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說課比賽要求及案例 |
|
|
說課要點:1、說教材——對教材的整體把握:教材編寫意圖、教材重難點、教材對培養學生能力的影響。2、說學生——學生所處的學習狀態(優勢與劣勢)、本年段學生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本班學生與學習目標的差距。3、說教學方法和手段——談用怎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成教學目標。4、說反思——重點反思不足和教學中的疑問,需要專家幫助解決什麼問題。注意的問題:1、課時安排要合理(尤其是要增強第一課時的實效性)2、理解字詞句要結合語言環境。3、語文聽說讀寫訓練要扎紮實實,不擺花架子。為學生的學服務,不可炫耀教師自己喧賓奪主。4、信息技術手段要適度,一節課不能使用太多,用在關鍵處,非用技術手段不可時再用。5、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如:寫人的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活動描寫,並引導學生說出這樣的描寫對表現人物的性格、思想、品質的好處有哪些。6、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準確把握所教年級學生學習應達到的目標。7、傾聽學生髮言要專註,及時糾正學生在語言表達時出現的問題,這也是語言訓練的極好時機,千萬要把握好。說課的基本內容1、 說教材分析——確定教學重點深入細緻地分析教材,把握教材,是教師能夠駕馭教學過程取得最佳教學效果的基本前提。這是因為:只有全面熟悉教材,把握教材,才能掌握教材的知識結構和教學重點;只有鑽研教材,才能掌握和貫徹課程標準的精神和要求,實現「知識、能力和學科思想方法」的目標;只有深入地分析教材,才能對教材的結構、教學程序、方法的選擇等方面做到清晰自如,實現「過程與方法」的目標;只有對教材的作者、編者、與讀者的心瞭然於胸,才能將教學過程中的認知與情感、態度、價值觀融為一體,更好地實現教學的多元目標。因此,教師必須鑽研課程標準,領會教材編寫意圖,分析教材邏輯系統,把握教材知識結構,並側重分析本節課內容在教材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教學的知識重點、能力點與過程、方法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有機結合。根據日本廣崗亮藏的觀點,我們從多種不同的具體教材中把教材變數抽象出三類:〔1知性教材〕——關於語言——數量——類的符號教材。〔2表達教材〕——關於自然、社會的知識內容的教材。〔3技術教材〕——關於身體動作的操作技術,關於造形、音樂藝術的教材。 一般意義上說,教學重點是教材知識結構中帶有共性的知識和概括性、理論性強的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掌握重點知識,對一般知識會更加容易理解,抓住重點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使知識產生遷移,使知識體系結構合理,有利於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教學重點要從教學目標的角度去考察和思考。那麼,教學重點裡除知識重點外,還應包括能力和情感的培養。誠然,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培養、情感的形成,離不開知識。因為知識是能力形成的前提。但抓重點掌握知識本身並不等於能力和情感。因此,教師在確定知識重點時,從教學目標體系出發,還要明確能力培養和情感培養的重點,保證教學重點的完整性。2、說學生分析——指出可能出現的教學難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分析學生,是教師實施教學行為的關鍵,是貫徹「因材施教」的前提。教學是一種複雜的認識活動。即使是再好的教學設計,一旦脫離學生的實際,違背學生的認識規律,也不會達到預期的目標。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增長自主意識,發揮他們的自主性,使教與學和諧發展,就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結構、各種能力水平、思維品質、情感態度價值觀作詳盡的分析,才能確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難點,以採取有效的措施,使教學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達到預期的目標。 按照布魯納的學說,兒童的發展階段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行為把握階段〕:通過組合和遊戲等等動作活動,理解並把握事物的階段。