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師PK英國學生:誰讓誰更崩潰?

5名來自中國的老師給英國學生上了一個月的課。

英國學生穿著「中國式」的校服上課。

英國漢普郡的博航特學校進行了一項獨特的試驗,邀請5位中國老師全權負責該校一個9年級的班級,為期一個月。BBC將這一過程拍成兩集紀錄片《我們的孩子夠堅強嗎?體驗中國教學》,在中英兩國引發熱議。

英國學生瀕臨崩潰

14歲的羅西是50名參加教學實驗的學生之一,她將平時的教學環境稱為「英國派」,將實驗課稱為「中國派」。她告訴英國「Newsbeat」網站:「這絕對是個很大的挑戰,按照中國的做法,你要特別早起床,很晚離校。」

5名老師來自中國不同地區,在國內時都在國際學校任教,並用英文授課。其中有人曾在英國學校教書,熟悉英國式的鼓勵教育,但按照節目組的要求,他們使用了傳統和主流的中國教法。

剛開始時狀況不錯。英國學生領到了中國式的校服,雖然這不是他們喜歡的服裝類型,但至少他們覺得新鮮,儘管肥大的褲子「像降落傘一樣」。早操也算得上成功,雖然跟不上領操老師的動作,但至少學生們面帶笑容,覺得很有趣。

「我們伸胳膊伸腿的,有點像伴著古典音樂做健美操。」一位學生在接受英國《衛報》採訪時表示。報道指出,學生不能整齊劃一地做操是因為「樂感不夠但是幽默感十足」。羅西表示:「我知道中國人經常排隊做許多事情,就像在軍隊那樣,但是我們不習慣這麼做。」

在正式上課前,中國老師楊君將孔子的名言翻譯成英文,希望給英國學生灌輸中國式的價值觀:努力學習、不浪費他人的時間、謙虛自強……然而,當她要求學生領會這些「高深的中國哲學」時,學生蘇菲脫口而出:「我都不知道『謙虛』這個單詞是什麼意思。」

中國老師開設的課程包括中文、生物、化學、物理、英語和體育。

上課的時間表還是和之前一樣,但羅西的教室里增加了20名學生,達到了50人。「中國老師們手下留情,並不像我們想像中那麼嚴格,不過和英國派的老師相比,他們仍算是嚴師了。」羅西感慨道。

然而進入課堂後,狀況急轉直下。在物理課和數學課上,中國老師在黑板上寫下定理,讓學生記筆記。上課不能說話、課程聽不明白、每天長時間學習,這些「全新的體驗」讓英國學生崩潰,第一天下午就有人表示好累,想要回家。

羅西說:「到了第二周,我覺得自己已經受夠了,不過總共只有一個月,我覺得自己能忍過去,但是真的好艱難。」她很高興這個月終於過去了,學校又回到了原來的軌道。

「我不喜歡他們教理科的方式。我們尋求幫助,通常不會成功,上課就是一直講,直到下課。我們並不覺得自己在學知識,因為老師講的一切書本上都有。」羅西抱怨道。

甚至體育課都讓英國學生崩潰。第一節體育課,50名學生嘗試了中國學生體育達標式的中長跑訓練,一半的學生沒有及格。兩名女生表示,和英國的體育課相比,中國式的體育課簡直是在玩命。喬跑到最後一圈的時候,已經是孤軍奮戰,同學們都在旁邊給他加油打氣。跑完之後,他心情低落,感到十分丟臉。

這時,英國體育老師霍格走過去安慰他:「雖然你在體育方面不在行,但我相信你一定有比別人表現突出的地方。就像今天跑得最快的學生,他們在別的學科可能就不如你。」

霍格表示,「中國派」將學生放在比拼的環境下,孩子們將自己和別人比較,進而產生壓力。而英國的教育方式通常是鼓勵,只要他們戰勝自己就可以了。喬事後表示:「中國學校里,競爭一定激烈得多,如果你墊底了,你就會被看成沒有能力的人。」說著,他忍不住抽泣了兩聲。

羅西也認為,中英教育最大的不同是老師對學生的期望值,「老師認為我們不夠優秀,我們必須適應。」

中國老師幾乎被逼瘋

一個月的時間裡,中國老師的受挫感不輸英國學生。

中國老師表示,自己被英國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驚呆了,他們在教室里隨意聊天、吃東西、化妝、互丟紙飛機。一名女生在上課期間滿面淚花地跑出教室,把老師楊君嚇了一跳,一問才知,原來,她的偶像、英國超人氣樂隊OneDirection的成員ZaynMalik退隊了。楊君說,這樣的情緒化,她實在理解不了。

