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家庭養出了姜文
電影《讓子彈飛》的井噴式火爆,讓大眾再次把目光聚焦在姜文身上。姜文很輕鬆地「站著把錢掙了」,話語里充滿了驕傲。《讓子彈飛》雖是一部商業片,卻沒有脫離姜文電影獨特的魂。那麼,什麼樣的家庭走出了這樣一個成功又極具個人特色的姜文?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運。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人生之初,孩子自我的形成有多種可能,而父母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他們會直接影響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姜文的父母是怎樣的呢?我們不妨通過媒體披露的信息做一些分析。
姜媽的飯
姜文說他媽媽做的飯很好吃,「就是吃飽了也得再來三碗飯。」飯做得好,除了天分之外,還有喜歡。喜歡做飯很大程度上意味著這個人很滿意自己的生活,比較愛自己。一個人心裡很苦的話,做不出很香的飯,也沒心思研究做飯。姜媽的飯做得好,顯示出她整個人的狀態比較滋潤,家庭關係比較和諧。這對孩子來說很重要,因為孩子都是看著媽媽的臉色長大的。媽媽如果有太多焦慮、不滿或憤怒,孩子的壓力就會很大,人就不舒展。孩子要時刻看大人的臉色,討好、迎合大人,他就無法做自己。姜文整個人是格外舒展和自由的,走路的姿勢挺拔,說話很霸氣,做電影也敢於表達自己想表達的東西,這都是姜媽的「飯」養出來的。
姜媽的話
姜媽對孩子掛在嘴邊的話是「吃好、喝好、睡好」。23歲的兒子能出演《紅高粱》這樣的電影,演得又這麼好,對普通人家來說那不得了,可姜媽念叨的卻是兒子窩在缸里多受委屈。大部分的中國人眼裡只有成功,只有出人頭地,但姜媽關心的卻是兒子這個人,不是兒子成了什麼事兒。
(姜文父母和妹妹到片場看望姜文)
姜文的弟弟姜武考北京電影學院很不順利,考了3年都沒考上,而且都是在最後一輪被淘汰。姜武說這些事時,姜媽正在磨豆腐。她一邊幹活兒一邊對姜武說:「沒事兒,兒子,明年再考,你是最棒的。來,幫我切豆腐。」說完,她就不提這事兒了。父母能做到這樣挺不簡單。一句數落也沒有,相信孩子能行,最重要的是能舉重若輕。事實上,每次揭榜時,姜爸姜媽都是早早地去看榜。
姜文17歲那年想考中戲,那時候當演員不像現在這麼光鮮,前景很不確定。但姜媽說:「你覺得好玩兒就考吧。」這句話很厲害,其一是重視孩子的意願,其二是重視「好玩兒」。「好玩兒」是什麼?一是放鬆,二是快樂,三是有意思。放鬆就不會拘謹,快樂就能很享受,覺得有意思就會樂此不疲。姜文拍的幾部電影,哪部不是嘔心瀝血、精益求精的投入?哪一部不是表達姜文自己想說的話?那不是人們通常感覺上的「努力堅持」,那是一種著迷上癮的「享受」。這個狀態太高級了,一流人才無不如此。
多面姜爸
姜武21歲考中戲落榜,有點兒消沉,經常一個人坐在院子里發獃。姜爸說:「小二,真想干點啥就往前奔,別沒個男人樣!」這句話很有質量,說明在姜爸心中,「男人樣」不是多成功,而是勇敢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兒。後來,姜武和姜文都很執著地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兒,而且做得十分成功。先「想做」,後「成功」,這才是男人舒服的「立業」之路。
姜爸愛去片場,愛拉著明星照相。姜文說你別老在這兒晃,結果一轉臉,老頭兒又跟劉嘉玲合影了。姜爸在電影里客串了兩回,一回是演姜文的兒子,一回是在《讓子彈飛》里演一個打麻將的老頭兒。這說明什麼?說明老頭兒愛玩,比較有趣,不端著,沒覺得自己都70多歲了,又是姜文的父親,跟明星合影不好意思。再一個,說明爺倆兒關係隨和。關係不好的話,兒子哪能攆父親?父親也不能「賴」著不走,人家乾脆都不來片場。
姜文談到女兒時說:「她到新疆看我拍戲,回來後跟小朋友說:『我爸爸特好玩。』這給了我一個安慰。我覺得我應該成為孩子眼裡好玩的人。」可見,姜爸的「好玩兒「對兒子影響不淺,而《讓子彈飛》這部電影無疑也是走「好玩兒」的路線,贏得票房加口碑。
