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原飛出的「金鳳凰」 ——訪著名書法家張改琴

隴原飛出的「金鳳凰」——訪著名書法家張改琴李樹森《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1年12月09日 第08 版)

張改琴,1948年出生於甘肅省慶陽縣,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隸書委員會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婦女書法工作委員會主任、甘肅省政協常委、甘肅省政協科教文體衛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全國「三八」紅旗手、甘肅省優秀專家、甘肅省文史館館員。曾任甘肅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主席,甘肅省文聯副主席。

文化底蘊造就收藏傳統李樹森:甘肅有8000年歷史的大地灣文化,有伏羲文化、敦煌文化,還是炎黃文化發祥地,文化底蘊非常深厚,又具有崇尚文化的傳統。甘肅字畫收藏很熱。您在甘肅工作、生活,對此有怎樣的感受?張改琴:甘肅這塊土地上,就書畫收藏傳統而言,可以說與全國任何地區比都不遜色。近幾年更是有一種蓬勃發展之勢。究其原因,還是與歷史積澱深厚有很大關係。甘肅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在漫長的遠古時期,就創造了以大地灣、馬家窯文化為代表的遠古文明,此後歷朝歷代在這片土地上都有文化建樹,更出現了以敦煌莫高窟這樣集文化大成的藝術盛典。甘肅可謂文化根脈厚重,文化積澱深厚。這種積澱對甘肅人的文化心態和文化胸襟的養育是明顯的,使得甘肅這塊物質匱乏的土地,在精神領域並不貧困,相反,形成了一種崇文敬賢、重精神、輕物質的民眾心態和地域風尚。這種心態和風尚,亘古未變,歷久彌新。這樣的文化環境,熏陶、培養了甘肅全民性的對書畫藝術的熱愛和追逐之情,即使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也對書畫藝術有著一種天然的情愫。對於從事書畫藝術或者愛好書畫藝術的人而言,那種代代傳承下來對書畫的熱愛之情更是熾熱濃烈,對文化崇尚之風不減。這一切,既培育了甘肅書畫收藏的熱潮,也鑄就了甘肅書畫創作的人文環境。我出生在甘肅,也一直在甘肅工作,對這方面感受非常深。我非常熱愛生我養我的這片土地。甘肅深厚的文化積澱,對我藝術風格的滋養,起了很大作用。以學養涵養書法李樹森:您生長在甘肅這麼富有文化底蘊的文化熱土上,又天資聰慧、博覽群書,有豐富的人生閱歷,這些對您的書法藝術有怎樣的影響?張改琴:甘肅的文化底蘊,影響著甘肅的每一個人。就書畫領域而言,可資借鑒的文化遺產,數不勝數。在我從藝生涯當中,這些文化遺產確實對我幫助很大。若論天分,我不敢稱聰慧,實際上我比較愚鈍。我認為自己之所以取得了這麼一點點成績,除了甘肅文化積澱和文化底蘊對我的滋養之外,最大的感悟是「堅持」二字。所有的事堅持了雖然不一定成功,但不堅持是很難成功的,這是一個真理。我經常反思自己,與很多人比起來,我沒有過高的天分,但我認為自己是一個踏實和善於堅持的人。認準一條道路,能踏踏實實地、內心平和地、一身韌勁地堅持走下去。我喜歡鑽研,喜歡思考。當然,這種鑽研和思考,主要集中在書畫這個領域。我的微不足道的成績,應該說是我思考鑽研的結果。甘肅人崇文尚藝的民風,影響了我的父輩,他雖生長在農村,但他還是把這份文化情懷傳遞給了我。我自小在家由父親教我學習書法。最初的要求很簡單,就是讓我把毛筆字寫好,雖然起點低,進步慢,但我始終堅持往前走,一直堅持邊學習邊思考。在思考中前行,在鑽研中進步,在堅持中歷練,這就是我的從藝之路,也是我的從藝體會。從學養的角度講,書法家應該是一個學者,是知識分子。雖然學問家不一定是書法家,但書法家一定是飽學之士。