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有哪些實驗室及輔助檢查?
痛風有哪些實驗室及輔助檢查?
(1)血尿酸測定 目前國內外普遍採用尿酸酶法測定。該法是利用尿酸酶還原尿酸的比色法來測定,特異性較高。據統計,血尿酸值在我國正常男性為:178—416微摩爾/升(3—7毫克/分升),正常女性為:148.5—356微摩爾/升(2.5-6毫克/分升)。未經治療的痛風病人血尿酸多數升高,繼發性較原發性痛風升高更為明顯。
測定血尿酸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應在清晨空腹狀態下抽血送檢,必要時在病人抽血前一天避免高嘌呤飲食並禁止飲酒;②抽血前停用影響尿酸排泄的藥物,如水楊酸類藥物、降壓藥及利尿劑等,應至少停葯5天以上;③抽血前應避免劇烈活動;如奔跑或快速登高等;④由於血尿酸有時呈波動性,故一次血尿酸測定正常不能完全否定血尿酸增高,如臨床有可疑處,應重複檢查。
(2)尿尿酸測定 尿尿酸反映腎小管對尿酸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的一項檢查,在臨床上可用以判斷高尿酸血症,是由於尿酸生成過多還是尿酸排泄減少,或是兩者兼有。另外,對於選擇治療藥物及監測治療效果都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在進食低嘌呤飲食5天後,正常人24小時尿尿酸結果應低於600毫克,或常規飲食時24小時尿尿酸應小於1000毫克。如果血尿酸升高,而24小時尿尿酸小於600毫克,則為尿酸排泄不良型,否則可能是產生過多型,區別兩者對治療上有一定價值。
測定24小時尿尿酸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如果病人已有腎功能減退、結石引起的尿路梗阻、大量腎盂積水、尿瀦留及排尿不暢等情況,可使測定結果受影響;②應準確留取24小時的尿量,留尿的容器應放防腐劑;③留尿當天如有腹瀉、嘔吐等脫水情況及發熱、尿路感染或其他急性疾病時,應改期進行。
(3)關節滑液檢查 痛風性關節炎病人的滑液量增多,外觀呈白色而不透亮,粘性低,白細胞數常超過50X10的9次方/升,中性粒細胞超過75%。最具特徵性的是在偏光顯微鏡下,可見到被白細胞吞噬的或遊離的尿酸鹽結晶,該結晶呈針狀,並有負性雙摺光現象,這一現象在關節炎急性期的陽性率為95%。
(4)組織學檢查 對於可疑的痛風石組織,可作活檢。
(5)x線檢查 早期急性關節炎時,僅受累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反覆發作時,可在軟組織內出現不規則團塊狀緻密影,即痛風結節。在痛風結節內可有鈣化影,稱為痛風石。由於痛風石在軟骨的沉積,可造成軟骨破壞和關節間隙狹窄,關節面不規則。病程較長者,在關節邊緣可見偏心性半圓形骨質破壞,較小的似蟲噬狀,隨著病情進展,逐漸向中心擴展,形成穿鑿樣缺損。
什麼是痛風?
