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仿瓷餐具就是「有毒餐具」嗎?

  4月12日,央視《新聞30分》披露了國內個別仿瓷餐具企業在生產原料中混入尿素甲醛樹脂(脲醛樹脂)、以降低成本的違法行為。

  一石激起千層浪。4月14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全國質監系統從即日起至5月15日對生產加工仿瓷餐具集中開展一次全國性的執法檢查行動,嚴厲查處無生產許可證生產加工仿瓷餐具、在生產加工中使用尿素甲醛樹脂等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原輔材料違法行為。

  急查劣質餐具

  4月12日,禮拜天。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食品生產監管司、執法督查司許多同志照例沒有休息。

  這兩天,從清晨到深夜,他們都是在辦公室度過的。

  記者見到他們時,他們都在忙著各自的工作,根本沒有時間和記者搭話。

  這段日子,一種名為「脲醛樹脂」的工業用料,再次攪擾國人本已敏感脆弱的神經。

  就在當天,央視《新聞30分》曝光了個別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非法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工業原料尿素甲醛樹脂(脲醛樹脂)生產仿瓷餐具的違法行為。

  專家提醒,脲醛樹脂在一定高溫下會分解出致癌物——甲醛。新修訂即將實施的《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三聚氰胺成型品衛生標準》明確規定,產品必須標示「禁止在微波爐中使用」。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迅速做出反應。

  4月14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全國質監系統在前一階段針對重點地區執法檢查的基礎上,從即日起至5月15日對生產加工仿瓷餐具再集中開展一次全國性的執法檢查行動。

  通知指出,各地質量技術監督局要嚴厲查處無生產許可證生產加工仿瓷餐具的違法行為,將檢查發現的無證生產加工場點及時報告當地政府予以取締;嚴厲查處在仿瓷餐具生產加工中使用尿素甲醛樹脂等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原輔材料違法行為;嚴厲查處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和生產甲醛等有毒有害物質超出國家標準規定限值產品的違法行為;嚴厲查處偽造和冒用廠名、廠址和質量標誌違法行為。對發現具有區域性質量問題的地區集中力量開展區域整治。

  清剿劣質仿瓷餐具首戰在廣東打響。廣東省質監部門當天即對曝光的兩家東莞企業進行查封與抽樣。此前,廣東省質檢部門於去年底對仿瓷餐具進行專項整治,依法查處了21家無證生產企業。這次媒體監督報道,說明上次查處過後有死灰復燃現象或個別漏網。廣東執法人員心中沉甸甸的。

  緊接著,河北、北京、四川、廣西、河南、江西、山西、福建、遼寧、湖南、重慶等地質監部門在當地政府組織領導下,進行集中執法檢查。

  國家質檢總局兩個司的負責同志強調,根據《食品安全法》的最新職責劃分,這次執法檢查行動,質監部門將繼續對沒有獲得生產許可的企業違法生產行為進行嚴厲打擊。

  仿瓷餐具:「有毒餐具」?

  北京化工大學2008年12月對部分仿瓷產品(包括已取得生產許可證的產品)進行測試,發現部分企業在生產中添加了具有安全隱患的脲醛樹脂,有些企業甚至全部使用脲醛樹脂生產仿瓷餐具。

  今年3月份,具有國家級檢測資質的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對北京市場上銷售的15個品牌的仿瓷餐具進行了檢測,結果顯示,4個品牌的產品不合格。

  其實,早在2008年12月下旬,國家質檢總局就已組織檢測機構和專家對相關產品的安全性進行分析檢查,並指導各地展開查處工作。

  2008年12月30日,北京市組織開展市場、商場、超市等銷售的餐具(盒)執法檢查工作,對銷售無證生產企業生產的密胺塑料餐具餐盒堅決予以查處,並將其下架清出市場。

  仿瓷餐具為何招惹如此「非議」?這還得從三聚氰胺說起。

  三聚氰胺,因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被中國消費者所熟知。

  三聚氰胺甲醛樹脂,又稱密胺樹脂,英文縮寫MF。作為三聚氰胺與甲醛反應所得到的聚合物,是製造仿瓷餐具不可或缺的原料。

  市售合格的仿瓷餐具,大都是用密胺樹脂製作加工的。其物理和化學特性都與小分子三聚氰胺不同,無毒性,與加入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完全不是一回事,兩者是截然不同的。

