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私塾日益增多 折射傳統學校教育理念受質疑|傳統教育
學生論壇
現今,有一些家長不認可目前的全日制學校教育,便把孩子送到個人開辦的家庭私塾學習。這些孩子在家庭私塾里學習四書五經、琴棋書畫、英語數學等課程。在家上學現象的日益增多,折射出當前我國傳統學校教育理念受到質疑。然而,私塾教師授課能力、家教資質和評估等都存在一定問題,孩子能否全面成長也不確定,並且我國尚無相關立法規範這種教育模式。對家庭私塾,我們該怎麼看呢?
還是全日制教育
江蘇省南通市第一中學高二4班 李夢茜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帶領孩子「逃」出校園,讓孩子快樂學習、自由發展。不過,家庭私塾真的好嗎?
首先,在家庭私塾上學的孩子沒有學籍,如何獲得各個級別的學歷證書,將來如何上大學,都是問題。其次,教育的重任單靠家庭私塾很難完成。一個人最終要融入社會,脫離社會情境的孤立教育,會慢慢顯現出它的不足。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可是也應該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除此之外,不可否認的是,一些私塾的辦學質量、校舍安全、受教育者權益保障等方面存在監管漏洞,這往往不利於孩子的發展。
作為一名高中生,我雖然很羨慕多樣化的教育,可還是覺得這種教育只適合低年齡段的孩子們。儘管全日制教育存在一些不足,還是能使我們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在這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現行教育體制下,私塾教育只能在灰色地帶遊走,時間久了,難免出現各種亂象,比如前陣子的北京私塾老師虐童事件。所以,我覺得家長們還是應為孩子選擇受全日制教育。
回味私塾時光
重慶工商大學 張瑩
小時候,曾有過一段在私塾學習的經歷。雖然時隔十餘年,我記憶猶新,畢竟那是一段新奇的體驗。
小學三年級,正值農忙時節,父母回村務農,也把我帶了回去,為了不影響我學習,便把我交到農村私塾里。教書的是一位老先生,在村裡德高望重,他的另一身份是中醫,經常給村裡人瞧病,分文不取,自然而然去他私塾學習的學生也就很多。與現在的全日制教育相比,私塾的那段時光像電影橋段中出現的鏡頭一樣,老先生帶著我們一起誦讀唐詩宋詞,手把手教我們寫毛筆字,課餘時間還給我們講歷史典故。雖然老先生不懂英語,不懂計算機,但是老先生的教誨卻讓我們受益匪淺,因為他善於把人生大道理與授課內容相融合。在私塾學習的那段日子,一點都不累,而且收穫滿滿。他也教我們數學,而且是用算盤教學,試問,現在還有多少人會打算盤?
私塾重在培養學生長處,而全日制教育著重彌補學生短處。私塾的學習是在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讓學生能夠在不受利益驅使的條件下學習,獲得知識上的收穫。而現在的全日制教育很機械化,學校狠抓升學率,學生拚命取高分,這種學習是缺少內涵的,是為了考試而學習。我認識一個出國留學的同學,他成績非常優秀,這不可否認,當他的澳大利亞同學讓他表演一個中國文化的節目時,他說他腦海一片空白,因為他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幾乎不了解,怎麼表演?機械地學習只會讓一個人變得機械。學習不是為了考試或者拿文憑,而是要成為一個有涵養懂情趣會思考的人。
上私塾是一種有益嘗試
河北省 杜明駿
不同的培養方式必然會造就不同類型的人才,這是被長期的教育實踐所證明了的。但就目前我們國內的情況來看,人才培養基本上只有進全日制學校這麼一種模式,尤其是在基礎教育階段這種單一現象特別突出。我們遺憾地看到,全日制學校並非適合所有人成長,尤其是在現在這種應試教育體制下。在全日制學校這個模子里培養人才的方式,極大地束縛了人的個性,限制了人的某些專長,甚至會讓一些在某些方面有天賦的人才過早泯滅,這情形想起來都會不寒而慄。
那麼上私塾就一定會杜絕全日制學校的弊端嗎?雖然現在下這樣的結論為時尚早,但我認為畢竟私塾是一種有益的嘗試,這種改革和探索無論怎麼說都是可以嘗試的。社會上出現的一些私塾,無論是在開設課程方面,還是在教學方式上,都體現出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辦學理念,在教學內容上更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興趣的提高,受到一些學生和家長的追捧也不足為怪。當然,作為一種探索,私塾在剛開始的時候未必能在各方面都達到高水準,前進過程中暴露出一些問題也是正常的。所以,我們應該抱著包容和理解的態度,支持這種追求與探索。
