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製造車間改善之我見
文/胡俊敏·迅達(中國)電梯有限公司蘇州分公司
工廠就像人的身體,要想運轉良好,不僅要求各個器官、各個部分本身完好,更需要這些部分相互配合好。一個運行良好的工廠,生產狀況必須物流有序、生產均衡、信息通暢、工作有效。這也可以作為企業的一個改善、進步的目標。我們可以把生產車間,從大到小,按三個方面來觀察分析車間存在的問題及提出改善建議,它們是物流系統、生產線、工作單元(島)。
從物流系統這個宏觀方面來看整個車間物流布局不合理,產品不能在各個工作單元(島)之間快速、有效的流動,且生產節拍不固定、物料缺料、等待、搬運無序、隨意,形成浪費。
這主要與目前的生產線布置方式及生產計劃安排有關,工廠目前生產安排主要由各個工作單元(島)負責按工藝流程安排生產,電梯的各個部件按各自的工藝流程,在各工作單元(島)分別加工、檢驗,再進入裝配、裝箱等,最後由叉車將各個區域的箱子搬運入庫。但是,由於這些工作單元(島)之間存在著生產不平衡、不同步,造成了最後總裝及裝箱等待、缺料及無謂的搬運:如在安全部件裝箱區,某些部件已經裝好,準備進行裝箱作業,但是裝箱件的部分自製部件或採購件還沒到位,只能積壓存放在裝箱區等待物料齊全後再裝箱,形成了等待浪費。
各生產線內部來看原車間是按工作島布置的,不是按生產線方式布置,各工作島之間運輸距離長、生產信息不及時、通暢,不能按單件流方式生產。
每個工作島沒有一個固定的生產周期(Cycle Time),都是「隔牆拋磚」,只顧自己生產,對其他工作島的進度並不了解。雖然都是按照訂單走的,但是重合度差,甲工作島在生產A訂單的部件,但乙工作島可能正在生產B訂單的部件。等到每個工作島完成一定數量的物料後,就把這些「推」給下一個工序生產。而下一道負責生產的人員把這些物料運到自己工作島之後,還得照著訂單一個一個挑,因為他並不知道這些運過來的物料具體對應哪一份訂單。簡言之,就是前工序有什麼,下工序就做什麼。結果形成了前面有積壓(過量生產),後面有等待的「推動式生產」。
最為明顯的現象是:在裝箱區,裝完盛一定數量的成品木箱後,等待叉車搬運,由於每次搬運的時間間隔波動較大,叉車司機很難按節拍及時將木箱搬運入庫,造成了成品區木箱積壓而阻礙生產。
工作單元(島)內部來看
工作島內部雖然有操作指導書為員工的操作提供詳細的指導,表達也很清晰,但是否合理,是否能起到作用,沒有人來監督檢查,這樣就養成了員工隨意操作的習性,不按單件流方式生產,個人習慣按批量加工生產,使整條生產線的生產節拍出現波動,產品形成積壓,影響整個產品出貨。
各個工作島生產不均衡,員工熟練程度有很大差異,人機配合不好,造成生產的波動,影響整個產品正常出貨。
改善建議合理調整布局
利用精益生產的工具(Lean、Fishbone、Milkrun、kanban、One piece flow、6S)對各產品線進行工藝分析(圖1),按分析得出的數據調整布局,按產品的生產節拍、物料組成、生產工藝,將不同的小工作單元按工藝流程組合成一個類似魚骨狀的生產線,各個小工作單元(魚刺部分)嚴格按規定的節拍準時的、有序的生產,不多做也不少做,採購件按時間同時到達,匯總到生產主線(魚骨部分)實現單件流生產(圖2)。圖3所示為生產線布置示意圖。
圖1 精益生產的工具
圖2 工藝流程魚骨圖
圖3 生產線布置示意圖
多和員工溝通、交流,改變員工的觀念
通過現場的觀察和了解,發現目前員工的積極性並不高,缺乏自信,甚至抵制或懼怕變革。很多員工對時間分析和動作分析很反感,認為這是對他們的監督,對他們的不信任。這和員工的知識結構和長期的生產習慣有很大關係,但最主要還在於一個觀念的問題:員工眼中只是一個簡單的僱用和被僱用關係,而沒有把自己看成是公司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所以,還需要管理層和員工更多的溝通、交流。
我們應該努力創造這樣的現場環境:認可和信任每一個員工的能力和特點,為了每個人的成長,比如,可以給與他們有一定難度但能做到的課題,由他們面對和解決課題,最後對於他們的成果和付出的努力進行適當鼓勵,使每個人為能工作在這樣的環境中而驕傲。
每個人作為企業人不斷成長,企業自身也不斷成長;不斷維持和改善這種環境;為了讓平日里辛苦工作的員工能得到更高的工作積極性,可以按期輪流到各個生產區域開會。會議本身只是一種形式,可以很快結束,後面大部分時間可以是部門負責人等查看現場。在現場由工段長或班長陳述他們工作的過程和成果,部門負責人悉心傾聽,並給與肯定和鼓勵。這樣,在場的每一個員工倍感榮耀。TPM、TQM,這裡邊的「T」(Total)必須要每一個員工積极參与,充分發揮能動作用。
增強員工的時間意識
圖4 標準作業組合票
