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院中醫大講堂——脾胃與養生

一、脾胃為後天之本

人身與先天後天關係密切,先天是人的稟賦,與腎關係密切;而對於一個人的生長及生理活動正常功能的維繫,則大多要依靠後天之本——脾胃。中醫自古就重視脾胃,這從古醫籍中可以見到:《素問.太陰陽明論》:四肢皆稟氣於胃,而不得至經,必因於脾,乃得稟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九竅者,五臟主之,五臟皆得胃氣,乃能通利。李東垣則專著《脾胃論》,從理法方葯對脾胃之地位詳加論述。現代很多中醫大家也都重視脾胃,如袁家璣治病,把機體看成是一個協調的整體,在治療疾病時每每重視脾胃功能的顧護。二、脾胃在人體生長代謝中的作用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人體後天成長所需營養物質,五臟六腑正常功能維繫,均靠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物質的濡養來達到。正如黃帝內經所記: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正常情況下,飲食進入體內,必須依靠脾陽脾氣的運化功能,胃才能將水谷氣化為精微物質,同樣也要靠脾的轉輸功能方可將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使各臟腑組織器官得到充足的營養,藉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三、脾胃的特點脾喜燥而惡濕,胃喜潤而惡燥。脾生於濕,而惡濕,是因濕土重則脾陽(氣)埋,不得伸展, 胃為陽明之臟,其作用發揮則要靠陰來實現。因此脾胃調理要分其陰與陽。正如葉天士的《臨證指南醫案》脾胃分治的主張,脾胃之病,虛實寒熱,宜燥宜潤,應當詳辨。脾的特性是主運化布散,能升(清氣)能降(濁氣),其機能時刻在發揮作用,因此脾應主動,中醫認為動的均應屬陽,而事物靜則守,動則散,脾陽時刻在運動之中,因而易散,所以說脾陽(氣)常虛。四、脾胃的位置決定了其重要地位脾位於中焦,與胃升降相因,故人體氣血水火陰陽的升降出入,氣機協調,均以脾胃微升降之樞紐。脾胃作為中焦的樞紐,承載著為身體化生氣血,平衡陰陽的作用,一旦脾胃出了問題,人身臟腑運轉系統也就隨之坍塌。因此脾胃乃後天之本,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亡,健脾宜升,通胃宜降,復其升降,至關緊要。若不能食,則將變生他疾 !對脾胃樞機作用的一點總結:脾胃位於中焦,是人體的半上半下之樞,心火的下交,腎水的上奉,肺氣的肅 降,肝氣的生髮,胃氣的降濁,脾氣的升清,都要通過中焦,而且中焦 胃氣對人體的陰陽、氣血、水火、氣機的升降,有主動的調節和控制作用。

從脾胃的作用看養生

1.脾胃能滋養元氣元氣的充足,皆由脾胃之氣無所傷,而後才能滋養元氣。若脾胃之氣虛弱,即使我們多吃飲食,虛弱的脾胃也難以過多的將飲食消化為營養,那麼,身體的元氣也不能得到及時的補充,因而百病可生。2.脾胃與壽夭《素問·五常政大論》云:陰精所奉其人壽,陰精所降其人夭。即是說脾胃調和,水谷精氣能正常化生,滋養五臟六腑,所以人能長壽;反之,脾胃不和,水谷精氣化生不利,臟腑失養,所以人就難以盡享天年。3.脾胃與神氣臨床經常見到一些情志病,或睡眠不佳,或心煩易怒,用安神之法效果不理想,而調理脾胃後病情得愈。正如李東垣所說:善治斯疾者,惟在調和脾胃,使心無凝滯···蓋胃中元氣得舒伸故也。

脾胃和則陰陽平,脾胃調暢,陰陽自和,百病不生。

飲食之法:飲食要有規律,定時定量,不要暴飲暴食,飲食葷素搭配。注意保暖,尤其是胃脘部的保暖。

運動健脾:內經講脾主肌肉,脾主四末,反過來講,運動能鍛煉肌肉,鍛煉肌肉即是鍛煉脾胃,適度的運動,能增加脾胃的運動,起到養脾的作用。

情緒調控:脾胃順暢,中醫講脾主思,憂思傷脾,因此欲求脾胃順暢調和,必需先要保證情緒順暢,方使脾胃順而無病。民間常講人老先老腿,從中醫臨床角度講,更確切的應該是,人老先老脾胃。
推薦閱讀:

tcm100中醫e百-當歸補血湯美容驗案
中醫診斷
黑色美味 最宜冬食(14.12.16中醫藥報第六版)
《天元紀大論》及宇宙根源 鐵杆中醫論壇
【中醫筆記】《傷寒論偷偷教》第一梯·第一講 (20110822)

TAG:醫院 | 中醫 | 養生 | 中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