幼兒、小學低級學生主要處於這種水平。 〔2圖象把握階段〕:以實物、繪畫等圖象為線索,理解並把握事物和事理的階段。小學高年級和初中學生主要處於這種水平。 〔3符號把握階段〕:未必伴有具體圖象,主要發揮抽象思維的作用,以語言為符號的抽象概念和抽象原理的方式,理解,把握事理的階段。初高中學生主要處於這種水平。 學生在某一具體教學內容的學習時,其「認知的前提能力」,也就是今後所要學習的前提條件——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這是關係到學習該課題的已有知識與已有的各種能力,是一種動態變化的量。我們把教學對象的「認知的前提能力」分為「律前」和「律後」兩個階段,即把握某一類知識規律之前和把握某一類知識規律之後兩個階段。 在「律前」階段,學生需要理解特定的知識和掌握特定的技術,這些特定的知識和特定的技術所具有的邏輯性佔了極大的比重,學生思維的自主性受到束縛,所以,教學目標應定在〔2類目標〕;為了使學生容易理解特定的知識和順利掌握特定的技術. 需要藉助各種教學媒體,這些教學媒體主要起到化抽象為具體、化內隱為外顯、化隱蔽為直觀的作用,這實際上是用「降低學生的心理發展階段」的策略來對待教學對象的。因此,在「律前」階段,對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心理發展階段應遵循「能低則低」的原則。 在「律後」階段,學生的學習是圍繞如何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而展開的,是一種發散思維的過程,需要積累主體性的學習活動的經驗,發展思維能力、培養情感、形成態度、構建價值觀,所以,教學目標應定在〔1類目標〕;為了使學生積累主體性的學習活動的經驗,發展思維能力,必須促進學生的知識內化過程和更好地遷移。因此,在「律後」階段,對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心理發展階段應遵循「能高則高」的原則。 教學難點,是那些比較抽象、離生活較遠或過程比較複雜,使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識。在教學實踐中常見的教學難點有三種:一是與教學重點相同的教學難點,即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二是教學難點並不是教學的重點,但與教學重點有著直接關係的教學難點;三是與教學重點無關或沒有直接關係的教學難點。確定教學難點要依據教材知識體系和學生認識能力以及教學條件等,並要具體分析教學難點和教學重點之間的關係。3、 說教學目標的確立和實現教學目標的基本思路教學是人類特有的一種實踐活動。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的主體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標準。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優化課堂教學的前提和保證。我們在這裡所說的教學目標,一般指課時目標。課時目標要求明確、具體。確立教學目標,要以課程標準和教材,學生學習的特點及其發展為依據。為了簡化分析過程,我們把教學目標分成兩類:〔1類目標〕——形成態度、發展思維、培養情感之類的教學目標,即個體能力的發展。〔2類目標〕——理解特定的知識,掌握特定的技術、形成熟練技巧之類的教學目標,即主體操作能力的形成、系統知識的掌握。 具體敘述時,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 ⑴ 知識、能力與學科思想方法: 知識:認知目標,即聽、說、讀、寫、計算,實驗操作技能,體育運動、勞動技術、音樂、美術等技能技巧。 能力:一般能力,包括觀察、記憶、操作(運動操作與心智操作)、想像、表達、問題解決與思維能力,其中思維能力是核心;學科素養,包括學科意識、創造能力、思維品質、學科語言四個層面。 學科思想方法:如歸納與演繹、類比與對比、量變與質變等。 ⑵ 過程與方法:過程:與學習過程相關聯的心理過程分析。方法:所要用到的學習方式與學習方法的指導。 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就是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即情感、意志、性格的發展;積極的人生態度的養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標準的確立。4、說突出重點與突破難點的策略教師高超的教學技藝體現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這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投入的精力最大、付出的勞動最多的方面,也是教師的教學深度和教學水平的標誌。因此,教師在說課時,必須有重點地說明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的基本策略。