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葯膳是兩回事 家常葯膳並非都要高大上
國家高級烹飪師唐宇表示,葯膳既可治病,又可強身防病,這是有別於藥物治療的特點之一。葯膳的烹調方法有燉、熬、燴、氽、燜、燒、蒸、煮、鹵等多種形式。我國葯膳品種多樣,但存在操作不規範,地區之間葯膳製作、服務、使用方面差異巨大等問題。此次發布的葯膳特色指南就非常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各葯膳適用人群大不同
此次發布的《常用特色葯膳技術指南(第一批)》中,具體包括:蓮籽荷葉蒸湖鴨、天麻汆魚片、百冬灌藕、板栗燒雞塊、葛粉羹、山藥湯、白鬍椒煲豬肚、神仙鴨、健脾益氣粥、滋養胃陰粥、當歸生薑羊肉湯、加味甘麥大棗羹、清爽茶、九月肉片、銀杞明目湯、黃芪羊脖粥和牛肉燉海帶。
指南中稱,這些葯膳分別具有清熱、健脾、益氣、養血等功效,適用於不同人群。例如,蓮籽荷葉蒸湖鴨的主要功效是清熱養陰,適用於夏季中暑、口乾、便干者,老人、兒童伴有失眠盜汗、腰膝酸軟等陰虛癥狀者。以眼下人們經常食用的板栗燒雞塊為例,指南稱,其具有健脾補腎的功效,適用於脾腎兩虛證人群食用(常表現為食欲不振、氣短、乏力、腰酸、怕冷等)。
飯店滋補湯選對喝眼下,氣溫走低,各種所謂的滋補藥膳湯鍋開始粉墨登場。無論是五星級酒店,還是街頭小飯館,都紛紛打出了「滋陰壯陽、清血補氣」等招牌。不過專家指出,目前飯店的滋補湯存在一些不規範的地方,包括:亂放藥材;亂用稀奇原料;吃錯季節、亂用藥量等問題。一款滋補湯百人吃的現象最為常見,有一些餐館推出的「十全大補火鍋」,店主不分青紅皂白,投進八角、桂皮、茴香、當歸、黃芪等辛燥活血葯,再加入羊肉、狗肉等熱性食物,有陰虛內熱的顧客吃後「火上加油」。唐宇表示,葯膳講究「辨證施膳」,即在運用時,首先要全面分析消費者的體質、健康狀況、季節時令、地理環境等因素,再確定相應的食療原則。此外,葯膳不能代替藥物療法。
食療葯膳是兩回事最近,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中醫科來了位患者,吃了混了十多味中藥的葯膳後,頭暈眼花,連人都看不清楚。中醫科主任醫師劉建華說,「食療」和「葯膳」的概念常被人們混淆。「食療」特點是取食物中的藥效,但不加藥物;「葯膳」是食物加藥物,但它又不是食物與中藥的簡單相加,需要在中醫辨證配膳理論指導下,特殊調製。
相對來說,食療比葯膳的使用範圍更廣,但是如果論起防病養病的針對性來說,葯膳又略勝一籌。但是,葯膳不能隨便使用,畢竟「是葯三分毒」,應遵循一定的原則。
中醫講辨證施治,葯膳的應用也應在辨證的基礎上選料配伍,如血虛的病人多選用補血的食物大棗、花生,陰虛的病人多使用枸杞子、百合、麥冬等。此外,人的體質年齡不同,用藥膳時也應有所差異。小兒體質嬌嫩,選擇原料不宜大寒大熱;老人多肝腎不足,用藥不宜溫燥;孕婦恐動胎氣,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