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方人士:軍改方案春節前後公開 四總部或成為歷史
軍委紀委原本是總政治部旗下的機構,一個正軍級部門,紀檢部長一般為軍紀委副書記。軍紀委書記為大區正職,一般由現任總政治部副主任兼任,同時為中紀委副書記。而解放軍審計署從總後分離後升格為正軍級單位,現在隸屬軍委直管。至於軍委「多部制」後的其他幾個部,依循俄美軍隊執行此體制的許可權劃分和歸類,海軍、空軍、第二炮兵和新組建的陸軍部,可能分別會成為軍委屬下的幾個大部。
從現有各大部的名頭來看,軍委旗下的「多部制」每個獨立部門的級別估計不會低於大軍區正職或副職,解放軍審計署或再次升格,和新任軍委政法委一起晉陞為大區正職或副職。軍委紀委則從總政治部正式獨立出來,行使反腐監督職能。
軍委擴軍強權由此坐實。然而新軍委機關各部門獨立的許可權也不是平地空降而至,而是從原有四總部及其他軍兵種「抽絲剝繭」整合而來,如總政治部原有組織、宣傳、文化、幹部等幾大部門,每個部門都屬正軍級的二級部。但編製改變後的軍紀委、軍事法院、軍事檢察院相繼從總政拆解出來獨立成部,都升格了。
現行的四總部體制是根據當時形勢需要建立的,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四總部出現「體制的滯後性、局限性日益突出」的現象。軍委擴權後,將從四總部、戰區和軍兵種,收回軍種指揮權,「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格局。」四總部從名稱到職權劃分都將不復往日模樣。
而軍事專家尹卓更表示,在軍委多部門制後,這些部門成為中央軍委領導下的參謀機構、執行機構、服務機構,確保部隊在執行命令時步調一致、政令暢通。
這意味著運行多年的四總部的機構名稱將消失,各部門職能在合併同類項後分別轉入新的組織機構。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或將成為歷史,淡出人們視野。
「先搬掉『大陸軍』這塊石頭」
軍委機關的「擴權強軍」,四總部的拆分,還只是領導管理體制的「革命性重塑」,軍改繞不開的另一個重塑任務是聯合作戰指揮,改革的具體目標指向「大陸軍體制」。
世界各國軍隊對體制編製是否科學、先進的評判標準中,聯合作戰指揮始終是一個公認的風向標。聯合作戰指揮是軍種分類和聯合作戰的產物。20世紀初期,英美法等國軍隊就開始了建立聯合作戰指揮體制的嘗試。1923年,英國正式組建專門用於協調軍中作戰行動的參謀長委員會,之後美法等國相繼成立參謀長聯席會議、三軍聯合參謀部等機構。經過近百年的完善,西方主要國家的軍隊已經建立起比較成熟的聯合作戰指揮體制。
聯合作戰指揮體制大放魅力最近顯著的一例,就是2011年5月2日美軍擊斃恐怖組織「基地」頭子本·拉登那一幕。2013年,美國前海豹突擊隊隊員寫了《艱難一日》一書,對一些作戰的細節進行了披露。在美軍最高領導層白宮的一塊大屏幕前,美國總統和國防部長、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國務卿等人,觀看現場直播24名海豹突擊隊員執行突擊任務。在美海豹突擊隊遂行特種作戰任務的背後,是美國諸戰區司令部、軍兵種的各種信息、偵察、電磁、干擾等力量的合力。
作為一種新型指揮模式,聯合作戰指揮成為軍隊作戰指揮體制改革的基本方向。縱觀近期世界各大國的軍隊改革,無一例外地都把強化聯合作為指揮體制改革的核心要求,而且要求聯合指揮的中心更下沉、範圍更擴大、任務更拓展,無論成本多高、代價多大、周期多長,都始終堅持聯合這個基本方向。
這些年,中共軍隊在建立健全聯合作戰體制方面也進行了一些探索,但真正意義上的聯合作戰指揮體制還沒有完全形成,統帥層的聯合作戰指揮機構還不完善,戰區層面的聯合作戰指揮體制還沒有建立,遇事靠臨時建機構、搭班子。比如20世紀進行的對越自衛還擊作戰,即是由中央軍委臨時成立的「領導小組」統一指揮的,還有「1996年三軍聯合演習」,也是如此。
這樣的指揮體制的癥結在於:總參謀部職責定位本應是統帥部層面負責作戰指揮的機關,但因為軍隊領導管理體制,特別是陸軍管理事務極大分散了總參的主要精力,致使指揮權分散,平戰分離。
