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 信基督 比較做決定
真理需要鑒別。信基督教還是信佛教,我們將從以下分析對比中得到答案。
一、佛教與基督教的產生
從人類最原始的敬拜開始,可以看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都有相同的敬拜習俗,而這一習俗最早都可以追尋到猶太教。
許多人以為基督教始於2010之前,比佛教最少遲了500多年。因此,認為佛教早於基督教。雖然耶穌基督降生於2010年前,但是基督教的教義信仰並不是由那時才開始的。
根據聖經所載,基督教的信仰乃始於人類始祖被造之時,即是世上還未有任何國家和其他宗教信仰之前。舊約聖經預言以賽亞降臨。耶穌基督的降生,只是應驗了舊約聖經的預言。
猶太教至今不承認耶穌是降臨的以賽亞,仍在苦苦地等待著以賽亞的降臨。伊斯蘭教敬拜莫哈默德先知,佛教敬拜阿彌托佛,但莫哈默德先知、阿彌托佛均是人,被後來的崇拜者們搬到了上帝的地位。
佛教創始於公元前約500年,已存在2554年了。佛經產生於公元前532年,創始人是釋迦牟尼。
釋迦牟尼本是印度北部一小王國的王子。當時國境內時有戰亂、天災人禍發生。王子釋迦牟尼四處巡遊,遇見許多貧病老弱的百姓,感到人生被生老病死的痛苦所困擾,於是他35歲時放棄王位,離妻別子,出家修行。他遍訪當時的婆羅門教大師,希望尋找能擺脫生老病死厄運的答案。
但他始終找不到。後來他不再請教別人,轉靠自己。他坐在菩提樹下,專心默想,立誓若默想不出人生答案,絕不起來。一晚,他看見明月被浮雲遮避,時暗時明,後來浮雲被風吹散,月亮大放光明。他立刻醒悟過來,認為大地眾生,與生俱來就有生存的智慧,只是那些以固執要成就自己所想望的人,才不能擺脫生老病死之苦。如果人肯放棄自己所執著的慾望,看透人生的虛幻,人就能在死後不再進入因果輪迴,從而進入「涅磐化境」,即一個自我消失的寂靜境界。
他頓悟了人生真理之後,用來教化他的弟子。因此,他被人稱為「佛陀」。這原是印度文buddha的音譯,其意思「頓悟者」。他一生不拜任何神明,也從不要人來拜他,因為它所頓悟的只是一套人生哲理。
釋迦牟尼到了八十高齡,體弱多病。死後焚燒弟子們發現一些透明的結晶體,稱為舍利。(現代科學結論,舍利只不過是人體內的結石,經高溫燒煉後的結晶體而已)。
釋迦牟尼死後,他的弟子將他的哲理又傳了幾百年,到公元前約100年,由一位印度大師龍樹連同其他大師將之變為「大乘宗佛教」。
釋迦牟尼創立佛教的目的,原是為要擺脫人的生老病死,進到涅盤無我的化境,這就是他所認為的福氣。大乘佛教傳入中國後,傳統的佛教逐漸演變,拜佛者完全沒有釋迦牟尼的觀念,轉而變為尋求「出入平安」、「金玉滿堂」、「求財進寶」等物質世界。
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上傳播最廣,信徒人數最多的宗教。基督教的創始人是耶穌(Jesus)。耶穌是上帝耶和華之子,他出生在巴勒斯坦北部的加利利的拿撒勒,母親名叫瑪利亞,父親叫約瑟。耶穌三十歲時受了約翰的洗禮,又在曠野中經受了魔鬼撒旦的誘惑,這一切堅定了他對上帝的信念。
此後,耶穌就率領彼得、約翰等門徒四處宣傳福音。耶穌的傳道引起了猶太貴族和祭司的恐慌,他們收買了耶穌的門徒猶大,把耶穌釘死在了十字架上。三天以後,耶穌復活,向門徒和群眾顯現神跡,要求他們在更廣泛的範圍內宣講福音。
從此,信奉基督教的人越來越多,他們把基督教傳播到世界各地。
基督教的經典是《聖經》,考古學證明,舊約全書完成於耶穌誕生前數百年至千年。摩西五經《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完成於公元前1400年左右,均早於佛經近900年。新約全書則完成於公元一世紀末。新、舊約全書的寫作歷時1500多年。《聖經》中記述的都是上帝的啟示,是基督教徒信仰的總綱和處世的規範,是永恆的真理。
基督教的教義可歸納為兩個字「博愛」。在耶穌眼裡,博愛分為兩個方面:愛上帝和愛人如己。
信奉耶穌,與耶穌建立親密美好的關係,進入神的真理,使生命與靈更新。
二、佛教與基督教教規習俗的對比
佛教大部分是延續了基督教舊約時代的教規與習俗:
基督教 佛教
律法: 十戒 八戒
敬拜場所: 聖殿 廟宇
敬拜象徵物: 祭壇 佛塔
敬拜禮節:進香、獻祭 進香、上貢品
敬拜方式:四體朝地敬拜、禁食禱告 四體朝地敬拜、辟穀坐禪
信徒離世後: 進天堂 歸西方
教會主持:祭祀、牧師 和尚、方丈
誤殺人避難:進逃城躲避 進廟削髮為僧
既然佛教有許多相同與基督教舊約時代的習俗,誰繼承誰?當然,後者繼承前者。
三、佛教的泛神論與基督教唯一真神
佛教是主張多神論。
泛神論決定了世界萬物都可以成為神。因此,人是神、動物修鍊後成為神,甚至植物、石頭也可成為神。一棵樹長了幾百年就會成為神仙。湖南某地一片崖石分化掉下了一塊,形成了類似人的影像,立馬認為是菩薩顯靈,許多遊客紛沓而來,慕名敬拜,最後被鄉政府用水泥糊上。毛澤東死後湖南等不少地方將他的塑像用來敬拜,視為神。