在書法創作領域,我感覺法度、學習過程及對書法的認識和把握非常重要。而這一切需要藉助深厚的學養,每一個人對自己藝術的把握、思考都不一樣,但必須以學養來涵養書法,沒有學養的滋養,一個書家的境界是不可能提高的。書法藝術是一個獨立的門類,有其一套完整的法度,當然也不是一定完全按法度去寫,石濤在這方面有深刻的論述。但起初一定要遵守一定的法度,然後在活學活用中求得進步和提升。每一個人對法度的理解都不一樣,每一個人學習的過程及感悟、理解也不會一樣,所以法應該是活的,不是死的。最高境界的法是無法,從有法到無法需要一個艱苦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藉助學養去思索和感悟。成功者走過的路可以不一樣,這要視個人的條件、環境決定,但最終好的結果應該是一樣的。草書寫出「靜」楷書寫出「動」李樹森:您的楷書寓動於靜,行草書寓靜於動,具有深厚的功力和自己的風格。您的書法作品中處處透著一個「清」字,有人作出諸如清風、清韻、清流、清秀、清朗、清舒、清華、清晰之類的評價。我觀賞您的作品,感覺靈活自然、剛柔兼濟,雖為女性,卻更多地充滿陽剛與大氣。請談談您研習書法的一些體會和心得。張改琴:寫草書最高境界應該是寫出「靜」。有些書法家寫出的草書,具有龍飛鳳舞、飛揚跋扈的感覺,我認為這實際上沒有寫出靜。好的書法藝術,作品的線看似飛動的,但它是靜態的,這就是線的質量問題。楷書最高境界是要寫出「動感」,而不能像算盤上的珠子,一個一個簡單地排列起來的。如果你感悟不到以上這兩個層面,而想把楷書寫得活起來,鬆起來,行草書寫得靜下來,是不可能的。這樣的結果必然會影響你的書法境界。感悟不到就更做不到,若要感悟到,就需要不斷學習、思考和總結。只有對書法的最高意趣、境界真正感悟到,並形成一種較高的藝術思想來統領它,你才可能做到。追求不斷突破自己李樹森:您曾擔任甘肅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主席共20年,現在是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在當代女性書法家裡,藝術成就位居前列,書協職務位於重要位置。您在擔任甘肅省書法家協會主席期間,開創性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充分展示出您出色的組織和領導能力。在這麼多殊榮之下,您對自己的書法藝術發展,還有沒有繼續突破自己的想法?張改琴:我很榮幸從事了書協負責工作,這對我這一生的書畫事業發展提高很有幫助。在這個工作環境中,經常接觸到大家、名家,無形中對欣賞水平、學習都是一種促進。榮譽、職務實際上就是給了你一種壓力,壓力可以轉化成提高自己的動力,一邊工作一邊學習,也獲得了更多的感悟和認識。在負責甘肅書協工作期間,應該說還算做了一點事情。雖然與書畫界及甘肅對我的要求還有很大距離,但我認為在我任期內還是盡了力,起碼全心全意地為這份事業奮鬥過。雖然工作非常忙,但我基本上保證每天早晨6點起床,6點半至8點研習書畫。白天,尤其是晚上只要能抽出時間,我都在研習書法與繪畫,以及大量閱讀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來充實自己。一個人的書法走的遠不遠,關鍵是要看基礎打得紮實與否。要在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去研究、挖掘,通過學習不斷豐富自己、提高自己,讓自己的知識領域寬一點,認識高一點,這一切均來自基礎的夯實和根基的牢固。我認為書法藝術是需要不斷追求變化的,定型的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禁錮了藝術。一旦形成一種固定的風格,追求藝術的步子可能就慢下來了,思想就不活躍了,對藝術的敏感性有可能也下降了。