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王永立先生談意拳功法

第一個樁,叫渾圓樁,王老在《意拳論》中談得很清楚:「要知拳真髓,首由站樁起。」所以今天咱們先從站樁談起。

本身是意拳,它注重精神和意感,意本身就是一個抽象的、立體的、良性的在個人頭腦中的圖像和構思,(然後通過訓練)所產生各方面的東西。

兩臂胸前環抱,兩手距離兩拳為宜,高度基本與肩平,兩腳基本與肩同寬,腿(膝蓋)微曲,臀半圓,也就是屈膝坐胯,頭抿頜上頂,頭上邊好像有繩子吊著,「上有繩吊系,下有本木支撐」,所謂下有本木支撐就是說在膝蓋的下方(小腿內側部分)及上方(大腿內側部分)好像在裹著木樁一樣,它才構成了臀半圓。裹住之後,有提夾之力,往起拔的感覺。(兩臂)抱住這個球不應讓它受到外力的作用,抱住這個球,身體一定要放鬆,達到形松而意緊,筯肉空靈。

渾圓樁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養生部分,另一個是自衛部分,自衛部分就是意識、意念活動的不同,意念活動的不同構成了樁法所要達到的目的的不同。象高血壓或者是其它一些疾病,根據各種不同的病情採取各種不同的意識活動,象高血壓就做淋浴就可以了,姿勢不要很強求,達到舒適自然即可。高血壓的意念活動就是做淋浴,利用導引的方法,中國的古醫學上記載有導引術,導引、吐納和五禽戲,這在中國的古醫學上是有所記載的。正因為有導引術,所以我們才產生了各種不同的意識活動來進行精神誘導,達到養生祛病的目的。

如果說是在技擊方面,這個手胸前環抱這個球,兩手首先要與脖子相聯,用什麼相聯?用皮筯,剛開始的時候,我們用的是皮筋,過一段時間,我們用的是皮條,再過一段時間,我們用的是牛筯。它的拉力越來越強,剛開始的時候是皮筋,它很容易拉,這個皮條比皮筋拉力又大了,動作的餘地就更小了,到最後你拉牛筯的時候,連一根頭髮的距離都拉不動了,這就是所謂的靜中求動才為真動,才是生生不已之動,所以說靜中求動為站樁,也就是王老所談到的「要知拳真髓,首由站樁起。」 達到這麼個目的,兩手剛開始要與脖子相聯,兩手互相用皮筯相聯,兩腳和兩手用皮筯相聯,兩手與腰用皮筯相聯,這就構成了六面,也就構成了自身爭力。以抱圓作為定位,先找到自身爭力,找到自身爭力之後,再求體外爭力,再求外部的六面爭力,(怎麼找)這個六面爭力呢,把腳的重心,把整體重心稍微向前移,腳後跟好像踩著一對螞蟻,在稍微向前移動的時候,你的後背,包括後背和後腿,好像每根汗毛,都拉著後面的東西,在這同時,向後靠,整個前方,不光是手,還有小臂大臂(構成)的斜角,在微動的情況下,整體拉著所有自然界的物體,這就是前推後靠,上兜:兩手上兜的時候,大拇指往下拉,手腕的這個部分(小臂前端至腕部)往上提,它形成一個圓(弧),兩手(分別)形成一個撕著的圓往起提,連撕帶提,拉上邊,提下邊,撕當中,推前邊,往前推,往後靠。之後整體重心前移,重心前移的時候,你在拉著後邊的東西,而且前邊有阻力,往後移動時,後邊有阻力,這時是拉著前邊的東西,(手)與脖子找,找的時候手與脖子相聯,內裹外翻,外撐,它是提、裹、撐、抱,前推後靠、上兜下墜,構成了這個樁法。膝蓋從微曲到稍微向上挺拔一點兒,就形成了手腳相聯,所以王老在總綱里提到「內虛靈,外挺拔,舒適得力,為基本不動的原則」,所以說這個站樁,不是絕對的松,要舒適得力,如果是病人的話,要舒適自然,它是兩個側面。這就是「舒適得力,支撐挺拔,更以剛柔、虛實、動靜、緊松同時起參互錯綜作用。」錯綜就是有前就有後,有左就有右……,但有的時候,我們不一定能同時都注意到,但要盡量努力做,從強意識地去注意它到自然的條件反射,得有一段時間,這段時間我們盡量將其縮短,盡量達到即可顧此也可顧彼,不要顧此失彼,這樣的話,你再找這個力的時候就好找了。

這個東西就是似動非動,你說它沒動,它在蠕動,自己知道在動;你說它動了,外人看不出它在動。 包括我自己自身的爭力或體外的爭力,包括我身體的每一根汗毛,汗毛把它放大,(同時)軀體放大,放大個人的軀體,頂天立地,(做到)天、地、人三和,我作為天、地、人的主宰,渾身的汗毛孔都要與外界相聯,就好像拉著什麼,前面、後面、左面、右面全鉤掛著,我這一動,萬物隨我而動,氣勢很磅礴。

