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踐行錄:張仲景祛痰通陽八法
祛痰通陽是指通過祛除濕痰濁水等陰霾之邪,以排除人體氣機阻遏,使陽氣復通的一種治療方法。祛痰法在臨床上應用甚廣,古今醫著論述亦眾。而祛痰通陽法,儘管千百年來也在臨床上普遍應用,但歷代方書論及較少。自葉天士提出「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之後,大多以為祛痰通陽法始於清代。其實不然,祛痰通陽法當首創於漢代,醫聖張仲景在其不朽名著《傷寒雜病論》中,雖未提出祛痰通陽之名,而實奉祛痰通陽之法。我重溫經文,認為仲景的祛痰通陽法主要體現在以下八個方面,今試述之如下,以求正於同道。
1.利水通陽治厥悸
水為陰邪,其性重濁黏滯,傷及人體臟腑經絡,往往阻遏陽氣疏通,致使人體氣機失布,經脈運行不暢而出現水停阻遏諸證。如張仲景的「傷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草湯」,以及「水停心下,甚者則悸」,即為水停陽阻之典型證治。水飲停蓄心下,陰邪凌心,心陽受阻則心悸時作;胸陽被遏,陽氣不達四末則厥。厥、悸之作,顯系水飲阻遏胸陽,陽氣不通所致。茯苓甘草湯(茯苓、甘草、桂枝、生薑)有利水通陽之功,服後可使水去、濕除、痰消,陽氣復通布達,病人自能厥回悸止。
痰水內停所致的悸、厥之證,其臨床表現外似虛寒而實為飲阻,我就曾見有醫者誤以補元湯、歸脾湯專事溫補治療,此大誤也。究其此證病機,實屬虛實夾雜,邪多虛少,此際痰水內停是主要矛盾,治之則應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利水通陽以治標顧本,痰水一行,陽氣復通,其他癥狀也就迎刃而解了。
2.祛痰通陽治胸痹
胸痹病是以胸部悶痛,甚或胸痛徹背、短氣、喘息不得卧為主的疾病。病由上焦陽氣不足,水濕痰濁停聚胸中,致使胸中陽氣痹阻不通所致。《金匱要略》曰「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背痛、短氣」,又曰:「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所以胸痹痛者,以其陰弦故也。」此證上焦陽氣本顯不足,痰濁停胸,更加痹阻陽氣,加重胸陽不通,當治標固本。仲景以祛痰通陽、開胸行痹的瓜萎薤白半夏湯(瓜萎、薤白、半夏、白酒)為主方,以半夏、瓜萎祛痰開胸,合以薤白、白酒通陽行痹,則痰濁去,陽氣通,胸痹心痛徹背之病可愈;若胸痹痰飲停胸,上犯及肺,而兼胸中氣塞、短氣。其邪氣輕者,可治以茯苓杏仁甘草湯(茯苓、杏仁、甘草)利氣化飲以通陽,如此則胸痹自已。
胸痹病痰濕聚久,胸陽受阻,隨著病情的發展則影響心肺氣血的運行,從而產生瘀血,儘管仲師方中的白酒、薤白也具有活血作用,但尚嫌力弱,所以後世醫家在治療胸痹時,常在祛痰通陽的同時伍入活血化瘀之品,這也是對仲景學說的進一步補充和發揚。
3.涌吐痰涎曠胸際
痰涎停聚胃脘,也能壅阻胸胃陽氣,使其失之布達而出現陽氣不運的病症,如「病者手足厥冷、脈乍緊者,邪結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飢不能食者,病在胸中,當須吐之,宜瓜蒂散」之證,由於痰涎阻塞胸胃,影響胸中陽氣流通,布達失司而至手足厥冷。病位偏上,病勢較急,治以順其勢而越之,主以瓜蒂散(瓜蒂、赤小豆、淡豆豉)涌吐痰涎。祛濕行水的一物瓜蒂湯治太陽中暍、水行皮中的暑濕阻陽之惡寒脈微弱等證,也屬祛痰通陽之例。
4.溫降痰逆愈吐利
肝胃虛寒,寒濁上逆,滯胃阻陽,使陽氣不運四末,其陽氣鬱阻較重者,猶如少陰病。如《傷寒論·少陰篇》有「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病由寒飲之邪內滯,胃氣上逆而嘔吐繁劇,清濁相干,使陰陽氣機逆亂,不相順接,而病手足逆冷,其證貌似少陰,實為寒濕犯及肝胃。吳茱萸湯重用吳茱萸、生薑溫胃降逆,輔以人蔘、大棗大補元氣。寒濕去,吐利止,胃中陽氣達於四末,則手足自溫。