教師的說課,要從知識結構、教學要素的優化,習題的選擇和思維訓練,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的選用,反饋信息的處理和強化等方面去說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步驟、方法和形式。5、說優化教學過程結構的設想 唐文中主編的《教學論》中指出:從系統論角度看,「所謂教學過程,就是那些引起教學活動系統狀態變化的諸因素之間的相互聯繫、相互作用過程。」教學過程的發生,有待於教師有目的地「引起」,而教學過程的定向發展,也有賴於教師把教學過程與學習過程有機地加以協調和控制。研究教學結構,一定要從教學系統內部不同層次、同一層次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去研究。教學結構是一個對立統一的多維整體結構。 我們從教學要素的空間組合上看,由教師、學生、教材和物質條件形成構成性結構。這是教學系統得以運行和發展的前提。從教學過程運行的邏輯程序上看,由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結果等形成過程性結構,即時間結構。在這裡教師、學生、教材、教學條件是教學系統本身比較穩定的基本要素,而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結果等是教學過程的基本要素。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必須考慮教學系統中各個要素之間的關係及整個過程中各個環節之間的邏輯聯繫。 首先,要說明教學過程運行中怎樣處理好教師、學生、教材的關係,在哪些關鍵性問題和環節上體現以教師為參與者、引導者、促進者,學生為主體,做到以「教」促「學」,以使知識結構的內存規律與學生認識規律的最佳結合,掌握知識和發展思維能力的最佳結合,同時做到最佳狀態的情感交流和情感調控等。 其次,教師要說明怎樣組織好教學過程,通過情境創設、新知學習、反饋強化、知識應用、結束等控制手段和語言、提問、演示、講解、板書等基本技能,促進教學過程有序的發展,即按規律運動。 以〔1類目標〕為主的課堂教學過程,以「主體性的教學過程」為宜。其主要階段是: 收集信息(主動地收集情報)→發散思維(學生親自收集信息之後,展開種種組合的發散思維,提出假設,找出規則)→遷移能力(轉變為能動的能力)。 要達到1類目標——形成態度,發展思維,培養情感,學生如不去主動地展開種種的學習活動,積累主體性的學習活動的經驗,是困難的。 以〔2類目標〕為主時,以「接受性的教學過程」為宜。其主要階段是: 提供信息(教師向學生提供信息)→輻合思維(沿著教師敷設的軌道,學生通過分析綜合活動,加以掌握)→鞏固(鞏固掌握所學的知識技能)。 理解特定的知識和掌握特定的技術時,這些特定的知識和技術所具有的邏輯性佔了極大的比重。學生所擁有的自由的主體性的思維受到束縛,因此,自然而然地,在教師的主導下學生進行接受性學習的居多。結合教學目標、教材與學生的分析,使可以選擇相應的教學過程結構: 0、1、1 擺弄實物→親身感受→出色地操作 0、2、1 在操作活動中感知→想像→表達→鑒賞 0、3、1 在遊戲活動中抓住全貌→找出要領→掌握(製作)→講評(小結)→反省(鞏固練習) 1、1、2 操作實物→提出筒單假設→憑藉圖象加以理解→實際應用 1、1、3 在具體情境中抓住問題→提出假設→驗證→應用 1、2、2 通過(實物繪畫)感知→構思、設想→表達→鑒賞 1、2、3 從語言符號感知→構思、設想→表達→鑒賞 1、3、2 從觀察示範中抓住全貌→找出要領→形成練習→講評(小結)→鞏固練習 1、3、3 講解技術要領→形成練習→講評小結→鞏固練習 2、1、2 觀察(實物、繪畫、演示)→強化表象→輻合分析→小結→練習 2、1、3 介紹事例→輻合分析→小結→練習 2、2、2 觀察示範、繪畫、演示(範例)→掌握規律(小結)→練習 2、2、3 講解要領→掌握規律(小結)→練習6、說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手段的使用教學方法是師生為達到一定教學目標而採取的相互關聯的動作體系(包括內隱和外顯的動作)。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直接關係到教學目標和任務的實現,進而關係到教學系統功能的實現。它涉及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智力,促進學習的進程及遷移的形成等。 教學方法有其多樣性、綜合性、發展性、可補償性特點。各種教學方法都有其特殊的功能。選擇教學方法既是理論問題,又是實踐問題。方法的基本問題是選擇問題。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的特徵(知識基礎、心理特徵、能力水平等)、學科的特點以及教師自身的特點、時間標準去選擇教學方法。教師在說課時,根據上述內容,說明選擇某種教學方法或綜合運用幾種教學方法的根據、作用、適度等,闡明其價值性。 