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如果沒有責任感,會從各方面出問題 耐心做人做事習慣有始有終的內在動力
07-11
一個人如果沒有責任感,會從各方面出問題責任感是一種自覺主動地做好分內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狀態。責任感與一般的心理情感所不同的是,它屬於社會道德心理的範疇,是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內容。責任感是主體對於責任所產生的主觀意識,也就是責任在人的頭腦中的主觀反映形式。責任感從本質上講既要求利己,又要利他人、利事業、利國家、利社會,而且自己的利益同國家、社會和他人的利益相矛盾時,要以國家、社會和他人的利益為重。人只有有了責任感,才能具有驅動自己一生都勇往直前的不竭動力,才能感到許許多多有意義的事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才能真正得到人們的信賴和尊重。 傑出人物的答案幾乎不約而同:「任何的抱怨、消極、懈怠,都是不足取的。唯有把那份工作當作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擔在肩頭,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是正確與明智的選擇。」正是在這種高度責任感的驅使下,他們才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責任感 你在為誰工作 我們常常認為只要準時上班,按時下班,不遲到,不早退就是敬業了,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領工資了。其實,敬業所需要的工作態度是非常嚴格的。一個人不論從事何種職業,都應該心中常存責任感,敬重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表現出忠於職守、盡心盡責的精神,這才是真正的敬業。 每個人都肩負著責任,對工作、對家庭、對親人、對朋友,我們都有一定的責任,正因為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責任,才能對自己的行為有所約束。社會學家戴維斯說:「放棄了自己對社會的責任,就意味著放棄了自身在這個社會中更好的生存機會。」 工作就意味著責任。每一個職位所規定的工作內容就是一份責任。你做了這份工作就應該擔負起這份責任。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所擔負的責任充滿責任感。 責任感與責任不同。責任是指對任務的一種負責和承擔,而責任感則是一個人對待任務、對待公司的態度。責任感是簡單而無價的。據說前總統杜魯門的桌子上擺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Book of stop here(責任到此,不能再拖)。他桌子上是否有這樣一個牌子,我不能去求證,但我想告訴大家的是,這就是責任感。 一個人責任感的強弱決定了他對待工作是盡心盡責還是渾渾噩噩,而這又決定了他做事的好壞。如果你在工作中,對待每一件事都是「Book of stop here」,出現問題也絕不推脫,而是設法改善,那麼你將贏得足夠的尊敬和榮譽。 當我們對工作充滿責任感時,就能從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積累更多的經驗,就能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過程中找到快樂。這種習慣或許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當懶散敷衍成為一種習慣時,做起事來往往就會不誠實。這樣,人們最終必定會輕視你的工作,從而輕視你的人品。粗劣的工作,就會造成粗劣的生活。工作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做著粗劣的工作,不但使工作的效能降低,而且還會使人喪失做事的才能。工作上投機取巧也許只給你的老闆帶來一點點的經濟損失,但是卻可以毀掉你的一生。 