楊君說:「在中國,我們不需要有管理課堂秩序的技巧,因為人人都自律,家庭和社會教學生尊師重教。」

而當中國老師大喊「不許說話」、「聽我說」、「開動你的腦子」時,英國學生只會變得更加叛逆。

來自中國的老師李愛雲看著學生們上晚自習,本來希望他們認真安靜地做作業,卻發現他們幹什麼的都有。「我必須控制自己,不然就會發瘋。」李愛雲說,「只有一半的學生努力聽我安排,剩下的一半,天知道他們在幹什麼。」

懲罰似乎是無效的。楊君要求和老師頂嘴的蘇菲坐到角落裡去,這樣的懲罰通常會讓中國學生愧疚、尷尬,蘇菲卻覺得十分好玩。「老師越是嚴厲,我就越想搗亂。」她說,「我喜歡越界的時候腎上腺素上升和闖禍的感覺,非常刺激。」

羅西承認,攝像機的存在助漲了叛逆。「中國老師剛來的時候,我們覺得可以搗搗亂,攝像機的存在幫了倒忙,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酷,我們更想把事情弄糟。」

除了課堂紀律,教學進度讓負責數學的鄒老師非常無奈。他發現英國學生不肯記公式。他用在中國的節奏講課,英國學生跟不上,一些人乾脆放棄了。

「他們的水平比中國學生低很多。」鄒老師表示。BBC認為,那是因為中國的同齡人每周用11個小時去學數學,這在英國學生看來是難以想像的。

「我們以前從沒學過三角函數,他用15分鐘就講完了。」一名英國女生在課後說,就連班裡成績最好的學生也跟不上。所以他們在課後找原來的數學老師幫忙,這名老師表示,他打算用一周來講解三角函數。

不過也有少數學生表示,中國的教學方式真的讓他們學到了知識。羅西說:「以前我也知道教育重要,這一個月的生活讓我加深了這種意識。」

紀錄片引發中英熱議

博航特並非一所糟糕的學校。去年,它被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評為年度學校。英國教育部門調查員給它的打分,每一項都是優秀。它也是英國第一所開設中文課的公立學校。

該校校長史端喬表示,發起這次試驗的初衷是,中國學生將成為英國學生今後求職的有力競爭對手,他希望借這個機會搞清,是什麼讓中國學生表現突出,以及這種方法能否被移植到英國的教育中。

如今,這部反映中英教育差異的紀錄片只播出了上集,就在兩國引起熱議。

英國《每日電訊》報認為,這個實驗反映出,英國的教育體系鼓勵學生跳出思維定式,去冒險,去問問題,並且挑戰成見。

在BBC的紀錄片中,有英國學生提出「中國教師的教學方法的確有效,但我並不覺得學到了很多。」《每日電訊》報指出,「有效」是因為學生在學校待了足夠長的時間,英國的教育走在正確的軌道上。至於混亂的課堂,多家英媒表示,教室里有點兒小混亂並不是壞事。

但也有英國媒體反思稱,英國孩子從來沒有見識過這樣的教育,但努力學習正是老一輩英國人成長過程中習慣的學習方式——不那麼有趣,但有充足的信息量。

英國《快報》稱,中國學生和英國學生在學業表現和學習態度上的巨大鴻溝應該促使英國人思考,是不是對年輕一代過於寬容了。「我們總是自欺欺人地認為,讓孩子們『做自己』,他們就會成為有創造性的天才,但他們不會。」

紀錄片播出後,「中國式教學在英國」一度登上中國社交網路的熱搜榜。有網友表示,片中展示的中國式教育十分「熟悉和親切」,但中國教育正在向西方的因材施教和理解性教學靠攏。

也有人認為,中國「填鴨式教育」的確存在弊端,只關注分數,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學生的創造力。

無論中英正反方的觀點如何博弈,僅僅根據這部紀錄片就得出中英教育孰優孰劣的結論,並不客觀。

中國教師李愛雲表示,影片呈現的課堂缺乏紀律的片段,是「從最初最亂的狀況里挑了最糟糕的」。「這些不是教學的全貌。」李愛雲說,「英國孩子非常可愛,有自己的優勢。一個月的相處,師生之間其實建立了很好的關係。」

一位在耶路撒冷國際學校教歷史的英國教師觀看了紀錄片後撰文稱,沒有哪種教學方法是絕對正確或者絕對錯誤的,任何國家的獨特教學方法都是歷史、時間、文化沉澱的結果,反映該社會的價值觀,BBC的紀錄片再次證明了這兩點。

推薦閱讀:

卷575 《邵氏詩詞庫》 國學
國學精粹一本通【下】
《大學》求義:第十一章 得
國學精粹道德經(十九)

TAG:中國 | 英國 | 國學 | 學生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