教學過程是師生和諧發展的活動過程。這個過程應該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統一的過程。那麼,這個過程必須是教法和學法同步的過程。因此,教師在說課時要說明怎樣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和規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手段是師生教學相互傳遞信息的工具、媒體或設備。在當前新的科學技術不斷地湧入教育領域的情況下,傳遞信息的工具、媒體,從傳統的手段發展到了電化教育。在教學手段上,由單一媒體的教學轉變為採用現代化手段的多媒體教學。特別是計算機技術和媒體技術的發展,多媒體以計算機為中心,形成媒體系統。由於現代教學手段(媒體)具有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使教材形象化,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因此,它能夠提高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改革。教師在說課時,要從教學內容、教學環節,學生特點出發,說明使用教學媒體的有機性、適時性、適度性以及電教軟體編製的構想等基本想法和這些媒體的使用價值。7、說教學效果的預測教學效果是教學目標的歸宿和體現。教學效果的預測,既是教師實現教學目標的期望,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自我把握程度。教師在說課時,要對學生的認知發展,智力開發,能力發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養成,身心發展等方面作具體的、可能的預測。n 說課前的準備說課前應做哪些準備呢?應做好知識準備、理論準備、技術準備、心理準備。(一)知識準備知識是基礎,沒有比較豐富的知識,要想說好課是不可能的,所以,說課前首先要做好知識準備。知識準備的內容很多,其中比較重要的是課程標準、教材知識以及其它相關知識。 1、熟悉課程標準。學科課程標準是學科教學的指導性文件,教材是根據課程標準編寫的,這一點說課教師往往忽略。說課前,教師一定要熟悉課程標準,掌握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教學任務、教學目標以及各年級的教學要求,教學中應遵循的原則,尤其是要根據教學內容分解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教學目標。離開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說課就會迷失方向。例如,對學生口頭表述歷史的能力的要求,初一年級就不能要求學生能完整地敘述歷史事件過程與歷史人物活動,這是對初二學生的要求。初一學生只要求初步學會複述重要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的活動,能概述重要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重要內容。 2、鑽研教材。熟悉所說教材的編寫意圖和教學目標,了解知識的承接性和延續性,對知識系統的內在聯繫做到心中有數。還要掌握本課在本冊書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明確重點難點。 3、涉獵邊緣學科的知識,擴展知識視野,使之具備多學科多層次的知識結構。這樣才可以在本學科這個天地里遊刃有餘,使說課具有深度和廣度。 (二)理論準備 說課的理論因素很濃,教師沒有一定的理論水平,是說不好課的。說課一定要在理論指導下去研究教學內容的分析、過程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運用。否則說課就沒有高度,就是無本之木。因此,教師在說課前要針對教學實際需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材教法等有關理論。明確教育規律,掌握所教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掌握課堂教學所要遵循的教學原則,掌握本學科的主要教學方法及要求。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師不斷提高教育理論的素質,為說課打下理論基礎。(三)技術準備1、明確說課的內容和要求要想說好課,首先明確說課要說什麼。關於說課的內容,沒有什麼固定不變的「框框」,通常包括說教材分析,說學況分析,說教學目標的確立和實現教學目標的基本思路,說突出重點與突破難點的策略,說優化教學過程結構的設想,說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手段的使用,說教學效果的預測這七項內容。 