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 習俗 與 禁忌
大年初二,金吠報春。親眷人家去拜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一為四時之始,人們以早為貴,早有所成,一切佔先。過了「四始」日,人們就不再講究「早」字了,可以睡個大懶覺,民俗故有「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頭紅」的說法。
初二回娘家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夫婿要同行,俗稱[迎婿日]。回家時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 ,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一定不要空手,要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否則那可是對娘家的不在乎啊。
這一天,兒女們都在家,所以,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大年初二回娘家的習俗,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平時忙碌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閑下來、敘敘舊、話話家常。
大年初二,這一天孩子們格外喜慶,都會提著鯉魚燈去討個好意頭。
河南大年初二是去看望舅舅,到初四才是女兒回門,這個風俗在不少地方是這樣堅持,這和初二回娘家其實是一個概念,媽媽年齡大了,那麼就由下一代代表爸爸媽媽去了。
食日晝
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拜年時的一種習俗。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乾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思念。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儘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這習俗被稱為「食日晝」,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祭財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
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素果。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供品用素果菜。祈望今年要發大財。
福安特殊習俗
位於福建省東北部的福安,有「初二不逛門」的民俗。大年初二,福安人基本上不去親朋好友家逛門,如果一定要去,初一那天就要先去報到一下,第二天才能再去。
許多外地的朋友不知道這個民俗,如果冒昧在初二這一天前往福安朋友的家裡,雖不至於吃閉門羹,但是主人臉上卻少了過年應有的熱情和福安人好客的本性(閩東六縣二市二區中僅有福安如此,全國其他地方更未聽說)。這個民俗已存在四五百年!
在福安,大年初二,除了親朋好友互不逛門外,還有一些習俗:一是各家各戶不燃放鞭炮;二是不點香火;三是不奏禮樂;四是商家關門歇業等等,古代「國喪」的一切禮儀,在大年初二日均得到完整的體現。
而且,歷經四百多年的演繹,在各類通書上(福安的街面上也能買到各種版本的通書,大部分是外地風水、陰陽先生所著),和大部分正月的日子一樣,雖然大年初二屬於好日子,「宜辦諸事」。
但是福安人均視而不見地把大年初二列為一等一的忌日,「諸事不宜」,不僅喜事、大事均與此日無緣,而且在這一天,各家各戶閉門不出。
在福安,從除夕夜到大年初一,和全國各地一樣貼春聯、舞龍舞獅、張燈結綵、大放鞭炮、大宴親朋,但到了初二這一日,卻全城寂靜,宛若另一個世界。初一的喧囂與熱鬧似乎消失得無影無蹤。家家戶戶都窩在家中看電視、打麻將,絕少出門。到初三日,全城則又恢復了初一的年味。
之所以形成這樣的習俗,完整的傳說是:明朝年間,倭寇作亂,屢犯閩浙海疆,有一年除夕夜,倭寇乘福安城關人民過年,疏於防範之際,裡應外合,攻入城中,大肆殺戮,死傷慘重,城中大多家中均有亡故。
因為第二天是大年初一,按習俗本應該熱熱鬧鬧的過年,可家裡死了人要辦喪事,怎麼辦呢?大家相約,第二天(初一)先把喪事擱在一邊,等過了年第二日(也就是初二)再辦喪事。
於是大年初一那天,大家仍舊按往常一樣,到親朋家逛門拜年,第二天(大年初二)就閉門辦喪事,家中沒有喪事的也不出門,以免衝撞。
三天後,也就是大年初五,屍體收斂,法事作畢,就上山埋葬。因此大年初二、初五福安人不互相逛門拜年的習俗就這樣形成並嚴格遵守下來了。「福安的初二」可說是全國迄今為止唯一的日寇侵華民俗紀念日。
大年初二禁忌
1、忌回門禮為單
大年初二,女兒回娘家忌回門禮為單,由於傳統上認為單數不吉利,女婿帶回娘家的禮物必需成雙。
2、忌洗衣
水有水神,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這兩天不要洗衣服。
3、忌午睡
白天不可午睡,否則整年度都會很懶惰,其中的含意是因為過年期間有很多客人到家裡拜年,如果睡午覺的話對人很失禮。
4、倒污水、垃圾,掃地
過年期間不要從事洒掃的工作,因為這樣容易把家中的財氣掃掉,這就是為什麼過年的碗筷都堆著不洗!
推薦閱讀:
※大年初七有什麼習俗,吃什麼,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都有什麼講究
※潕陽河苗族過端午節的習俗
※「上巳節」是什麼節,有什麼特殊的習俗嗎?
※多少習俗在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