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攝像技巧------用光
07-11
電視攝像技巧------用光所有的攝像機(不管其性能如何)都只能在正常的光線亮度的條件下工作。限定攝像機操作最低亮度的依據是「信雜比」,也就是圖像信息強度與電子雜波或干擾的比率。圖像信息過弱,壓不過雜波的干擾,圖像就會模糊不清。攝像機適應的反差範圍一般不應超過20:1,也就是說,場景中最明亮部分的亮度不應超過最暗部位亮度的20倍。超過這個範圍,不是損失暗部位的層次,就是犧牲掉最亮部位的層次。所以,光線過強或過弱,都會影響圖像質量,有時甚至造成攝像機損傷。畫面的調子 畫面的調子,又稱畫調、基調,也就是影視作品畫面的基本影調和色調。它是形成影視作品的感人的因素之一。我們在作拍攝總體構思時,應根據片子所要表現的內容,來確定畫面的調子,以達到渲染氣氛、抒發感情、製造藝術意增強藝術感染力的目的。畫面的影調 畫面的影調可分以下幾種:暗調(包括低調、極低調,給人壓抑、陰森、恐怖的感覺)中間調(即平均調子,黑、白、灰在畫面上分布平均,給人安定、莊重的感覺)平調(黑白部分少,灰的面積占很**率,給人平和潔凈的感覺)明調(從明暗來講,以亮為主;從色彩來講,以暖色調為主。給人明快、歡樂、優雅、純潔、細膩的感覺)軟調(又稱柔調,黑白過度和緩,富於浪漫色彩和抒情性。通常要用柔光鏡,土辦法也可用一塊普通的白紗遮在鏡頭前,即可達到上述效果)硬調(反差強烈、給人爽朗、激昂、豪放的感覺。通常在硬光源的情況下出現這樣的效果,如強烈的陽光下或聚光燈下等。)畫面的色調 影調僅指畫面黑白、明暗的分布。那麼色調指的是:在攝像中,我們要尋找的一種合乎主題要求,表達特定情緒、渲染環境氣氛的色彩,讓它在畫面上佔有較**率,并力求使它成為整個片子的貫穿色。色調基本上分暖色調、中間色調和冷色調。在具體運用時,需根據不同的主題和表現對象,確定概括、抽象和有象徵意義的基調色彩,例如,表現青春的生機用綠色作主調,表現秋天的豐收,用金**作主調,表現節日的歡騰景象用暖色作主調,等等。三點布光 「三點布光」是電影、電視拍攝場景時,運用主光、輔助光、輪廓光三種基本布光形式的術語。三點布光的作用在於突出物體在屏幕上的形狀、體積、質感等信息,利用光線和陰影的配置來表現縱深透視感。主光、輔助光、輪廓光能使拍攝主體呈現光亮和陰影,充滿生氣和立體感。主光 主光顧名思義,是指某一特定場景的主要光源。因此,它起主要的造型效果,決定著攝像機基本的操作數值(如光圈),對其他燈具的方位、光線的亮度,都必須以主光相平衡為基準。主光燈源位於主體的前面,稍偏一點的較高角度。布置主光的較好的起終點約為攝像機一側的30度——35度以及垂直高度30度——35度的位置。但須根據不同主體及不同造型要求作適當的調整。輔助光 輔助光又叫「補助光」。它是用來減弱或消除由硬性光源產生的陰影。當然,陰影的完全消失會破壞由主光形成的造型效果。在實際操作中,可通過調整輔助光的光亮或調整燈光與被攝主體的遠近,以取得最佳效果。輔助光光源位於主光光源相反的一側。輔助光的質量應為散射光,柔和而無方向性,能以圓滑的光線同主光融合為一體。輔助光與前面所說的影調有很大的關係。輔助光的強弱要視情而定,如果是明調,那麼輔助光可強些,如果是暗調,輔助光可弱些。輪廓光 輪廓光,又叫「背光」、「逆光」。它的作用是在人物的頭部、肩部或靜物頂造成光亮輪廓,使背景和主體(前景)劃分開來,並增加反差以提高景物的鮮明度。輪廓光的光源必須放置在主體的背後,並要調整角度以避免光線直射到主體頂部或射進鏡頭。輪廓光的亮度,通常是主光的一倍到一倍半。操作中視實際效果進行調整。關於光線的種類還很多,如:背景光、底光、眼神光等,與我們關係不是很大,因為我們畢竟不是拍電視劇。我想,如果,大家能在實際拍片過程中,把「三點布光」用好,那麼,它對塑造屏幕形象,對增強視覺效果,將會大有幫助。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王的盛宴》移師象山 陸川:把攝像機丟到2000年前
※攝影與WEB設計中的構圖你怎麼看?
※這個錢包居然內置了攝像頭 專門用來拍小偷
※黑白雙攝像頭+徠卡 華為P9成像測試
※如何拍攝清晰銳利的微距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