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會危機:英國 「報銷門」事件
林海
數張小小的發票,金額有的不過0.8英磅,卻成為英國300多年來首次出現下議院議長被迫下台的導火索。2009年,被稱為「報銷門」的英國議員「騙取補貼」醜聞,在朝野上下掀起軒然大波。隨著媒體的進一步調查,數十位議員都有著利用報銷制度漏洞、濫用公款的嫌疑。
這次風暴愈演愈烈。人們甚至開始懷疑一直引以為傲的議會制度是否仍然具有公信力。然而將其置於整個世界範圍來看,這次事件或許恰恰從另一個角度說明,英國「腐敗零容忍」已經成為一種共識與底線。
議員利用了補貼制的漏洞
2009年5月8日,英國《每日電訊報》在頭版位置刊登了《內閣花費的真相》一文,披露了以布朗首相為首的部分內閣成員的公款報銷狀況。曝光的資料顯示,英國議員的報銷項目包括虛假房貸、狗糧等。
與大部分歐美國家流行的「高薪養廉」的思路一樣,英國也用相當高的薪金和優厚的福利來「禮遇」議員、內閣成員及公務員。至於薪金到多少,才算是「高」,歐美各國都有不同的標準和心理認知。與固定的薪金制度不同,靈活的「生活補貼制度」,反映了議員常常往返於威斯敏斯特宮與所在選區的事實需要,也給議員在聽取和收集民意時展開更豐富多彩的工作帶來了便利。假如議員只領取固定薪水,這對來自倫敦市之外選區的議員而言,是極不公平的。
一般來說,議員補貼內容有3大項:生活補貼、第二套住房補貼、助手費。只要自律得當,這3大項補貼都算合情合理:生活補貼是指對日常生活開銷的適當補償;第二套住房補貼則是針對很多議員因在倫敦開會期間,個人需要在倫敦長期居住而產生額外費用,政府給予的津貼和補助。助手費則是指議員在開展工作時聘用秘書、顧問、助手等而產生的費用補貼。除以上3大項之外,議員還可以報銷通訊費等一些雜項。一般來說,按英國現行制度,內閣成員和議員在職期間,平均每年可領到6萬英鎊的薪水和13萬英鎊的補貼。這些津貼出自公共開支,換句話說,都是納稅人的錢。
其實,在「報銷門」爆發之前,就曾經出現過議員濫用公共補貼的現象。例如,工黨議員哈里·科亨曾經套取31萬英鎊的住房補貼。保守黨議員德里克·康韋向妻兒發放近40萬英鎊的秘書費,等等。這些醜聞的出現,一方面是因為議員不夠自律,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報銷制度存在著許多漏洞。下議院議長邁克爾·馬丁負責編訂的《議員待遇綠皮書》中,對第二套住房補貼的規定比較寬泛。如何認定「第一套住房」及「第二套住房」,都沒有嚴密的技術性規定,造成了制度「漏洞」,出現了「失之於寬」的缺陷。加上這類補貼額度豐厚,包括住房貸款利息補助、傢具添置費、清潔費、房租費等,「引誘」許多議員在此項目上「弄虛作假」。
2009年5月,《每日電訊報》首開戰端,將這一系列騙取報銷的醜聞公諸於眾。原本就以「輿論監督官」為己任的大小媒體蜂擁而上,全面「挖掘」議員們的不妥之舉。女議員、內政大臣史密斯首先成為眾矢之的。她6年來以「第二套住宅津貼」的名義報銷了11萬英鎊費用。問題是,史密斯倫敦的住處並不是她自己的,而是她姐姐的,她只是時不時使用其中的一個房間而已。她把它登記為第一套住宅,從而享受「第二套住宅津貼」。
媒體乘勝追擊,乾脆把史密斯的「第二住宅」報銷賬單翻了個底朝天,其中有:電視機370英鎊,門墊14英鎊,洗衣機320英鎊,牙刷架2.5英鎊,浴缸活塞0.8英鎊……媒體嘲諷道:「一個議員連浴缸活塞都拿去報銷,也太精打細算了吧?」史密斯醜聞只是一個導火索,接下來的一個月,媒體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報銷曝光」運動。
媒體甚至查到了史密斯報銷的收費電視節目清單——其中還包括她的先生收看色情節目的費用。一時間,「公款看色情節目」成了史密斯先生的代名詞。其他的議員也不能倖免,議員麥克納提被曝光12年來報銷了6萬英鎊的第二套住宅津貼,但這套房子其實主要是他父母住的;議員喬治報銷4.47英鎊狗食費、40英鎊法院傳票費、119英鎊熨褲費等。