那些責任感不強的泥瓦工和木匠,將磚石和木料拼湊在一起來建造房屋,在這些房屋尚未售出之前,有些已經在暴風雨中坍塌了;那些責任感不強的醫科學生不願花更多的時間學好技術,結果做起手術來笨手笨腳,讓病人冒著極大的生命危險;責任感不強的律師在讀書時不注意培養能力,辦起案件來捉襟見肘,讓當事人白白浪費金錢;責任感不強的財務人員,在匯款時疏忽大意寫錯了一個賬號,給公司帶來災難性的損失……這樣的人,因為給老闆和顧客帶來災難而失去了工作的資格。 責任感是我們戰勝工作中諸多困難的強大精神力量,使我們有勇氣排除萬難,甚至可以把「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完成得相當出色。失去責任感,即使是做我們最擅長的工作,也會做得一塌糊塗。同樣一個人,可以蓋出華亭好宅,也可以建造出粗製濫造的房子,不是因為技藝減退,而僅僅是失去了責任感。如果一個人希望自己一直有傑出的表現,就必須在心中種下責任的種子,讓責任感成為鞭策、激勵、監督自己的力量,使自己在工作上沒有絲毫的懈怠。 或許有人說,只有那些有權力的人才需要很強的責任感,而自己只是一名普通員工,只要把事情做完了就行了,至於責任感有無皆可。事實上,企業是由每一個人組成的,大家有共同的目標和共同的利益,企業里的每一個人都負載著企業生死存亡、興衰成敗的責任,因此無論職位高低都必須具有很強的責任感。 缺乏責任感的員工,不會視企業的利益為自己的利益,也就不會因為自己的所作所為影響到企業的利益而感到不安,更不會處處為企業著想,為企業留住忠誠的顧客,讓企業有穩定的顧客群,他們總是推卸責任。這樣的人在老闆眼裡是一個不可靠的、不可以委以重任的人,一旦傷害公司和客戶的利益,老闆會毫不猶豫地將其解僱掉。 一個有責任感的員工,不僅僅要完成他自己分內的工作,而且他會時時刻刻為企業著想。老闆也會為擁有能夠如此關愛自己的企業,關注著企業的發展的員工感到驕傲,也只有這樣的員工才能夠得到企業的信任。事實上,只有那些能夠勇於承擔責任、具有很強責任感的人,才有可能被賦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資格獲得更大的榮譽。 對待工作,是充滿責任感、盡自己最大的努力,還是敷衍了事,這一點正是事業成功者和事業失敗者的分水嶺。事業有成者無論做什麼,都力求盡心盡責,絲毫不會放鬆;成功者無論做什麼職業,都不會輕率疏忽。充分證明一個人如果沒有責任感,會從各方面出問題:作為公民註定不會正確行使憲法、法律賦予的權利並履行憲法、法律規定的義務,作為工作者註定不會取得應有的業績,作為經營者註定設法損人利己,作為家庭成員註定使這個家庭不幸福,作為朋友註定是個損友,作為 同事註定不好共事,作為公共場所的一員或路人也註定會常常惹人厭、討人嫌。沒有責任感,甚至能使人發生異化,人的個性片面甚至畸形發展,為自己賴以生存的社會所不容,最後走向沉淪、頹廢或者成為社會的異己力量,反社會、反人類直至毀滅。如果缺乏責任感具有普遍的社會性時,則這個社會無法 凝聚力量促進社會的長期繁榮和持續發展,社會的和諧程度更會受到損害,嚴重時甚至會使公平、公正、正義的現代社會 核心價值觀體系崩潰,給國家和社會造成災難。責任感是人的基本道德規範,在責任感的基礎上才能架構整個 道德體系的各種元素,沒有責任感也就沒有道德。因此,責任感在人的素質結構中處於核心地位。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使其受益一生 現在的孩子不能自立的現象越來越多,他們缺乏責任感,認為事事都可以依靠大人,這種沒有責任感的心態將來在生活和學習中難以獲得成功。許多父母認為孩子的這種狀況是小事,沒什麼大不了,恰恰反映出父母在教育中的偏差。 父母注重孩子的智力開發、才藝培養,卻往往忽視了對其責任感的關注,頭腦聰明、才藝精通僅僅只是幼兒教育的一個方面,並不代表孩子整體的素質。我們都知道要從小教導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真的是一個教育名言,對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以及良好的性格有很大的幫助。只有讓孩子學會有責任感,才能讓他們的一生受益無窮。 孩子缺少責任感的原因 缺少責任感的孩子往往更讓人操心,他們的自覺性和耐性較差,在生活和學習上都會有一定的影響。其實,孩子責任感的缺乏大多是父母的教育出了問題。父母包辦代替,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攬到自己身上,致使孩子沒有奮發向上的動力。 1、父母的全權包辦 父母或家人對孩子百依百順、嬌慣寵愛,把所有的事情都大包大攬,養成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負責任的不良習慣。 