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並不是正宗漢語

漢語漫談  作者:一路南風  普通話是海峽兩岸的日常推廣用語,也是中國媒體的官方正音,新加坡稱「華語」,其他國家稱「中國話」。因為普通話以北京方言為基礎,北京又是漢人聚居地,加上類似於北京方言的四川話、雲南話、湖南話、湖北話、河南話分布範圍甚廣,不了解內情的百姓很自然就把普通話當成漢語正宗。 這顯然是錯誤的!  歷代官方語言或多或少受到帝都文化的影響,從唐代到南宋,官方語音雖然從《唐韻》演變成《廣韻》,再變成《平水韻》,但三者的聯繫還是較為密切的,從當時的詩詞韻律可以看出這種發展的循序漸進。  官方漢語的首次巨大變化發生在元代,當時蒙古鐵騎攻陷中原,接近關外的北京成了「元大都」,忽必烈為了統治漢人,對北方漢文化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同化,但迫於漢族人口基數寵大,為了方便統治,也學起了漢語,因此當時的官方用語是游牧語言和漢語的雜交。在帝都文化的強力輻射下,北方大部的日常漢語也逐漸「胡」化。  元代所編的《蒙古字韻》僅存十五韻,失去了傳統漢語的特點;但是當時的語音距離唐宋的二百零六音韻體系甚遠,明太祖誤以為宋代的《廣韻》是出於江浙一帶。於是即位第八年,朱元璋命樂韶鳳、宋濂參考典籍中的中原音韻和當時的南京話,編著《洪武正韻》作為官方韻書。《明史·樂韶鳳傳》記載:「八年,帝以舊韻出江左,多失正,命與廷臣參考中原雅音正之,書成,名《洪武正韻》」。因此,南京話也是官話的代表之一。可惜的是,《洪武正韻》並未推廣開來。  滿清統治中國,定滿語為國語,但由於朝官多為漢人,並沒強制使用。當時統治者為了籠絡人心,令各旗認真學習漢語,在融合的過程中,滿語的很多發音習慣和片語也被帶入其中。比如蒙古語的「衚衕」,漢語意思為小巷,現在已經成為北方普通話的常用語了。北方漢語里的「巴不得」也是來自滿語,只不過稍微變化一下。資料介紹,曹雪芹的《紅樓夢》也有滿族漢語的影子。  由於滿清入關前的大本營在東北,普通話較接近東北話也就可以理解了,因為滿化官方漢語正是普通話的前身。  何為漢語正音?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隨著朝代的變化,漢語言也在演變,只能說那幾種語言受其他民族影響最小,並保留最多古代漢族語言的發音習慣。按這個邏輯,中國的漢語言中,相對較古老的有吳語、閩南語、潮語、客家話和粵語,其中吳語和粵語都為四聲八調,閩南語和潮州話為八音,客家話為六音。唐朝時,日本某和尚對長安音的聲調有非常精細的記載,按現代的話來講,就是按聲母的清濁,四聲都發生了分化,日本和尚記成了8音。 由此也可以理解為什麼用這五種方言朗誦唐詩宋詞比普通話押韻了。  遠離戰亂,遠離最高權力中心和外族居住地,是一些地方漢語得以保留古調的原因。當然,現代的中國人群體,早已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推薦閱讀:

乾貨|普通話考試中的易讀錯字辭彙總(一)
普通話是胡語嗎?
《上海人講普通話》上集
【漢語】普通話是被胡化的漢語
練習普通話的三個簡單步驟

TAG:漢語 | 通話 | 普通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