旁觀者言
讓私塾成熟起來
重慶 向錫林
我有一個侄女,9歲,已讀私塾兩年了。我的哥嫂都是公立學校教師,他們現在有些犯難——孩子是繼續讀私塾,還是轉讀公立?我也問過哥嫂,他們都說送去讀私塾可以學到一些學校學不到的東西,如學習《易經》《論語》《孟子》《大學》等,學感恩意識、責任意識、孝敬父母、長幼有序等做人之道。當然,私塾不留作業不設考試,也不對孩子學習成績評比,使孩子學習輕鬆愉快,感受學習文化的快樂,從而自覺學習。而現有學校教育基本學不到這些東西,加之當前應試教育中的考試、評優等方法,給孩子灌輸的是優勝劣汰、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不利於孩子的全面健康發展。
為此,我希望給私塾多一些寬容,讓其成熟起來。建議做好幾方面工作:一是從國家層面允許發展私塾,作為義務教育法的補充,允許孩子選擇在家上學。但是教育部門有權對私塾進行監督,對私塾教師的資質水平,課程設置,私塾與公讀互轉,學習環境等有明確規定。要讓學校適應學生,而不是讓學生適應學校。二是在教育內容上,對中小學增加一些諸如《三字經》《論語》《千字文》《大學》等經典內容,教孩子從娃娃起學會做人的道理。先做人,後做事。三是改革現行教育體制,不以考試成績論英雄,相比於競爭,其實人類更需要的是關愛和互相幫助。
在家上學的副作用不可小視
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高都鎮洪溝聯小 張立美
我認為在家上學除了可以因材施教,也存在一定副作用。
在群體性社會中,孩子在學校里接受基礎教育,與同學、老師在一起生活,除了學習文化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孩子的情商和團隊意識,以及訓練孩子的人際交往的溝通能力,這些是一個人在成長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從這個角度說,在家上學縱然可以提高孩子的學業和創新思維,但無法提升孩子融入社會的基本能力,這對孩子長遠成長和發展來說顯然很不利。所以,家長為孩子選擇私塾時,應當綜合考慮,一定要慎重,不能盲目跟風。
家長談心
由孩子的個性決定
浙江省富陽市永興中學 周建標
我家女兒是個典型的乖巧孩子,對老師的話奉若聖旨,老師指東,她不敢移西半步。小學時有一次老師布置了大量懲罰性作業,我想幫她一點,她愣是寫到半夜,不敢有任何調皮舉動。教師的表揚和批評都會在她心理投射極其強烈的反應。自小成績穩定,不需要我們操多少心。老師讓做什麼,她就做什麼,談不上自主性和創造性,即使有,也會首先考慮學校的要求。
鄰居家同齡女孩迥然不同。她父母三天兩頭接到老師的告狀電話。比如她偏科嚴重,喜歡讀課外書,甚至在數學課上偷偷摸摸看,還經常賴數學、科學作業;她對老師的感情色彩過於鮮明,她欣賞哪一科老師,就捨得花時間,而一旦對某科老師有成見,不光不再理睬,連帶這門課都放棄。
像我女兒顯然更適合全日制教育,適應統一的規定動作,這也是絕大多數人的選擇。而像鄰居家女孩則可能更適合小規模的家庭私塾學習。一般而言,私塾制更適宜個性鮮明、愛好突出的孩子,他們不習慣大班級授課制,特別是靠作業抓分數的老師,更是他們痛苦的源頭。私塾制人數較少,可以充分照顧其個性,施展興趣愛好。當然前提是私塾老師必須是有真才實學的。
現階段,私塾還是個新鮮事物。對於不同個性的孩子,如何因材施教,如何使之適應環境,如何在個性與制度間找到平衡點,是老師和家長必須認真思考的。
觀點集萃
私塾的發展,還形不成和當前的教育體制「分庭抗禮」的規模,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充分認識到學生家長對當前教育制度的不滿和抗爭,認識到應試教育在損害學生身心健康、桎梏學生想像力創造力方面的危害,完善頂層設計,推進教育體制進行根本的改革。
家長通過課外教育來彌補學校的不足是可行的,但是想要因此來替代現行教育模式是不現實的。即使在家上學的成功案例不少,也往往很難複製。
推薦閱讀:
※三個哲理小故事,折射人生大智慧!
※泰國亂象折射「民主之殤」
※美國大選已燒10億美元 金錢政治難折射「民主光輝」
※特朗普折射了共和黨的種族主義情結
※【新聞速遞】 內地幼童在港當街小便引發衝突折射社會缺失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