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杵為何非要磨成針? ——兼談幾則成語更新的必要性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知識的更新,尤其是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們生活中的一些習慣使用的成語,似乎也應當不斷地更新,或賦予新的思想與內容。不然,既不符合客觀實際,又極易誤導未成年的人走向極端。譬如,以下幾則著名的成語就屬於此類。

  鐵杵為何非要磨成針?「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首先肯定,這個成語形容十分地貼切。實話實說,人要做成一些事情,必須花大力氣才行,如果不願意吃苦,沒有忍耐力和堅強的毅力,是做不成的。但是,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似乎很不全面。不能僅向未成年的人一味地灌輸肯於吃苦的思想和精神,還應當教育和啟發他們,一定要學會用科學地態度和靈活的頭腦去應對各類複雜的事情,以智取勝。即該吃苦時就得吃苦,而能通過其它方式和方法解決問題的,未必都象將「鐵杵磨成針」那樣的態度做事,重在於提高辦事的效率和發揮其最大的價值。將鐵杵磨成針,拖延和浪費時間自不必多講,不惜非要將一根大鐵杵磨成小針,這該造成多麼大地社會資源浪費呀?實不可取。如果將鐵杵直接製作成針,那該有多大的經濟效益啊?而且是不難做到的事情。

  愚公移山不如開山鑿洞。「愚公移山」這個成語,是毛澤東主席的著作一篇文章中選用的成語故事,這篇文章十分地重要,曾一度被列為「老三篇」(即《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要求全國人民反覆地學習。因此,關於「愚公移山」的故事,可以說家喻戶曉。當然,人們最讚揚的是,不但愚公本人,而且他還能夠帶領子孫後代堅持挖山不止的精神。愚公為什麼要堅持挖山不止?目的就是為了將擋在自家門前的大山搬走,開出一條路來,解決路的問題。應當肯定,他這種不畏困難、不怕吃苦、勇於拼搏的精神,很值得大家學習。但是,對他的此舉,當時就遭到了鄰居智叟強烈的反對和嘲笑。而且毛澤東主席在文章中也對智叟式的人物進行了批判。可是,批判歸批判,對到底要不要採取像愚公那樣挖山的移山方法和態度,人們的爭論之聲一直不斷。現在回過頭來看,以社會的發展進步和科學的態度進行分析,實事求是地講,愚公移山的願望是值得肯定,但是,他的做事的思想方法和態度未必可取。比如連小孩子聽後都會問這樣的問題:愚公如果不移山,採取開山鑿洞或劈山的方式方法不是更好嗎?只要是能夠把路打通不就行了嗎?而為什麼非要浪費這麼大的人力去將整座山搬走呢?假如能夠留住山,僅開個洞,這樣既有路可走,還能夠節約大量的時間,又可以綠化荒山,造就人間的美景,豈不是一舉多得。

  秀才不出門照知天事。「秀才不出門,怎知天事」。可以想像,那是在古代不發達的情況下,是符合實際情況的。然而,現在的時代不同了,秀才不出門,照樣能知天下事。別說有文化有知識的秀才了,即便是普通地文盲之人,依靠看電視和聽廣播,不是同樣就可以了解天下發生的大事嗎?看來,類似這樣的成語是該被列入淘汰之列了。以誤傳誤,必然導致後人的恥笑。

  真金哪有不怕火煉之理。「真金不怕火煉」,在過去或許很多地人都相信,可是,現在科學技術如此發達的情況下,還要堅持這樣的說法,沒有多少人再相信了。把金子放在爐里煉,只要溫度達到非常高的情況下,比如說千度以上的時候,恐怕無論什麼樣的金子造型也會變成無形的了。現在融化金子是個非常容易的事情,不需要很的高科學技術,很多地人都會。所以,「真金不怕火煉」,已經不靠譜了。如果不改,兒童都不相信了。

  類似上述的成語,恐怕還有許多。希望有責任感的部門和人員,能夠引起足夠的重視,儘早加以修改、補充或完善。從而,能夠讓文字的聲音踏上時代前進步伐的鼓點。

推薦閱讀:

【說客】「熱車」,真的有必要
40歲後體檢有必要做這一項,可以預防中國第一大癌
《只過必要生活》:這位IT理工男告訴你,收拾整理是一種思維方式
環球網《壹周刊》48——婚前守貞,有必要嗎?
港媒:南海局勢波譎雲詭 台灣增太平島防衛有必要...

TAG:成語 | 更新 | 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