  國際上,將密胺樹脂用來做餐具的並不鮮見。

  有關環保專家說,含三聚氰胺的食品器具在日本也很普遍。日本規定密胺塑料容器溶出三聚氰胺量最高不得超過每升2毫克。日本相關標準規定,作為製作食品容器的樹脂必須保證在60℃的情況下,30分鐘內不能讓三聚氰胺溶出(即不得檢出)。由於日本廠家都嚴格遵守規定,到目前還沒發生任何傷害人體健康的事故。

  目前爭議的焦點,是來自於某些企業使用脲醛樹脂作為原料生產仿瓷餐具。

  尿素與甲醛反應得到的聚合物便是脲醛樹脂,又稱脲甲醛樹脂,英文縮寫UF。脲醛樹脂製品,易於吸水,遇到強酸、強鹼易分解,達到80℃以上遇水容易釋放出甲醛。

  甲醛是一種無色的強烈刺激性氣體,已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致癌和致畸形物質。長期接觸低劑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眼部疾病、女性月經不調、妊娠綜合征、新生兒畸形、精神抑鬱症,另外,還會使新生兒體質下降,造成兒童心臟病。

  所以,脲醛樹脂主要用於製造模壓塑料,製造日用生活品和電器零件,還可作板材粘合劑、紙和織物的漿料、貼面板、建築裝飾板等。由於其色淺和易於著色,製品往往色彩豐富瑰麗。

  記者在北京市家樂福、沃爾瑪等多家大型超市看到,仿瓷餐具種類多樣,飯碗、碟子、飯勺、湯匙等商品都有涉及。

  據銷售人員介紹,仿瓷餐具色彩艷麗、造型多樣、價格便宜,因此受到了不少消費者尤其是兒童、青少年的喜愛。

  現實生活中,仿瓷餐具因耐摔、可進行微波加熱,特別受到兒童和老人歡迎,被認為是萬能餐具,裝啥都行,怎麼使都行,誰使都行,使多久都行。

  其實不然。專家提醒,如果密胺塑料原材料樹脂聚合得不好,就會殘留三聚氰胺,在高溫狀態下會釋放三聚氰胺分子。但是標準沒有清楚說明,企業產品說明書也沒有聲明,消費者只能被動使用。部分企業鑽國家標準的漏洞,使用脲醛樹脂生產仿瓷餐具,給消費者健康帶來了安全隱患。

  由於標準要求不一致,給政府監管和監測帶來了難度,也給不法生產企業和劣質產品的生存創造可乘之機。

  又是行業「潛規則」?

  在中國,仿瓷餐具已經成為經濟大省促進發展的支柱產業。

  業內人士透露,在福建,塑料仿瓷餐具機有上萬台,獲證企業周邊配套的小企業不勝枚舉,並且每家都在招兵買馬增添設備。

  浙江、廣東也新添了許多塑料仿瓷餐具廠。

  東南亞的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是從福建等省份進口各種仿瓷餐具。

  巨額的經濟收益成為部分企業使用脲醛樹脂違規生產的原動力。

  業內人士以仿瓷餐具中的仿象牙筷子計算了經濟收益:仿象牙筷子每個18克,原料(脲醛樹脂)成本0.08元,稅費0.01元,電費0.005元,工資0.01元,折舊、管理等其他費用0.03元,總計0.135元,市場批發價為0.5元,實際凈利潤為0.365元。以日產筷子2萬雙計,每天凈利潤為7,300元。

  業內人士揭露,同樣4.5寸大小的仿瓷碗,A1料的售價0.7元,A3料的售價1.5元,A5料的售價3.8元。

  據環保專家介紹,A1料是脲醛樹脂,A3料是脲醛樹脂、密胺樹脂的混合料(其中脲醛樹脂佔七成比例),A5料則是密胺樹脂(俗稱「美耐皿」)。

  目前市場上密胺樹脂每噸價格在1.5萬元以上,便宜的脲醛樹脂,價格只有密胺樹脂的1/4。

  由於成本相差太大,密胺樹脂生產的仿瓷餐具價格相對也較高。一些獲證大企業生產的合格密胺餐具很難打進國內市場,僅在大中型商場、超市能見到。

  此外,業內人士說,生產仿瓷餐具,均有成型固化這一環節,其中有嚴格的時間控制。在正規的生產車間,每台機器上都裝有一個時間控制器,這是為了在生產過程中,給予充足的時間讓產品里的有毒物質(如甲醛等)釋放出來。但一些小企業,很多生產機器上就沒有這個控制環節和系統。

