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聲音"四強選手誕生 中國好聲音如何唱的更遠

9月30日晚,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在上海體育館迎來最頂級的音樂夢想巔峰之夜,浙江衛視在節目播出以來首次全程直播。最後,經過多輪角逐,那英組的最優學員梁博摘得「年度好聲音」的桂冠。吳莫愁獲得第二名,而吉克雋逸和金志文獲得第三、第四名的成績。今年,「中國好聲音」節目可謂火得一塌糊塗,讓人不看都有點不好意思,「中國好聲音」為什麼這樣紅?好聲音如何唱的更遠?

[圖片]梁博獲中國好聲音年度冠軍

新聞解讀

"中國好聲音"的品味與啟示

「中國好聲音」為什麼這樣紅?我看,「認真」是其重要因素之一。不僅主持人專業認真,儘管一再被媒體和公眾調侃「賣涼茶」,但不妨礙其執著依然,再加上漂亮的「貫口」,人氣扶搖直上。還有,學員在認真地唱歌,導師在認真地「轉椅」。當然,最值得稱道的還是節目的創編者,他們認真地從國外引進版權,認真地從國外進口國內無法生產的最重要道具——轉椅。他們的音響系統據說也是花費不菲,這保證了節目的專業水準。「中國好聲音」從一開始就被定位成一個專業的勵志的音樂節目,憑藉整個節目組這種認真的精神,他們大體做到了。

之所以強調認真因素的重要,是因為目前中國電視娛樂節目不容易有認真的精神,甚至不少人認為,怎麼無厘頭就怎麼來。這無形中就把觀眾當傻子,一胳肢就樂。但觀眾其實不是那麼容易被逗樂的。何況,大家看電視,也不是一味為了傻樂,有時大家還是需要被感動,需要喚醒內心某種柔軟的東西。為此,觀眾甚至不會吝嗇自己的淚水。而這些,在「中國好聲音」里並非鮮見。

當然,節目也披著娛樂的外衣,從劉歡的帽子到庾澄慶的張揚,從楊坤的32場演唱會到那英的赤腳……這是節目好看的一種烘托,且尺度把握不錯,不庸俗,不做作,還透著導師們的真性情。於是,學員唱過了說過了,導師評過了「轉」過了,大家也跟著樂過了感動過了,剩下的事情就是期待下一期了。這對於一個電視節目來說,算是相當不錯的結果了。所謂文藝的寓教於樂,大概也就是這麼回事吧。

「中國好聲音」受追捧,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它的創意好——導師背對選手,只聽聲音,不看外形、長相、年齡、性別。中國過往的唱歌選秀節目大多選的是一個綜合概念,歌手除了唱功好,還得颱風好、形象好、會說話,外加場外有強大的粉絲團,這很容易給幕後操作留下空間。相形之下,「中國好聲音」就顯得相對公平,最後的16強選手果然是唱功了得,形象參差。這毫無疑問會給那些長相不好,但有一副好聲音的歌唱愛好者以信心。這樣的創意實際上寄託了我們這個社會無數平凡人對於夢想的渴望和對於公平的期待。他們的夢想(不只是唱歌)有時並非遙不可及,而只是沒有人適時給他們遞上一個「話筒」而已。

導師「哄搶」學員,是這一節目中大家喜歡看的一個橋段。為什麼?因為導師和學員瞬間換位,弱勢群體變成了強勢群體,甚至可以「擺弄」強勢群體;強勢群體還需要用各種招數來吸引弱勢群體,前者因此顯示出平日不可多得的真性情。導師們表面「勾心鬥角」,但最終無論誰被選擇,大家都以溫暖的擁抱收場。這恐怕不僅是擁有選擇權的學員,也是廣大電視機前的觀眾所樂於看到的。

做個假設,如果辦一個節目,讓老闆和僱員、醫生和患者之間也進行一下換位,然後發生一些事情,估計收視率也不會差。原因無他,我們這個社會非常需要大家進行一下換位思考。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這個社會的焦躁之氣、暴戾之氣一定會減少許多。

