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釋迦牟尼佛(一)

一 悉達太子現生王宮

古印度的境內,有許多的國家。在中印度東北方恆河流域旁,有個國家,叫做迦毗羅衛國。離現在二千五百年的時候,迦毗羅衛國的國王,名叫凈飯王,十分仁賢;王后摩耶夫人,也很善良忠厚。所以上下相承,國富民樂。摩耶夫人在四十五歲那一年,有了身孕。依印度的風俗,女人懷了胎,都要回到娘家去躲著。摩耶夫人是拘利國的公主。當我國周朝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那一天,夫人從迦毗羅衛國動身,將要回到拘利國母家去。路上經過一個花園叫做藍毗尼園。那時光只是溫和的天氣,在這綠卉如茵、百花爭妍、行樹聳翠、蓮蕖送香、芬芳燦爛的園林中,充滿著吉祥喜慶的氣象。摩耶夫人在園中遊歷一周,休息在一棵無憂樹的綠蔭下;看見枝葉茂盛,柔軟低垂,華果鮮麗,芬芳可愛。夫人即舉起右手攀摘花果,這時候太子就從右脅骨下、漸漸下生。當太子生下來的時候,身上放出光明,地下湧出蓮花,天空中發出幽雅的音樂,散下五彩的奇花,因為太子福報非常的大,一生下來就能說話,自己走了七步,目光注射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高聲唱道:「天上天下,惟我獨尊。」太子的身體生的黃金也似的顏色,渾身有三十二種好相,所以父王替他取名叫悉達多;就是說他生時有很多奇異祥瑞的意思。太字誕生剛滿七天,摩耶夫人就死去了。夫人死後,便投生在忉利天上。忉利天是『欲界』六天中的第二層天,是地居、依須彌住、修十善業者得生。於是凈飯王就命夫人的妹妹摩訶波蘇波提撫養太子,愛護如同自己的兒子一樣。

有一天,王宮中來了一位占相的阿私陀仙人,替太子看相,說太子如果在家,當作聖王,統領天下,如果出家修道,定能成『佛』具足一切神通智慧,渡化三界無量眾生。迦毗羅衛國自從太子誕生以後,國境安寧,五穀豐熟,百姓都安居樂業。如此過了幾年,太子的年齡漸漸長大,到七歲的時候開始讀書;但太子天性聰慧,用不著先生的教授,自然天文地理、一切學說,全都懂得。十歲學武藝、膂力過人,沒有人能抵敵他。有一天和幾個堂弟比武,一隻大象倒塞在城門口,大家不能使它出去。太子以手捉象,丟向城外,眾人無不驚服。十二歲的時候,他在郊外,看農夫耕田,鋤犁掘起了一堆蟲,就有一群飛鳥搶來啄食,他就感觸到眾生的可憐,大家互相吞食著。因此便想救濟這個世界上的人,發生修道的念頭。

