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定位1
幫助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定位1
幫助孩子選擇合適的角色,包括兩個內容:一是在家庭中儘早讓孩子體會自己的角色,二是幫助他們選擇將來進入社會的角色。
父母已經在社會上尋找到定位,已經從角色中體驗到社會期望,已經從為子為女成為人父人母。這時,如何培養孩子,把人之禮、人之儀轉接到下一輩的身上成為最直接的問題。
在從兒童成長為成人的過程中,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愛。
世界上沒有任何其他的因素和力量能替代父母之愛。但父母的愛也應該是有節制的、有保留的,這樣的愛才是明智的愛,才能愛得長久、愛得深沉。兒女成長的過程,同樣也是一個人從天真幼稚走向成熟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孩子充滿幻想、會犯錯誤,正如孩子是在不斷跌倒不斷爬起中學會走路的。對待孩子的錯誤,我們不可一味地訓斥與打罵,而應給予寬容與理解。
「聖雄」甘地的父親是波爾班達首相,他的言傳身教對甘地的一生影響很大。在中學時,甘地曾因為抽煙而偷了父親的錢。但甘地後來覺察到了自己的錯誤,就寫了一封信給父親,把所犯的錯誤供了出來,並在信中說:「我向神發誓,從今以後,絕不再犯同樣的錯誤,請父親原諒我年幼無知所犯下的不光榮的行為吧!」
這時父親正因舊病複發,卧病在床。甘地鼓足勇氣把信交給父親時,站在床邊等著挨罵。
但事實並未像甘地想像的那樣,父親既未責罵,也沒有處罰甘地,只見他眼淚籟籟而下,沾濕了信紙,使字跡模糊起來。接著,父親閉目沉思了一會,便把信撕碎了,這時父子倆都禁不住哭出聲來。自從這件事後,甘地便發誓絕不重犯錯誤,即使犧牲生命,也要堅守這項原則。
許多家長的不正確作法妨礙了孩子才能的發揮。如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為他們一生做好了設計。而大多的家長則更偏重於子女文化知識的學習(智育),而忽視對子女興趣、愛好的廣泛培養。孩子在學習之外表現出來的興趣和愛好,被認為不務正業,學校則以題海戰術剝奪了學生課外活動時間。另外,還有一部分發家長存有「攀比心理」,有的家長經常以別人家的孩子如何來訓斥自己的孩子,給處於發育關鍵時期的孩子造成不應有的壓力。別人的孩子考了100分,而自己的孩子考95分就認為孩子笨、不光彩。這些表現歸根到底是父母不根據孩子本身所具有的特長,讓孩子自然地朝著符合自己實際的方向發展,而是按照家長的設想,從很早就把孩子放進了一個模型中。這樣做的結果只能使孩子的創造性與豐富的才能夭折。
看一下那些事業上成績卓著的人的成長過程,我們不難發現,這些發揮了天賦才能的人的成長道路都是自己選擇的。
義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自幼喜愛數學,可他的父親卻認為數學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維持生活,他希望兒子當醫生,這樣就可以不必像自己一樣窮。但伽利略並不愛好醫學,怎麼也學不進去。兩年後毅然放棄醫學而轉攻數學,終於成為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人。
德國作曲家亨德爾在尚未學會說話時就開始學習演奏樂器。10歲時就創作了6首樂曲。亨德爾的父親是宮廷理髮師,他希望兒子成為律師,看到兒子如此愛好音樂,十分擔憂,並採取了嚴厲的措施,禁止兒子演奏樂器,甚至不讓兒子上小學,因為小學有音樂課。可亨德爾根本就不理會父親的苦心,白天不行,他就在夜深人靜時起來練琴,為了不被人發覺,只好不出聲地練。他終於成為與巴赫齊名的音樂巨匠。
由此可見,「望子成龍」最切實的辦法就是幫助孩子發揮自己的特長。京都大學勝田吉太郎教授指出,本來意義上的教育應是發揮各人的個性,使之開花結果的過程。而中國父母為孩子設計人生的最大弊端就在於扼殺了孩子的天性。
