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防老?六成養老靠女兒
晨報訊(首席記者秦金俐)「養兒子老了有依靠」是很多老人的想法,以前誰家有幾個兒子羨煞旁人,老人也就不為養老發愁。可隨著時代發展,越來越多的老人更傾向於「養女防老」。
近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博士後楊小軍在年會上發布的《城市青年生育意願及其影響因素分析》顯示,在桂林、無錫、蘭州調查發現,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養女防老」。此次調查選取了3個城市1976年至1986年出生的近千名青年。其中,72%受調查者本人為獨生子女,80%已婚,其中79%已生育一個孩子。調查顯示,越是覺得「靠孩子養老重要」的人,越傾向於生育二胎,希望生女兒,特別是對於育齡女性來說,更願意「養女防老」。
那麼首府的情況又如何?上周,記者走進烏市機務段路西社區、農大社區,隨機對60名有兒女的老人進行了調查,他們中有的與子女同住,有的雖然單獨住,但常年由兒女照顧。
60人中,有38名老人常年跟女兒住或由女兒照顧,其餘22人跟兒子住,或由兒子照顧。這22人中,有5人沒女兒,6人女兒住得遠,其餘11位老人認為跟兒子住是應該的。有意思的是,在有關「幸福感」方面,43位老人覺得養女兒幸福感更強。老人的理由包括「女兒更貼心」、「女兒掙錢養家本事不比兒子差」等。
□調查
老了享到女兒的福
78歲的郭金香(化名)有一個女兒和兩個兒子,都已成家立業。3年前,她和老伴生活有些力不從心,便考慮跟兒女一起生活。「首先想的當然是跟兒子住。」郭金香說,大兒子家離他們不遠,房子也大,可想想他們還是放棄了。大兒子工作忙經常出差,家裡都是兒媳做主。雖說兒媳人也不錯,「畢竟不是自己的女兒嘛。」她說,小兒子在內地打拚,更指望不上。最終,老兩口跟女兒一起住。
自從搬到女兒家後,郭金香覺得很舒心,「感覺啥都不用操心了」。女婿人也不錯,只要女兒決定的事女婿都很支持。另外,郭金香覺得有什麼心裡話都能跟女兒說,女兒也理解她。
和郭金香一樣,81歲的馮先生也是靠女兒養老。雖然馮先生自己住,但3個女兒每天輪著照顧他,「老了享到女兒的福。不瞞你說,當初就是想生個兒子,所以有了3個女兒後我還不滿足,第四個終於如願。」他說,以前他想著女兒終歸要出嫁,老了最終還是要靠兒子。但如今兒子忙事業,照顧他主要是3個女兒。現在,他逢人就誇,「還是女兒好」。
和前兩位有所不同,69歲的杜女士選擇跟女兒住的原因是女兒家條件更好些。她的一兒一女都在烏市,她說,兒子工作不穩定,目前還在跟兒媳租房住,「跟他們住一起總感覺不像家。」她說,兩年前,老伴去世,她就從四川來到烏市投奔女兒,現在女兒是她的主心骨。
機務段路西社區工作人員王文傑說,轄區有1000多戶60歲以上的老人,跟子女住的約有一半,其中60%以上的老人跟女兒住或由女兒照顧。農大社區也是這種情況,該社區老齡專干夏曉玲說,轄區80歲以上的老人有273名,其中一半多由女兒照顧。
□分析
「養女防老」折射社會進步
新農大管理學院公共管理系系主任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韓芳:現代社會女性在工作和家庭中的角色同等重要,在家庭中的地位日益提高,贍養老人方面逐漸承擔了跟男性相同的責任,性別差異在養老中的區別淡化。無論男女,贍養老人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社會養老保障制度永遠無法代替的。
「養女防老」的想法可以說是一種進步,說明重男輕女的思想正在轉變。另外,說明今天女性的社會地位、生存能力獲得了更多人的認可,越來越多的女性有了贍養老人的能力。這有利於改善傳統對女性的偏見,也說明很多人的養老觀念也在發生改變。
即使這是進步,解決養老問題也不能完全指望子女,最終還是要構建完整的社會養老體系。「養女防老」和「養兒防老」的觀念存在,一定程度上都折射養老需要解決的問題。
女兒更加細心耐心
新疆冰融水心理諮詢中心主任諮詢師孔令軍:養兒防老,是中國特有的傳統觀念,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很多老人普遍有「養女防老」的想法,這種現象的存在,是因為當今社會女性在社會上的工作能力逐步上升,以及其本性所屬對老人更貼心、呵護、照顧。
現在,老人們生活不發愁,更多的是精神需求,一般來說,女兒更加細心耐心,對父母的精神需求能給予及時回應,老人過得舒心,這也是很多老人喜歡跟女兒住的一個原因。
作為老人不能簡單靠子女養老,當前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逐步完善,傳統養老觀念需要改變。老人要有屬於自己的晚年生活。作為子女要對父母恭敬,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及生活上的細心照顧。多陪陪父母,不讓他們感到寂寞。不讓父母擔心,儘力豐富父母的精神和物質生活,竭盡贍養義務。
來源: 都市消費晨報
推薦閱讀:
※女兒——錢媛之四
※曹操將三個女兒同時嫁給漢獻帝,她們結局如何?二女兒最令人佩服
※有兒子的讓兒子看看,沒兒子的讓女兒看看,會很受益
※日本父親節太變態 女兒要和父親一起洗澡
※給女兒拍「不雅」照,她被世界嘲諷了20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