在佛教的歷史裡,佛與菩薩普遍地用來稱呼一些修行者。在家中修行的稱為「在家菩薩」,出家修行的則稱為「出家菩薩」,只不過後來「大乘佛教」將許多修行者加以神化了,變成許多想像出來的天上神佛和菩薩。早期只有十五佛,後隨日而增,一百零八個羅漢,三千佛、八萬佛、八萬四千佛等等。
時至今日,中國佛教信仰人士,即拜釋迦牟尼佛,又拜如來佛、觀音菩薩,甚至拜老子、孔子、關公、毛澤東。最多的是拜祖先和土地公——越低級的神就越多人拜。甚至有人拜鬼,拜石頭,拜大樹。。。無奇不有。
泛神論導致結果是:信徒各取所需,真假不明、惡善不清。求財的拜關公、求子的拜觀音、求福氣拜祖先。
基督教敬拜的是唯一的真神上帝。
人一旦歸向基督,上帝進入教徒的心中。信徒們以一個敬畏的心靈、虔誠的心智敬拜,時刻遵守上帝唯一的道。愛主、愛人。
四、泛神論給國家、社會、個人帶來的影響
國家與地區:
印度是佛教發源地,千年來一直貧苦非常,天災人禍特別多。研究印度歷史的人士,無不認為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他們所信的宗教禍害他們。許多印度人求神拜佛,為的是希望神佛能保佑他們成功移民到美國去。美國是基督教的國家,佛爺又怎能帶他們移民到那裡去呢?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柬埔寨、泰國均是佛教為主的國家,在那裡,貧困、飢餓、疾病始終相伴。
再看基督教國家,不論美國、英國、加拿大等西歐各國,人們生活水平普遍較高,科學發達,社會文明、科技進步。聖經告訴我們:「以上帝立國的有福了。」
我國內地西藏佛教是最興盛的地區,可也是最貧窮的地區。四川有著樂山大佛、峨眉山佛教聖地的保佑,可仍避不了5.12大地震。而沿海開放地區,基督教興旺發達,人民也生活富裕、安康。
社會:
佛教信徒崇拜多神,各取所需。強盜搶劫前拜神,小偷偷盜前求神,賭徒賭博前求神。賭場的老闆、黑社會的老闆、政府腐敗官員,他們干盡了壞事求佛保佑。「酒肉穿腸過,佛主心中留。」的確,信佛者參與吸毒、賣淫、賭博誰處可見。
基督徒一旦信主,上帝就駐在的心中,律法就寫在心坎。他們敬畏上帝,深信上帝無處不在,上帝無所不知。「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縱觀人類發展史,人類的文明,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哪一步能離開基督教的貢獻。
佛教熱衷於建廟宇,基督教卻熱心於建學校、醫院、孤兒院。早在解放前我國早期13所著名大學、273所醫院,都是基督徒創設的。
著名的近代護士制度創始人南丁格爾,就從耶穌基督的榜樣得到靈感。紅十字會是在十九世紀中葉,由一位基督徒HenryDurnant創辦,在戰爭中救治了無數的人。
個人:
佛教徒對待人生,悲觀消極,看人生是苦海無邊。看破紅塵,隱居深山,修行終極目的是進入涅盤。甚至提倡不結婚,如果人們都不結婚,將來哪會有人類?佛教如何傳承?
基督徒對待人生,樂觀積極,信徒是上帝的子民,要努力工作,做事要榮神宜人。終極目的是得永生。
信仰基督教的科學家有成千上萬。諾貝爾獲得者80%以上是基督教徒。
佛教認為「萬物皆有佛性」,要普渡眾生。四生在六道輪迴之中,有時為人,有時為雞,為牛,為豬,投入畜牲道,故佛教不殺生,不吃眾生肉,以免投胎時也要做牲畜,償還因果債務,也或者因為這些生物是祖先投胎,豈不是吃了祖先?虔誠的佛教徒常年吃齋,許多佛教徒初一、十五吃齋。
由於佛教以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是平等的。因此,有些虔誠的佛教徒竟然愚昧到連家中的蒼蠅、蚊子、老鼠都不能打。
基督教認為,惟人是萬物之靈。人與牲畜不同,人在被造時,賦有上帝形象樣式。食物並不關係靈性,只不過關係健康。信徒們可以隨便入餐館吃飯,也可以隨意赴朋友的宴席。
「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創世紀1:28)凡地上的走獸和空中的飛鳥,都必驚恐,懼怕你們。連地上一切的昆蟲並海里一切的魚,都交付你們的手。(創世紀9:2)凡活著的動物,都可以作你們的食物。這一切我都賜給你們,如同菜蔬一樣。(創世紀9:3)
我一個朋友是研究生畢業,是個虔誠的佛教徒,與她談論佛教與基督教。我問她:我的孩子從小參加主日學,成為基督徒,你的孩子為何不讓他去當和尚?
通過上述比較,朋友,你信基督還是信佛? 微博學院: http://t.sina.com.cn/bagmall/profile 時尚女包,敬請光臨 http://shop35374982.taobao.com/
推薦閱讀:
※05 不要尋解脫,要讓基督居首位 | 悉尼特會
※基督徒:什麼是真信?
※數算,神的恩典
※講道信息——基督徒的婚姻觀(叄)
※如何看待基督教徒在有人去世時向他的家人傳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