父王見太子這樣聰明,而他性情卻喜歡清靜,回憶到從前阿私陀仙人看相的話,恐怕他要離俗出家,就為太子納妃,在十七歲時,太子和印度第一美人耶輸陀羅結婚,後生下兒子、名叫羅哞羅,凈飯王特地替悉達太子造了個大花園,裡面還築成春、夏、秋、三時的宮殿,十分壯麗宏偉,挑選了幾百個美麗的宮娥彩女,日夜歌舞管弦,以博太子的快樂。可是太子總覺人生在世,到頭終是一場夢境。熱鬧濃艷之場,轉眼倍生凄涼,所以依舊悶悶不樂,總想求個究竟徹底的了解,對宇宙人生的真相,認個明白才是。二 出遊四門悲願離俗 太子久居深宮,很想出去到郊外游賞大自然的風景,父王當即吩咐文武大臣,預備七寶輪車,百官導從,前呼後擁地保護著,走出王城的東門。沿途的國民聽得太子出遊,齊來觀瞻;太子在人群中,看見一個老年人,發白面皺,曲著背,扶著杖,衰老得路都走不動。太子見了,就問隨從的官員,這是什麼人?官員們告訴他是老人。太子心裡便想:光陰像流水般的過去;人生自呱呱墜地後,不知不覺的一年一年地虛度,龍鍾衰老,轉眼就到。我現在雖是享受著富貴榮華,但這個身體也免不了要衰老,到那時耳聾眼花,精衰力竭、余命無幾,行歸於盡。想到這裡,心生憂苦,便下令返駕回宮。國王聽說太子出東門不樂而回,隔幾天勸他再出去往南門遊玩。在出城的時候又看見一個病人,面黃骨瘦,形容枯槁、氣喘呻吟、倒在路旁。太子對跟隨的人嘆道:「這個身體,真是苦惱的根本。人生害病的時候,最是痛苦;人生在世,實在同那波浪中的月影一般,沒有一刻安寧的辰光。"太子憐愍病人,心自憂怖。不願再往園林遊玩,便吩咐驅車回宮了。父王得著這個消息,恐他出家,即命婆羅門的兒子優陀夷,作太子的朋友,勸慰太子,還增加了許多樂器,要使太子安定快樂。這優陀夷是一個聰明的人,有著微妙的辯才;但總不能轉變太子出世的心念。後來太子又想出遊,王想東南二門,遇見都不吉祥;今番令出西門,由優陀夷伴駕。誰知才出西門,就碰到一個死人,直挺挺的僵卧著,污血流溢,臭穢難聞。太子就問優陀夷,優陀夷不敢回答;太子促問再三。方對他說:「這是死屍,人身貪戀五欲,不知無常到來,刻不相留,如此死苦,人所難堪。"太子素性恬靜,聽了這話,不覺惶恐萬分;向優陀夷說:「咳!一個人在世時,貪名、貪利、貪女色、貪吃著;不料一死之後,就是這個樣子。生前所有的東西,一些也帶不去,連恩愛的父母、兄弟、夫妻、兒女,都永遠地拋別了。連那身體,還要膿血潰爛,蟲蛆攢食之後,只剩得白骨一堆。人們貪染愛欲,所以沉淪苦海,殊不知有會必有離,有生必有死,世間哪有不死之人。我雖貴為太子,也難免要死;那麼就該急求所以脫離老、病、死、苦的方法才好。"太子越想越苦悶,便停止出遊,還歸王宮。那些隨從的人,此次奉了國王的意旨,不敢半路里回去;就催起轎夫,把太子抬到花園裡來。一群宮娥彩女,個個打扮得如花似玉,見太子回來,都跑過去,圍著太子,各現出獻媚的嬌態,想博得太子的寵愛,可是任她們纏的怎樣起勁,太子總不理睬,並從容的向她們談老病死的苦處。過了幾時,太子又想往北門出遊。父王聞知,令裝飾道路,布置勝景。文武官員陪著太子乘馬出城,一路上山清水秀,花木茂盛,覺得心曠體舒十分爽快。走了一回,看見一個人,圓頂緇袍,十分威儀,一手托缽,一手執錫杖,徐徐走來。太子見了,肅然起敬,就連忙跳下馬來,恭恭敬敬地問他道:「你是什麼人?"那人回答說:「我是比丘,就是和尚。因為怕老、病、死,所以出家修行。曉得一切的世間法,都不真實,都是無常。我以『真如』道,破生死的根本;勤修戒、定、慧,降伏貪、嗔、痴;不貪染著色、聲、香、味、觸、法,脫離老、病、死的諸般苦惱。安住清靜的所在,修習解脫的法門,到於彼岸,叫做比丘。"說完了,便騰空而去。太子聽了這番開示,非常歡喜,便自言自語道:「善哉!善哉!人天之中,此為究竟法門,我當修學。"回到宮中稟白父王,要求出家。國王一聽得太子忽然提出要出家的話,心裡非常難過;把太子摟在懷裡,用各種好話來勸慰他,叫他快把這個念頭打消,將後繼承王位,來做這個大好江山的主人。三 夜半逾城入山修學