這個時候注意呼吸,呼吸要做到,均、勻、慢、細、深,在這個階段,盡量不強調做腹式呼吸,因為強制的腹式呼吸,容易引起憋氣,讓它自然呼吸就可以了,告訴學者,自然呼吸即可,自然呼吸到什麼程度:均、勻、慢、細、深,深到什麼程度,讓他自己支體會,多呼少吸,讓肺和心臟進行吐故納新的時候,廢氣多讓它排泄出去,二氧化碳等廢氣的呼出,才能將更多的氧氣吸進,才完成一個整個帶氧運動的循環,我們這個運動它屬於帶氧運動,整個帶氧運動的循環,才構成了吐故納新的過程,這就是這個樁的基本概況。

這個樁本身也是所有樁的母體,它是母體樁,所以說,從渾圓(技擊)樁開始,它能夠演變成提抱式技擊樁,提抱式技擊樁要領:所謂提抱,就是在抱一棵大樹,這棵樹是為你「特製」的,從襠里到前胸,你整好都抱住它,把它拔起,把它整個拔起,栽下去,前後晃動,左右晃動,再拔起,再晃動,它的要求:腿底下是前三後七的重量,前腿為三,後腿為七,重心放在後腿,前腿是虛腿,前膝後胯:前膝向前指,後胯向後爭,後胯向後爭不是單一的一個後胯,而是兩個後胯都往後爭,它的重心情況,一個是腿上的情況:前三後七,一個是整體重心,上下重心:上三下七,手上、兩臂撐三抱七,撐的力量是三,就這麼一點兒,抱的力量是七,要做到支撐挺拔,我們在這兒站樁不是在受罪,而是在自然界中的一種享受。所以說才談到:「站樁功,極容易,深進求,頭萬緒。」如果說你不動腦子,只是想去站站樁,你看別人站,你也站,其實你不知道,這站樁中還有好多東西需要動腦,還有很多東西要身體力行去體會。

(試力、發力:由王永立先生弟子操作,王永立先生講解),別晃,向前用腰,不光是前面,左右哪兒都有,發的挺好,特別篤實。注意兩腿距離,重心問題,注意這個斜角,這個斜角不能空(後腿斜前方及前腿側後方),這個地方沒有腿支著,這個地方必須連裹帶擰,這兩個斜角才不會空。手上這個地方(兩前臂)托著東西,往上托著拉,連上帶下都有。(推拉、鉤掛試力示範,加上了磨擦步,即活步試力,繼而進入活步劈掛試力和自由試力,斜飛翅,活步偏掛、扶按試力,下發力、後發力並健舞)。

(弟子演示劈掛試力):拉開了,(手)高一些,大氣些。這個東西要做到劈、砸、剌、砍,都要有力,要有斬手的力量,有劈的力量,有斧子的力量,還要有銼的力量。做開了……做大方點,這是遠斬近截。

鉤掛式技擊樁:也叫提插式,(弟子演示,王永立先生講解),身體前三後七,上三下七, (兩臂)上兜下墜,前推(插)後拉。從這個樁的總體要領,不是光正面角度,這個斜面(身體斜面前方)的角度也得要。(左右互換)

(大式矛盾提插樁、撐托樁、大式撐托樁、大步伏虎樁演示,左右互換)

(王永立先生堂弟王兵先生演示撐抱式、鉤掛式技擊樁):頭向上領,人舒展開了,站樁別趴架,脊柱別塌。

(給大家分別調樁,其中給我調提插式技擊樁時指出):楊岩站樁別晃動,站樁晃動是個很壞的毛病,你說是試力還是站樁,即不是試力,又不是站樁,那不成。前腳跟略抬起,別怕累,前膝前指,另一邊胯後撐,同邊胯後坐,上半身一定不要亂晃,它是下七上三,腳底下是半丁半八弓箭步,前三後七的重量,注意肩頭不要向外努,不要努肩,(手、臂)不要用力,即往裡擠,又往外撐。

調王兵先生撐抱式技擊樁:兩手指尖相對。

(頭)稍微領起一點兒,別彎腰(示範並開始試力,活步扶按、推拉提插、神龜出水、攪水、轟水試力,做了幾下鶴舞、水上浮球、雲手身法,好!)。

講解摩擦步:

