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所願,修具如來衣,圓滿如來藏
一、師父群內開示分享:
佛陀說,一個吝嗇的人,他不會將自己的財富分享給別人;一個具有智慧的人,擁有財富的話,他就會做廣大的佈施。提婆長者因為具有很強的吝嗇之心,因此斷盡善根,往生後就投生到地獄去了。這就好像一個農夫只會收成,但是不知道播種一樣,他那一生所有的福報都已結果,但是他卻沒有辦法將自己的福報繼續的延續,繼續的增長,所以福報受完了就沒有了。分享此篇,願大家聽佛言,不做小氣鬼。
我們吃哪那一類眾生,就與那一類眾生結下不解之冤。所謂「肉字裡邊兩個人,裡邊罩著外邊人,眾生還吃眾生肉,仔細思量人吃人。」
《楞嚴經》中也說:羊死為人。
羊既然可以為人,豬牛也可為人,可是未得天眼通,不能觀察其因緣,就以為豬是豬,羊是羊。人多吃眾生肉,把本有的自性都埋沒了,失去了靈性,變得更愚痴。
過年了 大屠殺開始了 作為真善的佛弟子多多宣揚吃素的善行刻不容緩 請多多救命 你的命是命 動物的命也是命 沒有這個覺悟 慈悲心很難獲得真正的修行成就和世間健康平安
二、隆善語錄:
同一片天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善惡業就會有不同的人生。無論前塵如何,清醒者當以修心證悟出離首要目標。一顆清明智慧的心可以令你在這個多變的世界真正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三、微博語錄:
修行修心,修你那顆浮躁煩惱叢生的心。修行不會一蹴而就,破迷開悟亦需過程。修行人的業障仍在,煩惱亦有,區別於修行者在於其知業障從何來,煩惱的緣起,故而不執著。修持心的定力,日漸明覺的智慧去照破無明的黑暗。人世間的糾紛和對於本質的不明就是因為人心自私、分別和無智慧。願大家都活的清明。
無論何時何境心始終處於明覺之中,覺察自心的念頭顯得尤為重要。沒有執著空性之念,即使黃粱一夢亦能享受一番。前提是你有能力確保自己對境不動心。感恩一切有緣人的深情關注,隨喜讚歎大家的善根福德
四、人間佛法:
佛教說千年修來同一飯,萬年修來同船渡,你能一起吃一頓飯,在一個家庭裡面一起過活,都不是偶爾發生的事情,而是我們多生累世積累起來的一種因緣。 要成為夫妻、父子、母子這中間的因緣要修多少世呢?所以佛教有句話叫惜緣,要珍惜我們自己的因緣。惜緣從哪裡開始?惜緣就是善待彼此開始。
我生命里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我不再為別人對我的看法而擔憂。此後,我真的能自由地去做我認為對自己最好的事。只有在我們不需要外來的讚許時,才會變得自由。心安從內觀內省開始,對於外在學會寬容,若一時半會沒這個修為,就無視避之吧。
有人把生命局促於互窺互監、互猜互損,有人把生命釋放於大地長天、遠山滄海。種種外境其實都是人心的純凈度和心量的格局而生。
人的一生承載著太多不幸的元素,比如病症,傷害,黑暗和絕望,但同時也還有積極的存在,比如希望,復原,充盈或者幸福,經歷過後,我像活了一千歲一樣。這些真相就是生命的業力,善業代表一切積極正的方面,惡業則是黑暗的代表。心的善惡兩面總是交替沉浮,令人心難安。
活在人世間,人人都說煩。出則忙事業,入則思三餐。冒尖遭人妒,窩囊被人嫌。權大惡夢多,無權辦事難。錢多畏盜賊,錢少受貧寒。坎坷人生路,何時走得完。煩必傷身體,無端蝕本錢。人生幾多時,也就百十年。煩事天天有,貴在心放寬。世間許多事,誰人能做完。青山依舊在,誰見故人還。
五、此生所願,修具如來衣,圓滿如來藏
若人說此經, 應入如來室 。
著於如來衣, 而坐如來座 。
處眾無所畏, 廣為分別說 。
大慈悲為室, 柔和忍辱衣 。
諸法空為座, 處此為說法 。
《大乘妙法蓮花經》
修佛後不是沒煩惱,修行是一個長久去陋習增定力的過程。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就,破迷開悟亦需過程。修行人的業障仍在,煩惱亦有,區別於修行者在於其知業障從何來,煩惱的緣起,故而不執著。修持心的定力,日漸明覺的智慧去照破無明的黑暗。人生不可能處處順意,無苦不人生。「君子不器」,忍辱得莊嚴,君子可大可小,小如微塵,大如須彌、如法界;大丈夫能屈能伸,誰冤枉自己,也不生煩惱,這是修行得力的功夫。心中有大胸懷,承載得了侮辱委屈,才能享受得起尊榮富貴。修行是尊重生命的殊勝行為,人之一生值遇佛緣,實乃你這個自性生生世世最大福報所在。
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不明因果、不信因果是無法安於苦難的根源,自作自受才是真相。害人是害己,挑戰因果者必是愚痴人,天下無救者,不信因果者。忍辱非忍受,忍辱建立在堪破洞察世態之下,忍受帶有自我的情緒無法究竟消業。結冰的心不能一日融化,忍辱的心也非一日修成。如果你妄圖捷徑竊取智慧,勸你舍下投機取巧,世間也許仍有短暫虛妄的「僥倖」,修得真經的行為卻絕無偏私,這是老天的公道,也是對於一切眾生最好的保護。
六、【隆善言】
人生雖如夢,但已然投身的此生總要度過,於修行者的利處在於先於迷者獲知生命真相。這是先機也是你要用心把握並藉由這個機緣修持心的力量超拔自己解脫於夢幻之境。無論何時何境心始終處於明覺之中,覺察自心的念頭顯得尤為重要。沒有執著空性之念,即使黃粱一夢亦能享受一番。前提是你有能力確保自己對境不動心。證悟者和迷失的眾生同處這個世界,因各自心境不同,生活亦截然不同。聖者超然於世享受生命,凡夫困頓業力承受命運的蹂躪。天堂地獄不在它處,就是你眼前的這個世界。
最勇敢、最智慧的心靈是最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和影響並改變其心志的。內心有智慧而飽滿,內心的智慧源於強大的心的力量。「把私生活與公開生活分成兩個領域是一切謊言之源:一個人在私生活與在公開生活中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人心兩面註定了在不同的狀態下心呈現的外象亦會有所差異。公開的生活往往更擅於偽裝,人前總愛面子,呈現美好高尚的模樣,獨處則更容易暴露自心真實的模樣。警惕難以抓到漏洞,放鬆卻易泄露真相。
推薦閱讀:
※《如來藏大綱獅吼論》第十四課
※什麼是如來藏?如來藏詳解
※起信論導讀(一)
※四重緣起深般若 第四章 如來藏 2 如來藏與阿賴耶
※如來藏大綱要獅吼論(一)
TAG:如來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