痛風(gout)是長期嘌呤代謝障礙、血尿酸增高引致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臨床特點是:高尿酸血症、急性關節炎反覆發作、痛風石形成、慢性關節炎和關節畸形,以及在病程後期出現腎尿酸結石和痛風性腎實質病變。 痛風多發人體最低部位的關節劇烈疼痛,40+男性多發(95%),女性一般在絕經後常見,因為雌激素對尿酸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但是在更年期後會增加發作比率。高尿酸血症與痛風的發生無直接關係,只是高尿酸有更高發生痛風的可能,一些人高尿酸血症一生都不會引發痛風,而一些人在發現高尿酸血症一周或者一個月之內會發生第一次痛風。第一次痛風后一般會有1-2年的間歇期,也有10年間歇期(5%),期間需積極治療,預防痛風石的形成。 引起尿酸的原因? 核酸的氧化分解占內源性嘌呤的80%,食物等外源性嘌呤佔總嘌呤的20%。 進食含有過多嘌呤成份的食品,而在新陳代謝過程中,身體未能將嘌呤進一步代謝成為可以從腎臟中經尿液排出之排泄物。血中尿酸濃度如果達到飽和的話,這些物質最終形成結晶體,積存於軟組織中。如果有誘因引起沉積在軟組織如關節膜或肌腱里的尿酸結晶釋出,那便導致身體免疫系統出現過敏而造成炎症。 如果血中尿酸濃度長期高於這個飽和點,醫學上稱為「高尿酸血症」。 高嘌呤成份的食品都有哪些呢?1.動物類內臟如腦、肝、腎、心、肚。和顏色深的肉類、西式濃肉湯、牛素、雞精等。2.海產類;沙甸魚、倉魚,鯡魚(Herring)、牙帶魚、多春魚、帶子、海參、瑤柱、蚝、青口、司鯰、蝦米,小魚乾、魚皮、魚卵等。3.鵝肉、野生動物等。4.硬殼果如花生腰果之類、酒(過量)。5.植物幼芽部分一般含中度成份,不可多食,菜花類,豆苗,筍類,豆類。引起痛風的誘因? 痛風可以由飲食,天氣變化如溫度氣壓突變,外傷等多方面引發。 飲酒容易引發痛風,因為酒精在肝組織代謝時,大量吹收水份,使血濃度加強,使到原來已經接近飽和的尿酸,加速進入軟組織形成結晶,導致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敏感)而造成炎症,痛風古稱「王者之疾」,因此症好發在達官貴人的身上,如元世祖忽必烈晚年就因飲酒過量而飽受痛風之苦。 一些食品經過代謝後,其中部分衍生物可以引發原來積蓄在軟組織的尿酸結晶重新溶解,這時可誘發並加重關節炎。 中醫學中亦有「痛風」病名,且歷代醫家有所論述。元·朱丹溪《格致餘論》就曾列痛風專篇,云:「痛風者,大率因血受熱已自沸騰,其後或涉水或立濕地……寒涼外搏,熱血得寒,汗濁凝滯,所以作痛,夜則痛甚,行於陽也。」明·張景岳《景岳全書·腳氣》中認為,外是陰寒水濕,今濕邪襲人皮肉筋脈;內由平素肥甘過度,濕壅下焦;寒與濕邪相結郁而化熱,停留肌膚……病變部位紅腫潮熱,久則骨蝕。清·林佩琴《類症治裁》:「痛風,痛痹之一症也,……初因風寒濕郁痹陰分,久則化熱致痛,至夜更劇。」同時現代醫學所講的痛風還相當於中醫的「痛痹」、「歷節」、「腳氣」等症。