做舒服的自己
姜文說:「我對父母的感情很深。現在,無論是演戲還是導戲,只要是在北京,我必定將父母接到拍攝現場,讓父母看看我工作時的狀況。每部新電影出來,我必定把最好的位置留給父母,請他們看完戲後提意見。即使是在創作上,我有時也會聽父母的意見。當年我拍攝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就是先請父母看了導演送來的原作小說,聽父母說故事好才接下了這部戲。前幾年我拍攝《鬼子來了》時趕上父親動手術,我不顧自己極度的疲勞,和弟弟姜武在病房輪流守了一天一夜。」從這段話就能看出姜文和父母的感情有多深。
父母和孩子的關係肯定不比尋常,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和父母感情深,很多孩子對父母只是盡義務,「孝」而不「親」。和父母的情感深代表內心連接好,他的人際關係、親密關係就不容易出問題。比如姜文和劉曉慶,分手後還是很好的朋友,彼此欣賞和顧及對方,這相當不簡單。
情感深還代表彼此看重。看重包含著重視。很多父母把人生的重心放到孩子身上,這其實不是重視,至少不是良性的重視。倘若如此,父母重視的還是自己,是孩子能不能承擔父母的期望,而對於孩子的需要和感受卻最容易忽視。真正的重視是尊重對方的意願,讓孩子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時特別舒服。沒有這一點,姜文肯定成不了姜文。
在《讓子彈飛》中,姜文抵制住製片人的壓力,堅持為了品質拒絕幾千萬元貼片廣告的誘惑。他之所以能如此堅持自己,和童年時父母的重視有很大的關係。都說姜文「霸氣」,但這個霸氣不是以勢壓人。姜文剛出道時記者採訪他,他讓人家先看電影再來採訪,完全沒有因為想出名而拚命巴結媒體的樣子。而且他第一次到劇組就給人提意見,沒覺得自己人微言輕。這都說明姜文很重視自己,不把自己看輕。沒有這種底氣,他的電影就不可能肆意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
看重還包括信任。如果我不相信你,我怎麼能看重你?姜文的父母有一大優點:他們很少責怪自己的孩子這不好、那不行,相反,他們總是鼓勵姜文:「去干吧!你肯定能幹好!」結果,姜文真的就幹得很好。
人生的真正起跑線
有一句話叫做:所有的成就都是為了家庭內的幸福。很顯然,姜文擁有這種幸福。他不僅和父母關係好,而且和弟弟姜武的感情也十分親密。兩家人經常聚會,姜文的女兒從法國回來,他會直接「吩咐」弟弟做菜招待。在這樣的家庭關係中,人在外面做事就能放得開,也不那麼怕,不是失敗了就什麼都沒有了,至少我有家。這就叫人心裡有底兒,也比較能面對挫折和非議。比如姜文導演的《太陽照常升起》遭到冷遇,這對一個導演來講,負面的衝擊力非常大,姜文內心的困惑、糾結、無奈也一定很多。但親密、幸福的家庭可以滋養和溫暖到他,所以他能夠繼續堅持做自己的電影,甚至學會了對自己「幸災樂禍」,這樣強大的內心態度,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父母的人格是一個家庭的軟實力,這是被孩子吸收最多、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因素。姜文家庭中所蘊含的溫暖、好玩兒、樂觀、尊重等,成就了這樣的姜文。這種親子關係的滋養,才是決定孩子人生的真正起跑線。
分享
3
頂閱讀(824)┊ 評論 (5)┊ 收藏(5) ┊轉載(4) ┊ 頂▼ ┊列印┊舉報
已投稿到: | 排行榜 圈子 |
---|
轉載列表:
轉載
轉載是分享博文的一種常用方式...
前一篇:「自己好」和「孩子好」同樣重要推薦閱讀:
※家庭版螞蟻上樹的做法大全
※家庭是一種責任
※幸福IT女的家庭理財規劃
※我爸我媽要離婚,我要不要『悲痛欲絕』地挽回他們的婚姻?
※從《尋夢環遊記》看:為何家庭高於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