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提高的是效率,但世界上賺錢的模式仍然只有兩種
編者按:本文來自創新工場的一期課程上,同步推、91 助手創始人熊俊的分享。熊俊覺得世界上只有兩種賺錢模式:save time 和 kill time。互聯網給這兩種賺錢的模式做出了什麼貢獻?重塑了什麼?傳統行業在現在這個節點還有那些突破口?一起來看看。文章首發於創新工場公眾號(chuangxin2009),授權 36 氪發布。
1. save time 與 kill time 的賺錢學問
在過去的幾年大家看到整個互聯網的發展都是非常迅速的,彷彿有一個巨大的風暴,每一個人其實都希望在這個風暴里能夠找到風口,然後被風吹起來。
但是創業那麼多年之後發現更多的情況是這樣,就是豬太多了,颱風不太夠。好像所有的創業者不管是融資也好,找團隊也好,都變得越來越難。我們現在看到廈門的創業團隊越來越多,也開始遇到很多很有意思的事情。比如說很多創業團隊拿了錢之後,招人時開的薪水就無限制的往上漲,然後團隊很快成立又很快倒閉。回過頭來,我們很想看一下在過去的時間裡,整個互聯網是怎樣發展的,我們可以發現這樣的一個趨勢。
事實上,我自己的感覺還蠻明顯的。當時在中歐的時候,我們幾個朋友一起聊天,會聊到 「你覺得創業這麼長時間最重要的成功原因是什麼」,很多同學在聊的時候,首先提到的是運氣,其次就是我們抓住時代發展的趨勢。
不管是從過去的農業時代再到後面的工業時代,尤其是到現在的互聯網時代,你可以看到這幾個時代的發展變得越來越快速。
以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來講,在過去的五千年間幾乎都是處在農業文明的時代,最近三百年我們進入工業化文明。不管是過去的農業文明還是近三百年的工業文明,你都可以看到遠遠沒有最近的互聯網時代發展速度快。而不管是過去的哪一個時代,它其實一直在解決的問題是效率問題。
包括我們在二戰以後,資源其實極度匱乏,大家就在想怎麼有效地利用資源,然後把資源更快地利用,提高生產效率和資源的利用率,所以開始有了流水線和標準化生產。比如這一瓶水,可能瓶蓋是一個廠商生產的,瓶子是一個廠商生產的,可如果他們以同樣的標準既做瓶蓋又做瓶子,就會發現資源和效率沒有得到最大化利用。
過去這麼多年,資源不斷地利用、效率不斷地提高,和未來到底有什麼樣的不同?其實我們把時間軸拉大一點的話,我自己感覺到目前為止這世界上大概只有兩種生意是賺錢的,一種生意是幫人 Save Time,就是以前的古代人一天要工作 10 個小時甚至 12 個小時,採集狩獵,才能把自己的溫飽解決。後來有人發明了鎚頭,有人發明了鐮刀,再有人發明了油燈的技術,使人們的生活效率得到極大的提升,然後就有人願意為此付錢。
我記得 2012、2013年 左右,王興有一場演講,他也在講互聯網最大的革命是把效率最大化,互聯網把原來線下很多割裂、分裂的內容,匯總到網上,更好地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效率,所以第一種生意是幫別人 Save time 賺錢。
第二個生意其實就是 Kill time。你會發現一天 24 個小時,以前你除了吃喝拉撒睡剩下的時間都是工作,所以就有人說我可以幫你省時間,然後你願意為這個付錢,省了很多時間之後,你看到如果要滿足溫飽的話,你一天需要工作多長時間?其實每個人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溫飽,你會發現並不需要工作那麼長時間就可以了,那剩下的時間幹嗎?很無聊,然後就會有人在講說,我需要去 Save time。