太子年十九歲,因耶輸妃已有孕,足以告慰父王了,就要求父王決意出家。父王涕泣不許。太子奏道:「要我不出家也可以,只要父王保險我四件事:一、不衰老,二、不生病,三、不死亡,四、不別離,我就絕不出家。"那人世間所絕對不能避免的缺憾,叫凈飯王哪裡能夠保證和允許呢?憂慮之下,只好嚴密地看守著太子,外面派五百力士嚴守四城門,宮門都下了重鎖,裡面吩咐妃子宮女晝夜分班地陪伴著太子,歌舞娛樂,不離其身。可是哪裡能夠阻止太子出家的志願,但等時機一到,就要策划進行。二月八日的中夜,月色明朗,太子起身,見許多宮女都熟睡得如木人,口涎鼻涕,污穢不堪;徹觀人身這個皮囊,裡面滿盛著糞尿濃血。太子心生厭惡,竊怪世人卻於這個「不凈聚"妄貪淫慾!太子喚起馬夫名叫車匿,把駿馬健陟駕起來。車匿高聲泣諫,要想驚醒宮人,無奈宮人都鼾睡不醒。車匿只得把健陟牽了過來。太子跨上駿馬,大聲喝到:「我學諸佛出家之法。"就由天神擁護著,跨越北門出城。太子誓道:「我若不了生死,終不還宮;我若不成佛道,終不還見父王。"說誓完了,諸天讚歎!太子出城東行,到天明時候,走到阿拔彌河的深林,就是跋伽仙人苦行的所在。這裡山林郁茂,寂靜無嘩,太子心生歡喜,就停了下來,命車匿牽馬回宮。車匿跪哭著不肯獨自回去,連那白馬健陟也曲膝流淚號叫起來。太子勸他道:「我所要到的地方,已經到了,你且騎著馬回宮去。我將珍珠巾子和瓔珞帽兒,交你帶回宮去,替我拜上父王,請父王姨母妃子們不要為我愛戀悲痛。我如在宮,豈能不死,終究是要分離的;而一死之後,永不再見了。我今來學了脫生、老、病、死的法門,才能永不別離呢。你去替我勸慰父王,待我得道之後,就要回來救世的;那時再來和父王相見。"車匿泣奏道:「太子生長深宮,安享尊榮,今到山林,和可怕的荊棘蟲獸在一起,怎能受得住這個苦患險難呢?"太子說:「我在宮中,雖能免有形的荊棘,卻不能免那老、病、死、苦無形的荊棘;那無常遷流的世間,才是苦患險難的所在。我今要解除老、病、死、苦,而得永久真實的安樂!"說畢,脫去寶冠,拔其所佩的寶劍,手自削髮,發願道:「我今依諸佛之法,剃除鬚髮;願與一切眾生,斷除煩惱習障。"那時候來了一個獵人,身上穿著袈裟,手中拿著弓箭。太子問道:「你們打獵的人,為什麼穿著袈裟?"獵人道:「這是古佛的法服,我們穿了這個,野獸以為我們是慈悲不殺的人,就會親近過來,那麼就好捉住它了。"太子道:「我現在缺少一件袈裟,願將我一身錦繡的衣裳同你換這件袈裟。"那獵人聽了,很歡喜的忙著脫下袈裟,和太子交換了。太子換了那寂靜的法服,完成僧相。車匿知是不可挽回的了,只得痛哭而回。