  「小企業不按這個生產程序,不但可以節約原料成本,還可以節約時間。」該業內人士透露說,正規廠家每台機器每天約生產500個模次,而一些小企業每台每天可生產1500個模次。

  該人士還指出,不少中小型仿瓷餐具生產企業車間內脲醛樹脂和密胺樹脂兩種原材料都有。質檢人員臨檢時企業立馬把A1料換上A5料,從原材料監管上來說難以控制。出於自身利益的需要,企業還會隱瞞原材料的真實進貨記錄以及出貨的真實記錄。這無疑給質監部門執法人員出了一道監管難題。

  「在仿瓷餐具這個行業內,目前還沒有一套真正的規範。」採訪中,該人士感嘆,國家並沒有明文禁止A1料不能用來做仿瓷用品,所以部分企業就鑽了標準的空子,使用脲醛樹脂製造餐具。

  標準缺位

  現行的國家衛生部1988年8月10日批准、1989年6月1日起實施的《食品包裝用三聚氰胺成型品衛生標準》(GB9690-88),規定了三聚氰胺成型品的衛生要求。在理化指標方面,標準作了相關規定。

  從中可以看出,該衛生標準沒有對遊離出的三聚氰胺遷移量限量值作相應規定,也沒有脲醛樹脂的檢測項目,迄今20年未進行過任何修改。

  而歐盟相關標準規定,甲醛單體遷移量為每升不超過15毫克,三聚氰胺單體遷移量為每升不超過30毫克,也就是說,甲醛遷移量比三聚氰胺遷移量要嚴格一倍。

  2007年,俄羅斯聯邦消費者權益及公民平安保護監督局發布局長令,要求仿瓷餐具的三聚氰胺遷移量為每升0.1毫克。俄羅斯《接觸食品包裝材料的化學物質允許限量》規定中也不推薦兒童使用仿瓷餐具,不推薦需多次洗滌和消毒的公共餐廳使用這種餐具,特別不能作為盛放高溫食品的餐具和熱燙飲料的容器。

  現行的國家衛生部於2003年9月24日發布、2004年5月1日實施的《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助劑使用衛生標準》(GB9685-2003),對使用脲醛樹脂及遷移出的甲醛量限量值亦無規定。

  此外,現行的原輕工業部1994年8月23日批准、1995年5月1日實施的密胺塑料餐具行業標準QB1999-94裡面對密胺餐具的物理機械性能作了詳細的規定,但是該行業標準適用於以三聚氰胺-甲醛樹脂為基材,以σ-纖維素為填料的密胺模塑粉為原料,經模壓成型製得的密胺塑料餐具。脲醛樹脂製品不在該標準適用範圍內。

  新修訂的《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三聚氰胺成型品衛生標準》作為《食品包裝用三聚氰胺成型品衛生標準》(GB9690-88)的替代標準,將於年內實施。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組織起草、衛生部提出並歸口的《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9685-2008)即將於今年6月1日起實施。

  據了解,新標準GB9685-2008雖仍未將脲醛樹脂列入檢測項目,但加入了一個關鍵內容,即要求生產企業使用的原材料在可預見未來的使用條件下,不可釋放出任何有毒有害物質。

  新標準GB9685-2008(徵求意見稿)「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的使用原則」明確指出:「食品容器、包裝材料與食品接觸時,遷移到食品中的添加劑水平不應危害人體健康。」

  「這就暗含了像脲醛樹脂這樣的國家標準不準使用的物質,」有關專家提醒,「而且新標準對甲醛限量比原標準嚴格一倍。還加入了一些指導原則,包括消費者如何使用等,比原來更細了。」

  據了解,這部即將實施的衛生標準源自歐盟,新標準中食品用添加劑的品種由《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助劑使用衛生標準》(GB9685-2003)中的65種,擴充到近千種。

  對此,專家不無擔憂。雖然食品容器使用添加劑是國際通行慣例,但對中國而言,食品容器的添加劑一下子由65種增加到近千種,相關企業、監管部門該如何面對紛至沓來的近千種添加劑?廣大消費者又該如何面對生活中餐具、日用品中的近千種添加劑呢?這無疑又是一道食品安全的新課題。

  據悉,國際化學品製造商協會(AICM)參與了《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9685-2008)的制定。