但是如果說一個人的工作非常飽和的時候,你跟他講 Kill Time,我想這個人一定會把你罵死。
但如果是圖上這樣一群年輕人,我覺得他們應該有非常多的時間,時間多的用不完,你跟他講我幫你再提高你的效率,我想他們應該也很難接受。所以他們天天想的是在這個世界遊盪一下,然後真正要找的是做自己。因為你知道現在 80 後經常講的一句話,叫我要做自己,為什麼老是在講做自己,因為你沒有辦法做自己,老在講一句話,我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因為你沒有辦法說走就走。反倒 90 後和 00 後根本就不講這兩句話,因為他們就是這樣做的。所以對於他的工作和幸福狀態來講可能很不一樣。
那我們反觀過去的這些時代,我們在講二戰以後,整個資源是極度的匱乏,所以大家在不斷地提高生產效率,不斷地做生產。包括大陸解放以後,整個教育體制也是資源匱乏,所以所有的教育都在培養標準化的人才,如果這個人太牛逼學校培養不了,這個人太爛學校也培養不了,學校只培養標準人才。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卻不喜歡這樣被標準化,現在的社會資源已經不再是不足,而是非常豐富,甚至是過度飽和了,年輕人不想成為標準品而希望與眾不同。
我有幾個在英國的朋友,之前看到他們的時候我都覺得特別奇怪,其中一位的爸爸是物理學博士,最後卻做了神父,媽媽也是博士,然後做了護士,她自己是化學博士,現在在學音樂,她老公是生物學博士,然後在作曲。你會發現歐洲有非常多的人,他們學習的內容跟他最後的工作其實不一樣。在中國人的眼裡,你學這個東西學到博士,最後卻不幹這個工作,大家講的第一句話就是好浪費。所以我們整個的社會經濟可能真處在一個從資源的匱乏到資源極大的富足轉變的過程。
2.1997-2003:傳統互聯網的工具化時代
我們再看一下過去二十年互聯網的發展,第一個說的是傳統互聯網。中國的互聯網發展其實很早,93年 就開始了,事實上發展比較快是在 1996、1997年 以後。Windows98 發布之後,對整個傳統的 PC 和傳統互聯網的發展起到很大的幫助。
但是大家想像一下,1997、1998年 大家買一個電腦,那個時候電腦非常貴,這和我們前面講到的幾點比較相似,認為社會系統開始發展的時候,第一面臨的就是資源不足,很多東西都沒有。所以大家要想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有沒有,好不好用。
大家看到這個畫面的時候應該覺得蠻熟悉,這是當時的 Windows,然後如果你想要看圖片,還要裝 Acd See ,如果要下載東西的話,要有 FlashGet 和網路螞蟻 (NetAnts),然後每一個做軟體的人突然發現硬體是基礎,軟體是靈魂。
我們今天很多的軟體工程師都在為電腦開發軟體,而且這些軟體是決定這個電腦好不好用的基礎,所以這些軟體開發出來可以掙錢,所以剛開始很多的共享軟體賣激活碼,當時要放 MP3 要裝一個 Winamp ,要放一個電影需要 RealPlayer,然後當時很多人在電腦上往往裝的不只一個播放器,要裝無數個,因為你會發現這部片子下載過來要麼有聲音沒有畫面,要麼有畫面沒有聲音,要麼兩個東西不同步。比如說看一個片子能看一個小時,但是起碼還有一個小時是用來折騰怎麼把它放出來。
當時的聊天工具,一個是新浪的 UC,還有一個是網易泡泡,網易泡泡當時印象很深刻,在大學的時候它還能給手機發簡訊,網易自己做的,當時也不要錢,所以也搶了很多的用戶。
QQ 當時對自己的說法有點不一樣,其實最初並不叫即時工具軟體,他最早的時候叫中文網路尋呼機,因為我發一條消息給你,是不是馬上能收到?不一定,當時我們上網的時候,首先有 ADSL,比如 128K、256K 或 512K 的,ADSL 開始撥號的時候用家裡的電話線,當時開始上網會發生什麼情況?我們家電話拿起來聲音非常怪,電話打不進來,就是孜孜呀呀數據傳輸的聲音。也就是說一個家裡開始使用互聯網的時候,開始用 ADSL 撥號,家裡的電話就沒法兒用了。
