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進步:《自私的基因》

2012-12-17 11:38 作者:羅蒙 來源:《中國企業家》

《自私的基因》

作者:[英]里查德·道金斯 著 盧允中等 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09

【《中國企業家》】因為迷戀安·蘭德這位以替人類的「自私」正名而著稱的奇才,《自私的基因》這部書很自然地進入了我的閱讀視野。以我並不豐富的科普作品閱讀體驗而言,一部優秀的科普作品,之所以可以至少讓人讀得下去而不昏昏欲睡,首先必須有一些「看點」才行,即是要有數個聽起來奇奇怪怪甚至令人吃驚的觀點,它們既要有悖於普通人的常識,又要能勾起人的好奇心,引發玄念,剩下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自私的基因》這次出了30周年紀念版,涉及的還是「前沿主題」,但該書內容於今仍毫不過時,不僅我這個中國的門外漢這樣看,連作者的英國同行今日也仍對其讚譽有加。更有甚者,雖然三十年間作者早已出版了其它七部科普作品,但每次新書發布會,讀者仍會捧上這部當年引發極大關注的書請道金斯簽名。

在作者看來,基因和進化論放在一起,完全可以詮釋生命的來龍去脈。這是一個大體上自洽的體系,雖然很多細節還可以不斷完善。只要是碰巧一些分子組合具有自我複製能力,就可以產生生命現象,而並不一定需要DNA。總之,複製、變異和淘汰簡單的三種機制可以演變出大千世界的所有生命現象。

關於「自私」的定義,作者的闡釋也頗為耐人尋味。首先,由於進化過程中必然有某些物種的個體或群體遭淘汰,並且未必如達爾文的經典論述那樣,必然遵從優勝劣汰的法則。在一個種群中,對於個體來講,最好的行為策略取決於種群的大多數成員在做什麼。其實就是三個字—隨大流。一種ESS(進化的穩定策略)一旦確立,就會穩定下來。物種進化的歷史表明,偏離主流的行為往往要受到自然選擇的懲罰。因此,在現實中,生物個體行為「隨大流」,反而成為一個保險係數最高的選擇,很多物種事實上常常照此規律行事才得以生存繁衍至今。環顧四周,人類社會中,個體的選擇也常常遵循這一古老的生存智慧或曰教訓,所謂「搶打出頭鳥」之類,正是從反面對這一規律所作的驗證。

再進一步探討下去則會發現:所謂「自私」,往往並不是指主觀意識上的,而是指行為上的,因為探討主觀意識上的「利他」或「自私」,並沒有現實的意義。一般所謂的「利他」,即是指犧牲自己的利益而增進同類實體的利益,該「利益」事實上指的是生存的機會。在這裡,爭取個體的利益(生存機會)與爭取群體的利益(生存機會)對於進化都是有利的。換言之,個體並不一定需要以個體利益的犧牲來換取群體利益的增進。原因就在於,群體中任何個體的脫穎而出,都會在客觀上為群體的延續創造機會。

關於物種的自私或利他原因,歷來眾說紛紜。實際上,研究表明,基因的突出特性就是它無情的自私性,正是它造就了個體行為的自私性。不過,作者認為還存在一種人類特有新型的複製基因—覓母。與基因通過遺傳進化機制發揮作用不同,覓母是以模仿的方式進行自我複製的。比如,文化的傳播就是藉助覓母的複製得以實現的。由此作者認為,只有我們人類才能反抗自私複製基因的暴政,從而不至於產生過分的自私性。(作者為獨立書評人)

本書是20世紀最經典的著作之一,三十周年紀念版在前版本基礎上做了兩章增補和修訂。作者把根據自然選擇的社會學說,第一次用簡明通俗的形式,妙趣橫生的語言表達出來,並驚世駭俗地提出:我們生來是自私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大家越來越喜歡女兒?是社會觀念的進步還是另有他因?
2017全球社會進步指數公布,中國被排在第83
印春容同志有何先進事迹?
科普思想的可喜進步—論「陰陽五行」寫入《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
大對稱 中華進步社 新浪博客

TAG:基因 | 自私 | 自私的基因 | 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