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雖好切忌不可盲目灸
07-11
艾灸是一種使用燃燒後的艾條懸灸人體穴位的中醫療法。唐山市中醫醫院針灸推拿科九診室董艷主治中醫師介紹,艾灸產生於中國遠古時代,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艾灸療法的適應範圍十分廣泛,在中國古代是治療疾病的主要手段。具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艾灸因其操作簡單,具有溫經散寒、祛病強身的作用,在家庭中應用的頻率比較高,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比較注重養生保健,常看養生節目,對穴位有一些認識的人都喜歡自己在家做艾灸。董艷中醫師強調,冬病夏治源於《黃帝內經》提出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由於夏季陽氣旺盛,人體陽氣也達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膚腠理開泄,選取穴位艾灸,夏季艾灸皮膚毛孔是開合的,艾灸會很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能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所以在夏季治療冬病,往往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艾灸對慢性虛弱性疾病和外感風寒濕邪而致的疾病效果明顯,尤其對受寒引起的頸肩腰腿痛等病症效果明顯。艾灸雖好但有一些人群或部位不宜使用灸法,切記不可盲目灸。陰虛陽亢者 陰虛指精血或津液的虧虛,陰氣虧損,陽氣失去制約就會產生亢盛的病理變化,出現以下癥狀:潮熱、盜汗、顴紅、五心煩熱、咳血、視物不清、消瘦或失眠、麻木拘急、煩躁易怒、遺精、性慾亢進,舌紅而乾和高血壓者。痰熱內閉者 痰熱內蘊、阻閉心神,臨床表現為:胸脅脹悶、灼痛、咳嗽氣喘、咯痰黃稠,或有哮鳴、發熱口渴,或神志昏迷、譫語狂亂,或昏仆喉中痰鳴,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等。熱毒熾盛者 火熱熾盛成毒,壅滯肌膚,肉腐成膿,臨床表現為:肌膚生瘡癤疔癰、紅腫灼痛、化膿潰爛、發熱口渴、舌紅苔黃、脈數等。此外,以下情況也不宜艾灸:孕婦不灸腹部;嚴重心臟病慎灸;局部紅腫熱痛慎灸;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忌灸;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無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另外,顏面、五官、有大血管的部位不宜直接灸(直接灸是將艾炷等直接放在皮膚上施灸)。董艷中醫師最後強調,在家自己進行艾灸時要注意用火安全,避免燙傷。如果施灸過量,時間過長,局部出現小水泡,只要注意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較大,可用消毒毫針刺破水泡,放出水液再塗以龍膽紫或碘伏,未避免與衣物接觸引發感染,可用無菌紗布包紮,一般一周左右即可痊癒。(史愛華 河北省唐山市中醫醫院)產品建議及投訴請聯繫:shoujibaidu@baidu.com查看原文艾灸?艾灸,中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點燃用艾葉製成的艾炷、艾條為主,熏烤人體的穴位以達到保健治病的一種自然療法。灸法的運用當起源於人類掌握用火之後,時間亦在石器時代。 艾灸產生於中國遠古時代,因為它的作用機理和針療有相近之處,並且與針療有相輔相成的治療作用,通常針、灸並用,故稱為針灸。 針灸治病在國內外有著深遠的影響,但現代人說針灸,多數時候僅指針療,已經很...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用艾灸刮痧,效果更好!
※艾灸的幾種常見方法
※經常艾灸這7個穴位增加你體內的氣血
※艾灸這三個穴位 幫我們補充精氣和元氣
※?哪些病 最適合夏天艾灸調治?
TAG: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