當時的行動電話並不發達,家裡有的還是固定電話,也就是說你一直在那兒上網,可能家裡人就會有意見,說趕快,我要打電話。這個時候的網路並不是我們今天所想像的 「常連接」,始終在上面。當你開始用這個網路的時候,你上網收到你的消息之後很快就會下線。所以當時大家只要按時長來付費就可以了,或者按流量來付費,但是到後來才會慢慢發展到了我要包月,甚至包年。
如果從今天的眼光來看,可能當時最值得投資的項目之一就是華軍軟體園,因為所有的軟體幾乎都從華軍軟體園下載的。當時大家看華軍軟體園的行為動作是什麼?經常打開華軍軟體園看它的排行榜,為什麼看排行榜?因為要看哪些軟體是我沒見過,或者哪些工具對我的電腦有用,都下載試試看,當時的工具是先解決你有沒有再解決你好不好的問題。
但是隨著發展,暴風影音出來後,只要一個播放器就可以放所有的(視頻、音頻),大家電腦里的播放器數量才開始越來越少,最後集中在一個兩個。就開始有人做越來越好的東西,一個工具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大家手裡的 App 量會下降。
講到這裡大家有沒有覺得,這很像移動互聯網在過去幾年的發展。就是隨著帶寬的提高,播放工具越來越好,從互聯網傳播的電影越來越多,大家從原來的按流量來付費,後來變成按時長來付費,只要保證在這個時長之內把這個東西趕快下完,後來變成包月的付費,資費越來越低,這個極大地促進了資費的下降和網路的普及。
從 2003、2004年 之後就開始產生很多的遊戲,包括從像 Diablo 這些單機類的遊戲到後來中國大陸出了一個熱血傳奇,我當時上大學的時候還有非常多的同學,包括我自己買了無數的電話卡,因為我們當時學校要撥號,玩這個熱血傳奇一年能打掉無數的電話卡。
再往後開始產生易趣,8848,8848 更早,8848 在 2000年 初還做了中國互聯網生存實驗,就是給你一個 8848 的賬號,裡面好像有 1 萬塊錢,然後讓你嘗試只在家裡,只用互聯網,看你能買到什麼,你能生存多久,但是這個生存實驗大概 24 小時不到就結束了,因為只買到了泡麵。但是你想想現在如果跟一個宅男宅女說,給你 1 萬塊錢,讓你在家裡待著,能待多久,我想他會待的很開心,什麼都可以買到。
但是在 2003、2004年 時的非典,非典時期極大地促進了易趣和淘寶的發展,因為不能出去,全國大量的封鎖,就是促進了電商的發展。
其實把幾個過去的過程做一個總結的話,你可以看到最初這個過程是從 1997年 一直到 2003年,大概是工具化的時代,大家都覺得電腦很貴,裡面什麼都沒有,Windows98 裝上去,裡面只有記事本,空心接龍,掃雷,然後計算器,什麼也沒有了。所以你開始下載各種各樣的工具,所有人突然發現做這個軟體還可以賺錢,其實當時的共享軟體發展非常迅速。但是工具的時代跟互聯網的聯繫非常非常少,都以解決問題為主,所以上去解決一個問題之後馬上就下線。但是隨著工具的完善,你的電腦變得越來越好用,大家就在開始想,這個工具變得越來越好用怎麼辦?有沒有可以玩的東西,然後用戶更多關心內容和娛樂,比如說音樂、視頻,甚至書籍、圖片,然後到遊戲。遊戲其實也是從單機類的遊戲再到網路遊戲,從弱度聯網的遊戲到重度聯網的遊戲,最後這些內容極大地促進了帶寬和資費的下降。
帶寬和資費下降的結果就是使互聯網本身成為了一個基礎。互聯網本身成為一個基礎之後就會發現,大家在後面根本不會問你家到底能不能上網,因為默認你家會上網,大家會發現你們家的電腦除關機以外,都可以隨時連在網路上,所以 2000年 之後,會發現互聯網開始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電商,本地化,還有服務。