四 外道折服欽差訪尋

太子既遣車匿還宮,獨自信步入林,尋訪解除生老病死之法,走著走著看到一些苦行者,他們以樹皮樹葉草等為衣,不吃人間煙火食,只吃草木的花果;以拜水拜火拜日月拜天為事,或有一天吃一餐,二天三天吃一餐的自餓者,或者睡在荊棘塵土之上,或者睡在水火之旁,都是那些無益處無意識的盲修瞎煉。太子知道這決不是覺悟真正解脫之道。於是太子就繼續北行。再說王宮裡:次日宮人醒來,不見了太子,又不見了馬夫車匿和駿馬健陟,知道太子已經逾城出家了。於是闔宮鬧得一片號泣啼哭聲,尤其是凈飯王和波蘇波提姨母、耶輸妃子,悲痛的暈厥過去。等到車匿牽馬回來,大家都來責罵他,車匿把大聲泣諫而宮人不醒,和一路上沒奈何的情形,太子勸慰各人的話,訴說了一遍,把太子脫下的珍寶,交奉大王和姨母妃子。諸人知道太子的志願,非人力所能挽回,也就不和車匿為難了。凈飯王一面吩咐耶輸陀羅妃子,好好地保重身體,護養胎兒,別太悲苦了,而影響胎兒的生長。一方面為了愛子情切,卻要親自出去尋訪太子。王師大臣聽見了,急忙同來勸諫大王,願代大王去尋回太子來。凈飯王也就答應了,即敕王師和大臣火速去找尋太子回來。這兩位欽差奉了國王的諭旨,就帶領人眾,馬不停鞭的追尋到跋伽仙人苦行林中;進得林來,見過仙人,便問太子的下落。那道長說:「太子因為不滿意我們所修之道,北行去尋訪阿羅邏仙人去了。"大臣們聽了即告辭出林,不辭勞苦,飛奔北行。剛到半路,遇見了太子,在一棵大樹下面靜悄悄地端身趺坐著。兩欽差屏退了左右,恭敬地走了過來,向太子行過禮,告坐一面,問候既畢,就把宮中情形,告訴太子,勸太子回宮。太子決然不回,向他們講了人間的生、老、病、死之苦,不找到解脫之道決不回宮。大臣道:「太子的話,確也不錯,然而修道也不必定要在山林。回宮以後,也可修道。"太子道:「我所著手工夫,應該在山林中修。請你們回告父王,我若不修成道,決不回來!"說著,便告辭起座,飄然北行了。兩位欽差無法挽回,惆悵地回去向大王覆命。

