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捐助與受助之間,仍需一道規則的防火牆 | 冰川話題

王鳳雅家人或許有可憐可恨之處,但這也反映出網路平台的募捐規則存在一定漏洞。

撰文 | 魏英傑

河南太康三歲女孩王鳳雅被確診患有視網膜母細胞癌,其母為她在水滴籌等網路平台籌了至少15萬元,但網友發現,這些善款並沒有被用來救治王鳳雅,而是用來給她哥哥到北京做兔唇手術。

近日,王鳳雅不治離世,其家人行為也引起網友憤慨。

這其實是一起雙重悲劇。據介紹,王鳳雅剛被確診時,仍有治癒的可能,相關報道卻指出,其家人一再拖延治療。在報道描述中,她母親一邊在網上到處籌款,另一邊卻只是帶她到鄉鎮衛生院掛鹽水,讓人心寒。

但是,這裡頭的是是非非,以及家屬的心理感受,可能要比網友想像的複雜。

比如,最新消息指出,王鳳雅家人為其在網上募捐所得僅3.5萬餘元,而不是網傳的15萬元,而且也不存在拿善款為哥哥治療兔唇,該手術費用實際上是由嫣然基金支付的。

如果王鳳雅的家人冷血到不僅沒有把捐款用於為她治療,反而利用她來進行網上募捐,把這稱作騙捐、詐捐都不為過。只是這裡並不排除一種可能,即王鳳雅的病情已經惡化到無法治療,所以她的家人停止了繼續治療。

還有一種可能,一開始王鳳雅家人在網上求助時,並沒有想著要欺騙網友——利用自己親生女兒在網上騙錢畢竟罕見,只是隨著對病情的了解,以及拿到捐款後,心理發生了變化。

由於王鳳雅的不幸離世,這家人如今陷入巨大紛爭之中,在網上備受譴責,這何嘗不也是一種悲哀。

從這也可看出,王鳳雅家人或許有可憐可恨之處,但這也反映出網路平台的募捐規則存在一定漏洞。換句話說,如果相關規則更嚴密一些,是有可能防範類似情形的,而不論受捐助者是主觀故意還是無心使然。

在捐贈人與受捐者之間,應該有一道規則的防火牆,這樣才能保障捐贈人的愛心不被利用和欺騙,也才能防範受捐者因為種種原因不當使用捐款,或者惡意侵吞善款。

這裡並不是指責水滴籌等公益平台。其實水滴籌也有募捐認證、善款驗證與退回機制,他們還有義工進行實地回訪。但和一些類似平台一樣,如何既方便快速地把善款交給急需的受助人,又能夠防範善款被挪用侵吞,確實是眼下一個普遍難題:款打得慢了,捐助對象可能得不到及時救助,網友也要責備平台動作遲緩、效率低下;款直接打到捐助對象賬戶,又很難保證每一分錢都用在迫切所需的地方。

此外,把錢打到醫院賬戶也可能產生新的麻煩和問題,而且醫院也未必願意擔負起這個責任。

但這並不意味著,網路募捐的無序與混亂就是一種合理的存在。在捐助者、受助人、募捐平台之間,其實還應有一個第三方角色的介入,比如慈善公益組織就可以在這其中發揮監督者的角色。

募捐平台只是一個撮合機制,為網路募捐提供技術服務,不宜同時扮演慈善組織的功能。慈善組織介入其中,一方面對受助人的需求更了解,另一方面也可對捐款進行有效監督。只不過,慈善組織對募捐進行審核與監督,但不能直接掌握善款,這樣才能形成各方互相監督的機制。

此外,王鳳雅的悲劇也提醒了一點,由捐助人直接打款給受助人的做法並不值得推薦。因為捐助人往往沒有能力去驗證募捐的真實性,也沒有精力監督善款的使用,而在碰到捐款可能遭遇不當使用時,更容易受情緒鼓動去譴責受助人,這樣又可能對受助人造成傷害。

也許這次對王鳳雅家人的譴責是正當的,但在別的事例中,很難說把怒火發泄在受助人及其家屬身上就一定是正確的。

當地警方調查後認為,此事不構成刑事案件,目前正在做家屬工作,讓家屬退還募捐款。這也表明,網路募捐的許多情形仍處於法規模糊地帶,這更需要藉助規則的約束力,才能避免類似問題的發生。

原題為《在網路捐助與受助之間,缺少一道規則的防火牆》


推薦閱讀:

Windows 2008防火牆配置指南
戰艦最後一道防火牆:中國海軍近防炮火力壓倒美國
築牢村「兩委」換屆「防火牆」
用營養構築流感防火牆
Firewalld詳解

TAG:規則 | 防火 | 冰川 | 防火牆 | 捐助 | 網路 |