當然,不少人不喜歡這一節目無孔不入且越來越逼人的商業氣息。這可能確實是沒辦法的事。商業運作是娛樂節目的必修課,且往往是其成功與否的一個標尺,我們難以迴避。

公眾從來都不是傻子,一個節目走紅自有它的道理。好的精神產品只有走進人們的內心,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劉穎余)

好聲音如何唱的更遠

《中國好聲音》目前所掀起的熱潮,還只是綜藝節目範疇內的熱潮。未來,這些選手的音樂之路該如何走,或許才是現在這些選手和製作方所需要思考的問題。

問題一 沒有好作品,好聲音只能曇花一現?

在16進4的比賽中,節目組首次採用了新賽制,由導師和99家媒體組成的媒體評審團共同決定選手的去留,這雖然是美版「好聲音」國外觀眾投票在中國因地制宜的處理方法,但這從某種程度上體現了節目組想兼顧專業和人氣兩方面的用心。

《中國好聲音》之所以能區別於「快男」、「快女」等傳統選秀節目,對專業的音樂品質的追求功不可沒,無論是音響還是伴奏都是國內頂尖的高手。但從實際操作上來說,專業和人氣在某種程度上並不一定是個同義詞,在現場投票環節中,99位媒體評審的意見經常與導師們相左,這也無怪於第一場的主考核導師那英在激動之下說出「我有我專業的判斷」、「我知道你們媒體的品味了」這種偏激的言語。在第二天的錄製中,雖然導師和媒體之間的關係有所緩和,但依然在「口味」方面存在巨大的差異,劉歡在媒體投票之前破例為某位選手拉票,讓大家更注重聲音而不是各種傳聞,但結果這位選手還是在媒體評審團的投票環節中離開舞台。

在這些「好聲音」選手未來的音樂道路上,這種專業性與人氣之間的不平衡將更加明顯,也容易讓「好聲音」成為曇花一現的風潮,缺乏長久的生命力。對此,節目組表示,進入到16強的選拔中,其實選手的實力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證明,剩餘的只是觀眾口味上的不同。而另一些業內人士提出,一個好的歌星,不僅需要好聲音,更需要好作品的支撐,這一點,好聲音的舞台沒有辦法給予保證。

《中國好聲音》的宣傳總監陸偉告訴記者:「目前中國的音樂市場主要是缺乏一種熱度,我們希望通過『好聲音』的模式先讓音樂市場升溫,等選手的知名度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再將目光鎖定到好作品上,為歌手量身訂做好的音樂。」對於好聲音和好作品,陸總監的態度是,兩者其實並不矛盾,好聲音的團隊不會忽略好作品這一塊的。在陸偉眼中,選手的轉型和發展也是需要一個過程,他們的成長同樣需要循序漸進,對此好聲音的團隊也做好了相關的準備。

問題二 集體有人氣,單打獨鬥難成氣候?

在這兩個月的比賽中,《中國好聲音》的選手們顯然已經成為了「明星」,由此造成的市場熱力使得選手們成為演出商眼中的「香餑餑」。星空衛視的首席執行官田明在錄製現場宣布,21日,《中國好聲音》將在澳門舉辦第一場演唱會。「很多人以為《中國好聲音》快要結束了,但其實有句口頭禪:以為我們結束了,但實際剛剛開始。」他還透露,《中國好聲音》9月30日表演賽結束之後,將開始一系列的巡演,繼中國澳門之後,將來登陸世界舞台,包括美國拉斯維加斯、新加坡等地以及中國廣州、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

在廣告代言和商演方面,學員們也是邀約不斷,部分選手的演出身價已經達到10萬-15萬元,令業界人士瞠目結舌。由於國慶期間好聲音學員將在廣州長隆歡樂世界駐場演出,記者也詢問了長隆方面有關選手身價的消息,對方雖然不肯透露具體價格,但承認所費不菲。與此同時,記者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長隆掛出的演出門票銷售網站上,並沒有標明每一場參與的學員姓名。對此,長隆集團市場總經理熊曉傑表示:「觀眾看重的是『好聲音』這個平台,也是對這個品牌的認知度,對於具體的選手反而沒有那麼敏感。」