說課要求教師不但要說出怎樣教,而且還要說清「為什麼這樣教」的理論依據(包括課程標準依據,教學法依據,教育學和心理學的依據等),使用聽者既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達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2、掌握說課的技巧 ①加強說的功夫:說課有不同的類型,不同的目的,但都得用語言表述。要動口,就要加強說的訓練,要有說的功夫。要注重語氣、語量、語調、語速、語感;要進入角色,脫稿說課不能用背誦的語調,要用「說」或者「講」的語氣;設計意圖則用說明性語氣。教師所處的位置要和講課相同,板書和演示操作等活動要自然和諧、落落大方。 ②對說課的內容要分清主次,教師在說課時對說課的各方面內容,不能平均使用力量,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要分清主次。每一部分的重點是要說清「是什麼」和「為什麼」。 3、準備好說課所需的教具:說課前要準備好本次說課所用的尺、挂圖、小黑板、卡片、幻燈片、錄音錄像等教學用具,以及表演和板書需要的飾品和圖形,以便說課時根據需要做必要的介紹和演示。 (四)心理準備 由於說課是一種新生事物,許多教師根本沒有接觸過。它又要求教師在短時間內談完一節課設計的整體思路。如果說課教師心理壓力過大,很容易在說課時失去心理平衡,形成心理障礙,從而影響正常水平發揮,這就需要教師在說課之前,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1、充分認識說課的重要性:「說課」活動是在短時間內較經濟的大面積提高教師素質的最佳形式,也是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從而積極踴躍地參與這項活動,由壓力變動力,積極主動地學習現代教育理論,認真鑽研課程標準、教材、教法,使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在原有基礎上有較大進步。 2、增強自信心:教師要消除緊張心理,說課時從容自如,同時要正確地估價自己的實力,使能力得到應有的發揮。 3、注意自我心理調節:說課是在沒有學生配合的情況下,一切靠自己完成,有時可能出現漏洞,這時需要教師具有應變能力,恰當而又不留痕迹地加以彌補。這種自我控制的心理能力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平時就加以訓練。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不打無把握之仗」,這都說明事前準備的必要性。充分準備是說課成功的起點,也是自我提高的過程,只有說課準備充分,才能提高說課的質量,才能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說課案例:中學語文《魯提轄拳打鎮關西》說課哈爾濱市第49中學黨方明《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是新編初中語文第五冊教材的重點篇目,也是《水滸》的精彩篇章之一。《水滸》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白話章回體小說,它的故事產生於北宋末年到元代末年,成書於明代,距今久遠。明代的小說拿到今天的課堂上來學,讓學生學什麼呢?不是像古人一樣說起話來「之乎者也」,寫起文章來半文半白叫人晦澀難懂。而是要學習前人獨具匠心的構思和用人物的言行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學習語文旨在培養學生的能力,達到「古人之書皆為我物,惟我所用」的地步。 初三學生平均年齡16歲,男女各半,對江湖恩怨、打打殺殺,男同學有極大的興趣,女同學則不以為然,這是由他們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決定的。他們又有共同之處,無論男同學還是女同學,都喜歡看精彩的故事情節,普遍具有較強的形象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較差。教學就應抓住主要情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有些同學可能會對魯提轄的行俠仗義行為暗生崇拜,甚至盲目效仿,教師都應正確引導。 通過教材、學生分析確立教學目標,確定重點、難點。1、認知目標:認識惡人橫行欺壓百姓的封建社會;領會課文用人物的言行表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欣賞主要情節細緻描寫的方法。2、能力目標:通過閱讀和欣賞小說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3、德育目標:提倡見義勇為,反對江湖義氣。教學重點:分析魯達嫉惡如仇、粗中有細的性格;分析表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教學難點:分析封建社會官逼民反的社會現實。