那吞時期的風格,厚嘴唇,大耳朵,窄眼睛,細腰,大肚子,感覺有點畸形,比較誇張。
18.埃赫那吞巨型雕像
這種巨型雕像是在盧克索的阿吞神廟發現的,同樣是誇張的身材,讓人印象深刻,但也保留了傳統的法老元素,例如上下埃及王冠,雙手交叉放在胸前的姿勢。
19.奈菲爾提提半成品雕像
奈菲爾提提可能是古埃及歷史上最有名的王后,主要是因為柏林博物館收藏的一件絕美的奈菲爾提提彩色半身像。這件文物可能是埃及學者最想追討回來的古埃及文物之一。
我們在埃博看到的是一件奈菲爾提提頭像的半成品,儘管還沒有完工,但基本輪廓已經雕刻出來了,眼睛眉毛等線條也已經勾勒好了,有一種別樣的美感。
20. 王名表
這件文物雖然殘破,但對歷史學家來說是無價之寶,因為這上面密密麻麻地刻著從第一王朝到第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二世的法老的名字,對於研究古埃及歷史非常重要。
21.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這件充滿童趣的雕像也是埃博讓人印象深刻的一件文物。這個萌萌的小孩就是新王國時期最有名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他背後靠著一隻巨大的老鷹,代表的是太陽神。
拉美西斯二世執政期間經常對外征戰,在國內更是興建了無數神廟和雕像,例如阿斯旺的阿布辛貝神廟,另外盧克索神廟和卡爾納克神廟裡的巨型雕像和方尖碑,很多都是他建的。英國著名詩人雪萊還專門給他寫了一首詩:
奧西曼提斯(王佐良譯)
客自海外歸,曾見沙漠古國
有石像半毀,唯余巨腿
蹲立沙礫間。像頭旁落,
半遭沙埋,但人面依然可畏,
那冷笑,那發號施令的高傲,
足見雕匠看透了主人的心,
才把那石頭刻得神情唯肖,
而刻像的手和像主的心
早成灰燼。像座上大字在目:
「吾乃萬王之王是也,
蓋世功業,敢叫天公折服!」
此外無一物,但見廢墟周圍,
寂寞平沙空莽莽,
伸向荒涼的四方。
後王朝(公元前664年-公元前332年)
在新王國之後,埃及中央權力再次崩潰,更糟糕的是,周邊外族勢力越來越強大,利比亞人,努比亞人,西亞的波斯人,都征服過埃及這片法老的土地。
雖然本土復興力量也曾短暫統一過埃及,但架不住強大的波斯帝國入侵,無法再現以前的輝煌。最終,希臘馬其頓王亞歷山大大帝在公元前332年打敗波斯人,成為埃及新的主人。
22.奧西里斯雕像
後王朝時期,為了凝聚人心,法老們下令為許多古老的埃及神塑造雕像,這件冥王奧西里斯雕像就是一個例子。
這件石雕之所以保存得這麼好,是因為它被放在法老陵墓一個很深的密室里,所以幾乎沒有破損。我們可以看到他戴著法老的王冠,額頭上有眼鏡蛇保護神,雙手交叉,一手拿著權杖,一首拿著連枷,都是傳統的王權象徵,反映出後王朝法老對復興古埃及輝煌的渴望,但在當時的環境下,誰也沒辦法力挽狂瀾,屬於古埃及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衰亡已經是註定的結局了。
希臘化時期(公元前332年-公元前30年)
亞歷山大死後,他的部下托勒密將軍在埃及建立托勒密王朝,仍然以法老的名義,在新建的首都亞歷山大統治了埃及200多年,直到公元前30年,屋大維打敗了安東尼和托勒密王朝末代法老-埃及豔后,把埃及變成羅馬帝國的一個省,從此,埃及就再也沒有法老了。
托勒密王朝是古希臘和古埃及文化融合的時期,為了便於統治,同時也可能出於對古埃及文明的敬仰,希臘人繼續修建神廟,供奉古埃及神,同時保留古埃及文字,和希臘文字並行使用,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文物,毫無疑問是羅塞塔石碑了。
23. 羅塞塔石碑
羅賽塔石碑原件在大英博物館,也是埃及一直想追討的文物,因為它的意義太重大。
這塊石碑最早是1799年拿破崙的遠征軍在地中海港口城市羅賽塔發現的,後來被英國人搶走。石碑年代是托勒密五世時期祭司獻給法老的功德碑,上面的銘文是用兩種語言,三種文本刻出來的。包括古埃及文字聖書體,世俗體,以及希臘文字。
在發現石碑的年代,古埃及文字早已失傳,無人能懂。但這塊碑的發現,給了人們破解的希望,因為三段文字內容相同,而希臘文字是可以看懂的,只要找到兩種文字對應的關係,就能破解古埃及文字。
埃博展示的複製品
1822年,法國天才學者商博良完成了這個歷史任務,讓古埃及文字從死文字變成可以讀懂的文字,埃及學也由此誕生。羅賽塔石碑作為破解古埃及文字的關鍵,一直被視為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也是埃及學的奠基石碑。
第一集完。
敬請期待第二集:亡者歸來。
推薦閱讀:
※唐人書碣石調幽蘭 第五(東京國立博物館)
※令人毛骨悚然的博物館,你敢去嗎?
※西藏博物館的館藏玉器
※通過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能了解到日本的歷史嗎?
※巴基斯坦空軍博物館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