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評論:當今時代文化發展新趨勢是什麼 時評

解放評論:當今時代文化發展新趨勢是什麼

發布者:tracy 時間:2011-12-14 07:35:00 來源:解放牛網解放日報 【收藏】[0]

【評論0 查看】 【我要評論】 【發起話題】

北京大學中國文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孫熙國

問: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要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準確把握當今時代文化發展新趨勢,準確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請問,當今時代文化發展的新趨勢是什麼?

——上海吳中路談亮

答: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文化。一般認為,廣義文化是人類在認識和改造世界過程中創造的一切成果的總和,既包括物質文明成果,也包括精神文明成果。但這是就文化的載體或存在形態而言的。如果就文化的內容來說,文化的本質是思想,而並非其載體。不可否認,人類的思想會實現對象化,對象化在器物中便成為器物文化,對象化在人們的行為中便體現為行為文化,對象化在制度中就體現為制度文化。但是,必須看到,器物、行為、制度等只是文化的載體,它們本身不是文化,載體中的思想內容才是真正的文化。要準確把握當今時代文化發展新趨勢,需要明確,其中的文化核心是指思想意義上的文化,而不是器物、行為和制度意義上的文化。

就思想層面的文化來說,當今我國文化發展主要面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文化發展同經濟社會發展不完全適應,二是文化發展同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完全適應。這兩個不適應具體表現為以下8個方面的矛盾和問題:一是文化建設在推動全民族文明素質提高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一些地方和單位對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的認識還不夠;二是文化建設在引領社會思潮和社會風尚構建思想道德方面的作用需要進一步加強;三是輿論引導能力需要不斷提高,網路建設和管理亟待加強和改進;四是文化產品需要更加豐富,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引導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五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夠健全,城鄉、區域文化發展還存在不平衡;六是文化產業規模不大、結構不合理,文化體制需要改革;七是文化「走出去」的能力還較為薄弱,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需要加強;八是文化人才隊伍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

應當看到,上面的「兩個不適應」是一種動態不平衡,只有存在不適應、不平衡才會形成文化發展的更大張力。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上述矛盾和問題構成了把握當今時代文化發展新趨勢的基本依據,基於對上述矛盾和問題的認識,當代中國文化發展新趨勢可以初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當今時代文化在個人和民族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另一個民族的標誌。用什麼證明我們是人?用什麼證明我們是中國人?沒有別的,只能是我們的文化。文化是人與動物的區別所在,也是人與人的區別所在。孟子認為,「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就在於人所特有的「仁、義、禮、智」等社會屬性。他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南宋哲學家朱熹承襲了孟子的說法,朱熹說:「仁者,人之所以為人之理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美國人類學家懷特也指出:「對人類的真正研究將被證明不是關於人的研究,而是關於文化的研究。」人和動物的不同,就在於人是一種文化動物,是一種創造文化的動物。人類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心態追求等精神深層面的內容(也就是文化)對象化在自己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中,因此,無論是在活動的過程中,還是在活動的結果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人類創造的思想和文化。

第二,當今時代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和相互影響,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趨凸顯,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要求日趨緊迫。

我國正在進行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是包含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內容在內的一個有機整體的建設。離開了其中任何一個方面,我們的建設都不會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正如十七屆六中全會所指出的,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看到,文化建設和文化發展,關係到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關係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係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實現。

經濟和政治決定一個社會的文化,但文化對經濟和政治又具有反作用。一定形態的經濟和政治首先決定著文化的形態;然後,一定形態的文化才會影響和作用於經濟和政治。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首先應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和政治的反映,同時,它又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和政治有巨大的促進作用。當代中國已經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以及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在這樣的關鍵時期和攻堅時期,沒有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發揮,我們就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一個民族如果只是關註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一個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伴隨著文化的繁榮昌盛,同時一個有思想和文化的民族,才能在國際舞台上展現綜合競爭力,才是真正有美好未來的民族。在當今時代,誰佔領了文化制高點,誰就掌握了未來。我們必須既要立足腳下,又要仰望天空,為世界貢獻中華民族的思想和文化。要把握時代主題,認清時代任務,緊跟時代潮流,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擴大對外文化交流,參與世界文明對話,促進文化相互借鑒,增強國際話語權,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華文化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第三,當代文化的發展呈多元化趨勢,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新媒體和新傳播方式迅猛發展,倡導主流價值的難度不斷增加,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巨。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與此相應,文化的發展則呈現出多元化和多樣化的趨勢。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要想維護本國的文化安全,就必須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文化的本質是思想,而思想總是同一定的價值取向聯繫在一起的。不管是哪一個共同體生產出來的文化,從根本上說,都是維護其共同體利益的。我們必須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覺,確立文化主體意識,形成我們自己的核心價值體系。一個國家和民族,如果喪失了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主,總是跟著別人後面跑,那是十分危險的,其文化安全也不可能有保障。同時,一種文化只有真正強大起來了,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自覺和自信。

在世界思想交鋒交融更加頻繁的背景下,在諸如微博等新媒體和新傳播方式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我們必須以自身文化的強大來實現和維護文化安全。而文化自強並不容易。我們的祖先曾經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這些文化中的優秀傳統和合理內容,對於今天的文化發展和文化建設是十分寶貴的資源和財富。但在與其他世界文化強國相比較時,不能總是依靠老祖宗來實現我們的文化自覺和自信,而要依靠我們能夠給世界貢獻出什麼樣的文化。要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建設和發展當代的文化。

推薦閱讀:

(11)對於本屆西塘漢文化周預設元清胡服方陣的立場與看法
王重陽為什麼不把先天功傳給周伯通和全真七子,反而要傳給南帝?
讓文化和旅遊更好融合(今日談)
白菜被豬拱一一黃聖依一朵鮮花,插在宋小寶身上
[i·寧德] 斑駁的黛瓦,是寫給杉洋的一封封信

TAG:文化 | 發展 | 趨勢 | 評論 | 時代 | 解放 | 時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