3.2007-2013: 移動互聯網的工具化時代
大家講到移動互聯網也是一樣的,從 2007年iPhone 上市,蘋果很酷,也顛覆了傳統諾基亞智能手機的模式。可是當時這個手機出來之後一樣面對著非常多的問題,甚至你看今天我們習以為常的手電筒,每個手機裡面可能都配了這樣的功能,可是當時這些都是需要單獨的 App,而且這些 App 還要賣錢,你看到一個手電筒的 App 數量非常多。還有很多做類似功能的,包括後面的日曆,包括當時有一個 App 叫 I』 m rich,就是告訴你說我很有錢,但是這個東西就賣 999.99 美金,所有人覺得是很酷的事情,當時我實在是下不了手,我想知道到底是什麼,就是怎麼就值那麼多錢,但還是沒有下得了手。
但是你可以看到從聊天工具開始,像米聊和微信,同樣的還有 kik,還有 talkbox,這幾個其實非常相象,而且功能非常多,當時在傳統互聯網類似的工具,就是新浪 UC 和網易泡泡,他的東西如此的重複,最後就是看誰把工具做得最大,你的朋友集中在哪裡,最後所有人都跑到 QQ 上。微信跟米聊競爭最大,功能上大家做得差不多,但是微信的迭代,包括它的關係,包括從 QQ 引入到微信,其實都是很快。當時的美圖秀秀是長這樣,就是一樣非常強調工具,就是幫你修圖,同樣跟美圖秀秀相似的 Camera360,百度魔圖。
你可以看到這些工具在 Appstore 裡面的分類,和原來的華軍軟體園沒有本質的差別,其實一直在告訴你排行榜里的東西怎麼樣,甚至付費的都是一些工具,這些工具都還可以賣錢。今天大家去看付費榜,很多都是遊戲了。那這個時候我們怎麼判斷說第一個階段發展到什麼程度了呢?當時我們跟很多開發者在講,如果你們每一天都去登記一下,比如說總榜或者付費榜,關注的某一個榜單底下哪怕 top50,每天都登記一遍,然後你會發現離 2007年 越近,越往前靠,它的裡面榜單 App 的變化實際上非常頻繁,也就是說今天登記 top50,後天登記 top50,一個禮拜之後登記 top50,會發現這裡面的變動極大,甚至有一個 App 今天在 top50,過兩天就不在了,這就意味著沒有人可以霸佔 top50,你如果在這個時間段在這個領域去創業,意味著還有機會。
可是離今天越近,你就會發現 top50 裡面的 App 就越來越穩定,比如說你可以看到一個軟體 A,可能今天在 top50 的第 20 名,明天可能不是 20 名了,但是他怎麼變動都不會跳出 top50,那意味著什麼?那個 App 已經牢牢的霸佔在 top50 榜單裡面。而且越往後霸佔 top50 的 App 數量越來越多,比如說 top50 裡面有 30 個 APP,他的變動都上下在跳躍,可是他永遠離不開 top50,也就意味著新進入榜單的開發者大概只剩下一半的概率在這個地方做到最前面。
比如說你去看工具類或者說某一個分類排行榜裡面也一樣,如果看到這個榜單裡面 App 的變動已經不再那麼頻繁了,而且有一些 App 已經很固定在那裡,就意味著你進入這個榜單機會就很小了,原來有 50 個位置,你有 50 個機會,後來只剩下 20 個機會,後來只剩下 10 個,後來只剩下 5 個,現在的 top50 裡面可能那些大公司,比如騰訊網易的 App 已經霸佔的非常多了,剩下給其他開發者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小。這個時候可以看到這個領域裡面已經開始形成寡頭化,已經開始有一些 App 開始形成寡頭。比如說美圖秀秀,它在圖片的處理裡面基本上是已經難以撼動了,七億的用戶,具體數據明天會分享。當時 2013年7月 份的時候,美圖秀秀移動端超過兩個億,其實整個末季,已經有一億多了。你可以看到這個工具,要跟他在同一個領域競爭,基本上就變得非常困難,已經開始形成了寡頭。