2、父母的空洞道理 教育孩子時,我們是提倡講道理,但是所講的道理也應符合孩子的年齡和特性,如果只是空洞的大道理,不僅孩子不愛聽、不想聽,還會讓他們形成抵觸心理。 3、父母的嚴管苛刻 父母對孩子的管教過於嚴格,動輒就是訓斥打罵,讓孩子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父母的情緒上,使其變得膽小怕事、畏手畏腳,缺乏自信,進而不相信自己負責任的能力。 4、社會不不良影響 當今社會出現有很多不負責任的現象,這種現象對孩子們的影響不可小覷。久而久之,孩子耳濡目染,就會變得沒有責任感。 孩子對各種技能的接觸和學習,可以從中吸取知識,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包辦、訓斥、干擾,只會讓孩子喪失這些能力,意志變得脆弱,成為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2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回頂部 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責任感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礎,是能力發展的催化劑。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家長應用自己的愛心、耐心和智慧去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孩子處於成長之中,對一些事情往往沒有責任感,因為許多時候他們不知道責任是什麼,所以為了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家長可以適當地讓孩子承擔一下辦事情不負責任的後果,教孩子如何去面對並接受這次失敗的教訓,從中獲得成長。對孩子來說,責任心不是大而空的東西,培養責任心要從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做起。 孩子年少無知,他們的責任心基礎不紮實,方向不明,所以父母必須對其耐心培養教育,使「責任感」牢固地佔據他們的心田。 一、認識責任感的重要性 責任感是一個人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有著強烈責任感的人會勇敢地承擔起自己對父母、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他們會盡最大努力把應該辦的事情辦好;而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則會逃避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容易隨波逐流,無所事事。 自己的行為就要自己負責。這個觀念的樹立,對成長中的孩子有重要影響,不要依賴家長,自己要對自己負責任。 二、父母要做好榜樣作用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不僅是深刻的,而且是終身的。父母在生活中所表現的責任感的強弱,是孩子最先獲得的責任感體驗。 父母自身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心如何,對孩子來說是一面鏡子,父母的責任心水平可以折射出孩子的責任心。一個對家庭、社會毫無責任感的父母,不可能培養出有責任心的孩子。 三、學會承擔家庭的責任 作為家庭中的一名成員,孩子既應該享受權利,也應承擔一定的家庭責任,例如:飯前準備餐桌、飯後收拾餐桌、洗碗、倒垃圾、洗自己穿的衣服等。通過這些家務勞動,孩子能體會到自己是家庭的小主人,是社會的小主人,應該對家庭、社會盡自己的一份責任。 讓孩子積極地參與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孩子感覺到他不是家裡的客人而是主人,當孩子體會到了他在整個家庭里並不是可有可無的,他確實是被整個家庭所需要的時候,他對家庭的責任感也會油然而生。 四、多給孩子實踐的機會 責任心的培養需要相應的能力和情感,而且必須在一定情境中通過親身的活動來進行。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就必須讓孩子實際承擔責任,讓孩子在參與中培養責任心。父母要給孩子機會,讓他對家庭、父母、家人承擔一些責任。