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親的反思:真正需要改變和教育的是家長
啟明按:「每一個新媽媽都是零歲媽媽」忘了在哪裡看到過這句話,我的理解是,所有的新媽媽其實是和孩子一起成長的(當然爸爸也是,只不過在更多的時候是都是媽媽在擔任主要的育兒工作)。這篇文章是一個70後媽媽的育兒反思。文中的諸多觀點啟明都深表贊同。推薦給大家。全文如下:我們家的書櫃里有一本書,書名叫做《從安多福到哈佛》,不記得什麼時候買的,但是當初買這本書的時候,我想書名和我對兒子的期許不謀而合。作為90後獨生子女的家長,大家都望子成龍,目前社會上充斥著各種培訓班,教育機構,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讓媽媽們一個個都成了爭先恐後的「鬥士」,似乎沒給孩子上培訓班就是自己沒有盡到父母的職責。我作為一個15歲男孩的母親,一個過來人反思自己在兒子申請美國高中的過程,對於自己的教育理念上有了深刻的反思和觸動,真真覺得需要改變和教育的應該是家長本身。首先,父母對子女不應一味要求,而是要陪伴和回應。一直以來認為兒子應該接受最好的教育,但是自己工作也一直很忙,所以覺得給他找所好學校就可以解決問題。因此從兒子幼兒園起,我就找了一所每周上五天鋼琴課的幼兒園,學校里每天都會有老師教半小時的鋼琴,我覺得交給學校就可以省心了。起初,我還跟著一起學習指導一番,兒子學的非常快也很愉快,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工作一忙就顧不上了,也不再有耐心,常常讓兒子自己一個人去練琴。看著別人的孩子能熟練地彈好多曲子,就不免焦慮起來,當孩子不能堅持的時候,各種威逼利誘鬥智斗勇,常常在兒子的反抗中母子倆兩敗俱傷。現在反省回來,其實小孩子學東西,他面臨很多困難,尤其是在學習新曲子的時候更是如此,父母的陪伴和對於身處困境中的他是成長路上非常重要的環節,父母望子成龍的時候往往會把孩子的呼聲打壓掉,認為孩子就是為不努力找借口,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嘗試理解和回應孩子。很多孩子最後可能會彈很多曲子了,但是那是在父母的重壓呵斥甚至是棍棒之下實現的,孩子體驗的可能都是要我學的感受,而不是我要學的樂趣。除了學琴,其實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很多時候,作為父母因為我們對於結果的追求和渴望而採取了錯誤的方式,從而錯失了培養孩子克服困難和培養意志力的機會以及良好的親子關係的發展。其次,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而非父母的附屬品。在申請美國高中之前,我對兒子的教育的觀念中一直有著你應該如何的思維,覺得所做的都是為他好。兒子還是很聽話懂事的,但是青春期萌動還是會有些小叛逆,有時會問,媽媽為什麼我都要聽你的呢?我振振有詞地回答因為你是我兒子。但是當我們在申請美高的過程中,申請學校的那些問題直指人心,讓我幡然醒悟到兒子是個獨立的個體。「你是個怎樣的人?你最關心的事是什麼?什麼是通過你自己學到和成就來的?你為社區做過什麼貢獻?你能為學校帶來什麼?你在家庭中的角色是什麼?你是如何契合家庭的氛圍的?你最擅長的事情是什麼?你覺得最挑戰的事情是什麼?你是如何克服的?你特別感興趣的是什麼?什麼事情是通過你自己學習到的?你想成為怎樣的人?」為了讓兒子對於留學的事情有自己的責任感,所有的問題都是由他自己回答。看到兒子對於這些問題的答案時,我發現原來兒子長大了,他有他自己的視角和看法。作為父母我們專註於我們想要的那個兒子模樣,而沒有從兒子的角度審視他這個獨立的個體,他的需求和想法。雖然孩子的想法還不那麼成熟,但是作為父母,我們更多的應關注子女個體的本身,而非作為家長的一部分,我們口中的為你好,其實還是從家長自己的角度出發的,我們以我們的意志去主宰或者左右孩子的想法。有人會說,小孩小可能還沒有清晰想法,我的體會是小孩是年紀小,作為家長可以提供很多的信息、建議、利弊分析供孩子參考,但是選擇讓他自己做。家長不應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附屬品,是自己未完成心愿的寄託。再者,要給孩子空間,要坦然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兒子從小到大學習成績一直不錯,學校的氛圍也是大試小試都會排名,他的名次也一直名列前茅,從未讓我失望過。在申請美高的過程中,兒子一邊要讀托福,一邊要應付學校的功課,還要每周堅持兩次1.5小時的游泳,由於功課多常常弄到深夜,結果在學校的考試中有兩門課名次就一下落到了中游。一開始看到成績單,我還是挺吃驚的,因為覺得以兒子的實力應該可以應付的來。但是後來,托福老師說你的兒子很努力,看他有時困得趴在桌上都快睡著了,真的不忍心叫他就讓他睡一會兒。兒子托福考了幾次,成績離他自己想要的Dream School還是有段距離。當看到別的孩子可能不怎麼複習就輕鬆衝過100分門檻的時候,心中不免又焦慮起來,吃飯睡覺都恨不得讓他看英文。後來一次我參加一個留學中介的講座,其中講到孩子英文成績的段落,中介談到你有沒有給孩子從小英文的培訓,你有沒有從小讓孩子從小上國際學校,你有沒有每年暑假讓他參加國際的夏令營,如果你都沒有那你憑什麼要求你的孩子的無緣無故托福能有100多分。我想想是呀,很多孩子可能很早就進行了語言的學習,也有未經過太多考試一次就能拿到高分的牛娃,但是牛娃畢竟是少數,每個孩子的天分不一樣,就好比我們常常比喻孩子是祖國的花朵,那麼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月有陰晴圓缺,花也有花開花落的時候。他努力了,雖然成績不到,那也是孩子的成果。作為家長就是需要給予孩子成長的時間,雖然我們的教育環境已經把孩子都一個勁地拔苗助長,但是大環境是這樣,作為父母給孩子創造的小環境,也就是父母自己內心的期望是需要坦然接受孩子的不完美,要挖掘孩子閃光的一面,不要一直盯著孩子未達成的那面,這點絕對是對家長的考驗。美高的申請過程中讓我看到美國教育和中國教育的差別,更多的體會是家長的焦慮來自於對於未來的不確定,如果做好規劃,有充分的信息了解,心態和理念上就會有更好的把握,對孩子的教育也會更加的平和。有人說母親平和的情緒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法寶,我是真切地體會到了。有了自己的反省和覺悟,我發現和兒子的溝通更平等了,交流更通暢了。兒子有一天忽然跟我講,媽媽我以後要把鋼琴彈彈好,我聽到這句的時候心裡感慨萬千,以前盼了多少年都沒盼來的一句話,現在從兒子嘴裡自發地說了出來。所以當家長能真正把孩子平等來對待,把關注放到孩子本身,而非家長意願本身的時候,就會迎來那柳暗花明的那一刻。
推薦閱讀:
※巧用穴位輕鬆搞定母親失眠症
※60歲母親寫給女兒:我是將就過來的,但我希望你爽
※母親節,祝天下所有母親健康幸福快樂!附:鄧麗君《媽媽好》
※母親節的起源與發展[組圖]
※【談寫作徵文】母親,我願做一朵您所喜愛的向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