下議院議長被迫引咎辭職
議員報銷一事被曝光的範圍越來越廣。先是布朗領導的工黨議員被曝報銷不當,緊接著大衛·卡梅倫領導的保守黨議員也不能倖免。最後議會第三大政黨自由民主黨前領袖孟席斯·坎貝爾和該黨議員安德魯·喬治也涉嫌報銷醜聞。至此,英國議會的三大政黨都捲入「報銷門」。
媒體的心態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它們原本帶著某種獵奇戲謔,試著在這些大人物的消費清單上,發現一些議員「無關痛癢」的小愛好。然而隨著民眾關注度的越發提升以及越來越多「大人物」涉嫌違規報銷,媒體開始嚴肅面對這次醜聞,并力圖推動報銷制度甚至議會政治的改革。於是,首相布朗的報銷清單也被公諸於眾。他曾於2004年至2006年間報銷6577英鎊清潔費。但是領取這筆清潔費的並不是清潔公司,而是他的親弟弟安德魯。2006年,當他報銷管道工程費時,一筆150英鎊的開支竟然報銷了兩次。
對此,布朗辦公室迅速作出解釋,兩兄弟在倫敦的兩個寓所共用一名清潔工人,合約表明兩人分擔支付聘請清潔工,布朗給弟弟的錢是弟弟代付的清潔費。至於多報的管道費,布朗也已及時退還。然而這對首相的聲譽和支持度還是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更多的「大人物」在報銷上的不當舉措被曝光:財政大臣大衛在4年間更換其第二套住所達4次之多,多報了600英鎊;運輸大臣胡恩「虛報」了住房津貼384英鎊,司法大臣斯特朗以半價交納其第二套住所的社區稅,但卻以全額申領報銷,等等。
輿論不但批評這些重臣,更是指出現行的報銷制度必須進行改革。《每日電訊報》評論道,即使議員們不虛報或假報,他們也會在規定申報限度內最大程度地撈取利益。僅2008年,646位下議院議員就申領了9300萬英鎊津貼和開支報銷——這些議員原本就是社會中比較有優勢的一個階層,他們並不那麼需要補貼。更不應該允許他們利用這一制度撈取額外的利益——這顯然是與設計議員補貼制度的初衷相悖的。
所有的責備之聲都指向了負責編訂並執行《議員待遇綠皮書》的下議院議長邁克爾·馬丁。根據傳統,下議院議長負責下議院行政事務,對外代表下議院。他理應將議會在補貼方面的運作和調查公之於眾。但是馬丁非但沒能及時回應輿論批評,還拒絕進行旨在使議員的花費更為透明化的改革。
此時,新的證據顯示,馬丁自己也涉嫌違規報銷事宜。他將妻子外出購買居家用品時花費的4280英鎊計程車費,以「為公務訪客作購物準備」的名義悉數報銷。但是,據媒體揭露,他妻子的購物活動與公務毫無關聯。在此基礎上,議會中的一些資深議員,也打破了幾個世紀以來的慣例,對邁克爾·馬丁處理「報銷門」危機的方式公開表示不滿,稱其為改革的障礙。在力求保住職位而努力多日後,馬丁意識到,各政黨領導層和普通議員已對他失去了信心。
2009年6月13日,喧嚷的下議院議事廳里,馬丁議長面對呼籲他「改革或下台」的議員,發表了「不作任何退讓」的強硬發言。這些議員,用馬丁的朋友、福克斯勛爵的話說,「手上也不是乾淨的,只是想找個替罪羊罷了」。福克斯勛爵表示:「他(馬丁)在一小撮議員策劃的『可恥』騷亂中,以《舊約全書》中的方式成為替罪羊……他們選擇把自己的罪孽都投射到他身上,希望在他離開時,能得到赦免……這是民主制度糟糕的一天。」
在下議院出現這一戲劇性場面後,首相布朗越來越相信,議長的地位已經岌岌可危。同時,來自蘇格蘭工黨的友人與馬丁進行了接觸,暗示他的權威已受到不可彌補的損害。
於是,2009年6月初,馬丁在下議院宣讀了34秒的聲明,表示為了議院的團結,他決定將於6月21日辭去下議院議長的職務。這是自1695年約翰·特雷弗爵士因為收受賄賂而被迫下台以來,馬丁是首位被公開趕下台的下議院議長。
面對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首相布朗在感到「唇亡齒寒」之餘,宣布將對議會權力進行廣泛徹底的改革,終結「過去的濫用和錯誤判斷」。布朗還建議設立獨立小組對過去幾年的補貼報銷情況進行審查,同時引入第三方機構對報銷制度進行規範。
打造更為透明的議會政治