由技擊樁始,先把重心放在前三後七,兩臂如推山,兩肘如提斗,從前三後七將重心倒到前腿,屈前膝,提後胯,(兩臂)這是推的開始,提後胯的同時要合胯窩兒,把這個胯窩兒要向里合,因為你站的是半丁半八弓箭步,必須要合胯,把後腳尖挪過來,合後胯、挪腳尖(使後腳尖向前),屈前膝,提後胯,兩肩如擔山,兩肘如提斗,腳是從泥里拔起,足腕如兜泥,踝骨部分好像從後邊套著個繩(皮筯)套兒,要把它掙斷,往前趟,有踏雪趟泥的感覺,趟到這個位置,恢復到前三後七的重量,這個步法還是半丁半八弓箭步。這裡還要注意一點問題,這個後腿提起的時候,往前要趟、提,落腳的時候注意,腳尖要虛點地,探實一下這個腳能落不能落,如果不能落,它是個陷坑,要把腿收回,要提後胯,帶前腿,歸為前三後七。(前進與後退反覆演示,與推拉、鉤掛、扶按、自由試力配合,下發力演示:弟子演示時指導:精神放鬆,後演示小栽拳及左右操拳、直拳、上兜拳、崩拳、劈拳發力)

(弟子演練扶按、鉤掛、劈斬、雲手試力)

與弟子演示、講解單手:這個單手,首先要注意,不要給人家橫擔,出手要立起來,要有一個斜面,這是三角支撐(腕、肘、肩),要注意角度、面積,自己的身體也是面積,自己的身體跟這個(接觸)點,接觸點對應自己身體的時候,這個面積可以改變,點和面的關係是可以改變的(演示),手指對方的中,注意別癟),單推手分為定步推手和活步推手,(演示時因場地限制,怕弟子受傷,明示弟子不做發放動作,單手打輪),守住自己的中,攻擊對方的中線,身體面積要躲開對方的進攻點,(演示)你指著我的(中),從這個角度,(利用步法),躲開你了,再進去,這就是活步推手。胳膊就像大蟒一樣纏繞,(演示單手中的撥草、吸食、吐蕊,吐蕊時是發力,但沒做發放),讓對方的力老是走在圓周以外,讓它走「離心力」,我們所要走的力量是要走圓的直徑,一搭手,就是圓的直徑,這就是圓的直徑,注意推手時不要硬性找對方的中線(肘部懸起,高於手部),這麼著很危險(演示單手中幾個對手容易使用犯規動作傷人的例子),所以說在找(對方中線的時候),一定要使重心很穩定,走圓的直徑,使對方形成橫擔,如果說你的功力小於對方,一搭手,在這兒就找(後手拍前手臂協助),你不能去拍人家的胳膊,可以拍自己的胳膊,(反覆演示)這就起來了這人。

(單手)搶手:這個單推手首先要懂得搶手,就是說你往我這兒搶,我往你那兒搶,這個時候注意什麼?出手時注意對方向你進行攻擊,這個攻擊是很可怕的(演示即搶手時,對方進左腿,左(後)手拍你手臂,順勢進繞到你身後,起右臂砍砸你頸部,俗稱「脖兒切」,容易傷人,砍上後回手落肘往你面部砸,砍和砸),出手不橫擔,這是個斜角,你的肘稍微往起一抬就完了,你要,使勁兒要(演示),千萬注意別讓別人傷你(對方後手拍你前手臂,用前手直拍你面門),注意推單手時,對方後手往這兒一來,就是要違反推手的規矩,他後手往這兒一比劃,你就先去了,你別等著他,你一等著他,他正好合適,他的後手往你這兒一去,你先發制人。

(弟子操直拳、鑽拳):倒開走,往前走,前面有人,往人臉上打,這是直拳,也叫炮錘(拳),往人身上打的,主要是奔著他的鼻子的,下巴,前手打人,後手用力,後手得撕開了,後手撕不開,前手重量不夠。人得拿步往裡趟著走,這個拳頭沒有打上人時是虛的,拳是空拳,打上人時候是一攥,一緊即發,沒打上人之前這個拳是空的,跟攥著個小鳥一樣,一打上,一挨上人之後它就是一緊即發、一發即松,一松即開。

演示三擺拳:一是前手進步直(擺)拳,二是後手栽(擺)拳,直打對方鼻樑骨,三又是橫擺拳,這人就「回去了」(表示對手失去戰鬥力),就徹底解決問題了。(演示另一側步法與拳、掌扇法),放鬆一點兒,擺開了,做的要瀟洒,要斜前上步,步子不能見橫,步子一見橫打不著人。

演示雙推手掛打:推手本身是散手的第一步,也是散手的基礎,注意人家要掛打,你在推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人家往起一掛(對方手臂在你手臂上方,鉤掛你手臂)讓你自己(臉部)往(拳)上碰,這個叫掛打,還不是小栽錘,這個是小栽錘(演示掛打小栽錘,對方攻擊胸腹部),這個地方也是掛打(對方手臂在你手臂下方,鉤掛你手臂,然後發放),所以推手時一定要保持好自己的間架,反應要很快,要控制住對手,你往我這兒來了,要控制住,讓他這個點兒永遠站你體重這兒。(整理完成於2007年3月10日星期六)
推薦閱讀:

時尚先生?冬冬的分享
濫竽充數的先生
現代家居風水 風水先生說過:「大門這麼開,不愁財神不進門!」
范曾先生魯迅小說插圖集
劉伯溫先生總斷

TAG:先生 | 意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