所以移動互聯網這些年,我們如果再做一個分類的話,其實從 2007年 的 iPhone 開始做一個起點,那到 2013年,幾乎就是工具化時代,所有的工具和我們看到的東西都在這個時代產生,幾乎是,而不是所有,並且在這個時間結束以後開始獲得壟斷的地位。
4.2013 至今:移動互聯網的內容和娛樂時代
那 2013年 以後,開始進入到下一個階段,就是內容和娛樂。大家可以看到非常多關於手機遊戲的 App,手機遊戲最初期就是像湯姆貓,這個非常簡單,而且是單機的,用戶開始關心娛樂。後來的憤怒的小鳥,其實也是單機類的遊戲。然後到了我叫 MT 這樣的卡牌遊戲,刀塔傳奇,三國.....然後這些遊戲原來也是從單機類慢慢的變,包括到今年從同步的平台上可以看到遊戲類的 Moba 和 FPS 類型的遊戲其實已經超過了卡牌。後來在前幾年的春節,可能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微信紅包,然後滴滴打車和快的,開始快的來做打車,拼車,甚至送紅包,減車費,這些極大的拉動了我們現在普通的老百姓開始接受從手機上支付。
以前大家在手機上裝的 App 數量,跟傳統互聯網一樣,非常非常多。然後最近手機裡面裝的 App 數量應該變得越來越少,常用的十個基本上就能解決大家的問題。移動互聯網發展到現在其實 App 的數量開始變得越來越爆炸,數量越來越多。那發展到這個時候大家又開始在想,未來是什麼樣子?因為手機遊戲從 2013年 開始發展到今天已經非常非常成熟,到今年很多遊戲開發團隊開始面臨很多的問題,面對非常多的挑戰,可能接下來融資也沒有那麼好融,今年的團隊會死一大堆。去年大概廈門從事遊戲開發的團隊可能將近三百個,今天可能剩下一百個不到。
我記得我 2010年 出來創業的時候,大家有討論過,2009年 中國的 3G 牌照開放,2010年 算是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元年,當時我們在討論說未來的手機大概會長什麼樣子,或者智能手機什麼樣子。我截了一個手機的圖形,有人說應該長這樣,就是手機上有一堆的鍵盤,上面還運行著 Windows98,就是平時你都拿著手機,但是你把那個手機插在筆記本的後面,那台手機就變成很大的電腦,然後你把這個手機拿走,所有的數據就存在手機里。你可以看到當時對移動互聯網的想像是這樣,就是 PC 的延伸。
可是今天大家看到的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顯然已經不是這個樣子了,包括大家現在看到各種寬頻式的設備,小米電視,甚至包括蘋果的 Carplay,大家看到今天的發展,就是大家在互聯網上看到最多的詞就是多屏,多屏互動。可是我們回顧一下剛才說的,我們說過去幾千年下來,我們覺得世界上的聲音有兩種,一種叫做幫你 Save time,基本上大家套一套的話都可以套進來,一個是 Kill Time,然後過去幾十年間傳統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大概都經歷過了,說從工具到娛樂和內容,然後到本地化和電子商務。
5.移動互聯網帶來的衝擊:從人圍著設備走到設備圍著人走
可是中國過去的幾十年間,互聯網的發展其實跟傳統行業幾乎是走得兩條平行的線路,沒有太多的相交線,傳統行業有傳統行業的發展,互聯網有互聯網自己的發展,並且兩者的關係非常的弱,只不過在開始有了電商的時候就開始想把傳統生產裡面的內容放到互聯網上銷售。可是今天我們在看到說世界從原來單一屏的發展到現在的多屏,是不是只是這樣的過程?
