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光燈入門「秘笈」
TTL模式隨著不斷的改進和優化,後來又出現了E-TTL,E-TTL就是在閃光前有個預閃,然後和TTL一樣,都是測量透過相機鏡頭進入相機感光元件的光線的大小來確定補光量,理論上來說會比TTL測光更準確一些。再之後又是一番研究,i-TTL問世,它先是預閃進行大略的閃光量估算,然後測合焦(合焦是指拍攝照片時,被拍攝物體清晰成像)位置的主體的亮度。當閃光燈發光時,照在主體的光達到應有的亮度後, i-TTL把距離信息代入運算做為修正後,再命令閃光燈停止閃光,比E-TTL又精確了一步。
但不管是E-TTL也好,i-TTL也罷,他們與自動測光、曝光一樣,僅僅只是提供一個正常的曝光量,這就對藝術創作有了一定限制性,且在某些特定的環境里會產生錯誤判斷,然後輸出過強或過弱的補光量,如果只有TTL模式的話,使用起來肯定會有許多不足,不過幸好,我們還有手動閃光模式。
手動閃光模式,顧名思義了,當然是手動調節閃光燈的焦距和功率輸出。它是對TTL不足的彌補,也是對更人性的曝光要求的支持。當TTL測光錯誤,出現過曝欠爆需要糾正時,或者你可能需要一個特定的曝光值(不一定是正常曝光)來渲染氣氛時,你都可以使用手動閃光模式來達到目的。但手動模式不足之處也很明顯,一個是必須自行判斷環境來決定閃光輸出,這就需要一定的經驗,不建議新手在該模式下輔助拍攝,二是手動調節需要一定的時間,不利於抓拍。
頻閃閃光模式:閃光燈短時間連續閃光的一種模式,其閃光頻率和閃光強度可通過按鈕來設定。它主要是輔助相機拍攝高速運動的物體,在畫面記錄動體連續運動的過程,從而產生連續的動感印象。頻閃閃光拍攝時,相機的快門在整個動作過程中一直是開啟的,頻閃閃光的次數就是記錄下影像的數目。所以採用頻閃閃光方式拍攝時,環境光不能太亮,背景也越深越好,這樣畫面上的主體才能夠更加清晰。
無線閃光:即沒有傳輸線的限制,閃光燈可以遠距離,多方位的布光,這是外置閃光燈優勢的核心所在。無線閃光一般也有3種模式:2.4G無線控制、光學主控/從屬、S1/S22.4G無線控制,需要配備一對無線引閃器,無線引閃有發射和接收器,接收器連接閃光熱靴,發射器連接在相機熱靴。2.4G無線控制相對於另外兩個無線閃光模式有很大的優勢,其抗干擾能力強,遙控距離遠。有些高級閃光燈內置2.4G則不需接收器。
光學主控/從屬,設置一盞燈為主控模式,其餘燈為從屬模式,即可通過主控模式的閃光燈控制從屬模式的閃光燈。一般用於短距離、多方位的補光。其優勢在於可通過相機內置閃光燈來控制外置閃光燈(相機內閃設置主控,外置閃光燈設置從屬)。
S1/S2, S1(SLAVE1)模式——支持常規普及型閃光燈的光控引閃,即提供引閃光源的燈不帶TTL預閃;S2(SLAVE2)模式-——支持自帶TTL功能的高級閃光燈,包括帶預閃功能的機頂燈和獨立TTL燈。這麼說對於初次接觸閃光燈的人來說可能有點難以理解,我們簡單點講:S1模式下適用於直接閃光的閃光燈,只要有閃光燈閃光,無論是預閃還是正式閃光,都能將S1模式的閃光燈引閃;S2是需先測光後閃光的閃光燈才能引閃,比如在E-TTL閃光模式,它開始是發出光線預閃,測量外界光線,然後才正式開始閃光補光。
同步模式:我們知道利用閃關燈補光時,假如快門時間超過或者低於了閃光燈閃光的速度,相機拍出的畫面就會模糊不清晰,相當於沒有補光。所以我們要求在使用閃光燈時,閃光燈閃光和快門要有個同步時間。這個時間的就是同步模式,一般也是3種模式:高速同步、前簾同步、後簾同步。高速同步閃光模式,高速閃光是快門與閃光燈一起高速運作,同時運作的時間非常短,可達1/8000秒,一般用於相機凝固高速運動物體的運動狀態,或在逆光拍攝的時候進行閃光補光。有了高速同步閃光就意味著可以使用大光圈閃光拍攝,可以獲得背景虛化,主體突出的效果,在人像攝影中有廣泛的應用。
前簾同步和後簾同步都屬於慢速同步。他們都是在夜間或者是光線暗淡的環境中使用的。前簾同步,指的是按下快門後閃光燈在快門開啟時就開始閃光,直到指定輸出光量後自動關閉,一般這個時間會短於快門時間,使用前簾同步,先閃光,讓主題受光,然後進行長時間曝光,使背景更加明亮,主要用於靜態。