  業內人士透露,該協會是新標準GB9685-2008的幕後推手。

  資料表明,AICM於1998年在香港成立,其後不斷發展成為一個代表所有會員企業向中國化工行業利益相關方推廣國際最佳實踐的行業組織。目前擁有48家在華經營化工業務的會員公司,包括拜耳、巴斯夫、bp、德固賽、杜邦、陶氏化學、殼牌等國際知名化工公司。世界10強企業中有5家為AICM會員,28家會員位列世界化工50強名錄。協會設有董事會及執行委員會,成員均為會員公司的高層主管。該協會下轄增塑劑促進工作組、塑料事務委員會和政府合作及傳播委員會等機構。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大於天。

  《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三聚氰胺成型品衛生標準》新標準起草人之一、上海食品藥品監督所彭少傑,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新標準對甲醛含量有了嚴格的限制,此外,該標準徵求意見稿初步設立的限量為三聚氰胺遷移量在每平方分米不超過1毫克(按接觸面積),比歐盟的標準更加嚴格。該標準還明確規定在仿瓷餐具的生產中不能使用脲醛樹脂和酚醛樹脂做原料。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劉姝威強烈建議:「誰生產有毒餐具要砸他的飯碗。」

  同時,劉姝威認為,針對利用脲醛樹脂偷梁換柱的仿瓷餐具生產企業,銀行、工商、稅務要公示其名單。一般上了黑名單後,銀行會立即中止對類似不法企業的貸款,消費者將不會購買他們的餐具,飲食單位也不會再購買、使用他們的餐具。這樣就從資金和市場兩個方面把這些不法企業遏制住了。

  不必過度恐慌

  「其實,今年元旦前後,我們就已經了解到脲醛樹脂被用來做餐具的有關報道,及時組織專家作了研判。」按照國家質檢總局有關司負責人的指引,我們採訪了相關專家。專家介紹,「無論是用三聚氰胺,還是用尿素製作餐具,都離不開甲醛。只要工藝過關,甲醛一定遊離不出來。不像有些人說的那樣可怕,老百姓不必要恐慌。國際上也在用脲醛樹脂(尿素和甲醛的合成物)製作餐具。」

  這位專家進一步指出,有兩個環節需要澄清:一是脲醛樹脂到底是否有害,多大暴露量能產生危害,產生什麼樣的危害,需要有關部門組織安全評估。使用脲醛樹脂在價格上有優勢,價格便宜不等於質量不好。二是有的在境外註冊的所謂國際機構僅在北京個別銷售地抽檢15個樣品,就得出整個北京市場80%產品不合格的結論,似嫌以偏概全,欺騙輿論。甲醛作為原料是事實,用甲醛做原料之一但不一定意味著產品就一定有害,這是兩個概念,需要進行科學檢測。相關部門組織制定食品用塑料餐具標準,迴避脲醛樹脂這個原料,或者簡單排除脲醛樹脂這個原料,不是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態度,甚至是愚弄消費者。

  他舉例說,美國、歐盟都有用脲醛樹脂做碗、筷子、盤子等的先例,現在還在使用,查查FDA的文件就明白了。日常生活用品中的菜盆、臉盆、面盆、杯子,只要是合格的產品,安全性可以放心。

  有關環保專家表示,合格的仿瓷餐具能耐低溫(可放入冰箱)、耐煮(可沸水蒸、煮)、耐污染。

  專家提醒,消費者選購仿瓷餐具時,首先應到正規商場、超市購買;其次,看餐具是否標明廠址、廠名、執行標準等相關信息,是否存在變形等不良現象。選購時,盡量不要挑選色彩鮮艷和顏色深的仿瓷餐具,要選擇有QS標誌的產品,切勿將其放進微波爐加熱。清洗仿瓷餐具時,要用柔軟的抹布,而百潔布、去污粉等易擦、劃餐具表面,更易受污染,最好不要選用。

  

新聞鏈接:

  當心生活餐具的另一面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材料製成的餐具進入千家萬戶,備受人們的青睞。

  北京凱發環保技術諮詢中心提示廣大消費者,部分餐具含有一定的安全風險物質,與食品接觸之後,餐具上的這些安全風險物質隨食物進入人的肌體,積累一定的量後才可能致人體健康損害。譬如說,劣質或使用不當的仿瓷餐具,就可能發生讓有害的三聚氰胺被遷移到食物中的風險。因此,消費者在選購餐具時,對於那些可能有安全風險的餐具,應盡量避免使用。

