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三部曲:18年以後,你還愛我嗎?
心理引言:前陣子上映的《愛在午夜希臘時》,是《愛在黎明破曉時》與《愛在巴黎日落時》的續集,3部曲共跨時18年。《愛在午夜希臘時》引起熱烈討論,有人說預告片很浪漫,但到電影院看了卻充滿爭執;有人認為拍得很真實,因為衝突才是愛情的本質;也有人長嘆,浪漫果然只是餵養我們的想像,愛久了就不美了。 ——心靈咖啡網
「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如果當年你遇到的是現在的我,你還會過來跟我搭訕,要我跟你下車嗎?」席琳說,兩人漫步在希臘舊古迹區的石道上。
「你應該問的是,如果當年你遇到的是現在的我,你會願意跟我一起下車嗎?」傑西說。
怦然的感覺無法持久?
前陣子上映的《愛在午夜希臘時》,是《愛在黎明破曉時》與《愛在巴黎日落時》的續集,3部曲共跨時18年。《愛在午夜希臘時》引起熱烈討論,有人說預告片很浪漫,但到電影院看了卻充滿爭執;有人認為拍得很真實,因為衝突才是愛情的本質;也有人長嘆,浪漫果然只是餵養我們的想像,愛久了就不美了。
關於《愛在》三部曲,我本身有一個小故事。大學時,有堂課教授接連播了《愛在黎明破曉時》與《愛在巴黎日落時》,坐在我旁邊的女孩看完第一部就起身離開。我問她為何不看了?她說:「這種片子,通常都是第一集最好看,續集就不怎麼樣了。愛情嘛,總是在一開始曖昧纏綿的時候最美,時間久了,就沒有當初那種怦然心動的感覺了。」
真的是這樣嗎?答案是只對一半。Marazziti與Canale的研究發現,熱戀時那種很愛、心裡痒痒的感覺,在12到24個月之後就會漸漸退去。但其他的研究則指出,雖然大部分的人,熱戀的感受會在3年內消失,但我們仍可用別的形式(例如親密感或承諾感)來延續彼此的關係。
所以,當對方問你「18 年以後,你還愛我嗎?」,你的回答當然可以是肯定的,只是你無法期待這裡的「愛」等同於當初「怦然」的感覺。人是容易習慣的,事實上,我們也得靠習慣才能活下去。想像一下,如果你每次看到他都會小鹿亂撞,每回約會前都得花大把時間打扮,見面時分秒都興奮、分離了還時刻都想念,哪來時間工作、生活?傑西與席琳在《破曉》中極盡的浪漫,在《日落》開始體會到時空、現實的考驗,甚至在《午夜》中炮火猛烈。但這並不表示彼此的愛不復以往,只是經由9年的沉澱,彼此的生命更豐富淬鍊一些——而他們的重逢,也讓這些豐富重新交融、激蕩。
幸福,不在於沒有衝突,而在於願意溝通
所謂完美的溝通並不存在,就像完美的情人並不存在一樣。Tara Parker指出,70%婚姻中的問題,根本沒有被真正解決。但婚姻幸福並不代表要在所有事情上都達到共識,而是彼此都有「意願」來解決問題。
因此,一直以來我們都想錯了。真愛並不是找到一個完全契合自己、心靈相通的人,而是找到一個能和自己好好吵架的人。就像《破曉》中席琳所說的:完美溝通幾乎不可能達成,真正重要的是想溝通的意圖。為何大家都把衝突當作是糟糕的事?不就有許多美麗的事物是從衝突中誕生的嗎?
在前兩集當中,大家可能都會覺得他們是天造地設的一對,怎麼會吵成這樣?但這才是真實的人生啊!即便再怎麼契合,都還是可能會有爭吵。爭吵其實沒有不好,藉由爭吵的過程,我們才能了解彼此的想法、了解該如何站在對方的立場重新思考問題、學會各退一步,給予更大的包容——這比什麼都重要。
因此,傑西在《午夜》的結尾說:「我愛你的一切,……那些讓人難以忍受的瘋狂、讓人讚歎的美麗,我統統都接受。……因為這就是你,一個完整的你。」彼此能用對方需要的方式愛對方、了解所有優缺點、欣賞優點與包容缺點,而不是試圖去消弭、改變對方這些缺點。這種「包容」比「相遇」還困難,因為真愛需要的不只是運氣,而是看見。
珍惜那個,可以讓你放心說話的人
傑西和席琳之間的對談為何如此引人入勝?從《破曉》、《日落》到《午夜》,你可以發現他們並非每句話都投機;相反地,他們對於政治、文學、歷史與戀愛常常抱持著「不同」的看法,我們可以從兩人一次次的激辯、討論中,感受到更多的豐富與體悟——這正是我們在「價值觀交換」階段最渴望的。我們希望能有機會分享、聆聽彼此的想法,雖然在分享的過程中,可能有意見不合、可能會爭執、可能互不認同,但是這些「不同」本身,就是促成改變很重要的條件。愛情最特別的地方,就在於我們願意花時間說故事給對方聽,也願意聽對方說他們的故事,並且給予全然的尊重。