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表現主題的。課文中出現的人物很多,為什麼單把「分析魯達的性格」作為教學重點呢?因為他是作品的主要人物,其他人物的出場都是為了烘托主要人物服務的,次要人物出場只起到一種烘雲托月的作用。另外魯提轄正因為有嫉惡如仇、粗中有細的性格,才會有激怒鄭屠、拳打鄭屠的言行。他的性格既推動情節向前發展,也反映了北宋官逼民反的黑暗現實。因此把分析魯達的性格作為教學重點。 小說是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的。作品把魯提轄、鄭屠、金家父女等人物置身於真實的歷史環境中,課文沒有具體的社會環境介紹,只是通過對各階層人物及他們之間的關係的描繪,真實地再現北宋的社會環境。一個有閱讀經驗的人,往往善於從優秀作品的描寫中了解社會,初三學生沒有閱讀經驗,普遍存在抽象思維能力差的問題,因此我把通過人物遭遇來理解對封建社會的現實作為難點。 為突出教學重點,我採用「切入法」作為教學方法。即從課文最重要的內容——高潮入手,分析課文,直接切入主題。我為什麼從「三拳」打死鎮關西這一情節切入呢?第一,它是故事的高潮,是小說最扣人心弦的部分。語言、動作、心理描寫又最能突出魯提轄嫉惡如仇、勇而有謀的性格特徵。對表現主題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第二,從高潮入手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七設懸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不禁要問:打得結果怎麼樣?魯提轄為什麼要拳打鎮關西呢?第三,可以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一堂課的前15分鐘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聽課效率最高的時間,切入重點,放在開頭來講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採用錄音機、投影片等電教手段。教學過程分為導入新課、明確訓練重點、課文分析、討論問題、小結、練習鞏固等六個環節。 一、導言:《水滸》的人牧塑造,歷來受到很高的評價,它為我們塑造了許許多多除暴安良的梁山好漢拓形象,魯達就是其中光彩照人的一個。作者是如何把這個人物塑造得光彩奪目的呢?導入文題——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二、投影顯示教學目標:讓學生明白該掌握什麼,以便有針對性的聽課,有的放矢的解答疑難。 三、課文分析:採用切入法,從情節入手進行分析。 首先,分析「三拳」,在課文中的17—20自然段,請一位同學複述這一部分,最好找一位表達能力強,能伴以簡單的武打動作的(可安排學生做準備活動)。這樣課堂的氣氛能馬上被調動起來,學生的主動性就會提高。在這部分里讓學生思考下列問題: 1、這幾段文字從幾方面描寫了主要人物魯提轄的活動?(語言、動作、心理) 2、具體分析語言、動作、心理描寫能反映魯提轄什麼性格特徵?(嫉惡如仇、勇而有謀)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情節,如果讓我們同學來寫,恐怕有的同學只能寫出一句話「魯提轄只三拳就把鎮關西給打死了。」要是《水滸》作者施耐庵也這樣寫的話,讀者肯定會感到沒意思。這一情節之所以精彩,就在於作者不但寫出了怎麼打的?打在什麼地方?打得結果怎樣?連挨打者鄭屠的感覺也都一一寫出來了。通過學習課文引導學生在寫作時要注意精雕細刻,細節描寫可使文章生動傳神。 其次,分析「三激」鄭屠這一情節。也請一位同學來複述,把如「臊子」等詞改用現代詞語。「三激」鄭屠寫在「三拳」之前,如果說「三拳」突出了魯提轄的勇,那麼「三激」則突出了魯提轄的「謀略」,通過分析使學生明白「三激」鄭屠是為拳打鄭屠作準備,迫使鄭屠就範,使魯提轄處處佔有主動。至此,主要情節已經分析透徹了。再次,請同學找出除了主要情節外的另一情節——救助金氏父女的情節。找到後讓學生聽這段錄音,思考下列問題:1、魯提轄是怎樣救助金老父女逃離虎口的?(借錢相送,親自掩護)2、借錢相送可看出魯提轄什麼性格?(慷慨大方,重義輕財、嶼弱者)3、這一部分寫了魯提轄的言行,還寫了他的心理活動,心理描寫展示了人物的什麼性格?(頗有心計、粗中有細)4、寫李忠、史進的作用是什麼?(襯托魯提轄的慷慨大方)救助金氏父女、拳打鎮關西,魯提轄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就要講鎮關西的罪惡和金氏父女的遭遇。再次,請同學朗讀2、3自然段,即酒樓聽訴部分。講述這部分讓學生認識到:這兩段正面寫了金氏父女的遭遇,從側面表現了鎮關西的罪惡,使學生得出「鎮關西實在該打,魯提轄打得好」的結論。金氏父女的哭訴,反映了北宋社會暗無天日、惡人橫行、好人受欺的社會現實,也說明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正義性。 以上我們分析的情節,都體現了魯提轄性格的閃光之處。