陸軍也始終無法以一個獨立軍種的身份進入聯合作戰指揮體制,一些新型作戰力量分散在各個系統,管理分散、多頭指揮,使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改革始終難以取得實質性突破。陸軍的建設管理職能也分散在總部和大軍區,導致陸軍建設缺乏整體性、協同性和系統性,與統帥部的職能交叉過多,導致本軍種建設的自主性、前瞻性不夠。
現有以陸軍為主導的大軍區職能龐雜,各大軍區司令員、政委既要擔負區內軍事行政、陸軍部隊管理建設等職能,又要擔負聯合作戰指揮職能。戰區一級聯合作戰能力與國外軍隊相比,差距巨大,「如同霧裡看花,看著很近,似乎能摸得著,其實很遠,完全夠不到。」北京一位軍事專家告訴《鳳凰周刊》記者,聯合作戰體制無法取得長足進步的根本原因,在於軍隊的大陸軍癥結。
中共建政以來,從生存困難到安身立命,陸戰的戰爭經歷和輝煌歷史使中國軍隊形成了陸戰型為主的軍事力量結構。這種軍事力量結構適應了當時國內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需要,完成了打贏戰爭、奪取政權的目的。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國土防禦型為特點的大陸軍主導的架構已經完全不能適應現代戰爭需要。
國防大學軍隊建設研究所所長歐建平少將稱,近幾輪的體制編製調整改革,雖然加大了兵種合成的力度,如軍種領導進軍委、總部機關調入人員不再統一要求穿陸軍軍裝、各戰區編入戰區空軍等,但軍事力量體系中陸軍主導成分的蘇式建制仍然很濃,軍事組織形態始終未能擺脫傳統的陸戰型結構。
過了這麼多年,中共軍隊中,陸軍還是老大哥,雖然名義上比過去淡化了一些,海、空軍和二炮等軍事力量在整個軍隊體系中仍是配角。從各軍種比例來看,現在陸軍機動部隊有85萬人,占整個軍兵種相當大的比例,如果把非機動作戰部隊加上,陸軍的比例會更高。根據2013年4月16日發表的《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白皮書,首次披露陸軍機動作戰部隊和海、空軍人數。海軍現有23.5萬人,空軍現有39.8萬人。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大陸還保留了相當大規模的武警,這種力量雖然不在作戰體系內,但也和地方預備役部隊一樣,屬於准軍事力量。
陸軍主導的時代,軍隊日常管理訓練縱向指揮層次多、效率低,橫向條塊分割、協調難。平時嚴重製約戰鬥力生成,戰時不可避免地出現打亂仗現象。從軍隊編成狀況看,一方面230萬人的總體規模仍然偏大,另一方面一線部隊兵力不足。
一位軍中人士透露,1998年抗洪、2008年汶川地震救災等行動中,就出現了無兵可調的局面。「為什麼有這麼大規模的軍隊,還會出現無兵可調的窘境呢?一個重要原因是保障服務和非作戰力量佔了相當大的比例。」該人士稱,陸軍領導機構的長期缺失,是軍隊管理領導體制諸多矛盾的焦點和瓶頸,也是全軍管理體制改革無法取得實質性突破的重要原因。
大陸軍和陸軍主導的大軍區領導體制,已成為聯合作戰的主要體制性障礙,軍隊力主改革者更是一直把「大陸軍體制」視為軍隊建設發展道路上的一塊大石頭,卻無可奈何。「這次一定要搬掉大陸軍這塊石頭了!」
北京有軍事專家表示,陸軍的這些現狀說明,解決陸軍過大的障礙,絕不僅僅是一個數量問題,而更為重要的是質量問題。必須下決心從中國國情和安全需求實際出發,把陸軍建設放在現代軍事力量整個體系之中,對陸軍實施全面重塑。
從這次軍改的官方表述來看,「對領導管理體制和聯合作戰指揮體制進行一體設計,組建陸軍領導機構、健全軍兵種領導管理體制、重新調整劃設戰區」。目前陸軍獨立成軍或已成事實。據多家海外信息源推測,成都軍區司令員李作成將擔任新成立的陸軍部主官。按軍令分開的體制來看,重塑不僅是分離重建一個陸軍部,統帥層面原有陸軍色彩濃厚的總參謀部,也或將改組成類似美參謀長聯席會議這樣的總聯合作戰指揮部,專司協調指揮各軍兵種、戰區作戰打仗等職責。
軍方近期文章也以俄羅斯為例,闡述陸軍特徵很明顯的大軍區體制,將如俄軍一樣在改革之列。中共軍隊的七大軍區將按國家戰略方向和軍事意圖,重新排列組合。聯合作戰體系建立後,按戰區作戰方向劃分的海、空軍力量將會大大增加。
推薦閱讀:
※魯加松、徐鳴老師公開課教案
※秘密大公開之推河洛理數先天命卦元堂
※林憶蓮恭碩良同居公開 不避忌大方任拍(圖)
※連陳冠希都公開定心了,誰還敢說現代無真愛
※流傳了1460年的羊肉燉法配料 秘訣方法大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