痛風早期中醫診斷:1、濕熱阻痹下肢小關節卒然紅腫熱痛、拒按,觸之局部灼熱,得涼則舒,伴發熱口渴,心煩不安,溲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2、瘀熱內郁關節紅腫刺痛,局部腫脹變形,屈伸不利,肌膚色紫晴,按之稍硬,病灶周圍或有「塊瘰」硬結,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苔薄黃,脈細澀或沉弦。3、痰濕阻滯關節腫脹,甚則關節周圍漫腫,局部酸麻疼痛,或見「塊瘰」硬結不紅,伴有目眩,面浮足腫,胸脘痞悶,舌胖質黯,苔白膩,脈緩或弦滑。4、肝腎陰虛病久屢發,關節痛如被杖,局部關節變形,晝輕夜重,肌膚麻木不仁,步履艱難,筋脈拘急,屈伸不利,頭暈耳鳴,顴紅口乾,舌紅少苔,脈弦細或細數。5、風寒濕痹型肢體、關節疼痛,或呈遊走性痛,或呈關節劇痛,痛處不移,或肢體關節重著腫痛,肌膚麻木。於陰雨天加重,舌苔薄白,脈弦緊或濡緩。證候分析:風寒濕三氣雜至,侵襲機體,痹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故見肢體、關節疼痛。風邪偏勝者則關節呈遊走性痛;寒偏勝者則見關節劇痛,痛有定處;濕邪偏勝者則以關節重著腫痛,肌膚麻木為主,寒濕之邪均為陰邪,故見陰雨天加重。痛風患者飲食上的注意點1.控制每天總熱能的攝入控制每天總熱能的攝入,少吃碳水化合物。此外,還要少吃蔗糖、蜂蜜,因為它們含果糖很高,會加速尿酸生成。蔬菜中的嫩扁豆、青蠶豆、鮮豌豆含嘌呤量高,也要限制食用。2.限制蛋白質的攝入多選用牛奶、乳酪、脫脂奶粉和蛋類,它們所含嘌呤少;但不要喝酸奶,因為它含乳酸較多,對痛風患者不利。盡量別吃肉、禽、魚類,如一定要吃,應將肉煮沸後棄湯食用。這是因為嘌呤易溶於水,湯中含量很高。3.多吃鹼性食品如蔬菜、馬鈴薯,水果等,可以降低血和尿液的酸度。西瓜和冬瓜不但是鹼性食品,而且多酚咖啡具有利尿作用,對痛風患者更有利。4.保障尿量充沛平時應多喝白開水、礦泉水、汽水和果汁(不要喝濃茶,濃茶容易引起痛風發作)。5.避免飲酒酒精具有抑制尿酸排泄的作用,長期少量飲酒還可刺激嘌呤合成增加,尤其是喝酒時再吃肉禽類食品,會使嘌呤的攝入量加倍。6.少吃辣椒等調料辣椒、咖喱、胡椒、花椒、芥末、生薑等調料均能興奮植物神經,誘使痛風發作,應盡量少吃。7.忌食火鍋這是因為火鍋原料主要是動物內臟、蝦、貝類、海鮮,再飲啤酒,自然是火上添油了。調查證明:涮一次火鍋比一頓正餐攝入嘌呤高10倍,甚至數十倍。一瓶啤酒可使尿酸升高一倍。高血壓病人患痛風可能性會增加10倍。痛風與糖尿病一樣是終生疾病。關鍵是自己控制飲食,多食含「嘌呤」低的鹼性食物,如瓜果、蔬菜,少食肉、魚等酸性食物,做到飲食清淡,低脂低糖,多飲水,以利體內尿酸排泄。最後古方中醫專家提醒:不論痛風患者是否聽說過人體自愈,但是心態決定痛風患者的命運,保持良好輕鬆的心態絕對是關鍵!
關於痛風的外治和葯膳食療
痛風在中醫濕熱痹症《針灸大成》載;病有三因,皆從氣血。又著名方論;「熱毒氣從臟腑出,攻於手足,則、熱、赤、腫痛也」《千金方》。丹溪:「血中有熱,再受風寒,熱血得寒,痰濁凝澀引起」〉《格致餘論》均闡明急性痛風性關節炎與血中淤熱有關。
外治;刺血療法+火針(需掌握尺度,有專業人士操作),基本為局部刺穴排淤血和體穴如;血海、脾俞、膈俞、三陰交等,交替使用。可能胚子午流注更有效果。
也請專業高手指教為謝。
中醫的痛風診斷標準
目前,西醫採用美國風濕病協會於1997年制定的痛風診斷標準,包括以下九條:(1)急性關節炎發作1次以上,在1日內即達到發作高峰。(2)急性關節炎局限於個別關節。(3)整個關節呈暗紅色。(4)第一趾關節腫痛。(5)單側趾關節炎急性發作。(6)有痛風石。(7)高尿酸血症。(8)非對稱性關節腫痛。(9)發作可自行中止。凡具備該標準三條以上,並可除外繼發性痛風者,即可確診。