五 沙王讓國諸仙投誠

太子渡過恆河,路過摩竭提國的京城王舍城,那國人民聽說迦毗羅衛國太子出家到此,萬人空巷地竟來觀瞻。喧嘩之聲,聞達王宮。那國國王叫頻婆裟羅王,聽得這回事,便差人打聽太子的所在,差人回報住在城外的般荼婆山,瓶沙王就歡喜地帶領臣民,嚴備車駕,向靈鷲山而來。卻說那靈鷲山是個很大的山,四面有四個小山圍繞著:山上花木茂盛,泉水清冽,太子端坐在大樹之下、磐石之上。瓶沙王遙見太子相好威儀,不覺肅然起敬,就屏退侍衛,和太子相見。寒暄既畢,王說:「我聽說有人替太子看相,當作統領四天下的聖王;今日見了太子的威容德器,果然名不虛傳。太子為何棄了尊位,而苦惱的自放于山野荊棘之中?我願意讓一半的國土給太子分治,或者全部讓予,臣事太子也在所不惜;或者讓軍隊給太子自伐別國,都可紹踐尊位的呀!」太子答謝道:「大王的好意,使我感謝不已;可是我王位尚且棄若敝屣,哪裡會要大王的半國和全國,更何況去征伐奪取別人的國土呢?人生的老病死苦,不是任何高位厚祿所能免除的。所以我為了解脫生死的苦本,並解脫一切人的生死苦本、放棄虛幻的享受,而求真實的解脫。希望大王以正法治國,使萬民安樂,那是我所感盼的。」說著就辭謝大王,要去尋訪阿羅邏仙。瓶沙王合掌流淚道:「太子志向遠大、悲願懇切,我也不敢相留,惟願早成道果,先來渡脫我。」於是默送著太子,到看不到影子,方才回宮。太子渡過尼連河後,再行數十里,遇見兩個梵志,各與徒弟們索居在溪邊。太子請問他們所修之道,他說:「我們是崇事梵天的(梵天是『欲界』天上面『色界』的第一層天,已離男女的情慾,未空身體的形相),以奉拜日月水火為修行的法子。」太子喟然道:「水不常滿,火不久熱;日出則移,月滿則虧。如何妄向遷流變滅的生死法中馳逐尋求呢!」就嘆息著走了。太子行到阿羅邏仙人處,仙人迎了進去,安慰太子道:「你來得很好!我已經知道你的經過情形。你能夠這樣的拋棄尊榮,及早覺悟,是非常難得的!現在可以安住這裡,精勤修道了。」太子聽了,非常歡喜,連忙請問了脫生老病死的法門。仙人教他說:「要斷生死的根本,先當出家,住在山林寂靜處,修戒、學定。」於是把「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及「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的四空定、修法和境界,詳細地告訴他;而以「非想非非想處」為究竟,以為入得這定,什麼境界都沒有了,將來上生不是永斷生死煩惱的究竟解脫,對他說:「剛才承指教的法門雖然高超,可是仍覺得不是最後自己要找的究竟解脫之法。」太子更問道:「仙人幾時出家修行?現在多少高壽了?」仙人答道:「我在十六歲時就出家修梵行(就是清靜之行),到現在經過一百零四年了。」太子心想:「他出家了這樣久,所得還只如此。」就要告辭而去。仙人見太子智慧明利、意志堅定,就誠懇地說:「願太子速成道果,先來渡我。」太子再訪迦藍仙人,他的境界也同阿羅邏相仿,便又辭去。太子別了兩仙人,去求究竟解脫的法門。

六 獨修苦行、牧女獻糜

太子別了兩仙人,來到尼連河邊的伽蘇山苦行林中,不再尋師訪道了。獨自在樹下盤膝趺坐,不厭風雨、不卧不起、凈心守戒,每天吃一麻一米。太子端身正念、刻苦修行、鴉鵲在他頭上做巢、蘆葦穿來盤住膝踝,依舊身心泰然,不加驅除;身形消瘦、有如枯木,光陰迅速,不覺過了六年。太子心裡想道:「這樣苦行也不是最後圓滿之法,不食東西,身體不行了,就無法修道,在世間修道,身體是很重要的。」於是走到尼連河邊,浣浣衣服;旁人要代他洗,太子不許;他要以身作則,使後世的出家人都習勤苦,不要別人代洗衣服。又入水澡浴身體,浴畢,坐在河側,那時有兩個牧牛的女子,一個叫難陀,一個叫波羅,在河邊牧牛。見了太子,心生敬仰,即擇肥壯的母牛,入河洗浴,榨取醇乳,蒸成乳糜,盛了滿碗,捧到太子面前,禮拜奉獻。太子就接受了她的供養,發願道:「願令食者得充足氣力,施者得富裕歡樂、康健無病、多壽多慧。」又說道:「我為成熟渡脫一切眾生,故受此食。」太子吃了,體力恢復。七 菩提樹下降魔成道

太子周遊訪道,六年苦行,那時已經三十歲了。沐浴進食之後,體力恢復,倍增赫奕,獨自找尋成道的地方,行到一處,曠寂平坦、綠草如茵,中有一棵高大郁茂的菩提樹。太子心想這真是圓成道果的所在了,便安詳徐步地走向樹下,向人家討取了碧綠柔軟的吉祥細草,周匝地鋪成了座位。太子就端身正意地在樹下向東面結跏趺坐,並發誓道:「我如果不圓成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寧可碎此身,終不起此座!」那時候,大地平曠,晴空清朗,白鶴青雀右旋飛繞,瑞靄祥光充滿虛空,顯露出萬類歡欣的景象。太子坐上座去,放光照耀天地,那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里,也因此暫息痛苦。那光芒上沖六欲天上的魔王宮殿,映照得魔宮黯淡無光。