課文中有沒有表現他性格中的另一側面呢?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答案(粗魯暴躁),並請學生舉例來說明。魯提轄是作者極力歌頌的英雄人物,為什麼還要寫他粗魯暴躁的一面呢?(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英雄是人不是神,他身上也有缺點錯誤,這樣寫,人物才血肉豐滿,真實可信。)這一問題是針對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問題設置的。學生在寫人的時候,往往愛絕對化。寫一個人好,就說他毫無瑕疵;寫一個人壞,就說他一無是處。 作品在對主要人物濃墨生彩的同時,也對次要人物做了蜻蜒點水般的勾勒,次要人物是烘托主要人物的,不能不寫。 四、討論:在暗無天日的社會裡,惡人橫行,好人受欺,只能寄希望於魯提轄這樣行俠仗義的英雄人物,這種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行為今天該怎麼認識呢?(社會與時代不同,看問題的方法、角度就不一樣。今天,見義勇為的行為是應該提倡的;江湖義氣、為朋友兩脅插刀的行為是不足取的)。通過討論可以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五、小結:我們在為魯提轄擊掌喝彩的時候,也為他捏了把汗,打死鄭屠以後魯提轄的命運怎樣了呢?原來他為避災禍逃到五台山出家當了和尚,取了個法名叫「智深」,就是我們聽起來非常耳熟的花和尚魯智深,再後來呢?這就要靠大家自己去讀《水滸》,自己去尋找答案了。 六、練習鞏固。運用電教媒體,檢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重點的掌握情況,做到及時反饋。(附練習)閱讀課文後填表:(括弧內文字為填表答案)三拳部位角度喻體本體修飾語第一拳(眼睛)(視覺)(彩帛鋪)(眼睛裡的光線)(紅的、黑的、紫的)第二拳(鼻子)(嗅覺)(油醬鋪)(鼻子里的滋味)(鹹的、酸的、辣的)第三拳(太陽穴)(聽覺)(全堂水陸道場)(耳朵里的聲音)(磬兒、鈸兒、鐃兒)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精心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板書、討論問題、寫作指導、運用電教手段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力求做到教與學相結合,知識與能力相結合,結果與過程、方法相統一,認知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相融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以教促學。 教學效果預測:預計100%的同學都能充分活動起來,85%的同學能在課堂上掌握重點,理解難點,還有15%的同學需要進一步複習鞏固。《美麗的彩虹》說課設計 第二實驗小學一年級語文教研組向文瑛 [說教材] 《美麗的彩虹》是一首兒童詩歌。圖文並茂,插圖優美,生動易懂。「彩虹」是學生熟悉卻不太了解,見過卻又並不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這首詩歌很容易引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激起學生的求知慾。 [說目標]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遊戲識字,情感朗讀,發揮想像力,並說出自己所想的內容三個環節,達到了識字、讀文、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的教學目標。 [說教法、學法]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在遊戲中主動識字,是本節課主要的識字手段。讓學生在遊戲中既鞏固了拼音,又認讀了本課要求掌握的二類字,並培養了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 2、願意表現自己,是兒童的共同特徵。因此,我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選讀詩歌中自己想讀的小節,達到了情感朗讀的效果。 3、培養低年級學生積極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是新課標中低年級學段口語交際的目標之一。在本節課中,如「彩虹還像什麼?」「你走過彩虹橋,還希望能看到什麼」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說教學過程] 1、收集資料,激發興趣。 新課標指出: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並表達自己的看法,突出生活中既有語文,使學生開闊視野。