痛風的中醫診斷標準,主要採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的"痛風的診斷依據、證侯分類、療效評定" 標準。診斷依據:(1)多以單個趾關節,卒然紅腫疼痛,逐漸痛劇如虎咬,晝輕夜甚,反覆發作。可伴發熱,頭痛等症。(2)多見於中老年男子,可有痛風家族史。常因勞累、暴飲暴食、吃含高嘌呤飲食、飲酒及外感風寒等誘發。(3)初起可單關節發病,以第一趾關節為多見。繼則足踝、跟、手指和其它小關節,出現紅、腫、熱、痛,甚則關節腔可有滲液。反覆發作後,可伴有關節周圍及耳郭、耳輪和趾、指骨間出現"塊"(痛風石)。(4)血尿酸、尿尿酸增高。發作期白細胞總數可升高。(5)必要時作腎B超掃描、尿常規、腎功能等檢查,以了解痛風后腎病變情況。X線攝片檢查可示軟骨緣鄰近關節的骨質有不整齊的穿鑿樣圓形缺損。
中醫證候分類:(1)濕熱蘊結:下肢小關節卒然紅腫疼痛,拒按,觸之局部灼熱,得涼則舒。伴有發熱口渴、心煩不安、尿溲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2)瘀熱阻滯:關節紅腫刺痛局部腫脹變形,曲伸不利,肌膚色紫暗,按之稍硬,病灶周圍或有塊壘硬結,肌膚乾燥,皮色暗黧。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苔薄黃,脈細澀或沉弦。(3)痰濁阻滯:關節腫脹,甚則關節周圍水腫,局部酸麻疼痛,或見塊壘硬結不紅。伴有目眩,面浮足腫,胸脘痞滿。舌胖質紫暗,苔白膩,脈弦或弦滑。(4)肝腎陰虛:病久屢發,關節痛如虎咬,局部關節變形,晝輕夜甚,肌膚麻木不仁,步履艱難,筋脈拘急,屈伸不利,頭暈耳鳴,顴紅口乾。舌質紅,少苔,脈弦細或細數。
中醫療效評定:(1)治癒:癥狀消失,實驗室檢查正常。(2)好轉:關節腫脹消退,疼痛緩解,實驗室檢查有所改善。(3)未愈:癥狀及實驗室檢查無變化。
痛風的病理生理學
當血尿酸超過7mg/dl或0.41mmol/L血漿就呈飽和狀態(在pH7.4,溫度
痛風石是MSU結晶聚集物,最初大到可以在關節的X線片中出現時,為"穿鑿樣"病變,較後期表現為皮下結節,可肉眼觀察到或手感覺到.由於尿液pH呈酸性,尿酸易形成晶體,並聚集成結石,可導致阻塞性泌尿系疾病.
持續高尿酸血症常見的原因是由於腎臟尿酸鹽清除率下降,尤其在接受長期利尿劑治療的病人及腎小球濾過率下降的原發性腎臟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程度越高病程越長,發生晶體沉積和急性痛風發作的機會就越大.然而,仍有很多高尿酸血症的人並未發生痛風.
嘌呤合成增加可為原發病的異常狀態,也可由於血液疾病如淋巴瘤,白血病或溶血性貧血等引起的核酸蛋白周轉加速,或如銀屑病等引起白細胞增殖,死亡速率增快所致.引起大多數痛風病人尿酸合成增加的原因不清,少數病人是由於次黃嘌呤-鳥嘌呤磷酸核糖基轉移酶缺乏或由於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活性升高引起.前一酶異常可在幼年階段引起腎結石,腎病及嚴重的痛風,如完全缺乏此酶,可引起神經系統異常,手足徐動症,痙攣狀態,智力發育遲緩及強迫性自殘(Lesch-Nyhan綜合征),飲食中的嘌呤也影響血清尿酸水平.不加節制的暴食嘌呤富含食物,尤其同時飲酒可顯著使尿酸水平增高.乙醇既可促進核苷在肝臟分解代謝,又可抑制腎小管尿酸鹽的分泌,但是嚴格低嘌呤飲食僅能降低血尿酸約1mg/dl(0.06mmol/L).
