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 宋克未解之謎——以新見《賢者帖》為中心的考察(節選)
一、宋克在書法史中的歷史地位
宋克(1326—1387)字仲溫,號南宮生,又號東吳生,長洲人,元末明初書法大家。宋克因負詩才,又與楊維楨、倪瓚、高啟、徐賁、張雨、饒介、揚基、王行、施耐庵等交遊。在元末的蘇松文化圈,宋克已經有很高的知名度。
在書法方面,可以說,明初的頭一百年的書法家幾乎都在宋克的影響之下。明中期楊慎《墨池璅錄》卷三評:「本朝書當以宋克為第一,仲珩(宋璲)次之。」宋克的學生有陳璧,陳璧的學生是沈度、沈粲。而沈度被永樂皇帝稱為「我朝王羲之」,備受推崇,以致明初皆是宋克書風。
至於其書後來被僵化為人所詬病的「台閣體」,則非宋克之過。在元末,宋克書風突破了趙孟頫的書法籠罩,以章草筆法融入楷、行、草書,遒勁高古,卻是一種變革的力量。香港北山堂所藏宋克致高啟一札如此寫道:「子昂寫蘭亭十三跋,字畫精妙,謂能書可矣,謂極神妙,古今之所不許也!」其必以為自己蓋過趙孟俯的,可見自負如此。若將洪武三年(1370)的宋克書《錄趙魏公蘭亭十三跋》與趙孟頫相比,或可謂高下難論。
宋克《賢者帖》(一),香港近墨堂書法研究基金會藏
二、宋克郡望及早年生平小議
香港近墨堂書法研究基金會近得宋仲溫《賢者帖》墨跡一冊十一開,綾本,被裁成條塊再成冊,為蓑衣裱。說明此冊原來可能是個立軸。雖然殘破,卻字字完好。款云:「至正廿六年,丙午建未月朔,廣平宋克序並書。」往日見其書作多署名「東吳宋克」,而署名「廣平宋克」者,本以為僅此一件,而華東師大教授丁小明先生友情提供另一例:《石渠寶笈》卷二十八《趙孟頫遺墨一冊》(上等)後有宋克題識雲「龍集乙巳七月既望,廣平宋克識」,墨跡已不知下落,幸此冊刻於《三希堂法帖》第二十一冊,趙孟頫遺墨冊後,宋克此跋書於饒介題跋之尾,比《賢者帖》早半年時間。
饒介、宋克皆稱由好友劉孝章出示索題。劉孝章,元末人,詩人宋存爵、顧瑛、周至堯皆有詩贈劉孝章,稱「劉孝章治中」或「劉孝章經歷」,可見劉孝章為元末江南文化圈內的官員,此處不考。而「廣平」為宋氏郡望之一,今在河北境內。以上兩件皆落款「廣平宋克」,說明宋克雖為長洲人,而其郡望卻是河北廣平郡,這一點從未有人提及,此時則可以確認。
三、宋克《賢者帖》歷史背景考
宋克作此文,時值六月,杭州尚未易手,而朱元璋已經消滅了陳友諒勢力,正對江南張士誠的割據勢力構成極大的威脅。這位「陸君」就是張士誠手下的新任的杭州路治中。「路治中」在元代屬從三品文職官員,官職不高。查《杭州府志》官職表,元代部份十分簡略,至正二十四年(1364)以後缺略。時值亂世,又是張士誠據杭期間,在《杭州府志》中竟然沒有陸某的信息。陸君被任命為「杭州路治中」不久,杭州就被朱元璋所取,時間很短,不為史書所載,也屬合理。但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揚州乾隆年間修的《興化縣誌》中找到了這位「陸君」的信息:
陸謙,字仲益,復(指陸復,時崑山知府)從子,元末為杭州路治中。明兵平浙右。方國珍猶據甌越數郡,詔選通練才辯者喻之,謙往,喻以度德量力,無滋後悔,國珍遣使輸款。又嘗單騎招張鑒於揚州,鑒服其義,不忍害。授戶部主事改知廬陵縣,時有誣縣民反者,將盡誅,謙以家口保之,一邑獲全。轉湖廣都司斷事,征銅鼓蠻獠與有功,祀鄉賢祠。子闓容別有傳。以上舊志。
宋克《賢者帖》(二),香港近墨堂書法研究基金會藏
四、宋克最後十六年去向成謎
這件《臨急就章卷》現藏於天津藝術博物館,作於洪武二十年,鈐有「仲溫」一章。筆者以為,這件《臨急就章》,是一件非常可疑的「宋克絕筆」。理由如下:1.無宋克款;2.題記:「洪武丁卯六月十日臨於靜學齋」,現存文獻作品,從未見過宋克有「靜學齋」的齋號;3.書法與已知宋克章草書法極不類,特別是從書法演變的角度看宋克,可以發現,從最23歲的《進學解》到,30歲上下的《杜子美壯遊詩》,到39歲的《賢者游於庠序》,再到44歲的《錄趙魏公蘭亭十三跋》《四體書陶詩並竹窩圖》,將已知的宋克書法按照時序排列,可以看出宋克書風由飛揚險絕到趨於含蓄內斂的轉變,如果到了晚年突然變出如此誇張失度的結字和筆法,是不符合一個書家發展規律的,比較44歲書寫的章草到這件所謂62歲的章草,筆法失度,功力不在一個層面,如何可信;4.其鈐印「仲溫」,未見同一方鈐於其他作品。所以很懷疑是一方偽印鈐於一件佚名的章草作品之上。
【詳見《中國書畫》2016年4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