5.利水清熱皮水愈
在表之水不兼風邪者謂之皮水,如《金匱要略》曰「皮水其脈亦浮,外證膚腫,按之沒指,不惡風,其腹如鼓,不渴」,又曰:「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蒲灰散由蒲黃、滑石二味組成,《金匱要略·消渴病篇》用治「小便不利」,可知蒲灰散有清濕熱、利小便之功。皮水病人手足厥冷,是由於水邪偏盛所致。外現水腫,內有鬱熱,水邪阻隔身體陽氣,使陽氣不達四末所致。仲師治以蒲灰散利水瀉熱,水腫得消,氣複流通,其厥自已。而不得以水為陰邪,厥為陰證,反用溫葯妄助內伏之陽。
蒲灰散方簡效卓,使用簡便,我常以此方三四克開水沖服,治療泌尿系感染等病,以小便不利為主症者,單服此方,應手取效。
6.溫胃蠲飲治厥噦
《金匱要略》曰「乾嘔,噦,若手足厥者,橘皮湯主之」(橘皮湯由橘皮、生薑組成)。寒飲停胃,胃失和降而氣逆於上,中陽為飲所阻,清陽不達四末而病手足厥冷。橘皮湯以橘皮溫胃理氣,生薑重用半斤以蠲飲散寒,使寒飲祛除,陽氣疏通,胃氣和順,嘔、噦、厥逆則有望獲愈。
仲景橘皮湯方後有「溫服一升,下咽即愈」,《金匱要略直解》注曰:「乾嘔非反胃,厥無陽,故下咽氣行即愈,頗有道理。」
7.滑竅利水安子氣
婦女妊娠時期,陰血聚以養胎,也賴陽氣加以維繫和蒸化。若水濕停滯,阻隔人體氣機,也可影響陽氣疏通。《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篇》有「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惡寒,起則頭眩,葵子茯苓湯主之,」即是治療子腫的最早記載,也是利水通陽法的實際應用。以水氣內停,清陽不升則頭眩,陽氣阻隔則洒淅惡寒。葵子茯苓湯二味相合,共奏滑竅利水之功,從而使邪有去路,邪去氣通,陽氣布達則惡寒身重等症可愈,正氣恢復則胎元自安。
8.三焦通利微結去
《傷寒論》中有陽微結證,如「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變硬,脈細者,此為陽微結,」病由少陽經受邪,三焦下利,痰濕停滯,郁阻經脈,陽氣失布,故見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等證。其見證與少陰病的純陰結,貌似而實異,故不須溫補回陽。仲師主治以小柴胡湯疏利三焦,行痰通陽,服後可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痰飲自化,氣機通暢,陽微結可愈。
陽微結一病,在臨床上常可遇到,其即有「頭汗出,微惡寒」等表證,又有「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硬」等里證,雖兼見「手足冷、心下滿」等陰邪阻陽之證,但細做綜合分析,實屬「半在里,半在表」的少陽病。小柴胡湯有和解表裡、疏利三焦的作用,服後津調氣通,不祛痰而痰自散,不通陽而陽氣通。
總之,痰邪作為體內的病理產物,反過來又是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痰濕之所以內生,往往緣於人體陽氣溫煦功能的不足。痰濕積滯,又阻遏人體本顯不足之陽氣的流通和布達,二者惡性循環,互為因果。痰濕阻陽之證臨床上多以虛實兼見、標本同病而出現,而祛痰通陽也正是祛邪與安正並舉的一種治療方法,所以在祛痰利濕的同時,用藥大多偏溫,以溫扶正氣,杜其本源,這也符合仲景「痰飲病,當以溫葯和之」的法則。再則仲景祛痰通陽法也啟示我們:舉凡臨證之時,如見肢冷惡寒等寒象,應當辨其證、尋其因,審其到底是陽衰,還是陽阻,而不得一見寒象,率以溫補助陽為治,誤病誤人。
推薦閱讀:
※《張仲景方證化裁全解》之承氣湯化裁
※張仲景運用附子淺析(上)
※悟道張仲景之經方脈證綱要1,江湖醫俠
※《張仲景方證化裁全解》之竹葉石膏湯、麥門冬湯
TAG:張仲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