生只有多為孩子提供實踐的機會,孩子才能逐漸提高自身的責任意識,孩子通過做事就會得到對「責任」的一種寶貴的心理體驗,這樣的心理體驗多了,孩子的責任意識自然得到強化和提高。 五、讓孩子自己擔當過失 孩子總會有犯錯的時候,不要太過在意,要允許他們犯錯並改正,但要學會承擔責任。要求孩子勇於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不論孩子有什麼樣的過失,只要他具備承擔責任的能力,就要讓他去勇敢地面對,不能讓他逃避和推卸。 父母要讓孩子從小就養成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培養孩子有責任感,面對挫折困難敢於勇敢的面對,敢於負責任,這是孩子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一課,對其成長益處頗多。責任感 - 培養方法一、有意識地交給孩子一些任務,鍛煉孩子獨立做事的能力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爸爸媽媽要逐步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勵孩子認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難,家長可在語言上給予指導,但是一定不要包辦代替,讓孩子有機會把事情獨立做完。二、鼓勵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終孩子好奇心強,什麼都想去摸摸、去試試,但是隨意性很強,做事總是虎頭蛇尾或有頭無尾。所以交給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媽媽也要有檢查、督促以及對結果的評價,以便培養孩子持之以恆、認真負責的好習慣。三、可適當地讓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憂慮和難處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孩子獨立思考和選擇,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孩子感到家庭的美滿幸福,要靠爸爸媽媽和自己的共同參與,進而增強孩子對家庭的責任感。四、鼓勵孩子勇敢地承擔責任例如,孩子跟著爸爸媽媽到朋友家做客,不小心損壞了物品。這時應該讓孩子知道,是由於自己的過錯,才造成了這種後果,應當給予賠償。之後一定要帶孩子一起買東西,去朋友家道歉。 偷走了孩子的責任感 獨生子女缺乏責任感現象觀察: 廣州某媒體去年招了一批剛畢業的大學生,這批生力軍剛被分配到各個部門,新聞部主任就遇到了頭疼事。一天,主任翻看報紙,發現本地各大媒體都刊登了一則重要報道,唯獨自己的媒體沒有,追查原因,結果發現是因為新來的記者睡懶覺,錯過了會議,從而造成無法補救的後果。後來將這位記者調回編輯部,結果沒過幾天問題又來了,上班時間過去好幾個鐘頭,還不見其來上班,派人不斷呼她,也不見回話,只好臨時找人替班。第二天,主任詢問緣由,她說是因晚上上網時間太長,耽擱了休息。主任第一次遇見如此漫不經心沒有責任感的員工,心裡很詫異,同事們說,她是個獨生女、小嬌嬌。 在幼兒園裡,這樣的現象屢見不鮮:一個孩子摔倒後,其他孩子不但不扶,反而哈哈大笑;玩完玩具誰都不願去收拾,掉在地上的玩具孩子們也視而不見,沒有人主動去拾;犯了錯誤不敢承認,總是強調別人怎樣;自己喜歡的東西就一定要得到;不懂得分享與合作等等。上述種種表現都說明現在的孩子缺乏責任意識,沒有責任感。 那麼,什麼是責任感呢?責任感是指一個人在社會交往中對自身的社會角色及其所應承擔的義務,對其所屬群體的共同活動、行為規範及自身所應承擔的任務的認知、情感體驗和相應行為。它屬於社會性發展的一方面。培養孩子責任感.對孩子身心發展、對孩子適應未來生活的需要具有極大的影響。 誰偷走了孩子的責任感 雖然人人都明白責任感的重要性,可是目前中國的孩子缺乏責任感卻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四二一」的中國式家庭結構是造成孩子從小缺乏責任感的最重要因素。一個孩子同時受到六位長輩的精心照顧,似乎沒有什麼事情需要他們去負責任。在一般情況下,只有大人的過錯,沒有孩子的過失,大人心甘情願地替孩子承擔責任;逐漸孩子慣了逃避自己本該承擔的責任。當孩子上幼稚園忘了帶書本或學慣用具時,他們會埋怨爸爸媽媽沒把書包整理好;如果遲到,是奶奶沒有按時叫醒他們。