在所有的生產區域,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員工沒有形成強烈的時間概念。公司制定的日生產計劃,每天的生產進度都有記錄。一層辦公區的飲水機旁邊有看板形式的進度展板,同時生產線工人本身手頭也有一份進度記錄表。這隻能說是一個「宏觀」的進度計劃,每天的計劃執行情況一目了然,但是,每個小時的執行情況呢?每分鐘呢?上坎架組裝區域是否了解門機裝配區域的進度呢?對於同一個訂單,上坎架組裝進度到底是超前還是滯後於門機組裝進度呢?只要有一個組裝區域進度不合拍,最終會影響到整個訂單的完成進度。因此,首先單個區域內部必須有一個清晰的時間觀念,注意平衡好件與件之間的節拍。要消除浪費,首先必須實行標準作業。標準作業有三個要素:生產周期、作業順序、標準在制品。這三者缺一不可,最好在標準作業指導書中表示出來。但是目前,公司還沒有推行嚴格的標準作業指導書。上面提到公司目前採用製造操作指導書,但這種指導書最大的缺點就在於沒有將時間表達出來。雖然上面標出了作業順序,但由於沒有規定時間,所以員工在具體操作時只注意內容,而順序是隨意的。這就使得進度無法保證,且在測時的時候偏差非常大,員工之間的生產速度也是參差不齊。標準在制品數也無法表達出來。用標準作業組合票可以很好地分析和反映單元周期、人機配合狀況和標準在制品等,如圖4所示。
標準作業指導書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根據需要不斷改進。考慮到電梯生產的特點,有些單元需要的時間很長,而且有些外購件的質量直接影響到組裝調試的速度,所以要嚴格按照節拍精確到秒是很困難的。但一定得有個標準,可以由工程人員和單元員工共同實驗商定,並試著慢慢變革已有的指導書,這需要工段長的悉心指導和每一個員工的積極配合。生產信息在各區域之間橫向傳遞可以通過看板來實現。企業的目標就是實行拉動式生產。這就必須變革現有的生產方式,使用嚴格的看板,建立看板系統。這之前必須實現生產能力平衡,制定標準作業。具體實施方面必須改變叉車的取貨方式,可以制定「列車時刻表」式的「Milkrun取貨時刻表」,由Milkrun拉動各個區域生產。Milkrun帶著一定數量的取貨看板嚴格按照時刻表到規定的貨店(Store)取貨。對應的生產區域按照返回的生產看板數量生產,這樣,每個區域的生產進度完成情況可以從貨店的存貨多少反映出來,一目了然。
鞏固「6S」成果,注意「5定」
在車間里走動,隨處可見「6S」,這是很讓人欣慰的。員工們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現場也很乾凈。但是某些細節做得還是不夠的,比如門機裝配區的工作台工具放置還是沒有到位,無關物品明顯,員工操作時經常出現尋找工具的現象,這完全可以通過「6S」來避免。同時,必須注意「5定」,即「定位,定時,定容,定量,定質」,具體的含義這裡不再贅述了。
圖5 按單件流作業模式調整後的實際生產線布置圖
提高對供應商的要求,實現精益供應鏈
要實現精益生產,不光是企業自己的事情,供應商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必須同供應商建立良好的共贏關係,積極發展可靠的供應商。接到公司的訂貨看板後,供應商必須把需要的物料以需要的數量在需要的時間按序送達公司,並嚴格堆放在規定的區域。
供應商的失誤對於公司來說也是一種浪費,供應商送貨不僅要求準時,而且要求保質。可以適當提高對供應商產品的要求,比如,限速器外購質量(如毛刺、彈簧問題)將直接影響到整個檢測時間,所以某些生產時間的縮短可以靠提高供應商質量來實現。圖5所示為按單件流作業模式調整後的實際生產線布置圖。
結束語由於時間和篇幅所限,我暫時只能簡單地談以上這些,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幫助。最後想談一下自己的感想,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能紙上談兵,要去實踐才行,平時搞生產是這樣,搞改善也是如此。它不僅僅要靠理論來做指導,同時還要在實踐中來認識和運用這些理論,否則,就達不到我們所要到達的目的。一切知識,離開生產活動是不能得到的,如果你不去實踐,而只是照抄照搬書本上的教條,那也只能是本末倒置,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推薦閱讀:
※公司行號及生產車間的布局--史光宏
※敏實集團:為車間裝上智慧「頭腦」
※蘇州常見凈化車間地面的方式
※食品生產車間一線員工基礎培訓(文字版)
※總裝車間崗位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