休斯敦大學教授Brene Brown曾提到一個重要概念:「我們的故事並不是為所有人準備的。聆聽故事,是一種特權。我們永遠都應該在分享故事之前自問:『有哪些人已經獲得資格,可以聆聽我的故事?』」
《午夜》里席琳對家庭與事業的掙扎、對傑西前妻的情結、對自己未來與成就的期許,即使她外表堅強,卻也有恐懼的一面;同樣地,傑西過去十多年來,無法照顧孩子的愧疚、曾經被拋下的感受,都是一種需要被看見、被擁抱的脆弱。而在這段關係里,他們可以坦然地交出這份脆弱,並在脆弱當中,更靠近自己的恐懼焦慮。
在愛裡面,我們常常不是扮演拋棄對方的人,就是扮演被拋棄的那個人。拋棄對方的那一刻,就等同在心裡種下了罪惡感,如果你還有些在乎對方,這份懊悔就會一直跟隨你;而被拋棄過的,會有一種原生性的害怕,害怕失去、害怕深愛的人有一天會離開自己。
傑西同時扮演過這兩種角色。17年前他們相約,但席琳沒有赴約;而今,他跟前妻生下的孩子,跟他疏遠得像陌路人。可是這些都無法再重來,就像席琳說:「孩子已經長大了。你要認清的是,過去這段重要的時刻,你的確沒有陪在他身邊。」
我們真正該做的,並不是改變過去,而是接受這些已經發生的錯過、離婚、劈腿、未婚生子。這些很難接受的事情,之所以還是可以撐著走下來,是因為你身邊有人一直伴著你,給你勇氣與力量。而這個人,可能與你不同、可能常跟你爭執,但他是一個可以讓你放心說話的人,雖然那些懊悔與恐懼的事件沒有改變,但你感到放心了。因為你發現,在這樣的恐懼中,自己並不孤單。
不要刻意改變彼此
《午夜》還教會我們一件事,就是不要刻意改變彼此。在希臘唯美的山城中,兩人信步走著,席琳問:「如果我們要再共度56年,你會希望我改變什麼?」傑西的回答很妙:「我唯一想要你改變的事情,就是你停止改變我。」
改變是一件很怪的事情。有時對方一開始喜歡我們的理由,最後都成了他離開我們的借口。所以,在爭吵後,你開始試著改變你自己,可是當你為對方改變了很多,他卻又說他喜歡的是你原先的樣子。我最常舉的例子是,蝙蝠俠的女友在他成名之前跟他說:「你為什麼不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但是當他成名之後,女友又說:「我還是喜歡你平凡的樣子!」
人總是永遠無法滿足。在每一個優點背後,都伴隨著同等的缺點,就像傑西的幽默同時也藏著幼稚,席琳「有思想」的另一面可能是好鬥、不退讓。所以,當初他喜歡你獨立、有主見,後來可能會嫌你不體貼、好辯;當初他愛上你的純真、投入,後來可能會抱怨你太天真、太不懂場面。
一位心理師曾跟我講:「一段關係走到後來,你會發現我們終究無法真正去改變任何人。我們能做的只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影響另一個人的生命,在一進一退當中找到一種和諧的步調。」真正懂你的人,不會試圖改變你,而是能看到你最好的那一面。
隨著時間,當初的怦然可能已經不見,可是彼此建立的默契、記憶與親密,沒有任何人可以取代。傑西的這段話提醒了她,青春會消逝,甜蜜的浪漫會被時間磨損,但所愛的那個人依舊,仍然努力地希望彼此快樂。就像是片中漸落的夕陽,我們總不能永遠期待絢爛的夕陽別走,抗拒黑暗的午夜降落。戀愛本來就複雜、本來就是憂歡參雜,但在日落與黑夜之間,如果我們願意悉心面對那些差異,給這段關係多一點聽見,我們就會發現,破曉的時刻,並不遠。
《愛在》三部曲教會我們的幾件事
□ 《愛在黎明破曉時》:幸福,不在於沒衝突,而在於願意溝通
席琳:「我知道那(完美的溝通)是幾乎不可能達成的,但誰在乎呢?真正重要的是(想溝通的)意圖……為何大家都把衝突當作是一件這麼糟糕的事?不就有許多美麗的事物是從衝突中誕生的嗎?」
□ 《愛在巴黎日落時》:珍惜那個,可以讓你放心說話的人
席琳:「當我們還年輕的時候,總會以為這世上有許多跟自己心靈相通的人。等到年歲大了以後,才真正了解,那種感覺,其實一輩子也不過幾次而已。」
□ 《愛在午夜希臘時》:不要刻意改變彼此
傑西:「我愛你的一切,我也明白你是個複雜的人,那些讓人難以忍受的瘋狂、讓人讚歎的美麗,我統統都接受,而且不想要你改變。因為這就是你,一個完整的你。」
推薦閱讀:
※反腐三部曲:打虎拍蠅滅蟑螂
※我都和你說了這個世界是這樣的你怎麼就是不聽
※電影史上有哪些偉大的三部曲?
※漢頌三部曲碑文欣賞
※往生凈土的三部曲
TAG:三部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