血清尿酸鹽反映了細胞外可混合尿酸鹽池的容積,正常情況下每24小時周轉1次;1/3尿酸鹽從糞便中排泄,2/3從尿中排出.在3天低嘌呤飲食後正常24小時尿酸排出量為300~600mg,正常飲食情況下600~900mg.因此,攝入食物來源的尿酸每天約450mg.高尿酸血症和痛風是器官移植後接受環孢黴素治療患者常見的併發症.絕經前的婦女尿酸水平要比男性低1mg/dl(0.6mmol/L),但絕經後接近男性水平。
痛風患者應謹慎吃蘑菇和海鮮
痛風患者要忌口人所周知,但具體要忌哪些食物,很多痛風患者都不清楚。專家指出,除了一般人知道的豆製品和動物內臟外,痛風患者還得少吃蘑菇和海鮮。
痛風是嘌呤代謝長期障礙以致血中尿酸濃度過高時,尿酸以鈉鹽形式沉積在關節、軟組織和腎臟中,引起組織的異物炎症反應。初起時經常是莫名其妙的腳趾扭傷,反覆出現紅腫疼痛,如果得不到控制,尿酸就會進一步引起關節變形,直至腎臟損害、功能衰竭。
除了體質、疲勞等因素外,長期的不良飲食習慣是導致痛風病的禍首。痛風其實就是因為帶來鮮美味道的嘌呤人體不能過多承受,因此痛風病人的飲食原則主要是應該減少富含嘌呤食物的攝入。目前能確定的是,海鮮、禽肉、動物內臟、蘑菇和豆腐含嘌呤較多,需要節制。
需要注意的是,不少人誤以為不吃肉只喝湯情況會好一些,但因為嘌呤能夠充分脫落到久燉的湯中,所以痛風病往往在各種鍋、煲類菜肴熱賣的季節高發。
為了防止腎臟中積存尿酸,痛風患者應多飲水,這樣有利於尿酸的排出,每日飲水量應在
痛風臨床表現有哪些?
(1)無癥狀期。病人僅有血尿酸持續增高或波動性增高,而無臨床表現。從血尿酸增高至出現癥狀的時間可長達數年,十多年,有些甚至終生不出現癥狀。
(2)急性關節炎期。病人常在半夜突然起病,因關節疼痛而驚醒。初為單側關節炎,偶有雙側或先後發作,以第一拇趾關節為多見,其次為踝、手、腕、膝、肘及足部其他關節,病情反覆,可發展為多關節炎,出現紅、腫、熱、痛和活動受限,大關節腔亦可有滲出,顯有發熱、疲倦、厭食、頭痛、白血球增高,血沉加快,經1-2周後癥狀緩解。間歇期數月或數年,亦有不再發作,多數在一年內複發。受寒、勞累、感染、關節創傷、手術、飲酒、食物過敏或進食嘌呤含量高的食物、精神刺激等為誘發因素。
(3)慢性關節炎期。表現為多關節受累,發作較頻,緩解縮短,疼痛加劇,可出現痛風石、關節畸形或活動受限。
(4)腎結石。大約有10-20%原發性痛風的病人合併腎結石。可有腎絞痛、血尿。
(5)腎痛變。出現腎間質性炎症和腎血管損害導致腎功能不全。可有高血壓間歇蛋白尿,尿比重降低,血尿素氮及肌酸升高等。
痛風如何早期發現?