後簾同步,按下快門後,快門正常開啟,閃光燈在快門關閉一瞬間進行閃爍曝光,使用後簾同步,快門先對閃光燈沒有補光相對來說比較暗的拍攝對象模糊成像,然後在快門即將關閉的時候閃光燈補光,光線充足因而成像清晰。後簾同步一般用於動態的拍攝對象,在該模式下的照片後面一連串的模糊陰影,前面是清晰的物象,充滿奇幻感。
除了以上幾個同步閃光模式外,還有一些相機也增加了防紅眼同步。紅眼一般是在光線比較暗的環境里才會出現,這是因為在光線暗淡的環境了,人的眼球必須把瞳孔放大以適應昏暗的環境,瞳孔一放大,眼球的血管自然很清晰的暴露出來了,當我們利用閃光燈拍攝時,光束會經眼底的血管反射,在畫面上就會留下了令人討厭的紅色瞳孔。防紅眼同步的是在正式閃光之前先預先閃光一次過多次,使人眼感受到光線,瞳孔收縮,從而減輕紅眼現的。
照明模式:即閃光燈提供光線的側重點,他有標準、平均、中央重點,標準就是和自然光一樣的標準,平均就是光線在範圍內平均補光,中央重點就是側重於中間範圍內補光。外部介面:連接外部的插口了,一般比較高端一點的相機都會有,熱靴、PC、USB、外接電源這幾個介面。熱靴,主要用來連接相機的熱靴端和無線引閃的接收器。
PC埠,用於同步連接線連接相機進行有線離機閃光燈,不過現在基本都是無限離機閃光,很少用PC埠。
USB埠,用於升級閃光燈固件。
外接電源,連接外接大容量的電池,可提高閃光燈的續航能力,能夠提高一定的回電時間。
曝光補償:曝光補償:正如字面意思,對曝光的補償。我們知道,曝光會因為一些原因過曝和欠曝,也就是曝光沒有到位,既然沒到位,那自然要去彌補,即為曝光補償,曝光補償,實質是對光圈和快門速度、ISO(感光度)的調整,其補償的範圍一般在±1-3EV左右,分為3個檔次,EV值增加1.0為調上一檔,相當於攝入的光線量增加一倍,EV值減小1.0為下調一檔,相當於攝入的光線量減小一倍。
包圍曝光:也稱階梯式曝光、括弧式曝光,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幾個大小不同的曝光值來對相機的自動曝光實施包圍的拍攝方法,所以包圍曝光的曝光值一般會有3-5個,按級差1/3EV、0.5EV、1EV等來調節曝光量,分+Ev、0Ev 及 –Ev三個層次。當在光源複雜,或相機不易正確測光的場合時,我們可以利用包圍曝光連拍多張等差曝光量的相片來相互比較,以此來獲得一個準確或者個人覺得合適的曝光的照片。包圍曝光一般適用於靜止或移動速度比較慢的拍攝對象,因為要拍攝多張照片,拍攝快速運動物體的話,會很難撲捉到最佳拍攝時機。
顯示屏、內置電源、電池、燈管壽命、過熱預警這些很直白的東西小編就不過多嘴舌了,大家都能夠看得懂。對焦燈,輔助相機對焦,照相機在黑暗的環境下不能自動對焦,閃光燈的對焦燈就是幫助照相機在這樣的環境下實現準確的自動對焦。一般高檔點的閃光燈都是點陣式輔助對焦,點數越多的,相應的對焦更精準。
FV鎖定支持:在拍攝時,構圖的主體往往不在畫面中心,而測光時由於以中心偏重,所以經常出現周邊主體過曝或欠曝的情況,如果使用FV鎖定曝光值,就可以避免這兩種情況的發生,即便重新構圖,或者改變光圈,也不會影響拍攝效果,完全可以讓主體得到正確的曝光。
當主體位與中心則不用閃光值鎖定
如果位於邊緣則會 出現主體曝光不正 確
使用閃光值鎖定寫到這裡,一些有關於閃光燈的專業名詞基本上已經講完了,不知道大家明白了多少。其實單純的明白那麼些名詞的含義,也只是紙上談兵而已。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對於那些想要使用閃光燈的攝友來說,看千萬個字不如實際買個閃光燈自行摸索,這樣才能真正能透徹地了解閃光燈的那麼些妙用。
推薦閱讀:
※熱靴燈系列:一支閃光燈輕鬆搞定日間拍攝補光
※【轉載】什麼是閃光燈的TTL模式?
※#這次糗大了# 11月11日 你的閃光燈太閃,閃壞我的腰了!
※原來會用閃光燈也不難————大師教你使用閃光燈
※旅行外拍人像,閃光燈該如何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