我覺得在過去的幾十年,可能傳統互聯網發展了這麼久,真正在做一件事情就是人圍著設備走,人在圍繞著設備走,為什麼這樣講?電腦又很大,又放在這個地方,而且最初的時候你的 ADSL 和你家的電話還不能共存,然後後來到有寬頻,然後你把電腦放在這個地方的時候,你會發現今天我們坐下來開始去做我的日常消費決策的時候,你怎麼做的?我坐下來講,今天晚上去吃什麼,首先想的是問我的朋友今天晚上去哪裡吃飯,有去過哪個地方,甚至你們來到廈門有人會問,廈門當地的朋友說廈門哪個地方應該去玩,所以消費決策還是很大程度上來自於自己的線下的決策。那電腦就在那個地方,你要走過去,要打開電腦,要上網,然後查詢到信息,是人在圍繞著那個設備走,因為設備幾乎是固定的,所以這兩者之間雖然沒有很明顯的融合,也不太需要。可是移動互聯網發展到現在,它的本質是就是設備圍著人在走。
設備圍著人走意味著什麼?你走到哪兒,今天手機掏出來,或者你在車裡或者在哪一個地方,設備都圍繞著你的周圍,你的消費決策,你獲取信息的方式變得更加容易。所以大家今天決定晚上去哪裡吃飯第一件事就是掏手機在看周圍的信息是什麼,甚至我在講什麼話大家都可以馬上去搜索。
那以前兩者之間的關聯是特別的低,人圍著設備走,這個時候沒有必要把兩者綁定在一起。可是今天設備圍著人走,隨時隨地都可以獲得信息。另外一點,現在 1990年 出生的已經大學畢業三年了,就是工作三年了,如果他本科畢業的話,已經工作三年了,三年就意味著他開始成為社會消費的中堅,1993年 出生的今年畢業,也就是說今天的 90 後他們從小的時候就開除接觸互聯網,甚至他們在初高中的時候已經開始在接觸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如果今天的 00 後是 15 歲,15 歲已經有非常強大的自我判定消費能力和決策的能力,而 00 後基本上在他們的小學初中就已經開始接觸移動互聯網。
所以我覺得真正從人圍著設備走到設備圍著人走所帶來的變化是什麼?包括你看淘寶和京東現在的上山下鄉意味著什麼?我來舉個例子,就好象今天我們老是在講大數據,所有人都在講大數據,可是大數據的核心不是數據,是基於數據所得出來的結論,一堆數據放在這裡沒有價值。政府或者大家不斷的談互聯網 +,互聯網 + 是把傳統行業加上一個互聯網?是說傳統行業裡面做的事情?是以前沒有 App 現在有 App?沒有網路的有網路?沒有上淘寶的上淘寶?僅僅如此嗎?我想肯定不對的。
以前的人圍著設備走到設備圍著人走到現在所有年輕人都在互聯網環境下成長,所帶來的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以前我們在做傳統行業的時候,他的人群的獲取幾乎可以不要在互聯網上獲取你的用戶,因為這些人的消費決策信息的獲取幾乎都來自於線下,所以完全線下做一個廣告和牌子,然後在電視上投放廣告,去獲取你的用戶,而今天你的這些受眾,你的這些用戶的來源更多的是來自於互聯網。我舉個例子,《中國好聲音》、《中國好歌曲》、《我是歌手》,諸位知道他們分別來自哪幾個電視頻道的嗎?基本上你去問現在的年輕人,沒有人知道三個台分別來自於哪裡。
我記得大概 2010年 回廈門的時候,我太太經常下班回家做的事就是把電視打開,機頂盒打開,電視還是黑色的時候,她就拿遙控按 47,然後電視屏幕一亮果然是湖南衛視,就是她認為只要是湖南衛視的節目就是好看,管他是汪涵還是何炅。也就是說當時那一代人關注的是電視台,對節目其實並不那麼介意,可是今天年輕人更多關注的是內容。
而且我們以前叫什麼時候是黃金檔,8 點鐘,就是 7 點半新聞聯播放完之後正片就要上演了,可是現在的年輕人他們的黃金檔是什麼時候?十點,因為根本沒有人下班之後馬上看電視,而且很多人還不看電視,這些人根本不記得是什麼台,以前的人說要看湖南衛視或者浙江衛視,可是現在只是要看這個節目,只記得這個節目,不記得這個台。現在很多年輕人從優酷土豆,騰訊視頻,就是從互聯網上搜索內容。大家更多關心的是內容,而不在於是你原來的渠道。
所以真正的 「互聯網 +」 給我們這些傳統行業,傳統的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這幾年最大的發展變化,其實給大家的影響是什麼?就是現在的這些人獲取信息的方式、做決策的方式都來自於互聯網,你的用戶已經來自於互聯網,如果今天你不從互聯網上獲得你的用戶,那這個時候你在線下去投放,面對的成本可能就會變得越來越高昂。