李宇春、張靚穎等選秀節目出身的歌手都經歷了褪去選秀節目烙印的過程,這是從選手到歌手必然的轉變,而對於現在的《中國好聲音》選手來說,他們的名字還和「好聲音」這個名字密不可分,這也讓他們面臨「單打獨鬥難成氣候」的問題。對此,陸偉表示,除了好聲音的節目平台,節目也會像湖南衛視當初成立天娛傳媒一樣成立自己的經紀公司,將旗下的選手們轉變成一種品牌,而且現在已經漸漸有了經紀團隊。對於管理的方式,陸先生坦言「很寬鬆」。

「與其用非常嚴苛的條規留住選手,不如尋求的是一種良性的合作關係。以往經紀公司的管理方式會滋生一些惡性糾紛,這在媒體上會演變成嘩眾取寵的東西,我們不打算重蹈這種覆轍,希望能與旗下的選手友好合作,共同打造中國好聲音這個品牌。」對於以後歌手可能出現的離開,陸先生認為這要順其自然。

問題三 唱片業不景氣,如何推出新人?

針對好聲音等選秀節目的熱播,中唱藝能音樂公司董事長劉思齊指出,目前國內其實不缺乏歌唱人才,簽上一兩個人對整個音樂的產業影響並不大,除非這些選手驚為天人。對於這種說法,陸總監也做出了回應,他表示,《中國好聲音》的選秀同時希望能夠帶動和激活整個音樂市場,「我們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也只能去嘗試」。

在整個唱片業甚至音樂產業不景氣的前提下,比起擁有一批高素質的選手,如何將這些新人打入市場更加是個難題。對此,《中國好聲音》將網路和新媒體當成是選手走紅的平台。根據觀察,目前各大音樂網站都推出了專區推薦好聲音學員每場演唱的歌曲原聲,陸偉也表示,4位導師的分成其中一塊就是手機彩鈴所產生的收入。「我們這次與中移動合作,提供學員演唱歌曲的彩鈴下載業務,同時讓選手參加live house的現場演出,並進行各種各樣的巡迴演出,參與到channel v音樂頻道24小時音樂直播和華語音樂榜中榜這些形式,就是希望選手能夠通過各種文化活動先把市場的音樂熱情激發起來,讓觀眾都愛上這種形式,由此來建立選手的口碑。」

陸偉還透露,中國好聲音不只走發專輯這條傳統路線,選手們還可以通過各式各樣的方式宣傳自己的聲音,這種市場化的多樣性也使觀眾可以做多項選擇。「觀眾不一定要掏錢買cd,還可以通過下載彩鈴、看演出等等方式關注他們喜愛選手的音樂。」

新聞觀點

《中國好聲音》第一季終於結束了,不管最後結果怎樣,該節目的確陪伴了很多人度過了2012年的夏天。作為一檔選秀節目,好聲音 在節目形式和內容上都大膽創新,讓觀眾在欣賞好音樂的同時也見證了選手們的拼搏奮鬥歷程以及他們和導師之間的情誼。然而好聲音的決賽的確有很多瑕疵,例如 計票不透明讓人懷疑結果的公正性;考核僅僅憑藉場內觀眾也難以令人信服:畢竟觀眾都是外行,而且也容易讓選手產生拉票嫌疑;節目中廣告太多加重了商業氣息 從另一方面淡化了比賽的純潔度……下一步,節目組將召開新聞發布會解釋觀眾疑慮,期待好聲音認真總結成敗得失,打造出更加優秀的節目。


推薦閱讀:

從營銷學角度解析歌壇新人包裝與《中國好聲音》運作思路
劉歡談中國好聲音:自相殘殺是尊重原版
熱點  | 「中國好聲音」還能火多久
中國好聲音第一季(全集)
《中國好聲音》巡演慘淡背後

TAG:中國 | 聲音 | 好聲音 | 中國好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