課前,我布置學生廣泛搜集有關彩虹的資料,並相互交流,激發了他們迫切想學習這一課的興趣。 2、遊戲識字,情感朗讀。 新改版的教材識字多,難度大,單一的去認,去寫,既枯燥,又沒有效果,所以在教學流程中我始終讓學生在遊戲中充分去青銅自己,能認識哪些字,能讀好哪一節詩歌。激發了學生主動識字、讀文的願望,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3、插想像翅膀,練口語能力。 在第三個教學環節中,仍然是讓學生在充分的情感體驗中表面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想法,使學生的思維、想像潛力充分發揮,並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 最後,讓學生在課件中了解到更多的有關彩虹的資料,並教學生在課外「人造彩虹」,讓學習大膽嘗試,真切地感受到語文就在身邊,從而更樂意地學習語文,學好語文。說課的意義及作用說課是教師經過備課,在一定的場合下,把所備章節的教材分析、學況分析、教學要求、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主要設計意圖,根據需要用準確的語言具體地向其他教師及有關人員表述的過程。 說課是有理論、有實踐的備課表述過程,是非課堂教學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這種教學活動形式對落實課程標準精神,研究教材內容和教與學的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特別對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及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針對性的指導意義。說課的作用有以下兩個方面: 1、提高教師的備課能力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要提高學生素質,首先必須提高教師素質,備課能力就是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傳統備課多是教師封閉式的個人備課,由於個人的文化水準、認識能力、教學經驗的差異,其課堂教學效果也不同,致使教學班質量不平衡,對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很不利。說課將傳統封閉式的備課開放化,理論化,實踐化,同傳統封閉式的備課比較,主要有三點好處:⑴使備課更全面。傳統的備課是教師自己備課完畢,就直接走進課堂進行教學,因此有很多不周到之處。說課則是備課後先對老師們說,不僅要說過程,還要說教材分析、學況分析、教學目標、教學程序、設計意圖、理論依據。說課後眾人共議,取長補短,共同提高。這樣經過充分全面的準備後,再走進課堂,效果必然好於前者。⑵使備課更精深。說課多了一個備課的深加工過程,能明顯提高備課質量。⑶對備課更重視。因為說課是面向同行,所以說課者非常重視。在備課時要學習很多知識、方法、理論,要細緻地鑽研教材,分析學況,精心準備說課,反覆推敲教學設計,甚至還要多次請教他人。2、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課堂教學要有正確的理論指導,說課一定要在理論指導下去研究內容、方法、過程。這裡所說的教學理論是符合時代需要的教育思想和觀念,以及與此相適應的教育方法論基礎。說課對教學過程中重點環節設計意圖的表述,主要是理論方面的內容。只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明顯地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例如:讓一個後進生回答他感興趣的問題;某個道理由學生聯繫生活實際來理解,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對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做。這些雖然是方法上的問題,但也必須在一定理論指導下進行,有了正確的認識,方法才能奏效。備課、說課、上課沒有理論基礎就會一團糟。沒有理論指導,教學就沒有高度,就不會吸引學生,成為無源之水。教師可以多形式、多層次地組織說課,如讓教師輪流說,大家共同議,取長補短,使認識統一,知識統一,進度統一,達到備課標準化、制度化、規範化。也可以把說課列入計劃,形成制度,作為全面鍛煉隊伍、提高教師素質的有效途徑,作為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措施。 |
推薦閱讀:
※發財樹說004-無處不在的智商稅
※祝福語錄:親愛的老師,辛苦啦,教師節快樂(2)
※教師要超越經驗層次上的教育常識
※教師自我心理保健和調適的基本方法
※教師禮儀(轉)
TAG:教師 | 比賽 | 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