我在追求藝術上不敢有任何的怠慢或鬆懈,力爭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讓自己的書法不落入俗套,不能一成不變,要有勇氣去突破自己,否定自己的過去,努力探索開創新的藝術風格,能走多遠就走多遠。很多同行都說我的書法每一兩年就有一點點變化。我認為這種指導思想是符合我自身條件的,也是符合藝術規律的。書法養畫畫養書法李樹森:您不但書法藝術取得了突出成績,繪畫也自成特色。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評價說:「張改琴的畫,可資久賞玩味之處頗多,而我覺得其中兩處最為突出:一為山水意境的澄澈深邃;二是造型語言的天真簡率。這是張改琴的不二法門。」請問,深厚的書法功底,對您的繪畫有何作用?張改琴:古人講「書畫同源」,繪畫講書法用筆,足見二者有著不可分的關係。但書法與繪畫又不是一回事。所謂同源,就是說書畫很多地方在理論上是一致的。比如書法講章法,繪畫也講章法。一些概括性較強的理論如黑白關係,疏密關係,粗細關係等方面,書法與繪畫有很多一致之處。繪畫講線條功力,書法更是注重線條。書法在某些意境方面也是借鑒了繪畫的內涵和特色,意、趣等方面基本上一致。儘管如此,但書畫終究屬於兩個藝術領域。因為具體到創作的時候,書法和繪畫最終要呈現出來的是兩種不同面貌和形式。書法在創作的時候,依託的是漢字,字由線構成,怎樣安排、組織這條線就是問題的關鍵了。這不同於繪畫。另外,二者布局也有不同,繪畫在布局上比書法寬泛得多。在繪畫上,我專門在中央美院進修過,雖工作繁忙,但我喜歡抽出更多時間去研究繪畫藝術。我的西部山水畫,反映的是我內心的一份真摯的愛。我自小就對西部黃土地充滿摯愛之情,由愛產生把它描繪出來的慾望,也是因為愛使我的山水畫堅持走到現在。以隴東黃土高原為代表的西部山水,是我選定的題材,我願為之付出一生的努力。我認為自己的路是對的,我的從藝生涯就是書以養畫,畫以養書,兩者互相借鑒,互相促進。比如在研究書法感覺枯燥,甚至迷茫的時候,乾脆放下它而去專心畫畫,這樣既可以充分利用了時間,又經常會有意外的感悟和收穫。堅持、堅持、再堅持李樹森:您出生在具有「中國書法之鄉」美譽的甘肅慶陽,雖然已成為著名書法家,並身居書法界要職,但大家感覺您的純樸、真誠、踏實、勤奮的個性沒有改變。請介紹一些您的成長曆程。張改琴:我1948年出生在甘肅一個偏僻的農村,在那個貧困的時代,作為一個女孩子當時能上學,已屬難得。上小學時,學校離家至少有5里路,上初中、高中就更遠了。我在艱苦的成長環境中長大,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的艱苦未嘗不是人生的一種財富。我今天能有這點成績,這與我小時候經歷艱苦環境磨練有很大關係。所以,有時我還對那段艱苦生活心存感激,是艱苦的環境練就了我吃苦耐勞的精神,也可以說是艱苦的環境成就了我。我現在的堅持,在某種意義上講,得益於小時候艱苦的歷練。我從小就愛好畫畫和書法。小時候父親在書法學習上給了我很好的啟蒙,培養了我對書法的興趣。興趣很重要,它是做成一件事的基本起點。所以,當我回到當地的小學考察時,我常說要注重培養孩子對書法的興趣。有了興趣才可能沿著書法這條路走下去,才有更多機會傳承、弘揚中國的書法藝術。我的經歷也讓我充分認識到,一個人若要有所成功,不一定非要生長在大城市或優越的環境里,或非要在外因條件下具有多高的學歷,很關鍵的是個人和內因,在各種條件下,關鍵看個人是否努力,是否能夠堅持、堅持、再堅持。主持人:李樹森電話:010-65363425E-mail:haiwaiban@126.com人民書畫藝術網:http://www.people-art.com.cn北京九州金台書畫院
推薦閱讀:

夜色中的鳳凰古城
鳳凰古城東門景區
東西方關於鳳凰的傳說
你是什麼命? 富貴命, 鳳凰命, 還是那集萬千寵愛的桃花命
隱匿湘西四千餘年,不是鳳凰的它,竟然是湘西古四鎮之首

TAG:書法 | 書法家 | 法家 | 鳳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