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離不開人們的創造性。讓孩子自己選擇道路,是培養他們的個性創造能力的最好辦法。父母給予孩子以幫助而不是束縛,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當然這裡還隱含著一對矛盾。就是兒女的依賴與獨立。
父母的責任不是讓孩子依賴於自己,而是要使孩子能夠獨立。很多父母嘴上承認這個道理,但在行動上卻很難做到這點。那些充滿愛心、情真意切、富於犧牲的父母用過量的保護扼殺了孩子們的獨立要求,使本來可以成長為富有創造性、精力充沛、信心十足和勇敢無畏的人變成了畏畏縮縮、舉棋不定、膽小軟弱的人。
兒童很早就會表現出要求獨立的願望,他們想做自己能做的事,也想做自己不能做的事,父母的責任就是幫助他們作出正確的選擇,並為他們尋求獨立的呼聲和行為提供實現的條件。
如果父母把教育孩子的目標定在獨立上而不是依賴上,就會在孩子稚拙的言行中捕捉到尋求獨立的信息,並著力強化和發展這種獨立的需求,使其成為人格中一種穩定的要素。
美國兩位總統送子參軍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先說林肯,他在就任總統後,南方的一些反對派發動了內戰,林肯和許多老百姓一樣,毅然送兒子參軍。總統夫人憂心忡忡,林肯對夫人說:「瑪麗,多少可憐的母親都已忍痛作出了種種犧牲,送走了他們的兒子。我們把羅伯特送上戰場,這是為了國家的命運哪!我們有什麼不能犧牲的呢?」
羅斯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總統,受命於危難之際。他很疼愛自己的兒子,但是,當他得知兒子放棄了優裕的生活,以一個普通公民的身份參加了空軍部隊後,非常高興,特地舉行了一次家宴,親自為兒子送行,席間,羅斯福提議全家為兒子乾杯:「他是我們家中第一個對美國所受的威脅加以嚴肅而清醒地考慮,並毅然去投軍的人,我們都應為他感到光榮。」
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說:「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這活講得極有道理。父母對子女誰不憐愛,但愛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一種是溺愛,這是嬌縱孩子。這種父母是沒有遠見的父母。另一種愛是嚴愛,看起來很嚴格,實乃真愛。父母做到嚴格並不容易,尤其在今天的社會,家庭中多為獨生子女。試看今日小學的校門,還未放學,家長已排成了長龍。
日本著名社會活動家和宗教活動家池田大作的教子方法也是嚴慈兼濟。他說:「作為父母,要給孩子蓄積一筆終身用之不竭的『心靈財富』,那便是使孩子擁有一顆深沉而又豐富的心,可以說只在這個意義上,父母才是必要的。」
父母有時也必須嚴厲地斥責孩子。這只是指關係到孩子生命或他的將來十分重要的事,可以說這種斥責是在信任孩子的基礎上進行的,而且是以一片愛心出發的。
雖然人們可以說「我的孩子」,但孩子絕不是父母的所有物。對於孩子,父母並沒有生殺予奪的大權。母親奪去孩子的生命,便等於自我否定自己作為人的資格。人並不是憑藉本能生存的動物,那麼,光強調母愛是永恆的本能之愛,其餘的撒手不管,這是不行的。總之,必須用人類理性來指導這個母愛。可以說,目前的問題在於人們對生命的感覺麻木了,那種輕視生命的思潮必須掃除乾淨,這便是我們面臨的課題。
推薦閱讀:
※找到自己的魅力所在
※凈空法師:「貪瞋痴」有核心,有它的原點,原點找到,真容易放下
※中國最美?體操隊長稱喜歡日本,讓她找到了家,做了日本太太。
※勾踐要殺文種,找到一條這樣的理由,文種無言以對,只得自殺
※這四種男人很難找到女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