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認識下2017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順便心疼下村上春樹
就在剛剛,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結果揭曉,不同於去年一舉被美國民謠藝術家鮑勃·迪倫摘得桂冠時,爭議與喝彩齊飛的盛況,這屆的文學獎去處並不那麼具有戲劇性——讓我們先恭喜下日裔英國小說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
據悉,依照慣例,諾貝爾文學獎一般都是在10月10日左右揭曉,有時因為瑞典學院評委們難以就最終的結果達成統一意見,揭曉時間往往還要延期幾天,而這今年這一次,算得上近年來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最早的一年。而石黑一雄將獲得高達900萬瑞典克朗(摺合約74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比去年鮑勃·迪倫得的要多出100萬瑞典克朗。
在進一步介紹石黑一雄其人之前,還請允許我們心疼下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作為常年被看好,常年得不到的「陪跑王」,春樹今年呼聲依然頗高。據央廣網報道,每一年,英國博彩網站「立博」Ladbrokes都會發布諾獎得主下注賠率排行榜,今年在榜單上,位於前三名的作家分別有肯亞作家提安哥,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但是.....結果就是來的如此 「意外」。
所以,今年這位獲得各位評委青睞,此前又並未出現在大家預測名單里的石黑一雄,是誰呢?
石黑一雄,日裔英國籍的小說家,與魯西迪、奈保爾並稱英國 「移民文學三雄」(其中,維·蘇·奈保爾曾於2001年摘得諾貝爾文學獎),被英國皇室授勛為文學騎士,並獲授法國藝術文學騎士勳章。
石黑一雄,1954年出生於日本長崎,5歲時,他因父親申請到了英國國家海洋學研究所的工作,而同隨家人移民英國。
石黑一雄的初高中是在沃金語法學校里完成的,這是一所非常傳統的英國學校,有著濃厚的藝術、音樂氣氛,在這裡,石黑一雄曾嘗試歌詞的創作,前任諾獎得主鮑勃·迪倫還是他非常喜愛的音樂偶像。
高中畢業後,石黑一雄進入英國肯特大學學習英語和哲學,也是在此期間,石黑一雄參與了許多社工工作,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他有機會接觸了許多低下階層的人。
有人評價,這段經歷對於人生順遂的石黑一雄而言,意義重大: 「和魯西迪、奈保爾等在英國原殖民地長大的作家不同,石黑一雄的人生閱歷並不豐富,做社工因此成為他接觸現實的重要契機。這段經歷不但形成了他的價值觀,對他以後的小說也頗有啟發,特別是這些有心理疾病的人,顯然為他後來在小說中深入挖掘人物的心靈傷痛和缺陷提供了素材。」
之後,石黑一雄還曾在英國東英吉利大學學習創意寫作研究生課程,這個課程由英國著名小說家、批評家和學者馬爾科姆·布雷德伯里(Malcolm Bradbury)創建,在這裡,石黑一雄結識了給了他很多啟發的導師、英國最具獨創性的女性主義小說家安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
儘管被稱為「移民文學三雄」之一,石黑一雄還是更喜歡將自己描述為一位 「國際作家」—— 「讓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讀者產生相似的感受和共鳴。」石黑一雄將自己這種特有的敘事方式表達為「如同在寫作前,丹麥、或者其他國家的記者問了我三天三夜,問我要寫什麼內容,怎麼寫,於是,在寫作的同時,我就當他們站在我的身旁。」這種疏離又交融的方式使得石黑一雄的文字 「表面平淡無奇,無聲之處見驚雷」。而村上春樹則讚揚其作品 「有一種特別坦誠和溫柔的品質,既親切又自然」。
若你想一覽這位諾獎得主的風采,這裡推薦已有中文譯本的他的六部作品給你:
《長日留痕》,這本書曾獲1989年「布克獎」,講述的是一位追求完美的男管家史蒂文斯的經歷,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入木三分地表現了英格蘭的政治、歷史、文化、傳統與人的思想意識。據說,亞馬遜的CEO貝索斯非常喜歡這部小說,他曾推薦稱 : 「如果你讀了《長日留痕》,會不自禁地去回想,原來自己剛剛用了10個小時生活在另外一種人生裡面,並從中領悟到了有關人生和悔恨的一些東西。」
《別讓我走》 ,這本書被村上春樹評為自己 「近半世紀里的最愛」,作者本人希望通過此書能夠帶給讀者 「一小口袋誠實、厚道和幸福」。
《遠山淡影》,石黑一雄得以技驚文壇的處女作,是一部描寫日本戰後民眾心靈創傷的小說。
《上海孤兒》,這本小說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20世紀30年代的英國,主人公班克斯·克利斯托夫已經是聞名全國的大偵探,是倫敦上流社會人人稱道的探案高手。然而,他本人內心卻始終有一件離奇懸案難以釋懷,那便是童年時代父母在舊上海撲朔迷離的失蹤案......不過這本書在豆瓣上評分並不高,僅有6.9分。
《浮世畫家》,石黑一雄的第二部長篇小說,獲Whitbread獎並進入布克獎短名單。 《浮世畫家》同樣以主人公的會議為基調,以非凡的小說技巧生動地展現了主人公的回憶與思考,寫作筆法含蓄委婉,耐人尋味。主人公曾是位顯赫一時的浮世繪畫家,隨著二戰日本的戰敗,他才恍若大夢初醒:原來整個日本民族的過去竟是在為一種荒誕虛幻的理想獻身,他的藝術理想也真如其名稱一樣毫無根基,虛浮於世。
《小夜曲》,石黑一雄的第一部短篇集,全書以音樂為線索,由五個看似獨立卻又相互關聯的故事組成。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大量出現的音樂家、歌手、歌名,絕大部分都是真實的,令人仿若置身於上世紀五十至八十年代的當紅歌手和經典曲目之中;而音樂,恰是作者年輕時曾經涉足,並浸淫於其中,乃至立志從事的。
推薦閱讀:
※文學常識大全(16-5)
※讀鄰番外篇|每個時代對文學的想像都不一樣
※文學批評「病」了
※關於未來。
※如何看清《士兵突擊》背後更深層次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