早期發現痛風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就是檢測血尿酸濃度。對人群進行大規模的血尿酸普查可及時發現高尿酸血症,這對早期發現及早期防治痛風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目前尚無條件進行大規模血尿酸檢測的情況下,至少應對下列人員進行血尿酸的常規檢測:
(1)60歲以上的老年人,無論男、女及是否肥胖。
(2)肥胖的中年男性及絕經期後的女性。
(3)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腦血管病(如腦梗死、腦出血)病人。
(4)糖尿病(主要是II型糖尿病)。
(5)原因未明的關節炎,尤其是中年以上的病人,以單關節炎發作為特徵。
(6)腎結石,尤其是多發性腎結石及雙側腎結石病人。
(7)有痛風家族史的成員。
(8)長期嗜肉類,並有飲酒習慣的中年以上的人。凡屬於以上所列情況中任何一項的人,均應主動去醫院做有關痛風的實驗室檢查,以及早發現高尿酸血症與痛風,不要等到已出現典型的臨床癥狀(如皮下痛風結石)後才去求醫。如果首次檢查血尿酸正常,也不能輕易排除痛風及高尿酸血症的可能性。以後應定期複查,至少應每年健康檢查一次。這樣可使痛風的早期發現率大大提高。
痛風的併發症有哪些?
依據歐美對痛風患者死亡原因的統計,因痛風而產生的併發症中,以合併缺血性心臟病占最多,其次是尿毒症、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但在亞洲地區日本的研究卻以以尿毒症居首位,其次才是缺血性心臟病、腦血管疾病及惡性腫瘤。不論是什麼樣的併發症,這些研究統計數據都值得我們重視。
1. 腎機能障礙:痛風如果沒好好治療,則長期持續高尿酸血症,會使過多的尿酸鹽結晶沈澱在腎臟內,造成痛風性腎病,或引起腎機能障礙。
2. 缺血性心臟病:所謂缺血性心臟病,是指輸送氧氣及營養給心臟肌肉的冠狀動脈硬化或阻塞,以致血液的流通受到阻礙,因而引起胸痛及心肌壞死,主要有狹心症及心肌梗塞,這就好像自來水管一樣,由於污垢阻塞的關係,水管口徑愈來愈小,終致水流量減少或完全不通。嚴格來說這種情況所有人均會發生,所不同的是有些人會受到特殊因素的影響而加速進行而已,目前美國心臟病協會就把痛風列為缺血性心臟病的危險因素及動脈硬化的促進因子。因為痛風如未好好治療,持續的高尿酸血症會使過多的尿酸鹽結晶沈澱在冠狀動脈內,加上血小板的凝集亢進,均加速了動脈硬化的進展。
3. 腎結石:根據統計,痛風病人出現腎結石的機率為正常人的一千倍左右;由於尿中的尿酸量越多、酸鹼度越酸,越容易發生結石,因此必須多暍開水、服用小蘇打以防止腎結石之發生。
4. 肥胖症:我國由於經濟快速成長,糧食充足,因此肥胖的人越來越多;肥胖不但會使尿酸合成亢進,造成高尿酸血症,也會阻礙尿酸的排泄,易引起痛風、合併高血脂症、糖尿病等。其主要原因為經常暴飲暴食,因此肥胖者應減肥。
5. 高血脂症:痛風的人較常暴飲暴食,且多有肥胖現象,因此合併高血脂症的很多,這與發生動脈硬化有很密切的關係。
6. 糖尿病:對痛風病患做口服葡萄糖負荷試驗,結果發現有30-40%合併「輕症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那是肥胖及暴飲暴食引起胰島素感受性低所致,如能早期就用飲食療法,並控制體重,胰島素的感受性很快即可復原。
7. 高血壓:痛風病人大約一半合併高血壓,除了上述因腎機能障礙引起的腎性高血壓之外,痛風病人合併肥胖也是原因之一。由於高血壓治療葯常使用降壓利尿劑,會抑制尿酸排泄,而使尿酸值升高,此點必須注意。
推薦閱讀:
※五種輔助線助你證全等
※那些無與倫比的輔助生殖技術突破
※延年九轉法輔助功法
※芹菜番薯富含膳食纖維能輔助降血脂
※縫製輔助器具的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