而大人們毫無怨言地接受了責怪,孩子理直氣壯地推卸責任。造成孩子缺乏責任感的不良後果,家長其實是主要責任人。可以說正是我們的家長把孩子的責任心「偷」走了。孩子接觸到的第一個社會環境就是家庭,在這裡,家長是教育者,孩子的責任感是從他們所接觸到的成人那裡獲得的。幼兒階段更是孩子服從成人的階段,以成人的判斷標準為自己的判斷標準的階段,如果父母認為孩子不應負責任,孩子就會認為不負責是正確的。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六歲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時期,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傾向、態度多半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這個時期培養得好,以後只要繼長增高的培養上去,習慣成了不易改,傾向定了不易移。」做事習慣有始有終的內在動力 人們在辦事時,內心會有一種完成工作的驅動力,不完成,這種心理需求就得不到滿足,因此,很多時候人們做事不會做到一半就放棄。 心理實驗 1927年,心理學家蔡戈尼做過一個實驗。 他將受試者分為甲、乙兩組。讓他們同時演算相同的並不十分困難的數學題。讓甲組一直演算完畢,而在乙組演算中途,突然下令停止。然後讓兩組分別回憶演算的題目。其結果是乙組記憶成績明顯優於甲組。蔡戈尼說:「人天生有一種有始有終的驅動力,如果工作尚未完成,完成工作的動機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把不完整的東西補完整,把做了一半的事情做完,這其實是人類的正確性:所有人天生就有一種辦事有始有終的驅動力。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蔡戈尼效應」。 心理啟示 心理學家解釋說,人們之所以會忘記已完成的工作,是因為欲完成的動機已經得到滿足;之所以不會忘記尚未完成的工作,是因為這種動機還存在,使人還對它念念不忘。通常,人們在解決問題時,會全神貫注、集中精力,可是一旦問題得到了解決,很多人便不會再在意,於是,很快就會忘記。而如果面對的是一道冥思苦想卻怎麼也解不開的難題,絕大多數人會對這道題記憶深刻,以便有機會繼續將詹完成。培養孩子的耐心有始有終的內在動力常聽到一些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我這孩子並不比別的孩子笨,就是沒耐性,做事總是虎頭蛇尾,半途而廢。」針對這種情況,家長應該知道,做事是否有頭有尾,有始有終,屬於心理活動中的意志品質問題。意志是否堅強,對長大後學習、工作的成敗都有重要的影響。那麼,家長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耐心呢?家長要做出榜樣。許多孩子沒有耐心,是因為家長對孩子做事的要求往往也是虎頭蛇尾。所以,首先要求家長要注意不造成孩子半途而廢的行為習慣。在開始一種新的活動之前,必須讓他把正在進行的活動有個了結。如讓孩子去洗澡,應在開始燒水時就告訴孩子畫好這張畫後,就去洗澡。然後在孩子洗澡之前別忘了認真檢查畫到底畫完了沒有,這本身就是培養孩子做事有始有終的良好習慣。給孩子設置點障礙。家長應該有意識地給孩子設置點障礙,為孩子提供一些克服困難的機會。因為耐心是堅強意志磨鍊出來的,越是在困難的環境中,越能鍛煉孩子的耐心。要鼓勵他做事不能半途而廢,做好一件事要經過努力,才能完成。孩子經過努力完成一件事時,應當及時給予表揚,強化做事有始有終的良好習慣。此外,要集中孩子的精力,使他們持久地沉浸在一種活動中。要讓孩子知道,生活中許多事是需要耐心和等待的。有時孩子餓了馬上要吃,渴了馬上要喝,想要什麼玩具當時就要買,家長可有意延緩一段時間,不要立刻滿足孩子的要求,以培養孩子的耐心。有些孩子外表很可愛,但是脾氣非常大,如果有什麼事情不順他的心,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外面,他可以鬧個天翻地覆,讓父母無所適從。造成孩子脾氣暴躁的原因很多,根據不同的情況,父母可以分別對待。一、孩子從小身體不好,經常生病,得到家人各方面的百般照顧,使他養成了別人就應該依從我的心理。一旦不依從,從心理上便無法自控。二、父母平時不在孩子身邊,短暫的相聚恨不得給孩子所有的補償,即使孩子的一些過分要求也盲目地滿足。因此,當孩子的慾望沒能滿足時,常常大發脾氣。三、孩子平時受到過分的寵愛,很少受挫折,心理承受力差。