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校注評(一)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悟法傳衣第一

經文一

時,大師至寶林,韶州韋刺史名璩,與官僚入山,請師於大梵寺講堂為眾開緣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師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餘人,儒宗、學士三十餘人,僧尼、道俗一千餘人,同時作禮,願聞法要。大師告曰:「善知識。總凈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大師良久。復告眾曰:「善知識。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略評一

一、《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緣起

此《六祖壇經》之所以稱之為「經」,乃是佛陀於靈鷲山下拈花示眾,大迦葉心契微笑,佛陀於此法會傳大迦葉「正法眼藏,教外別傳」。此即禪宗法脈之起承因由。佛但有聚會而所說法,皆有經文記之,以傳後世,令法脈不絕。唯此靈鷲傳法,拈花微笑,雖有傳記,卻無經文。故此,達摩西來,傳至六祖,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佛法當大弘於世,應有經文以印證之。故六祖大師親口所述,親自勘訂,定名為《法寶壇經》,以補當年法會無「經」之憾,而證禪宗乃佛陀親旨之正也。此是漢傳佛教中無數飽學之高僧大德雖有論述,卻不敢以「經」而自稱,唯此禪宗不識字之六祖大師所述卻敢於稱「經」之故也——其法自佛而降,非自創也。六祖大師在《壇經》中云:「教是先聖所傳。不是惠能自智。」這句話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二、為眾生開示悟入,開始就是結束

佛陀降世,為一大事因緣:為一切眾生開、示、悟、入自心佛。眾生之所以不知道佛法,是因為不知道自己內心心法之奧秘。佛陀降世,就是為了讓眾生明白,自己心法究竟有什麼奧秘。佛經所說,無非一教一學。明眼人教,盲眼人學。明眼人開佛之知見、示佛之知見;一切凡夫盲人學者是悟佛之知見、入佛之知見。佛法一教一學,即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六祖此處一句「總凈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者,即是開佛之知見;而「良久」者,即是示佛之知見。明眼人開、示完畢,更又有何可說?!古云:佛法者,本來即是直指人心,更無半字可說。若在場聆聽六祖開示此句之上上根器者,當於六祖開口說此法句時,在「良久」之前,就可悟、入。若能如此,則《壇經》在「總凈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這裡就結束了。

可惜眾生無知,當下並不知佛法正義。故六祖大師慈悲為懷,見無人悟,更無人入,於是才有下文之洋洋洒洒一大堆老婆心切之文字,無非再次解困抒懷,為眾示法。

禪宗是以機鋒公案著稱於世,當下流行的《壇經》宗寶版等法本,都把「大師告曰:『善知識。總凈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大師良久。」這一句給完全舍掉了。事實上,《壇經》中六祖一開口,即是開宗明義,直示機鋒公案,令人開示悟入。這才是符合禪宗根本特點的法本。但宗寶版等法本都從「復告眾曰:『善知識。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這一句作為六祖大師開口講法的第一句,把公案段刪除,這真是太可惜了。

三、開宗明義,開門見山

「總凈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究竟什麼是佛法、什麼是禪宗呢?六祖大師這裡開口第一句,就把這兩個問題徹底回答了。「總」,就是「總是、一直」的意思。「凈心」,就是把內心雜念給掃乾淨。請大家各自體會,安靜獨處時,內心有沒有起念頭、想法?絕大多數人,內心雜念紛飛,片刻無休。這就是心不「凈」。六祖告訴我們,一開始,是要讓自己的念頭停歇下來,不要東想西想的。這叫做「總凈心」。「念」,一般理解,是出聲地念;也可以理解為不出聲,只在內心默念。這兩個都可以。「摩訶般若波羅蜜」,「摩訶」是廣大無邊,「般若」是智慧,「波羅蜜」,也叫做「波羅蜜多」,是梵語音譯,意思是到彼岸。合起來,摩訶般若波羅蜜,就是「依深廣智慧而度至彼岸」。