  鋁製餐具:鋁製品因其輕巧耐用,物美價廉,被人們廣泛使用。雖然對鋁製餐具與人類健康的關係尚無完整的科學研究資料加以證明,但多數專家認為,鋁在人體內積累過多,會加速人體衰老,對健康不利。故在用鋁製餐具時,不要用刀刮和鍋鏟刮,刮下的混有鋁屑的食物最好不要食用。另外,鋁製餐具不宜燒煮酸性和鹼性食物,否則,鋁會大量溶出。

  銅製餐具:外表華麗,色澤如金,甚有氣派。如銅火鍋頗受人們的喜愛,用銅鍋烹煮食物時溶解出來的少量銅元素,對人體是有利的。但銅生鏽之後可生「銅綠」(即鹼性醋酸銅)和藍礬(即硫酸銅)。銅綠和藍礬是兩種有毒物質,可使人發生噁心、嘔吐甚至中毒。所以,對於有銅銹的銅餐具,切不可應用。

  不鏽鋼餐具:美觀大方、輕便耐用、耐磨蝕不生鏽,頗受人們青睞。不鏽鋼是由鐵鉻合金滲入鎳、鉬、鈦、錳等微量金屬元素製成,這些微量元素對人體有害,因此使用時應注意,不要長時間盛放鹽、醬油、醋等,因為這些食物中的電解質與不鏽鋼長期接觸會發生電化反應,使有害物質被溶解出來。也不要用不鏽鋼餐具燒煮中藥,因為中藥含有多種生物鹼、有機酸等成分,加熱後與不鏽鋼發生電解反應,使藥物失效,有的甚至會產生有毒化合物,對人體有害。

  玻璃餐具:清潔衛生,不含有毒物質。但玻璃餐具有時也會「發霉」。這是因為玻璃長期受水的侵蝕,玻璃中的硅酸鈉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白色碳酸結晶,它對人體健康有損害,所以在使用時可用鹼性洗滌劑清除。

  塑料餐具:目前認為安全的塑料餐具有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塑料製品等。在選購和使用時一定要注意確認該塑料屬於哪種類型,對再生塑料或添加深色色素的塑料及非食品用塑料,絕對不能用於盛放或包裝食品,否則,將有可能對人體造成毒害。

  陶瓷餐具:陶瓷餐具細膩光滑,美觀大方,具有不生鏽、不腐朽、不吸水、易於洗滌、裝飾性強等優點。據專家介紹,陶瓷製品按其裝飾方法的不同,分為釉上彩、釉下彩、釉中彩三種。其鉛、鎘溶出量主要來源於製品表面的釉上裝飾材料,如陶瓷貼花紙和生產花紙用的陶瓷顏料等。由於這些顏料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鉛,有的含有鎘,因此,陶瓷製品中含鉛也是長期以來製作工藝中無法避免的問題。人們長期使用這些餐具盛放醋、酒、果汁、蔬菜等有機酸含量高的食品時,餐具中的鉛等重金屬就會溶出並隨食品一起進入人體蓄積,久而久之,就會引發慢性鉛中毒。

  油漆筷子:傳統食具,莊重典雅,極具裝飾性。但從衛生觀點來看,對身體健康是不利的。這是因為油漆是高分子有機化合物,大多含有有毒的化學成分,如黃色油漆鉛含量占顏料總量的64%,鉻含量也達16.1%。長期使用油漆筷子進餐,特別是油漆脫落隨食物一起進入胃內時,鉛和鉻等有毒物質也進入人體被蓄積,這樣就有發生慢性中毒的危險。因此,日常進餐時最好不用油漆筷子,應選用無毒且符合衛生標準的竹製筷子或木製筷子。另外,使用筷子還應經常消毒,並每半年更換一次,以免筷子成為疾病的傳播媒介。

  該中心還特別提示:裝飾圖案是「美麗殺手」。一些餐具的裝飾圖案及一些色彩鮮艷的塑料餐具存在著安全隱患。中消協曾對塑料奶瓶進行的檢測表明,全部受檢樣品的塑料雜質測試符合國家標準要求,而一些奶瓶外部彩色圖案鉛、鉻等重金屬釋出量超標。同樣的問題也存在於其他塑料餐具中。因此,消費者在挑選塑料餐具時,應盡量選擇沒有裝飾圖案或圖案簡單且不在餐具內壁,並無色無味的產品。

推薦閱讀:

到底木筷子好還是不鏽鋼筷子好呢?
用餐忌用餐巾擦餐具
餐具為什麼大多使用陶瓷的?
國內有哪些有格調的廚房餐具推薦?
【餐桌藝術】精美的餐具

TAG:餐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