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老覺得嗓子里有異物,1張漢代老方子常見效
「慢性咽炎,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怎麼辦」這個廣告應該也伴隨了好多人的童年吧,最起碼筆者小時候是天天聽到的。慢性咽炎是一種臨床常見病,西醫認為它的主要病變部位為黏膜及黏膜下淋巴組織,一般由感冒、鼻炎、抽煙喝酒等不良習慣引起。因其病程長、難治癒、癥狀頑固,給病人造成極大困擾,也是專科醫生頗為煩惱的問題。
那麼中醫是怎麼認識這種疾病的,有沒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呢?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這種咳之不出,咽之不下,一直堵在喉嚨里的感覺中醫稱之為「咽喉異物感」,也就是民間說的「梅核氣」。其病機為痰氣交阻,具體說來就是氣滯+痰凝,其發病與情緒有極大關係,但並不只有情志這一個致病因素。如脾運化失常時,水液就會停聚進而生痰,痰濕困脾又會導致氣機阻滯。
有一張張仲景的方子治療這種病效果頗佳,那就是半夏厚朴湯。記載於《金匱要略》,原文說:「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朴湯主之。」這裡所說的「炙臠」就是咽喉異物感。為什麼說這種病多生於婦人呢?因為女性偏於執著,有什麼事情不容易寬解,常常氣鬱,進而導致咽喉異物感。不過據筆者觀察,現在臨床上發病率並沒有太大的男女差異。該方的具體組成是「半夏一升,厚朴三兩,茯苓四兩,生薑五兩,蘇葉二兩」。方劑學教科書里的推薦用量是:半夏12克,厚朴9克、茯苓12克、生薑15克、蘇葉6克。全方僅五味葯,綜合來看,它的作用是行氣化痰、降逆和中。
筆者有一次嘗過這張方子,也是因為咽喉異物感,喝下去一個小時左右覺得喉間有氣上沖,這種感覺持續了半小時,當時癥狀就緩解了百分之八十,因為差不多好了就忘了,結果吃了個甜餅癥狀又再現了。突然想到以前課本上所說的「食復」,就是說病好了,又因
為吃的東西不合適導致病情反覆。其實這就告訴我們很重要的一個道理,慢性咽炎在服藥期間一定要注意飲食,不要吃太過油膩、辛辣或者太甜太鹹的東西。
其實半夏厚朴湯的臨床運用並不只是慢性咽炎,它還可以治療咽神經官能症、胃食管返流症、甲狀腺結節等疾病。但臨床用藥需有適當加減,建議在專業人員指導下用藥。
(遠志,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在讀)
微信搜索公眾號「杏花島」,遇見更有趣的中醫。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慢性咽炎什麼季節治療好?
※艾灸與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勿把西瓜霜含片當糖吃
※哪些因素誘發了咽炎的出現呢
※梅咳氣和慢性咽炎有啥區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