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草人馬冠生教授解讀: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六大變化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2016 科普版發布啦!
十年磨一劍。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自從 2007 年修訂之後,就未做新的修訂發布。
2016 年 5 月 13 日,在國家衛生計生委 5 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這本讓營養學界期待已久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正式發布。
發布會後,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馬冠生教授,該指南的修訂者之一,接受了專訪。
對新版指南的修訂過程,修訂後的幾大變化進行獨家解讀。
為何 10 年才修訂一次?第一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是 1989 年發布,1997 年、2007 年進行了兩次修訂和發布。從時間上看,差不多每隔 10 年,中國營養學會就會組織專家委員會對指南進行修訂,並發布新版本指南。
馬教授介紹,在指南的修訂時間上其實並未明確規定,一定要每 10 年修訂一次。在修訂時間上,由於前兩次的修訂差不多是 10 年,新一版的修訂也是根據這個時間進行。
對指南的修訂,主要是根據我國居民食物消費、膳食營養的變化,以及存在的主要營養和健康問題。
馬教授介紹,在過去的 30 多年期間,我國每 10 年開展一次全國有代表性的營養調查,分別於 1982 年、1992 年、2002 年和 2012 進行了調查,2015 年 6 月國家衛生計生委公布了《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2015)》。
通過這些有代表性的調查,可以及時了解到我國居民的食物消費、膳食營養攝入、營養健康存在的主要問題,這是第一點。第二,近年來,關於食物、營養和健康關係之間的研究有了新的發現、新的證據;第三,居民對膳食、營養及健康的需求不斷增長,這樣幾個綜合的原因,啟動了指南的修訂。
新版膳食指南,有什麼變化?作為新版指南的起草人之一,馬冠生認為,從內容上來說並沒有顛覆性的變化,但從修訂過程來說,有兩個很明顯的變化。
一是修訂的過程更加規範、更加科學。
參考世界衛生組織關於指南制修訂的程序,這次修訂指南制訂了一個程序,從整個過程上更加規範、科學。
二是採用詢證的方法,依據了營養健康領域的新研究、新發現,對膳食指南的內容進行論證。
其中,包括檢索發表的科學文獻,並對這些文獻進行回顧、綜合、分析,總結出有關食物消費、行為等和健康關係的相關證據。
變化 1:建議更精簡:10 條營養建議變 6 條
從內容上來說,新版指南的營養建議發生了較大改變,1989 和 1997 版是 8 條,2007 版是 10 條建議,但最新版的營養建議是 6 條建議,每個建議 8 個字,共計 48 個字。
從數量上看好像減少了,但實際內容並未減少。在馬冠生看來,看似簡單的 8 個字,實際上是字字珠璣,內容豐富,而且讓老百姓更容易記。
事實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都是針對當前中國居民所存在的一些膳食營養方面的問題,做出的相應建議,因此這一版的指南也是延續了以往指南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更加強調能為廣大居民所用。
變化 2:新版突出強調「平衡膳食」概念
如果研究了以往的三版指南就會發現,每一版的膳食指南都有其側重點,比如 1997 年版就強調了大家應該多吃一些奶類、豆類、注意補鈣。
而在最新版的指南中,更加強調和突出「平衡膳食、均衡營養」這個概念,「但過往強調的牛奶、大豆的消費問題、蔬菜、水果的消費等,仍會繼續強調。」
馬冠生解釋道,「因為近 10 年來我國居民奶類、大豆的消費並沒有增加,所以新版指南的第 3 條改成了多吃蔬果,奶類,大豆,還是必須強調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
變化 3:新版指南新增素食人群膳食
指南的每一次修訂,都是對原有指南的一次改進。
在 2007 版的膳食指南中,把人群分為一般人群和特殊人群兩類,其中一般人群是指大於 6 歲以上的人群。在最新一版指南中,一般人群的範圍由大於 6 歲擴至大於 2 歲,涵蓋的人群更大。
不過相比以往的膳食指南,最大的變化是新增了素食人群膳食。事實上,近年來素食主義已經成為一種時尚,我國有不少的居民基於宗教、信仰、環保、健康等原因吃素。吃素,如果膳食安排不合理,容易出現蛋白質、維生素 B12、n-3 多不飽和脂肪酸、鐵和鋅等微量元營養素的缺乏。素食者應當通過增加大豆和豆製品的消費獲得優質蛋白質,經常吃一些全穀物、堅果和菌藻類的食物,還應選擇多種烹調油,以滿足對必需脂肪酸的需要。
變化 4:「健康體重」概念提到建議前列
肥胖是眾多慢性疾病的危險因素。
雖然大眾都知道肥胖對於身體的影響多為負面,但近十年來中國肥胖率不降反增,而與之相關的慢病發生率也在逐年上升。
而通過飲食和運動,來降低肥胖發生率,從而達到降低慢病發生率,已經成為學界共識。也因此在過去的幾版指南中,都曾對控制體重,增加活動量進行提醒。
不過隨著肥胖問題的加劇,健康體重的概念更需國人重視,在新版指南中,這一點也得到了體現和強調。馬教授告訴我們,在新版指南中更加強調了健康體重這個概念,「這一次將它放在了(建議的)第二條。」
變化 5:新版首次提及控制糖分攝入
2015 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了糖攝入指南,更新了對糖攝入量限制的建議。該指南強烈推薦將兒童和成年人的糖攝入量都控制在總能量攝入的 10% 以下,以預防肥胖、齲齒等健康問題。
而新版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也參考了 WHO 的建議,首次於建議正文中加入「控糖」。
提出對添加糖攝入量進行限制,每日不超過 50 克,最好限制在 25 克以內。馬冠生解釋,添加糖是指在食物的烹調、加工過程中添加進去的單糖、雙糖或糖醇等,主要來源是含糖飲料、糕點及一些加糖的菜肴,攝入過量的添加糖類會增加齲齒、肥胖及 2 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
變化 6:膳食營養寶塔有增加:新增餐盤和算盤
自 1997 年開始,中國營養膳食指南就推出了「中國居民膳食營養寶塔」,以圖形的形式告訴大眾最佳的膳食搭配,蛋奶、肉類、蔬果每天的最佳攝入量。
在過去的版本中,每發布一次新的指南,膳食營養寶塔都會做不同程度的微調,以 2007 版為例,就是在 97 版上新增水的攝入量。
馬冠生介紹,2016 版指南仍延續以往的風格,「寶塔在形式上沒做變動,還是寶塔的形式,只是在食物的建議攝入量上做了細微的調整。」為了更加形象、實用,容易理解和操作,這次「新增加了兩個圖形,一個是中國居民平衡膳食餐盤,一個是兒童平衡膳食算盤。」
本文由鳳凰健康獨家授權發布。
推薦閱讀:
※跳樓是愚蠢的 該如何面對職業環境的變化呢?
※以《山鬼》為例,說明人物感情起伏變化的線索
※周曉群:女生有男友後會有哪些細微變化?
※鬼谷子:萬物變化皆有規律,悟透捭闔之道,助你心想事成
※樹盤死,玉盤活——籽料竟有如此驚人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