四、禪凈圓融,法門不二

六祖大師口說的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就是六祖大師告訴我們,讓我們不要東想西想,把內心雜念清掃乾淨,然後呢,就口念或者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一直念、一直念、一直念……這就是六祖大師在《壇經》中要說的佛法和修行方法。可能有人會覺得很熟悉,這不是凈土宗嗎?凈土宗法門,就是念一聲佛號「南無阿彌陀佛」,一生一世都只有這一句佛號。這裡六祖只不過把這句話換做了「摩訶般若波羅蜜」而已。確實如此!從事實講,從勝義諦講,「摩訶般若波羅蜜」就是「南無阿彌陀佛」,一點兒都沒有區別。人人都有自心佛,自己本心就是自己的阿彌陀佛。南無,就是廣大無邊的意思。般若波羅蜜,就是智慧到彼岸,從哪個此岸到哪個彼岸?從自己妄覺此岸到自己本心正覺這個彼岸,依靠什麼?依靠佛法般若智慧。《心經》裡面特別對般若波羅蜜多作為一句依止念誦的咒語,有超強的讚頌和提醒:「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因此,《壇經》也是真實吻合佛意的真正大乘佛法經典,六祖大師把這句話當做修行的法門,是確實有效的真實佛法。因此,禪宗與凈土,本是一法,不是二法,禪凈圓融,法門不二。

五、良久

「良久」,是六祖大師在開演佛法知見後,為大眾展示佛法的核心內容,也是《壇經》開篇公案的第一則最核心部分。以下古籍有記載世尊一則公案和祖師解讀的內容。

(一)世尊良久

世尊因外道問:「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世尊良久。外道嘆曰:「世尊大慈大悲!開我迷雲,令我得入!」作禮而去。阿難問佛:「外道有何所證,而言得入?」世尊曰:「如世良馬,見鞭影而行。」(《宗門拈古彙集》)

(二)百丈悟入

百丈道恆,舉「世尊良久」,向法眼請益。語未終,法眼曰:「住,住。汝擬向『世尊良久』處會耶!」丈從此悟入。(《五燈會元》)

良久,是心法,不是時間,不是外相,不是人事物,只於自內心揣摩,離一切相,度一切法到彼岸,究竟自己本來面目是個什麼?若也能從此一念相應,得個消息,曉得諸法空相不生不滅的道理,卻又何須花心思功夫去看後面啰哩吧嗦的嘮叨呢?

六、《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終。

七、《壇經》不可翻譯,經文原句原本,其語言本來直白,並無古文詰拗之詞。若欲讀《壇經》者,當從原句自己入手,逐字逐句,反覆咀嚼,沁入心脾,印入腦海。如此才是真學人。千萬不要一遇到讀不懂的,就滿心懷著「有誰給我解答」的疑惑,到處搜尋求援,卻忘掉了在自己內心中去尋找答案。本系列文的略評,僅僅只是本人以盲目視日,所見朦朧,粗鄙不堪,千萬不可作為經文本身的替代。此致諸位讀者菩薩,千萬、千萬、千萬切記!


關於「原創」的聲明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不同的流通版本中有不少差異化的內容,原本經文不是本人原創。本人僅做了極少量膚淺的校注、引用、點評工作,並對此負全責。因此緣由,此《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清·王起隆 重鋟)與其他版本皆有不同,故列入「原創」之列,以明「文責自負」之責任,而絕非敢竊佛陀、祖宗法寶而自居。切望讀者知曉,毋為誤解。

本系列文中,純屬個人觀點,未必正確,僅供參考,望讀者自斟自決。



推薦閱讀:

《印光大師文鈔》第九卷 復陳伯達居士書一
弘一法師作曲,太虛大師作詞的《三寶歌》
慈法法師《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講記(2)
得到|管理大師的思考技術(上)
丁二辨心外無佛(三)(《達摩大師血脈論通解》釋照光法師傳講)

TAG: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