6.未來趨勢:互聯網對傳統經濟的大改造
而且傳統的行業其實非常關注的是什麼?關注的是事物,就是我生產這個東西要怎麼把它賣出去,可是今天大家可能關心更多的是由此所帶來的關係。傳統的電視廣告有幾個廣告做得很好的,第一個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益達木糖醇,大家看過益達木糖醇的電視廣告,在電視上放的從來都沒有完整過,然後放完了之後都要求大家去百度上搜索益達或者搜索木糖醇,你現在在百度上搜索的話,前面幾個一定是有益達木糖醇廣告的完整版,而且在優酷土豆上,電視媒體成為他導流量的地方,把用戶引向到能夠沉澱這些用戶的地方。
以前是我們電視上買一個用戶,線下買一個用戶,但買完這個用戶就流失了。而木糖醇其實做得有意思的是把這些用戶統一在一起。具體來看,除了這個以外大家可以看到今天的 Uber,其實自己一輛車也沒有,AirBnb 自己也一棟房子都沒有,他們在出售的是什麼?出售的是關係,是我要租這個房子,我要租這個車,我要使用這個車的一種關係。
所以今天的傳統行業受到的衝擊絕對不是說我要加一個 APP,我要加一個網站,而是促使這些傳統行業的人真的要思考一件事情,就是怎麼把思維方式從以前傳統的方式換掉,獲得用戶的方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那事實上對於純粹以前做互聯網的人來說,今天面對的挑戰大於傳統行業人的變革,為什麼?我們原來做互聯網的這些人已經做慣很輕的事情,我們互聯網以前有一句話在講做慣了互聯網的人再也不想做傳統,做了遊戲的人再也不想做互聯網,做了金融的人再也不想做遊戲。因為賺錢的方式變得越來越簡單,越來越輕,錢玩錢的事,最後什麼都沒有干,就是把錢賺了,遊戲也沒有什麼生產,反正裡面的資料庫改改,這個裝備錢就來了,就變得越來越簡單。這個時候我們開始要去以互聯網思維方式去改造傳統行業,你會發現傳統行業跑不掉的一個問題是他還有很重的實體在,你必須了解這裡面的這些環節,你才能夠達到你改造的意見。
所以我覺得未來幾年一定是互聯網對傳統經濟的大改造,但是機會可能更多出現在傳統行業里,懂得互聯網的那一幫人,而做互聯網的懂傳統行業是比較難,挑戰也比較大。
今天看到很多的創業者做 O2O,可是傳統領域有它的邏輯和流程,那些坑都很重。互聯網講的是快速迭代,你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不太懂這個方向沒關係,我們可以快速迭代,進步速度大過行業的速度,我不斷的迭代進步試錯就可以了,因為互聯網的試錯成本並不是很高。可是今天你開模做一個東西,開一萬件,然後也不知道開了模之後做的東西用戶是否接受,反正先做了,開完之後發現不對,再來一次,你會發現一大堆的錢已經沒了。所以我覺得真正的了解後面 「互聯網 +」 的發展時,我覺得是互聯網思維改變和改造原來的傳統行業。
如果能夠更加了解傳統行業,就是了解傳統行業裡面的一些問題,因為以前的用戶獲取更多的是來自線下,而且簡單的從生產目的開始尋找這些用戶。而我們知道做互聯網的人最了解的一件事情是什麼?我們有一群用戶,就想這群用戶要什麼樣的產品,需要什麼樣的東西,然後基於這樣的方式去做改進。最後就是 The furture started yesterday, and we』 re already late,謝謝大家!
原創文章,作者:創新工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36kr.com/p/5040098.html
「看完這篇還不夠?如果你也在創業,並且希望自己的項目被報道,請戳這裡告訴我們!」
推薦閱讀:
※樂視打造最大互聯網點播平台 你怎麼看?
※馬化騰:締造互聯網「王道法則」(時代周報 2009-12-24)
※盜墓已進化到「互聯網+」,應對要跟上 錢江晚報
※1996年,《數字化生存》和互聯網在中國的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