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恆星月、朔望月的理解

恆星月是指月球對於一顆恆星來說的自轉周期。如果月球上某一點,本來面向著太陽,在經過一段時間後,這一點又回到了原先的位置上,這一周期就稱為恆星月。

朔望月是指月朔到月朔,或月望到月望,或新月到新月之間周期的長度,即平均日數為29天12小時44分2.86秒。這一周期是月亮繞地球旋轉;地球繞太陽旋轉,三者之間相對運動而形成的,它不是月亮繞地球旋轉一周的實際時間。

如果不考慮地球圍繞太陽的轉動,單純計算月亮繞地球旋轉一周的時間,那只是27天7小時43分11秒。那麼,為什麼一朔望月時間會是29天多呢?現在,以月的合朔日為起點加以說明:我們知道,月亮的合朔是太陽、月亮、地球三者正處於一條直線上,月亮居於太陽和地球中間,背向地球,人們絲毫看不見月亮的時候。這時假設地球停止繞日公轉,那麼,月亮繞地球一周後再回到相對地球的這一位置時,就是27天7小時43分11秒。這一長度叫做「恆星月」。但是,在月亮圍繞地球轉動時,地球也在圍繞太陽轉動,當月亮行走27天多,又回到上月合朔時相對地球的那一位置時,月亮已不再居於太陽與地球的直線之間了,因地球的向前運動已使原來相對月亮、太陽的位置向前移動,脫離開太陽與地球的連線,形成了一段距離。月亮只能繼續向前運動,走過這段距離,再達到太陽與地球新的連線的時候,才能再形成新的合朔,這段距離需要1~2日的時間,也就是所謂的一、二隱日。

那麼,為什麼把月亮繞地球轉動的實際周期稱為「恆星月」呢?這是由於在月亮繞地球轉動過程中,途徑28組恆星星座,作為月亮運行位置的記錄,每組恆星各有名目,通稱28宿(宮)。月亮每天運行一宿,近28天正好實際繞行地球一周,但如上所述,這時新月還不能出現,還要走完因地球公轉而脫離太陽與地球連線的距離,因而,月亮有28顯日,其後,還有1~2日的隱日。

  一個恆星月比一個朔望月要少。一個朔望月平均有29.530589天,而一個恆星月就有27.322天,或27天7小時43分11.51秒。   在天文學中,有三種主要的旋轉周期:(太陽—地球)、恆星月(月球—地球—恆星)、(太陽—地球—恆星)  太陽年=365.242199天   太陰年=354.367天   太陰周期=29.53059天   交蝕年=346.62天   太陰率=12.36826623/年   沙羅交蝕周期=18.03年=233個太陰月=6585.322天   太陰交點周期(交點年)=18.618年=6800.0天   默冬周期=19年=235個太陰月=6939.602天   恆星月=27.322天   太陽黑子周期=11.2年   恆星日=23小時56分4秒   回歸日(即鍾時)=24小時   太陰日(平均)=24小時52分4.31秒   進動周期=約25820年   潮汐間隔(平均)=12小時26分2.15秒
推薦閱讀:

日本天文學家發現圍繞恆星運轉的氣體巨行星
原來北極星不是指一顆星 幾大恆星輪流做
研究發現:密集星團可能是黑洞合併很常見的地方
銀河系中心黑洞每一萬年吞噬一顆恆星
捕捉恆星爆炸之聲

TAG:恆星 | 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