那時魔王波旬不覺無名火高三千丈,立刻召集魔子、魔女、魔兵、魔將,要去傷害阻撓。魔王的長子名叫商主諫道:「兒觀悉達太子威神福德巍巍莫及,願父王收回成命,不然的話,誠恐後悔莫及呢。」魔王自恃著神通勢力,變化自在,不聽兒子的勸告,就發動了全部魔軍去惱害太子,那時候無央數猙獰可怕的魑魅魍魎、夜叉惡鬼、毒蟲惡獸,如蜂如蟻地湧向太子四周,密密層層地包圍起來,奇形醜態、惡聲怪響、喪人膽魄,可是太子巍然獨坐、寂然不動、一點兒也不恐懼驚動。太子入『慈心三昧』,一切惡毒都不能傷害,魔兵徒勞無成,就都退散了。魔王愁太子成了道,地位比自己來得高,天上人間都捨棄了自己而去聽從他的教化。於是就派了三個最妖冶美麗的魔女去迷惑太子,那三個魔女就盛妝嚴飾起來,羅轂臨風、蘭麝馥郁,比人間傾國傾城的國色天香更要勝過萬倍,她那窈窕嫵媚的體形,千嬌百媚的姿態,令人一見銷魂。凌波微步地來到太子跟前,桃靨嫣然,殷勤獻媚。可是太子情慾已斷,連那是男是女是人是我的分別觀念也早沒有了。心如太虛空,更從何處惹起塵埃呢?反慈悲地訓誡她們道:「你們容貌雖然美麗,然而心不端正,就是你們的身體,外表雖漂亮,裡面卻是臭穢不堪,好像花瓶里滿盛著糞穢,不自知恥,還敢來誑惑人家嗎?」說畢,以太子的神力,使這三女自己透視到自己的身體裡面,只見得骷髏骨節、皮包筋纏、毛髮叢生、七孔和全身的毛孔,不凈流溢,汗垢痰涎、涕淚膩膜、膿血糞尿、濁穢充滿,那腸胃裡蒸腐了的宿食,更加臭惡不堪,還有那各色各樣細於秋毫的微生蟲,散播於全身各部,這樣腥臊臭穢的身體,自己看得要發嘔了。魔王見女色的誘惑又歸失敗,愈加大發雷霆,親自帶領最兇狠可怕的魔鬼來害太子。可是,任你昏天黑地地驚擾,終不能損害太子一毛。太子告訴他道:「你在前世不過是造了一個寺院,受了一天八關齋戒,施給一個辟支佛一缽飯,因這些功德,得做六欲天里的魔王。我呢,是從三歷無央數劫以來(劫是很長的時分,一個世界自成至壞叫一大劫),積集無量福德智慧、圓滿六度萬行。那麼,你來攻我,何異以卵擊石!」太子身放凈光,魔眾跌仆的跌仆,驚散的驚散,投降的投降,波旬驚怖昏蹶逃回魔宮。

太子在菩提樹下趺坐四十八天,到這時是十二月七日的晚上,經歷過超人間的恐怖和艷麗的境界,降伏了魔怨;那時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太子示現種種禪定境界,盡知過去未來十方世界的一切事情。在八日子時,明星出時,豁然大悟。

推薦閱讀:

釋迦牟尼佛傳(上)
今日恭迎本師釋迦牟尼佛天降日,感恩頂禮三界導師人天師範佛陀!
釋迦牟尼 老子 孔子 穆罕默德 耶穌 蘇格拉底(下)
藥師如來佛與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傳 第卅二章 最初的比丘尼

TAG:釋迦牟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