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野人家與王孫草

野人家與王孫草

作者:林清玄

  唐代有兩位孤兒。我最佩服,一位是玄奘法師,一位是茶聖陸羽。   玄奘法師到西方取經,這實在是千古的盛事,(唐代)西域的路是多麼難行。他過了一百三十八個國家,攜回佛教經論六百五十七部,他的堅強、勇毅、智慧、胸襟,一想到就會令人脊椎骨挺直,有一種巨視來俯瞰中國的文明與氣派。   陸羽則是寫《茶經》的雅士,他自幼在寺廟與茶結緣,然後自己採茶、制茶煮茶,從茶葉中發現新天地,他既不做官。也不營謀生活的作物,一生都在茶與詩中度過,他的《茶經》完整地給中國茶藝一個深刻的美感結構。喝茶的時候想到陸羽在小小的茶葉中,思維到生活的內涵,就使我們有一種微觀,在細小的茶葉里卻展出不凡的美感覺受。   玄奘與陸羽都是孤兒。孤兒乃是人生最壞的出發點,但是,我常常想,這最壞也許就是最好。   陸羽從小被棄於江邊,容貌又丑,又有口吃,或者是這樣,使他對生命的美感有強烈的感受,沒有人傳授,就泡出最好喝的茶,放牛的時候用竹片在牛背上寫詩,與朋友能真誠相交,這都是強烈的美感追求。在任何最平凡的事物中體驗美感,恐怕也是富貴子弟不能理解的吧!   生於貧賤,或生為孤兒,是人生的最底層,這個底層對凡夫俗子是甚可哀痛的,但有志遠才高的人,或美感強烈的孩子,這卻是最好的出發。   為了深入體驗獲得美感,孤兒陸羽把我國茶葉產地分成五大區,山南、淮南、浙西、浙東、劍南,對同一地區不同地點的茶,都品評其質地,並下了課刻的評語,這對飲茶的歷史是劃時代的創舉。   為了知道茶味,陸羽完全地了解粗茶、散茶、末茶、餅茶的製作方法,他曾親手造茶,採茶,光是茶餅就要經過采、蒸、搗、拍、焙、穿、封七道手續,對茶研究的深入可知。為了對茶的境界有更多的體會。陸羽也研究了水,他把水分成山水、江水、井水三個類型,把天下的水分為二十個等級,他品評過的水,西到商州(現在陝西省的商縣),南到柳州(廣西柳州),北到後州的淮水發源地(豫西桐柏山區),遍及長江中下游。甚至,他也品味了瀑布和雪水。最後,陸羽留下一個對水質精闢的見解,他說:「夫茶於所產處,無不佳也,蓋水土之宜。離其處,水功其半,恭善烹潔器,全其功也。」這位孤兒出身的陸羽。不只使飲茶從生活提升了美感,也使得一向為少數人專屬的品茶藝術,成為普及的、人人都能體會的平民藝術。在史傳上。陸羽是「聰俊多能」,是「學贍辭逸,詼諧縱辨」,是「有文學,多意思」,是「恥一物不盡其妙,茶術尤著」。   作為野人家的子弟,陸羽卻研究了被稱為「王孫草」的茶,「分其原,制其具,教其造,設其器,命其煮」,今天我們對喝茶有一些體驗,實在應該感念他。   皇甫冉寫的《這陸鴻漸棲霞寺採茶》一詩:   採茶非采篆,遠遠上層崖:   布葉春風暖,盈筐白日斜。   舊知山寺路;時宿野人家,   借問王孫草,何時泛碗花?   陸羽是一位每次上山採茶,都不僅令人「懷念」,甚至令人「相思」的人。不只是他煎的茶,也是他的人格特質,對於從人生底層出發的老百姓,陸羽是很好的啟發,有時喝茶之際,想到陸羽,都像聽到遙遠的時代傳來的磬聲。香茗還在千峰,煙霞橫於無邊的天際。   (水中荷摘自《平常茶非常道》河北教育出版社)
推薦閱讀:

一個幸福的野人
野外小溪常見魚類 | 野人部落
是瘋子還是偶像?貝爺無所不能。 | 野人部落
花花和野人噶公生了兩個小野人噶公!

TAG: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