當他遇到批評或相反的意見,便無法忍受。四、有些孩子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他大發脾氣,大哭大鬧後家長就屈服了,從此,他就發現發脾氣的妙用,把發脾氣作為要脅父母的手段。五、由於父母情緒不好或脾氣暴躁,經常使孩子莫名其妙地受責罵,或父母許諾了的事情又言而無信,孩子無法理解,長時間的心情壓抑或不滿。會用發脾氣來發泄。孩子發脾氣時可以先冷處理,把他暫時擱置一邊,因為這時的孩子是什麼也聽不進去的。等他略微平靜下來,你可以摟他在懷裡,慢慢地問他:剛才為什麼發這麼大的脾氣?發脾氣能解決什麼問題嗎?能和媽媽說說你的道理嗎?一定要聽聽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幫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用適當的方法解決問題。要想改變孩子的壞脾氣,還應注意以下問題:一、要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對正當的需求應盡量滿足,不能滿足時應耐心解釋,幫助孩子提高自控能力。二、父母及家人對待孩子的態度要統一,當孩子沒有道理的發脾氣時,不能因孩子的哭鬧而妥協。三、父母應注意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不能因大人的情緒變化,時而嚴厲,時而嬌慣。使孩子因無所適從而愛發脾氣。培養孩子做事有始有終 許多人都存在著做事有始無終的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做孩子的表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終生連任的教師,孩子每天都在用最精細的眼神觀察著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他們模仿著、學習著,往往在你還沒有覺察的時候,你的言行舉止已經給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句俗話:「上樑不正下樑歪」。如果想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做事習慣,那麼「上樑必須正」,必須以身作則,無論處理什麼事情,都要認真、圓滿地完成,做孩子的表率。 2、從嚴要求。壞的習慣,非嚴格要求不能矯正;好的行為,非嚴格要求難以形成、鞏固。有的家長興之所至,要求孩子完成某件事情,起初能堅持督促孩子去做,日後,當孩子不肯做時又輕率遷就,這些做法都不可取。 3、堅持鼓勵為主。如果孩子做事中途退縮,不想完成,成年人切忌嘮叨個沒完,或者張口就罵,動手就打,更不要諷刺、挖苦,這樣做很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以致傷害其自尊心。而應細心觀察,對於他們產生的困難及時予以幫助,對於他們的點滴進步要及時予以鼓勵、表揚,使他們產生愉悅感和自信心,從而使孩子樹立堅持完成任務的決心。 4、應重視對孩子自制能力的培養。自制力就是能夠控制自己、支配自己的行動的能力。它表現為既能善於促使自己去完成各項任務,又能善於控制自己的行為。孩子由於年齡小,注意力不穩定、自控能力較差,做事往往有頭無尾,所以,要根據以上特點,從孩子生活習慣方面入手,先提出小的要求,讓其通過不大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務,久而久之,就會逐步地學會控制、約束自己的行為,去完整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5、讓孩子負一點責任。孩子做事往往是憑興趣,不愛乾的事情常常半途而廢。針對這些情況,成年人應故意把一些事情鄭重地作為一個任務交給他,比如,家裡餵養了小動物,要求孩子給它們餵食、讓孩子去取牛奶等。孩子覺得自己有了一定的責任,也就增加了克服各種困難的勇氣,通過自己的努力把事情做好,也就逐漸養成了做事有始有終的習慣。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玩弄別人感情又不負責任,是會損功名及壽命
※鑒寶節目,鑒定失誤致使真品被砸,責任由誰來承擔?
※【Alvin說天下】哪有什麼天生的領袖,該承擔的時候,你就不要推脫!
※產婦死在手術台,先查清責任再談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