在馬丁辭職的第二天,新一任議長從646名議員中推選出來。當日,倫敦經濟政治學院教授羅德尼·巴克表示,除非馬丁的後任能在處事過程中給人一種照章辦事、正直以及合理使用公款的印象,否則馬丁的離開不會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新任議長任重道遠。法新社評論道:「『醜聞』的最大悲哀是,明明是『醜聞』,卻被大部分人所默認,或是只止於醜聞當事人,沒有剷除滋生醜聞的制度環境,然後就是『前腐後繼』,惡性循環。」
「報銷門」沸沸揚揚近一個月後,隨著英國地方議會選舉和歐洲議會選舉的舉行,逐漸表現出另一種形態:英國選民「用腳代替手投票」,表達了自己的意見,除了參加投票率再創新低之外,參加投票的選民中一些人乾脆把票轉投給邊緣小黨或極端黨團,以示對主流政黨無能表現的懲罰,並表達對政黨腐敗的痛恨。
然而,對於議會制度的反思並沒有結束。人們認為現行的「議員補貼制度」,是因為議會運作本身的封閉和不夠透明所致。在現行法律下,補貼報銷制度是由議員自己商定、並由議長具體擬定條文通過。作為議會「內政」,不準向外過多透露。缺少監督,滋生腐敗,這正應了阿克頓勛爵的那句名言:「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
近年來,英國公眾對議員報銷費用的「知情權」訴求,隨著2005年《信息自由法案》實施力度的加強而呼聲愈高,但議會集體抵制或忽視民意,佯裝不知,不予理會。直到2008年,經由英國高等法院一紙判令,要求議會公布議員領取公共開支補貼的情況,議會才同意將在 2009年適當時候公布有關信息。
自「報銷門」醜聞爆發以來,公眾更呼籲建立一個獨立於議會的委員會,來決定和監督報銷補貼制度。同時,這一委員會還將依據2005年《信息自由法案》規定,將英國政府官員每個季度各項報銷的明細,一律在網上公布,以供民眾來監督。
2010年5月,新任首相卡梅倫上任,他承諾將議員薪水削減5%,並凍結部分工資直到2015年。但是,根據2012年的財政預算來看,議員開支仍然有增無減。在曝光「報銷門」的2009年,國會議員的薪酬和補貼還僅僅花費英國納稅人9300餘萬英鎊;然而在卡梅倫豪言「控制開支」之後的2012年,這個數字卻增長至了1.64億英鎊。
英國納稅人聯盟官員約翰·奧康內爾表示:「我們處在一個艱難的時期,普通家庭都在節減開支,議員們也必須這樣做……卡梅倫首相承諾削減政治開支,議員們的賬單不失控至關重要。因為,一旦議員們亂花錢,將給納稅人平添更大壓力。」
不過,積極的改革仍然是在不斷推進的。從2010年開始,英國下議院已根據《信息自由法案》,將每位議員在過去4年的報銷單據公佈於網上,只要按字母順序檢索,全部646名議員的相關情況便可從中找到。不過,吹毛求疵的英國媒體提出,網上公布的單據隱去了地址這一與「第二住所」密切相關的重要信息,人們也就很難看出某人在這個關鍵的地方所做的手腳,而這正是此前「報銷門」揭露的焦點所在。
儘管議會解釋說,這種做法是出於隱私和安全的考慮。然而批評者則表示,增加透明度是恢復公眾對政治體制信任度的關鍵,公布這些票據時隱去地址,這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做法,對改善議會的名聲沒有絲毫幫助。
此次「報銷門」事件被稱作「兩個世紀以來英國議會最大丑聞」。然而,一年後的2010年5月,英國媒體再次爆出:財政部第一副大臣戴維·勞斯涉嫌「騙補」,他違反的是「禁止租住伴侶房間領取補貼」的規定。看來要恢復民眾對於議會充分的信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推薦閱讀:
※盤點英國大選:"懸浮議會"
※香港驚呼:英國議會「傳召特首」 遭港府拒絕
※香港區議會選舉結果公布 建制派控制全部18區
※OmenaK:香港區議會選舉贏了,但還有些事要處理
※香港區議會直選議席全部產生 民建聯贏得1/3議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