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古揚州 詩畫瘦西湖(絕品收藏)
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豐滿嫵媚的少婦,那麼揚州瘦西湖可比作清秀婀娜的少女,因為杭州西湖給人一種雍容華貴的韻味,而揚州瘦西湖卻給人幾分纖柔羞怯的情意。瘦西湖清瘦狹長,水面長約4km, 寬不及100米。
瘦西湖遍植柳樹,樹影婆婆,似青煙綠秀,漫步其間,令人人迷。當年隋場帝開挖運河時,翰林學士虞世基建議在河堤兩岸大量插柳,既可護堤,又可遮蔭。隋揚帝大喜,並親手先栽一株,又賜垂柳姓楊,所以外地的柳樹到了揚州就稱楊柳,「多情最是揚州柳」,所以楊柳成了揚州的市樹。
這裡原是縱橫交錯的河流,歷次經營溝通,運用我國造園藝術的特點,因地制宜地建造了很多風景建築。清代有詩云:「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並蜚聲中外。
瘦西湖從乾隆御碼頭開始,沿湖過冶春、綠楊村、紅園、西園曲水,經大虹橋、長堤春柳,至徐園、小金山、釣魚台、蓮性寺、白塔、鳧庄、五亭橋等,再向北至蜀崗平山堂、觀音山止。這裡既有天然景色,又有揚州獨特風格的園林,是國內著名風景區,也是老版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等諸多影視劇取景地。
五亭橋是揚州瘦西湖的象徵,而且是全國風景名勝中獨一無二的景觀,因橋上建有五亭,大家便都稱它為「五亭橋」。此橋是由巡鹽御史高恆為迎奉乾隆第二次南巡(1757年)而建,又因為其形狀像一朵盛開的蓮花,所以又叫「蓮花橋」。全長55.5米,橋基平面分成12個大小不同的橋墩,最為獨特的是橋基,雖然用大塊青石砌成,但十分纖巧,橋亭比例適當,配置和諧,造橋者把橋基建成「艹」形,主橋為單曲拱橋,旁構4翼,每翼各有3個半拱的橋洞,連同引橋兩個扇形橋洞,共有15孔。孔孔相連,正面望去,連同倒影,形成5孔,大小各異,形狀各殊;泛舟橋下,孔孔相通,猶如城堡。
蓮花出水似的五亭橋,結構巧妙,造型獨特,橋亭結合,氣勢宏偉,舉世無雙,被著名橋樑建築專家茅以升評價為「中國古城交通橋與觀賞橋結合的典範」。
相傳在 1784 年,乾隆皇帝第六次坐船遊覽揚州瘦西湖,從水上看到五亭橋一帶的景色,不由遺憾的說:「只可惜少了一座白塔,不然這而看起來和北海的瓊島就像極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財大氣粗的揚州鹽商當即花了十萬兩銀子跟太監買來了北海白塔的圖樣,當晚連夜用白色的鹽包堆成了一座白塔。這就是在揚州流傳至今的「一夜造塔」的故事。 白塔高 27.5 米 ,下面是束腰須彌塔座,八面四角,每面三龕,龕內雕刻著十二生肖像。和北海白塔的厚重穩健不同,此白塔比例勻稱、亭亭玉立,和身邊的五亭橋相映成趣。
熙春台:所謂「熙春」是取《老子》「眾人熙熙,如登春台」之意,表現了一種春日登高,與大自然相融,超然自樂的境界。它是當年乾隆皇帝祝壽的地方,因此處處體現出皇家園林富麗堂皇的宏大氣派。所有建築的瓦頂全用綠琉璃筒瓦,與遠處五亭橋的黃瓦朱棟,白塔的玉體金頂相映成趣。
「二十四橋」出自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詩句「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揚州人心目中的二十四橋由落帆棧道、單孔拱橋、九曲橋及吹蕭亭組合而成,中間的玉帶狀拱橋長24米,寬2.4米,橋上下兩側各有24個台階,圍以24根白玉欄杆24塊欄板。關於二十四橋到底指那座橋,至今眾說紛紜。不如我們丟開那些煩瑣的考證,來細細的品味杜牧詩句中那「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朦朧意境吧!
園中有園是瘦西湖的特色,前面一道高牆將大片湖水擋住,僅以一圓形的洞門引我們入內。清初這裡是韓園桃花塢故址,民國4年改為徐園。徐寶山曾任辛亥革命時的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長,統管兩淮及八百里長江的緝私。他曾追隨孫中山,與清軍對陣作戰,其後又提出撤銷揚州軍政府,從而統一江蘇的主張。由於他輕視袁世凱,並趕走袁派來監視他的參謀長,袁世凱下毒手派人將他炸死。此時,曾與徐寶山共事過的著名書法家吉亮工主動寫了「徐園」兩字。剛揮毫時,他心情還比較沉重,所以「徐」字為行楷,而後越寫越激動,以至寫「園」時,已按捺不住內心的激憤寫成了行草。字徑雖逾尺,但兩字配合和諧,筆力遒勁。
這一小小園林中有一館,一榭,一亭,外有曲水,內有池塘,花木竹石,恰到好處。此園是瘦西湖正門進入的第一個園,遊客一入其中頓感江南園林的精巧。未到過瘦西湖的人,就以為這就是瘦西湖的風貌,其實這正是構園者的苦心,給人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如徐園這樣的園中園瘦西湖有多處,園林小景美不勝收。
揚州是人文薈萃之地,歷代政治家、文學家、畫家、藝術家雲集,在揚州留下了無數典籍詩文、書畫、音樂歌舞,也留下了許多優美的傳說故事。故遊覽瘦西湖,在欣賞美景秀色時,也可以說在讀一本內容豐富的史書,充實人們的知識,使人們得到心靈的升華。
小金山內這塊奇異的石頭是宋代花石綱的遺物。古代運輸用船編號記數,十船為一綱。用船運送花和石頭,就被稱為「花石綱」。當年的北宋皇帝宋徽宗很喜歡奇花異石,在他六十大壽之際,決定在京城開封府建造一座萬壽山。這塊來自廣西的鐘乳石,就是在運輸過程中恰好碰上方臘的農民起義而遺落在揚州的,外形也正如一座船型的盆景。
盆景園:揚州盆景是我國優秀的傳統藝術之一。它始於唐代、盛於明清,為我國樹樁盆景的五大流派之一。揚派盆景受揚州明清時期畫風的熏陶,並受古城造園、養花傳統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它仿效名山大川,借鑒山水名畫,方寸之間,意境闊大。造型嚴謹而富有變化,清秀而不失壯觀。「一寸三彎,功在剪扎」,品種多達五六十種,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揚劇表演:揚劇是發源於揚州,成長於上海的戲曲劇種。它以古老的"花鼓戲"和"香火戲"為基礎,又吸收了揚州清曲、民歌小調發展起來,原名「淮揚文戲」,30年代中期稱為"淮揚戲",新中國成立後,改稱揚劇,主要流行於蘇北、江南、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區。
「二十四橋月如約,黃花開遍瘦西湖;西子范蠡今若在,不到杭州到揚州。」這是長期旅居國外的李鴻章的孫子李孔昕先生遊覽瘦西湖後發出的感嘆。揚州:我還會再來!
推薦閱讀:
※易學春秋——追溯從天文到人文的易學發展之路
※溫元凱所作「《元素家族》序言」
※[人文通史] 【歐洲。貴族】歐洲的古老貴族名門
※高曉松確實天賦強?
※廣西合浦舉辦「漢代海上絲路始發港的前世今生」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